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淮南三叛:曹髦登基与毌丘俭威震辽东

汪平书屋 2021-07-24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三百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淮南三叛:曹髦登基与毌丘俭威震辽东

作者及来源:握中悬壁


曹髦登基

曹芳被废已成定局,司马师下令授予他齐王印,然后将其迁入西宫,曹芳无奈,只好拜别太后并离去。

曹芳出宫时,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臣属前来送别,其中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孚,他痛哭流涕,悲不自胜。

始从太极殿南出,群臣送者数十人,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馀多流涕。(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裴注)

说实话司马孚这个人演技也是影帝级别的,至少不比他哥哥差,演了一辈子忠臣居然还真给他留下个好名声。从唐朝的房玄龄,到明朝的李贽,都对他的忠贞加以称赞。

安平立节,雅性贞亮。(房玄龄)
如向雄、司马孚者,皆松柏也。可敬,可敬。(李贽)

不过他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从史书中终究还是能找出矛盾的地方。要知道请求废掉曹芳的诏书上的署名可是你司马孚领衔的。

可能有人会说,或许是司马孚被逼无奈呢?很遗憾,以司马孚当时的资历和声望,只要他不愿意还真没人逼得了他,即使是司马师也不行。这一点晋书中记载得明明白白。

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晋书宗室列传)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爱惜名声不愿意做不臣之事,却为何要签名呢,也没人逼你啊。由此可知,司马孚大概率是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

曹芳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司马师派郭芝去和太后交涉另立新君的问题,他最开始提出的人选是彭城王曹据,但是郭太后听了很不高兴,回答说:“我要和大将军面谈。”

郭芝威胁:“有什么好谈的,先把玉玺拿出来吧!”

郭太后毕竟妇道人家,一看郭芝态度强硬,只好让人把玉玺拿出来了。

在上一篇的分析中,我曾推测郭太后很可能对废帝一事并不排斥,那为何这次又要和司马师闹得不太愉快呢?原因就在于新皇帝的人选问题。

先看这位彭城王曹据何许人也,此人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兄长却是大名鼎鼎的神童曹冲。

曹据具体年龄无法考证,但还是能做一个大体的推断。他在211年被封为范阳侯,可是他的兄长曹冲作为曹操最喜爱的儿子,在208年十三岁去世之前依旧没有封侯,而是死后才被追封为邓哀侯。

那么即使曹操爱屋及乌而厚待曹据,他也不太可能比曹冲得到侯位要早,也就是说211年曹据应该至少也得13岁了。而到254年,他大概就要接近六十岁了。

至于司马师为何要选这样一个老人,或许是他认为曹据年纪大了会更加稳重,更加识时务,不会像年轻气盛的曹芳那样总是搞事情吧。

但是郭太后却不乐意了,在她看来,曹据年纪大辈分也高,算是她的叔辈。这就很不合适了,叔叔当皇帝,侄媳妇当太后,辈分就完全乱了。而且曹据和当今帝室离得也有点远了,如果立他为君,相当于曹丕曹睿这一脉就绝嗣了。

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绝嗣乎?(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裴注)

于是郭太后又提出了一种方案,她主张立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理由是曹髦乃魏文帝的长孙,又是魏明帝的侄子,在血脉上和当今皇室最近。

吾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於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裴注)

另一方面,当年魏明帝曹睿和曹霖关系很好,对其恩宠有加,而且曹髦也是郭太后看着长大的,和他的关系肯定会比曹芳要好得多,因此她这个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於诸国。(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可怜的曹据,和他另一个哥哥燕王曹宇一样,都是只在史书中小小打了一次酱油,然后就彻底沦为路人了。

司马师就这个方案和群臣探讨了一番,大概他觉得太后的理由很充分无法反驳,而且一个小孩子估计也好控制,于是就不再坚持了。不过后续的发展证明司马师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这个少年天子将会在几年后给他的弟弟司马昭制造一个天大的麻烦。

对于曹髦来说可谓是闭门家中坐,饼从天上来。但到了这个时候,皇位已经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了。曹髦继承了皇位,同时也扛起了曹魏最后的希望,尽管这个希望是那么渺茫。

就曹髦在位这几年的一系列表现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他既有成年人的老道又有少年人的冲劲。

曹髦在进京路上到达玄武馆行宫时,群臣上奏请求让他住在前殿,曹髦认为那是先帝的旧居,因此转住西厢;群臣又请求用皇帝的车驾迎接,曹髦再次谢绝。

等进入洛阳后,群臣在西掖门南边跪拜迎接,曹髦下车答拜,礼宾员对他说:“按照礼仪可以不必答拜。”但曹髦却说:“我现在还是臣不是君,怎能不拜?”之后又下车步行,非常低调地去拜见郭太后。

等到他正式登基后,立刻下令大赦,并削减车马服饰后宫用度以及其他奢靡之物。

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裴注)

之后他派人到地方巡视,慰劳官员百姓,又对参与废立天子之事的官员加以封赏。

从上述记录里我只看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收买人心。曹髦一上位就立刻打造一个有道明君的人设,尽力争取臣子中摇摆派的支持,这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天子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曹髦的表现引起了司马师的警惕,一次朝会结束后,他询问钟会:“你看今上如何?”钟会回答说:“陛下才学可比肩陈思王曹植,武略更是可比魏武帝曹操。”

司马师听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若真如你所言,那是社稷的福分啊。”

罢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锺会对曰:"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裴注)

先看钟会的说法是否属实,首先才同陈思这点问题不大。曹髦自幼好学,登基后经常和人讲经作文,探讨周易、尚书和礼记等等,而且他还留下不少作品。因此就算才学比不上曹植也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而武类太祖这一点,由于曹髦也没打过仗,我想钟会所指的应该是他的胆略和权谋等。

不过这一点曹髦也确实当得起,上文说道曹髦在位期间经常和臣子探讨学术问题,这其中有个人就是司马望。

这位司马望在司马氏家族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的生父是司马孚,但早年间已经被过继给他的大伯父司马朗了,也就是说司马朗才是司马望名义上的父亲。

义阳成王望,字子初,出继伯父朗,宽厚有父风。(晋书宗室列传)

如果说司马孚的立场尚待商榷,那么司马朗肯定是曹魏忠臣,这点是没有疑问的。因此以曹髦的立场来看,司马望的背景是清白的,这个人也是值得争取的。

选择这样一个人去亲近是很妙的一步棋,一旦成功的话,就可以在司马家族中打入一颗钉子,也能让司马家族内部产生裂痕,这一手操作着实高明。可惜司马望却不愿意卷入这个漩涡,自己请求出镇边疆了。

时景文相继辅政,未尝朝觐,权归晋室。望虽见宠待,每不自安,由是求出,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晋书宗室列传)

从上面这些事例来看,曹髦确实名副其实。至于司马师所说的社稷之福,从表面上看确实没错,因为皇帝英明神武自然江山稳固,但这仅仅是社稷的福气而不是他司马师的福气啊。

因此我认为司马师的真实意思应该是他听了钟会的话反而放心了。

曹植是大才不假,但他自控能力太差,否则也不会在争储的关键时刻连续犯下大错。而曹操虽然军事水平很高,但他性格里却也有冲动的一面,在讨伐董卓和张绣的时候都犯过这个毛病,要不是运气好他说不定已经领盒饭了。

曹髦类似于这两个人,就说明他是个虽然有胆识有才干,但却锋芒毕露不懂得收敛,或许这也是年轻人的通病。

曹髦最大的错误就是过早地把他的抱负显示了出来。他曾经与群臣就少康和刘邦孰优孰劣进行辩论一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曹髦看来少康更值得推崇。众所周知,刘邦是创业之主,而少康是中兴之主,曹髦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他也想做中兴之主。

既然要中兴,那么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式微。当时曹魏蒸蒸日上在实力上并没有式微,只不过曹魏皇室在大权上式微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是曹髦真的做了中兴之主,司马师这样的权臣将何以自处呢?

还是太年轻啊,这样口无遮拦,公开表达志向的做法肯定会刺激到司马师。

或许曹髦确实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就是下一个曹操也说不定,但他毕竟不是完全版的曹操,他还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另一方面他这些突出的表现又引起了司马师足够的重视,因此司马师是不会给他成长的空间的。

也就是说司马师怕的不是年轻版的曹操,而是年轻版的司马懿。如果曹髦能足够隐忍,故意示弱的话,那才是司马师最担心的,因为这就是个定时炸弹。不过当曹髦没能瞒过钟会的时候,他就没什么机会了。

如今一切已归于平稳,司马师也大权在握。这三年来他先是击败东吴,紧接着又粉碎政变,废立皇帝,他的威望已经大大提高。那么司马师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并不是。他这次冲动的废立之举激起了一个人的怒火,这不仅成为一场大乱的最后一棵稻草,也最终让司马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毌丘俭威震辽东


朝中的血雨腥风虽然暂时结束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君登基的消息传到了淮南后,这让文武双全的扬州都督毌丘俭顿时感到心绪难平。

毌丘俭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当初他被魏文帝曹丕任命为长子平原侯曹睿的文学掾,二人在这相互接触的几年中建立了超越君臣的深厚友谊。

曹睿继位后,因数年的“东宫旧交”,毌丘俭得以平步青云,官至洛阳典农中郎将。

深得信任的毌丘俭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忠臣,他对于皇帝大兴土木的行为敢于直谏。因为交情深厚,曹睿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将其升任为荆州刺史。

如此厚爱令毌丘俭感激涕零,曹睿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主君,也是一位挚友。如今先帝已英年早逝,毌丘俭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的后人守护好这片江山。

可是司马师这个逆贼竟然以莫须有的拙劣借口将皇帝曹芳废黜了,要知道曹芳虽然身世不详,但那也是魏明帝曹睿亲自指定的合法继承人,司马师这样肆意妄为,对于忠心耿耿的毌丘俭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的胸中燃起了熊熊怒火,这是之前好友夏侯玄和李丰被杀时都没有过的感觉。想到这里,毌丘俭几乎都要下令起兵了。

但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逐渐冷静下来了。如今自己身为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且由于之前和司马懿有些交情,司马师似乎也对自己是信任的。

当初诸葛诞因为东兴大败被调离后,司马师非常放心地让自己接替扬州都督一职。之后对阵诸葛恪的新城之战,也是作为副将临阵立功。

也就是说以司马师的角度他是希望保持淮南的稳定的,他没有道理主动挑起争端,自己的位置还是很稳的。

如今家大业大,儿孙满堂,他不得不考虑到这些,毕竟一旦起兵就不会再有回头路了,家族的荣辱尽在毌丘俭的一念之间,他必须要为整个家族负责。

就在这时候,一封信件让他最终坚定了决心。

这封信是毌丘俭之子毌丘甸所写,当时毌丘甸已经是名动洛阳的大名士,他在信中写道:“父亲您肩负的责任重于山岳,如今国家倾覆在即,若是不闻不问,将来必受天下人的责难。”

爱子身在洛阳,一旦起兵的话他作为反贼之子将必死无疑。可在魏室危难之际,他却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有子如此,倍感欣慰啊。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如此瞻前顾后,胆略连年轻人都不如了。”毌丘俭默默自嘲。

“忧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檐。”毌丘俭默念着这首自己当年征讨辽东时所做的诗句,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为曹魏社稷做最后一搏。

毌丘俭决意起兵也是有本钱的,因为他是曹魏后期一流的优秀统帅,其中让他名留青史的就是当初征讨高句丽一战了。

毌丘俭本是文官出身,魏明帝后期辽东公孙渊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于是曹睿将最信任的毌丘俭转为幽州刺史,令他率兵出征,这也是他初次领兵。

不过由于对辽东地区的水文气候等状况不够了解,他被大雨阻挡在辽水西岸,最后无功而返。

渊发兵反,俭进军讨之,会连雨十日,辽水大涨,诏俭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第三)

曹睿没办法,只好派出军事上的顶梁柱司马懿,毌丘俭则以副将身份随军,并立下战功。这次经历让毌丘俭熟悉了这片土地,也为他之后的赫赫战功打下了基础。

在之前讲述司马懿平辽的文章中我们曾介绍过,为了杜绝辽东再次出现尾大不掉的割据局面,司马懿在襄平屠杀了近万人,之后朝廷又两次有组织的迁出辽东人口。

这样的釜底抽薪之策确实奏效,但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辽东地区的实力。

对于幽州刺史毌丘俭来说这就是个烂摊子。在古代人口是重中之重,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都以夺取人口为目标。如今这里出现了真空,你不要的土地别人会要,于是高句丽就盯上了辽东这只肥羊。

当时高句丽国土横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中国辽宁省和吉林省的部分地区,虽然还远不是隋唐之际那个东北亚强国,但也是颇具实力的。

高句丽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公孙氏政权的东部,当初他们和曹魏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司马懿征讨公孙渊的时候,高句丽国君东川王位宫曾派出几千人助战。

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如今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在了,辽东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虚弱中,双方的蜜月期自然也就结束了,于是野心勃勃的位宫开始着手准备他的侵略计划。

毌丘俭对此早有警觉,他曾写下诗句“芒山邈悠悠,但见胡地埃”以表示对异族入侵的担忧。

正始年间曹魏内部有曹爽和司马懿两派的明争暗斗,外部又多次和吴蜀两国作战,一时无暇他顾,位宫见时机成熟,于242年发兵进犯辽东,直逼西安平。

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西安平位于鸭绿江以北,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丹东市九连城镇,这里在今天仍然是朝鲜和中国陆路上的要冲地带。

而在三国时期这里则是连接乐浪郡和辽东郡的枢纽,一旦落入敌手,曹魏不仅在朝鲜半岛的地盘就都保不住了,而且高句丽还可以随时攻入辽东郡。

甲午战争时期,淮军在朝鲜一溃千里,而本来精心部署的以九连城为核心的鸭绿江防线也是不堪一击,等日军突破这道防线后立刻就在辽东半岛如入无人之境了,可见西安平的重要性。

毌丘俭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经过两年精心准备,于244年从玄菟郡出发兴兵讨伐高句丽。

他的策略就是围魏救赵,先不去西安平,而是直扑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

毌丘俭选择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就是实力不足以分兵,由于辽东经过公孙渊之乱后遭到沉重打击,实力大不如前,此时他一共只能出兵一万人。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而对面的高句丽在消灭公孙渊一战中应该是捞到了一些好处,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实力大增,这次位宫派出了两万军队迎战。

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高句丽军队首先在沸流水设置防线,这个沸流水在哪里呢?一般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沸流水是浑河,第二种认为沸流水是是鸭绿江,第三种则认为沸流水是浑江的支流富尔江。

第一种观点如今已经基本被推翻了,因为浑河古代有自己的名字沈水,沈阳这座城市的得名就与此有关(沈水之北,故曰沈阳)。

另外如果高句丽军队都杀到浑河了,说明他们基本就要进入辽河平原了。如果是这种态势,那明显高句丽才是进攻方而不是曹魏,这与史书记载不符。

第二种说法同样不可靠,因为鸭绿江在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以东,如果要迎战从西面来的魏军或者设置防线的话,绝没有道理不向西进发反而向东。

至于第三种说法则要根据之后史书记载的内容来辨析。毌丘俭在梁口与高句丽军发生大战,这个梁口如果按照一般的命名惯例,应该是梁水与其干流的交汇处。

梁水是太子河的古称,而太子河汇入浑河的地点都快到海滨的营口市了,魏军基本不可能在这个地方和高句丽开战。

这时候就要从结合朝鲜史书进行对照,朝鲜在高丽王朝(并非高句丽)时期有一部效仿史记的史书,主要记录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的历史,此书名叫三国史记。

在三国史记中对毌丘俭这次出征有相应记载,原来这个梁口并非梁水水口,而是梁貊谷口。

二十年,秋八月,魏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来侵。王将步骑二万人,逆战于沸流水上,败之,斩首三千余级。又引兵再战于梁貊之谷,又败之,斩获三千余人。(三国史记)

这下就非常清楚了,梁貊谷口位于今天辽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英英沟,这里距离富尔江和浑江的交汇处非常近。这就和第三种观点对应上了,即沸流水为富尔江的古称。

当时高句丽王位宫率两万大军在富尔江畔设防,随后退至梁口,三国史记称毌丘俭连战连败,分别在沸流水畔和梁口两战中被斩首三千多人。

这就非常搞笑了,毌丘俭一共就一万人,连续两次损失三千多人,最后也就只剩下三千多人了。而高句丽有两万大军,其中还有五千骑兵,怎么可能被三千人绝地翻盘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呢?

乃领铁骑五千,进而击之。俭为方阵,决死而战,我军大溃,死者一万八千余人。(三国史记)

另一方面,从高句丽军的动向来看,他们是处于一个撤退的态势的,如果真的将魏军消灭了三分之二,那为何要撤退而不是乘胜追击呢?

如此矛盾之处令人无法理解,可信度不高,看来半岛人民吹牛皮的本事是自古有之了,虽然他们吹嘘的高句丽和今天的朝鲜韩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场战役的真实情况很明显是毌丘俭在沸流水畔和梁口两败高句丽,位宫退无可退与魏军爆发战略决战,结果惨败在毌丘俭的方阵之下,损兵九成以上,几乎是只身逃跑。从交战结果角度双方史书并无太大差别。

关于方阵究竟为何种阵法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由此看出毌丘俭在作为幽州刺史这几年是没有闲着的,虽然辽东实力大减,但他依旧练出了一支强军。

在三国时代关于阵法的记录是不多的,其中以诸葛亮的八阵最为有名,毌丘俭能够注重练兵,并在实战中取得奇效,这说明他无论在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事思想上都有诸葛武侯之风,大将之才实至名归。

高句丽主力一战皆没,毌丘俭率兵长驱直入,经过数百里艰险的山路,终于来到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吉林通化集安市西北)之下。

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由于辽东本身的薄弱,此战必须对高句丽予以沉重打击以绝后患,否则假以时日等他们恢复了实力卷土重来,辽东还是会陷入险境。毌丘俭于是下令屠城,斩首数千人。

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位宫只好带着老婆孩子逃跑了,高句丽终于为他们的野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时候毌丘俭派手下玄菟太守王颀去北面的夫馀借粮,夫馀王位居一看高句丽都被打得快亡国了,哪敢不从?立刻乖乖提供军粮。

正始中,幽州刺史毌丘俭讨句丽,遣玄菟太守王颀诣夫馀,位居遣大加郊迎,供军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得到了粮草补给,又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第二年毌丘俭再次从丸都山城出兵追杀位宫,位宫早就闻风丧胆,一溜烟跑到买沟(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去了。

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毌丘俭派手下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在竹岭追上位宫,一番大战之后位宫损失惨重,士卒也纷纷逃亡,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眼看位宫就要成为阶下囚了,可这家伙运气不错,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人愿意为他效死。一个叫纽由的部下自请前往魏军营中诈降,伺机行刺魏将。

这一计划居然成功了,纽由最终和魏将同归于尽,魏军一时陷入混乱,位宫也侥幸得脱。

与此同时毌丘俭兵分两路,又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进攻高句丽的属国东濊国,东濊国君不耐侯闻风请降。

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这一战,魏军向东一直打到肃慎国边界(今图们江一带),向南则打到不耐城(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随后于五月班师,期间在分别在肃慎国边界、丸都山城和不耐城刻石记功。

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在上世纪初,当年毌丘俭刻于丸都山城的石碑出土,这一宝贵文物的重见天日,充分证明了三国时代曹魏在东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而位宫在魏军撤兵后才敢返回丸都山城,回来一看他就傻了眼,原来国都已经被夷为平地。位宫欲哭无泪,又怕以后魏军再来讨伐,只好迁都到平壤去了。经过这次惨败,位宫郁郁寡欢,一年后就一命呜呼了。

毌丘俭的东征,不仅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高句丽王国,使其数十年一蹶不振,更是将魏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朝鲜半岛南部。国家的东北边疆重获安宁,一代名将毌丘俭功不可没。

如今毌丘俭带着巨大的光环坐镇淮南,昔日的光辉战绩和先帝的知遇之恩不允许他坐视司马师肆意妄为而无动于衷,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淮南三判系列

淮南三叛:揭秘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淮南三叛:为什么叛乱发生在淮南?

淮南三叛:夏侯玄的决断

淮南三叛:王凌的野望

淮南三叛:风起寿春,机关算尽终成空

淮南三判:司马懿之死,最佳继承人司马师

淮南三叛:江东神童诸葛恪,及东兴之战

淮南三叛:新城之战与诸葛恪的末日

淮南三叛:嘉平之变与司马师废帝


三国系列文章:

三国最“阴”的人,害死关羽三易其主,后被诸葛亮司马懿联手玩死

三国里最悲情痴情男人:老婆被吕布和曹操绿,连关羽都心动!

吕布之死真相揭露,内容颠覆历史,史书不敢写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

司马懿: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着急

读《三国志》精华50则,看英雄如何笑傲人生

斩吕布,是上了刘备的当?赤壁之战后,曹操终于明白吕布

曹丕“荒淫无度”,怎么在位7年40岁就驾崩?

张飞之死,死在情绪(再忙也要深读此文 )

孙尚香嫁给刘备,为何3年没有子嗣?刘备诉苦:同房会出人命的

董卓荒淫是到何种程度?以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被“点天灯”的第一人!

刘婵连续临幸了张飞2个女儿,却为何不要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原来有内幕!

项羽之死,对中国人的影响让你想象不到

诸葛亮死因为何?并非积劳成疾

张飞两次动刀,一刀下去就能改写三国历史,刘备和关羽为何阻止?

“盗墓鼻祖”竟然是曹操,他当年盗了谁的墓,竟能养活军队三年?

关羽水战能力究竟如何?不光是靠运气。

二十一年纵横数千里追杀曹操孙权刘备,是哪位三国名将如此嚣张?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直到临死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邦明知吕后狠毒,为何不给戚夫人留条活路?留了,戚夫人没听懂

《三国演义》刘备是空手套白狼和相面的高手

刘备若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就是这几个人,诸葛亮其实心知肚明

曹操培养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什么司马懿夺权无一人站出来反对

揭秘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斩颜良诛文丑的背后玄机

从关羽荆州大败来看刘备阵营内部关系之谜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五胡乱华这样的惨剧?答案是三国!

张飞的女儿有多香?为什么刘禅娶皇后偏偏盯着张飞的女儿?

刘备做的最无耻的一件事,比曹操盗墓还要缺德,被老百姓痛骂不已

司马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父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