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余坊秀才汪凌青
本号原创文章三百八十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汪平:余坊秀才汪凌青
作者:汪平
我们余坊太小,仅四、五百人左右,绝大部分的人都姓汪,我们汪氏在余坊的历史还不足七百年,在这几百年中,我们余坊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小人物还是出了两个,这两个人几乎处于同一时代,都生于大清晚期,殁于民国,他们就是汪凤泰和汪凌青。
汪凤泰,又名家卯、青兰,据命理先生推算,他八字中有二卯,一卯二卯,富贵到老,三卯四卯,朝中阁老,正好他的辈分派字为“家”,便起名家卯,两卯加一卯便有三卯,三卯便是朝中阁老的贵相。他生于道光二三年(1844)一月十一日亥时,殁于民国十年(1921)一月二十日寅时,年77岁,为大清晚期的贡生,因为,他没读过多少书,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他的这个贡生,可能为例贡,说白了例贡就是花钱买的,是贡生中级别最低的。因他夫人刘氏为清水塘开钱庄的大财主的女儿,以妻子发家,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新屋,在方圆附近几十里内,很有名声。
因汪凤泰在另一篇《余坊新屋的兴哀》中详细介绍过,这篇文章就一笔带过他了。
汪凌青,又名信㾾、云楼,生于光绪四年(1878)四月二二日亥时,殁于民国三三年(1944)五月十五日子时,年66岁,为大清秀才。
汪凤泰整整大了汪凌青34岁,汪凌青正年轻的时候,汪凤泰已步入老年。
汪凌青少时,家里相当贫穷,不但穷得连学费也拿不出,很多的时候,连自带的午餐也没有,他在雷吼的刘家刘师傅那里读书,早上去学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吃饭,他只好跑到一块大石上去看书,至放晚学后回家。一天,他的老师刘师傅见他中午回家去吃饭,下午来校却来得那么早,便跟踪他一次,才发现他因家穷根本就没回家吃饭,便对他说:你吃我的饭、读我的书好了,中午就不用回去了。自此以后,汪凌青读书就一直在刘师傅家吃饭,也没有交过学费,所以,贫穷的他可以一直顺利地读下去,直到他考中秀才。
一天,汪凌青正在清水塘那边回来,路过阁壁,晚了,只好找一户人家借宿,户主见他衣衫褴褛,破烂不堪,便拿个稻草放在灶前,让他在灶前睡一晚。这天,也正是他考中秀才的一天,家里人见他考中秀才了,便敲锣打鼓去迎接他,待众人找到他时,他还在那户人家的灶前大睡呢。
他考中秀才以后,他的老师刘师傅为他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喜宴,附近有名望的人都来了,喜钱也接了一袋,刘师傅对他说:你读我的书,吃我的饭,从来没有找你要过钱,你今天的这本礼簿就给我吧。于是,刘师傅就背着这一袋钱走了,算是抵了他这么多年以来的学费。
自此以后,汪凌青便以教书为业,当起了教书匠,家中的生活,才逐步的改观。但据老人们讲,汪凌青的生活看似餐餐有肉,但很多的时候是摆出来看看的,并不动筷,以备下一餐可以继续摆出来。可见他的生活即使有所改观,也没有改变到哪里去,生活还是那么清苦。
但他一生,教书育人很多,一些学生做官都做到县级长官了,他却还是一个酸秀才,只能教书。而他以一个秀才之能,在当地的史迹中也好,还是在县志或县级文史中也好,我找遍了很多的书籍,却没有找到他的一副诗词歌赋,甚至连一副对联也没有找到,只在竹池塘的汪国际家里的天井两旁,曾留有他的一副对联云:
顺其道而行補屋迁羅随我意,
太不骄为主安常守分教儿曹。
因为汪国际的太公叫汪顺太,所以,对联以顺太贯顶。可惜后来,因为汪国际房屋翻新,这副对联被拆得早已不见了,所幸还有人 把这副对联记了下来,算是他的一点文本遗迹。要算真迹,还有他写给佛教的一块佛台神布,现在一个佛教弟子杜豹虎的手中,已近百年的历史,字迹早已模糊,有好几个字已认不出来了,字体为棍子字体,以各种色线绣出来的,内容为佛教有关内容,不为他所作,仅为他书写罢了。又听说石下岭的三个堂屋中,一个堂屋有他书写的一副对联,另一个堂屋有他的学生汪传品书写的一副对联,但都因房屋翻新,这两副对联都已不见,也没有人把这两副对联记录下来,都已成为历史。
我不知道汪凌青是什么时候中的秀才,但按他很多的学生都做了一些地方上的高官,而他仍在教书,那他应是在年轻的时候就中了秀才,而汪凤泰发的是妻财,所以,汪凤泰发迹也比较早,汪凤泰整整大了汪凌青34岁,汪凌青中秀才的时候,汪凤泰已步入了老年,而汪凤泰发迹后因成名所修建的雕梁画栋且富丽堂皇的新屋,在汪凌青中秀才的时候少说也已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所以,汪凤泰成名的新屋中,没有听说过有汪凌青所书写的墨迹。
听老年人说,汪凌青的胆子很小,是被李少怀县长吓死的,他怎么会胆小到这个程度呢?他和李少怀县长究竟有什么瓜葛冤缘?
有人找他去打官司,他不敢去,汪凤泰见了,拖着他就走,后来,官司当然被打赢了。这样的事有好几次,每次都要汪凤泰为他出面,他是怕麻烦还是真的有些胆小呢?
1944年四月,日军第二次占领通城县城,闰4月,民国县长李少怀把县政府从黄龙辗转迁至余坊新屋,也就是汪凤泰的新屋中坐镇办公,指挥全县抗日,这个时候,汪凤泰已去世二十多年了,到1945年四月,由汪援华县长在余坊接任。直到抗战胜利前夕,两任县长在余坊办公共有一年多时间。
余坊分大余坊、细余坊、新屋、杨冲、茶背五个屋场,县政府的电报局设在杨冲的新义爹家,科长姓熊,犯人则关押在大余坊的金龙爹家及新屋两处,政警室驻扎在细余坊的保田爹家,警长叫程甲黄,县长及其他办公人员全在新屋办公,税务局驻扎在流通,县中学则驻扎在雷吼。当时,余坊的驻兵约有二个连左右,大部分的兵员驻扎在大余坊,每日在新屋门前的三斗丘及大余坊的场坪上早操。
汪凌青住地在大余坊,他又是秀才,虽不似汪凤泰那样有豪华的新居,但也有几间房屋,他的家中肯定驻有政府办公人员,但他从李少怀县长一到余坊开始,他就躲在三岔坳,县长李少怀约他见面,他也不敢回来。他一个堂堂的秀才,手下有很多的学生都在地方上做官,起码他也是一个地方上的绅士,约他见的又不是造反闹革命的红军,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也一直怀疑他做一个秀才做得太窝囊,即使有事,他的那些做官的学生也能帮他摆平,他为什么宁可死在三岔坳也不回来?
并且,我问过很多的老人,有些老人至今还健在,比如汪国英、汪龙清等,他们说:县政府驻扎在余坊,每个屋场都驻有人员,因人员太多,所以各个科室都是自理生活,各自做饭,他们除了因为烧饭需要烧柴而砍伐村民的树木之外,常与村民一直坐着聊天,有的村民杀年猪的时候,还叫他们一起来吃顿饭喝点酒,和村民很是融洽的,而汪凌青怎么就这么怕了县长李少怀呢?
直到后来,我在调查红色文化的时候,他的学生汪传品在本地闹革命闹得红红火火,汪传品的起义,与汪凌青的支持,可能有着莫大的关系,汪传品与汪凌青是师生关系,汪传品起义之初,在汪凌青的热心赞助下,收集亲朋戚友的土枪二十多支,组成一支三十多人的革命队伍,不久发展到一百多人,成为农民赤卫队,后编入通城红九大队。1930年,汪传品化名杨子江,在润田汪氏祠堂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苏维埃政府。同年8月,他同刘永康等发动了润田、荻田、黄袍山等地的农民捉拿土豪劣绅的暴动,后来把暴动发展到麦市和崇阳的高枧一带,声势极为浩大。同年11 月29日,通城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荻田黄氏祠堂召开,正式成立通城县委,汪传品为县委委员,1931年任通城宣传部长,1932年春任通城县委副书记、书记。同年,因汪传品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国民党悬赏捉拿他。1933年春,上级派汪传品到沔阳仙桃镇,开辟新的苏区,不幸被宗族亲人向崇阳县高枧乡的铲共团告发,于7 月被高枧铲共团汪金保联络仙桃铲共团逮捕,汪传品在仙桃英勇就义。
汪凌青一直不敢见民国县长李少怀,可能就是因为帮助了汪传品闹革命的关系,汪传品都受到民国通城县政府的通缉,他汪凌青能不无关系?难怪,一 直到1944年五月,哪怕是汪传品牺牲十多年了,他躲在三岔坳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十五日去世,也不肯回来见县长李少怀一面,毕竟,汪传品已成为苏共一县委的书记,名气较大,还曾被通缉。所以,他帮过这样的人,怕就怕得有些道理,若换成别人,也同样不敢去见县长李少怀。何况,他已六十六岁了,在那时,这个年纪已是高龄。
可惜的是,汪传品成为中共烈士,而曾帮汪传品起义的汪凌青却什么也不是,他死后,他的后人还因他被打成了地主。
汪凌青死了,他被抬回来做丧事的时候,是从偏门进的,县长李少怀正在余坊,他的房屋中也有民国政府的办公人员,丧事怎么办的?县长李少怀参没参与,没人知道。墓地就在石墩的一个路坎下,一条路从坟老头穿过,路边是田,所以坟莹边常年有水,一代秀才,不知道怎么选择了一块这样的墓地,直到前几年,他的曾孙才为他立了一座墓碑。
汪凌青虽然是秀才,但直到他死,他的房屋在大余坊中也就是几间偏房,不像汪凤泰那样有着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房屋,更不像小说中写的一些秀才的书香大院,他从小就穷,至死也就是买了十几担田地,他的家产全都在田地上,他的五个儿子都不大出色,五子中就有两子无后,有一个孙子汪百强,还算念了些书,解放后,在通城的北港那边教书。汪百强和我的细爹爹汪信爱同辈,曾一起在汪凌青手下念过私塾,后来因是民国了,不再念八股文了,曾记得细爹爹汪信爱对我说过,因汪百强小时候常和他爷爷一起睡,汪百强学的那几个字就是他爷爷汪凌青在他的肚皮上画给他的,他的数理化却根本不行,读书哪里能读得过我,他除了语文好点,综合成绩都差我远了。但汪百强毕竟语文行,也有头脑。他在北港教书的时候,就想到在北港教下去肯定没有出息,便去了洪湖,栖身在一所学校的后勤中,有一天,学校要组织一次大型的活动,需要人写对联,学校没人会写,他自告奋勇,一大早就写了一百副对联,全都是随作随写,没打草稿,总算汪凌青在他肚皮上画的几个字让他大显身手,有了价值。这一举动让他一下子在当地出名了。后来,汪百强到武汉发展,成了武汉第九中学的校长,前几年为汪凌青立的墓碑,就是汪百强的儿子所立。
、 以前,我只知道余坊有个凌秀才,但每次从石墩他坟前走过的时候,因为没碑,所以一直不知道是他的坟莹,直到他的曾孙为他立了墓碑,大家才知道那是汪凌青的坟墓。汪凌青的生平事迹,才慢慢地被人发掘了出来,直到我调查红色文化的时候,也才认识到他真正的为人面目,他并不是胆小,而是一个对中共的有功之臣,汪传品没有他的帮忙,不会做得那么风生水响、轰轰烈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作者部分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