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的尾声(六)张鲁降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握中悬璧 Author 握中悬璧
本号已入驻“个人图书馆”,五百多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
建安的尾声(六)张鲁降曹
来源:握中悬壁
建安尾声系列
在介绍曹操如何拿下汉中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简述一下张鲁的发迹过程,因为这有助于理解他最终为何能够在这个乱世中平稳着陆。
张鲁出身于一个道教家族,他的祖父张陵就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这个五斗米道还有一个更有名的称呼,也就是天师道,与张角的太平道并驾齐驱,是汉末道教的两个主流宗派。
张陵后来前往益州传教并在当地扎根,到了张鲁这一代,他凭借自己母亲的关系搭上了益州牧刘焉,从此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据说张鲁的母亲善于养生,一把年纪了还保持着少女的容颜,因此和刘焉极为亲近,两家走动频繁。而刘焉也爱屋及乌,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前往汉中平乱。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
三国志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对此事的描述还是极为暧昧的,张鲁之母极有可能是通过自己的姿色得到了刘焉的宠爱,从而给自己的儿子争取了一个好前程。
如此推测并非没有依据,刘焉死后刘璋即位,他上位后没多久就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杀掉。
虽然表面上给出一个“张鲁不听话”的理由,但仔细想想,这个理由还是有点站不住脚。
张鲁领兵在外,贸然杀其家眷,岂不是要逼反张鲁?刘璋虽非雄主,但也不该做出这样的不智之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张鲁的家眷来要挟他。
刘璋这么迫不及待地下手,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张鲁母子有着极深的恨意。至于恨意的来源,我想应该就是刘璋认为张鲁母子曾在他父亲面前邀宠吧,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就算刘璋没有下杀手,他和张鲁也没有可能修复关系,顶多只能让张鲁投鼠忌器而已。
刘焉是张鲁和刘家关系维持下去的桥梁,在他死后,张鲁和刘家可以说就形同陌路了。张鲁和刘璋的关系就类似于后世的石勒和刘聪,益州之内一山不容二虎,双方迟早要兵戎相见,绝没有调和的余地。
总之,在刘璋动手之后,双方就彻底走向了对立面。之后张鲁击退了刘璋数次进攻,逐渐在汉中站稳脚跟,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后来有人劝张鲁称王,不过他的智囊阎圃却很有眼光,他劝道:“汉中四塞之地,民殷国富,足以自保。如今您统治稳固,不如务实一些,何必贪图虚名而招致祸端。这样一来您就能建立齐桓晋文一样的霸业,就算不行,最次也能学窦融。”
这位阎圃确实有远见卓识,在没有绝对实力的前提下贸然称王,绝对是要自取灭亡,那位“河首平汉王”宋建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而他所举出的窦融这个例子,也是颇具深意。这位窦融在两汉之交时期历仕于王莽和刘玄,后来也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但在刘秀逐渐显露出一统天下的趋势后,他也就顺势归降了,成为东汉开国功臣。
现在天下最强的势力无疑是曹操,他就好比是当初的刘秀,阎圃提到窦融,意思就是让张鲁以后降曹,以保荣华富贵,张鲁对此深以为然。
就这样,汉中在张鲁的治理下,逐渐成为了一片远离战争的乐土。不过这二十多年的平静终于要被曹军的铁蹄打破了。
此时曹操大军压境,已经杀到汉中西面的门户阳平关,张鲁见状已经毫无战意,当初阎圃的那番话再次涌上心头,他已经打算投降了。不过他的弟弟张卫却不同意,领着几万兵马想要抵抗。
这里就让人产生疑问了,因为张鲁对汉中是有绝对控制权的,他是无王之名而有王之实,他的弟弟按说没有力量违背他的意思。
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因此我认为实际情况是在张卫提出反对意见并阐明理由后最终说服了张鲁。这样推断的主要理由就是战后张卫并没有被处理,根据明代作品《汉天师世家》的记载,他还得到了封赏。
弟卫,字公则,为昭义将军,弃官学道,白日冲举。(汉天师世家)
如果他真的是违抗张鲁的命令擅自行动,曹操为了表彰张鲁,肯定会处理他这个反面典型。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张卫与张鲁是共进退的,曹操既然赦免了张鲁,就没道理再处理张卫。
虽然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操在进攻受阻打算撤兵时,西曹掾郭谌以张鲁早就已经遣使投降为由劝阻曹操,但这并不太符合逻辑,可信度不高。
因为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曹操没道理会有撤兵的意图,而是应该继续坚持。况且三国志也明确记载张鲁是在阳平关失陷后才投降的。
而张鲁同意先抵抗一番的原因,也并非是他认为自己能挡住曹操的兵锋,他还没有这么迷之自信,他的目的应该是要经过有限规模的抗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让曹操高看他一眼。
因为如果他打定主意死硬到底,那就应该像后来的诸葛诞一样散尽财富招兵买马,而不是将府库封藏起来。
张鲁的弟弟张卫也是一名颇有才能的武将,他清楚阳平关的重要性,因此截断山谷修建了一座阳平城,准备抵抗曹军,无奈他运气实在太差。
这是曹操第一次来汉中,对此地山川地理形势不够了解,之前听凉州从事和武都地区的降将说阳平关可以轻易攻下,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曹操无奈之下命令发起进攻,但张卫的军队据险而守,曹军死伤惨重却不得寸进。
见没有进展,他命夏侯惇和许褚将山上的兵马带回来。这时有一支部队由于位置太靠前,没接到曹操的撤军命令,反而误打误撞闯入了张卫的军营。
本来这支部队孤军深入,是要自投罗网了,但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立下奇功,张卫的军队见到他们后居然一哄而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夜半时分,竟然有数千头麋鹿冲入了张卫的军营,导致军中发生了最为可怕的夜惊。
士卒在一片慌乱之下,正不知所措,这时又见到一支敌军闯入军营,以为曹兵已经破城,心惊胆战之下,自然是溃不成军。
辛毗和刘晔将这个情况告诉夏侯惇与许褚,他俩人开始还不敢相信,直到夏侯惇亲眼所见才无话可说,于是立刻将军请报告曹操,曹军对张卫发起总攻。张卫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张鲁收到阳平关失守的消息,也觉得玩不下去了,打算向曹操请降,结果又是阎圃出来献策。
他说:“现在投降的话,属于被迫投降,肯定不会得到曹操的看重,不如南下巴中,投靠当地夷人杜濩、朴胡,然后再投降,那样功劳就大多了。”
这一计策极为高明,因为巴中更接近刘备的地盘,曹操短时间肯定难以进攻成都平原,到时候只能来招降,那样张鲁就不是被迫投降而是主动投诚,性质就大大的不同了。阎圃提出这个建议,说明他抓住了讨价还价的关键,即提升自己的价值。
张鲁依计行事,临走前又拒绝了部下关于烧毁府库的建议,曹操进入南郑后见府库完好无损,也对张鲁的态度大为赞赏。
流亡巴中的张鲁成为曹操和刘备双方都想争取的对象,不过这次阎圃虽然建议张鲁选择曹操,但也没说投靠刘备就不行,而是让张鲁自己做决定。
张鲁这次非常果断,说出了那句“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名言。
他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很正常的事,首先张鲁和刘璋是死对头,也多次交战,如今刘璋之前的部将大多投降刘备,到时候大家同殿为臣,总是很尴尬的。而且在仇敌环伺的处境中,张鲁也确实不好混。
其次,曹操毕竟代表着大汉朝廷,而且天下大半为他所有,而刘备却只是蜗居于西南一隅,官职也只是左将军宜城亭侯,和曹操相比差得太远,岂有舍强取弱之理?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张鲁盘踞汉中二十多年,他最大的本钱就是在当地的声望以及信众。如果降曹,曹操就必须利用他来安定当地人心,这样是事半功倍的。如果降刘,他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这个道理还是比较浅显的,为何阎圃没有明说呢?我想他其实对于张鲁投降哪一方并不是非常在意,毕竟他就是巴西郡安汉县的大族,投降刘备的话,正好也能返回故乡仕官。
安汉县号出人士。大姓陈、范、阎、赵。(华阳国志)
张鲁降曹这个决定还是非常明智的,因为他在曹操那里也并非做奴仆,作为正面典型,曹操给了他极高规格的待遇,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万户。
在魏国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万户侯呢?答案是只有平原侯曹植一人而已,而曹彰在曹操时代也只有五千户封邑。
至于曹魏宗室成员,夏侯惇封邑是两千五百户,曹仁是三千五百户,而曹洪则只有两千一百户。
由此可以看出张鲁这个万户侯的分量有多重。
除此以外,曹操还和张鲁联姻,他让儿子曹宇娶了张鲁之女。
这位曹宇就是在魏明帝托孤时短暂露了一次脸的那位燕王。在曹操的众多夫人中,曹宇的生母环夫人按照地位高低的顺序,是排在第三位的,仅次于卞皇后和刘夫人。这一点裴松之的注解中也有佐证。
臣松之案:如传以母贵贱为次,不计兄弟之年。(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裴注)
不过排在前面的刘夫人所生的曹昂和曹铄都已经去世,而同为环夫人所生的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也已经去世,因此曹宇和他的同母兄长曹据在魏武诸子中的地位是仅次于几个嫡子的。
曹操让曹宇这样地位较高的儿子去联姻,也是对张鲁价值的一种肯定,毕竟后来曹操迁移汉中人口时,也离不开张鲁的协助。
张鲁能得到这样近乎完美的结局,离不开阎圃的谋划,曹操也对其表示嘉奖,封为列侯。另外阎圃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赏赐,即当初被马超抛弃的庶妻董氏,令人哭笑不得。
此后阎圃在曹魏仕途一帆风顺,曹丕登基前他已经做到建节将军平乐亭侯,他的孙子阎缵也是西晋名臣。
曹操经过大半年的奋战,终于成功拿下了汉中,至此他的触手已经深入益州,形势对于刘备集团变得极为不利。
按理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刘备反应了,他没有道理坐视汉中落入曹操手里,而是应该及时出兵才对。
但实际上,刘备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就在曹操高歌猛进的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口臭难闻又尴尬,每天喝一种茶,让你三天就能拥有清新的口气 !
爆火5年的古诗词日历,来了!2022全新升级,有诗、有画、有远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三国系列文章:
关羽一生看得起的只有六人,三个生死兄弟,两个对手,一个仇人!
周瑜死亡之谜终于揭晓!别再被电视剧忽悠了,不是让诸葛亮气死的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瞧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刘备临死前,叮嘱诸葛亮:“切不可重用赵云”,这背后有何深意?
刘备距离关羽只有20里,刘备为何不救他?诸葛亮一语道破,赵云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