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王力坚:闲暇游台湾

汪平书屋 汪平书屋 2021-07-24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二百五十多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王力坚:闲暇游台湾

作者:王力坚

 

    我原本生性不好旅游,没想到来台湾后,转性了,闲暇没事,便驾车即兴出游,有时余兴未尽,便写下些文字。眼下疫情严峻,自觉禁足在家,闲暇之际,翻出旧作,整合成此文,以此文笔之游,聊补不能出游之憾。

重访大溪慈湖


刚到台湾便到访过大溪慈湖,之后,又N次重游,都是由于会议安排或陪同朋友。这次则是因要到拉拉山,路过顺便再访。

慈湖的景点,可分三大块:老蒋陵寝乃核心景点,老蒋塑像公园乃衍生景点,大溪花海农场乃附属景点。为了停车方便,先到花海农场。所谓附属景点,是我们自己的定义。该农场跟老蒋文化区无关,但紧挨着老蒋塑像公园,或许就沾了这个光,不少游客顺便到此一游。

花海农场分不同的区域:在“紫色梦幻区”,种满了熏衣草、鼠尾草等紫色香草花卉;在“彩虹花田区”,则种植粉紅色秋海棠、紫色粉萼鼠尾草、黃色三色堇、黃色雞冠花等各种花卉;在“天国之丘区”,便是大片的向日葵花田。进入农场,即可闻到清新扑鼻的花草香味,令人倍感心旷神怡。作为农场的附加值卖点,除了种植各色花草,还驯养一些小动物,蛮适合老人小孩游玩;景致之美,吸引不少情侣来拍婚纱照,亦有不少台湾偶像剧在此取景。

花海农场的大门连接着老蒋塑像公园的侧门。老蒋塑像公园的正式名称是“慈湖塑像纪念公园”。园中大大小小的塑像数以百计,基本上是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从台湾各地汇集而来。两岸政治生态一样的,两蒋时代,老蒋的塑像遍地开花,变天后,便要自寻出路了。不知哪位“好心人”出的“好主意”,在老蒋陵寝旁设立了这么个塑像公园,使各地落难的大大小小老蒋们,能有一个团聚的机会。所以说,这个景点是衍生的。

公园其实也有少数国父孙中山的塑像,偶尔也可以看到小蒋的塑像。塑像的作工精粗不一,有的栩栩如生,有的还真有点儿不着道。依我看,这座少见的戎装塑像最有神采。

这座老蒋坐姿雕像,是从中央大学移置过来的,曾被人泼漆泄愤。台湾当地人似乎对老蒋有蛮深的怨恨,各地的老蒋雕像常受此对待,小蒋则似乎颇得民心,没听说过有类似的遭遇。

“老蒋遭难”最经典的大概数这座园中最大号的塑像了。那是我来台后才从高雄拆迁来的,当时还闹得风风雨雨。在高雄拆卸的时候,开始很不客气,拆得七零八落,蓝营不满了,抗议了。对方才手下留情,但也有不少部位不翼而飞,凑不成全像。只好成了如今这个“后现代风格”的样子了。

塑像公园侧旁的小路,就通向老蒋陵寝。正门有个牌坊,但游客都只能走侧旁小路通往慈湖。慈湖不大,景色颇佳。据说当年老蒋看此处风景,说像老家奉化溪口,遂命名慈湖,取慈孝之意。老蒋百年后,便成了其陵寝所在地了。

老蒋陵寝其实很简陋,根本无法跟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比。此时游客大多来自对岸,本地人不多。有的本地人谒陵时还会鞠躬的。

陵寝的卖点其实是门卫换岗。整点时间换一次岗,几乎每次来都能看到。据说天安门也玩这花样了,不知风格是否一样?看完换岗,便返回花海农场取车续程往拉拉山而去。

又游日月潭

日月潭,我可是游多次了,仍是游兴不减,还可说是游兴越来越浓。前不久有报道,说陆客评选,最爱日月潭。细想起来,十几年前初次游台湾,我可是更喜欢阿里山的,921大地震后,日月潭受损严重,湖心岛毁了,湖岸也坍塌了不少,重修后,尤其是建了沿岸步道,反而更让人喜欢了。

GPS设下“教师会馆”,闷头开车就是了。一个多小时后,抵达教师会馆。选择教师会馆落脚的理由很简单:我第一次来就是朋友介绍住进会馆,以后每次皆然。其实会馆的位置也不错,建在高处,又对着湖面,当然我们选择的就是面对湖面的房间。从阳台边可观赏相当清幽雅致的湖光山色,对岸湖边的沿湖步道也清晰可见。

稍作休息后,沿着涵碧步道下山,途中,就可居高临下观赏到日月潭的景致了。下了山就到水社码头。水社码头为日月潭三大景点之一,是乘船游湖的起点,虽然不是周末,但是游客也不少,而且多为陆客。

我们先沿着水社码头的步道漫游一番。所谓步道,是以高架木栈临湖而筑,有许多观景平台。从步道回看码头,左边停泊众多游艇,湖边矗立着密密的酒店,全然是因应陆客大潮而建。远景山上则是所谓六星级的涵碧楼侧影。教师会馆就在涵碧楼旁,被遮住看不到。

码头的景观之一,就是街头艺人表演。跳舞的应该是邵族人吧,这一带是邵族聚居地。这几位街头艺人载歌载舞,十分陶醉的样子,似乎并不在乎围观的游客是否有打赏。这些街头艺人是经过考试取得表演执照的,大多当然为了挣钱,也有就为了娱乐自己也娱乐众人。我一同事拉一群研究生组织了个南管乐队,也去考了个街头艺人执照,还真到街头表演,过一把瘾。

    码头附近的小街,全是为游客服务的酒店饭店商店,旅游大巴川行。与码头及小街的热闹劲相比,附近的游客中心,则实在是门可罗雀,用当地话说就是蚊子馆了,反而给了我们清静休息的空间。

回教师会馆途中,无意间看到这么招牌:鱼池乡农会。不假思索便摆角度拍照。旁边俩年轻人(听口音是陆客)不解问:这也好拍?我不假思索答道:“一切权力归农会!”年轻人茫然。是啊,他们怎能理解呢?那是中共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啊!此时此地我居然想起这口号,委实很不合时宜。

次日清晨,登上楼顶环视四周,除了湖景,就是涵碧楼令人瞩目了。这个涵碧楼是新的建筑,从湖面可见其正面景象,它下面那两排楼就是旧的涵碧楼。面湖而建,位置很好。新楼的地方原有一个老蒋的别馆,不知现在是否有保留。

匆匆赶到水社码头乘搭游艇出湖。游艇上凭栏纵目:碧水、白船、绿树、蓝天。游艇绕着原来的湖心岛转一圈,湖心岛地震时几乎全部沉下湖底了,现在用木排围绕成一个浮动的岛。上次来还可以登上去,这次就不可以了,大概是陆客太多了吧。

游艇停靠玄光寺。这是日月潭三大景点之一。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师灵骨,1955年迎灵骨来台,1958年后供奉在这里了。玄光寺前这块刻有日月潭字样的石雕是游客最爱合影的景点。

游艇下一站停靠的就是日月潭三大景点之一的伊达邵码头,旧称德化社,为邵族主要聚集地。码头上有新建的八角凉亭与船型设计的伊达邵游客中心。旅游淡季,游客不多,三两小街基本上就是具有邵族传统特色工艺纪念品商店。往西北方向走,沿着湖边步道,便可走到日月潭缆车站。

我有惧高症,不到万一,是不愿坐缆车的,便穿过马路,到对面的日月潭青年活动中心转了一圈。该中心依山而建,环境清幽,看到路边几座小木屋,心想有机会来住上一二晚,度个清闲假。中午,依依不舍折返伊达邵码头,乘坐渡轮回到水社码头,就近午餐后,便到停车场取车,开车打道回府了。

 “私家景点”: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位于桃园市龙潭区,从中央大学开车过去就半个多小时。算起来,我到三坑老街已不下二三十次,目的很单纯:几乎每次都是带领来访朋友到大溪两蒋文化区一游,然后顺道游石门水库,然后就到三坑老街吃午餐。说白了,三坑老街是我的午餐点。一来二去,被朋友说成是我的“私家景点”。

这个选择,缘自多年前,参加学校员工自行组织的登山队,攀爬石门水库旁边一座山,过后,组织者说午餐吃“御厨”,便带到三坑老街徐村长家来了。原来徐村长的先生有四十余年厨艺经验,曾在圆山大饭店任主厨,而当年老蒋常到圆山大饭店,于是那里的主厨便有“御厨”之戏称了。徐村长家门楣高挂“三坑老街”的牌子,大有独此一家为正宗之意。

“御厨”也并非浪得虚名,所做菜肴确实色香味俱全,尤其糖醋鱼、豆瓣鱼、溪虾、米苔目、苦瓜炒咸蛋,均为我们的必点菜。一次为了解馋,还专门开车半个多小时去吃一顿。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明白了,虽然有朋友开玩笑说三坑老街是我的“私家景点”,但我似乎没有把三坑老街当作一个旅游景点,以致以前所写的长长短短的游记中,也就根本没有写过三坑老街。不过,细想起来,还确实有过两次正儿八经的三坑老街旅游活动。

事实上,三坑老街还真的算得上是一个热门旅游景点——号称“龙潭第一街,也是全台最短的客家老街,虽然只有104公尺长,却能展现纯朴的客家生活风情,沿街便展示了众多客家风味小吃:菜包、牛汶水、草仔粿、粄条、汤圆、桔酱等;老街尽头的小广场,可游览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永福宮与青錢第,还有记录了斑驳岁月的老戏台。

村边就是田野农地,还有石门大圳环绕,游客可骑着脚踏车,沿着脚踏车步道漫游,观赏埤圳风光、乡野景致。

这两次旅游活动,便都是刻意组织我指导的硕博生去“体验在地客家文化”。活动的动机是,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利用学校发的经费跟自己指导的硕博生办一次“导聚”活动。一般上,也就是师生凑在一起聚餐一顿,不过也有老师率领同学去短途旅游、观赏戏剧或电影等。于是,我除了跟同学“聚餐”之外,也会安排一些短途旅游,大家轻松消遣一番。其中就包括了两次三坑老街之游。“体验在地客家文化”便是填报活动项目时的名目。

我带学生到那里,也还真的就是让他们切实体会、游览、观赏当地客家的建筑、村落、田地、美食,尤其我的硕博生除了当地人外,也有来自大陆的,澳门的、马来西亚的,当会获得一个具有新鲜感的体验。对我来说,倒是有点儿怀旧感——文革期间我下乡插队的公社就叫“龙潭”,同样也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两次活动,都是领同学们绕着村里村外,转转看看,在开满三色堇花田地边,开心摆拍——

 

在挂满三角梅的棚架下,开心合照——

以青青禾苗为背景,开心列队——

顺着乡间步道骑脚踏车,开心追逐——

最后,回到村长家开心享受“御厨”美食。总之,玩得尽兴,玩得开心。更令人开心的是,两位台湾博士生在一次三坑老街游中“私定终身”,现在已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北海岸金山游

周日清晨,驾车沿着北海岸公路飞驰,沿线海岸蜿蜒,天蓝水碧,美景相连。事实上,北海岸公路全线均可归入“北海岸及观音山国家风景区”范围内,串联了白沙湾、富贵角灯塔、风棱石地质景观、翡翠湾、野柳地质公园、烛台双屿、狮头山等著名景区。然而,我们此行,目标很明确——位于新北市金山区的朱铭美术馆。

我们之所以选择参观朱铭美术馆,就因为中央大学校园草坪矗立着“太极拱门”等多尊朱铭的铜雕作品,很有气势,我们很是喜欢。上网搜索出游目标,自然就盯上了“朱铭美术馆”。

朱铭为苗栗县通霄镇人,本名朱川泰,先后拜雕塑家李金川、杨英风为师;其早期作品以乡土为主题,如“牛”、“牧童”、“慈母像”、“玩沙的女孩”等,后来以融合了中国哲学如“太极”等的现代雕塑逐渐闻名于国际;从80年代至今,朱铭转而以描绘人间百态的“人间系列”为其主要的创作主题。

朱铭美术馆位于新北市金山区,成立于19999月,依山傍水,整个馆区相当开阔。据介绍,其实美术馆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存放朱氏的大型作品,后来就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颇有创意的园区规划,完工后分置有服务中心、第一展览室、会议室、艺术表演区、艺术交流区、朱隽区、戏水区、太极广场、美术馆本馆、人间广场、慈母碑、天鹅池、艺术长廊、运动广场等诸多主题各异的场所。

这些场所多为户外展览区,我想就因为朱铭的作品多为大型雕塑,使用了石头、青铜、不锈钢、海绵及保力龙铸铜等不同的素材,矗立在整个园区各处。朱铭的铜雕作品,构型简单,线条粗犷,却极富拙朴浑厚美感,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最大的展览区当为太极广场,气势磅礡、体态动人的巨型保力龙翻铜雕塑,均为朱铭蜚声国际的太极系列作品,遍布于开阔的太极广场。

我们沿着美术馆规划的参观动线,穿梭各个园区场所,既可欣赏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亦可强身健体,当然也顺便浏览沿途的山光水色。不过,对于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儿累,尤其我是不耐走之人。恰巧看到前边有一长椅,但尚未走近,走在前面的一年轻妈妈牵着女儿坐下了。正感遗憾,那年约五六岁的女孩儿看到我,跳下长椅,冲我喊:“爷爷累了,爷爷坐!”年轻妈妈也随之站起,向我颔首致意。尴尬之余,我只好致谢坐下,享受“爷爷”的特权。

离开朱铭美术馆,本想直接回家,没想到途经一岔路口,见一“筠园1km”的指示牌,反应倒是迅速——筠园?不就是邓丽君陵园?!不假思索,方向盘一打,转上去筠园的路。

之所以称“筠园”,是采用邓丽君本名“邓丽筠”。筠园位于台湾著名的金宝山墓园区内,刚进入园区,就看到筠园在左前方的斜坡上。游人寥寥,筠园下方的停车场空空荡荡,随意停好车,便步上筠园。

筠园颇为宽敞,入口处就似乎是一个广场,中央安置着一大型钢琴键盘的石雕,旁边一小花园中,矗立着一座邓丽君歌唱神情的雕塑。远远就听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来……”的熟悉歌声,走进前,歌声换为:“去年圆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看衫袖。”这是欧阳修的《生查子》词(一说为朱淑真作),邓丽君的演唱,字润腔圆,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我上文学史课必播放给学生听,还宣告邓丽君是我偶像,总引发学生一阵轰动。此刻听到,心中仍难免一阵激动。

确实如此,邓丽君是我——确切说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偶像。文革结束后不久,邓丽君的歌传进大陆,那温软曼柔的歌声对历经文革磨砺成坚硬冷涩心灵的巨大冲击,外人难以体会。在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冲击下,一切“以革命名义”建构的东西(信念,精神,主义等)颓然崩溃了。虽然当时流行着“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的说法,但大家都清楚,听老邓(邓小平)是为着现实的出路,听小邓(邓丽君)则是为着心灵的救赎。于是,尽管邓丽君终生未涉足中国大陆,已俨然为无数中国人心中不可撼动的精神偶像。

没有花束,没有香烛,我们在邓丽君墓前默立。夕阳璀璨,群山苍莽,万籁阒寂……

 

【作者简介】王力坚,原籍广西博白,国籍新加坡,文革中有多年知青经历。广州暨南大学学士与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逾10年,现为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暨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台湾元智大学中语系兼任教授,以及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访问教授。


作者原创文章:

王力坚:浮光掠影温哥华

王力坚:初游台湾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立即删除,谢谢!


精彩文章回顾: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你不知道的中国神仙排行榜(超详细)

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孩子,这才是你要追的明星!

李自成究竟战死哪里?证据这么确切!为什么就无人更正?

一位著名女人的折腾史

这群“湘西船妓”的背后,沈从文看到底层人民不堪启齿的人性挣扎

两个惊天大案对社会的影响,发人深省!

梅力:历史上最著名的自杀者,他为何要黯然谢幕人生?

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有多可怕?

成针:资本家为什么比地主可恶?

“绿帽帝王”李自成兵败被杀后,他美艳的高皇后下场如何....

日久生个屁的情,只能生孩子

十世班禅女儿讲述:我爸为什么会娶妻生女?

梅力:揭秘官妓制度源头及发展过程

王力坚:初游台湾

古代日本皇室:一部让人目瞪口呆的乱伦史 !

1896年纽约时报专访李鸿章!现在读来,依然后背发凉…

章新会:四个男人陪葬一个女人

张鸣:做官的秘诀与王朝的诅咒

被一条“野狗”结果了性命的吕后之死,充满了怎样的“诡异”色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