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上《人民日报》!这家柳州企业被点赞!创业初期它曾遭大火化为灰烬

画卷柳州 2019-10-30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媒体聚焦柳州⑥


11月22日《人民日报》3版在“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刊发报道《广西 传统产业点燃创新引擎》,点赞柳州企业发展。


《人民日报》报道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工业化迅速推进,问题也暴露出来:支撑广西工业的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减弱,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突破瓶颈障碍、走出发展困局,必须向创新要动力,通过‘二次创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

  “柳工在土方机械的国际化标准制定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27土方机械标准技术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柳州召开,该委员会主席查理斯这样评价。

  点赞背后,是广西柳工集团对于创新的不懈坚持。“1958年,工厂从上海迁至柳州;1966年,推出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2017年,轮式装载机销售累计突破38万台,欧洲公司新总部在华沙开业”,走进柳工集团全球研发中心,墙上的一组组精美图文,展示着企业60年间的一次次跨越。

  “去年,我们有26款产品上市,大型装载机和大型挖掘机系列产品得到全球市场高度认可。”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说,不只是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柳工在全球谋篇布局,在海外设有4家制造基地和9家营销子公司,在130多个国家拥有380家经销商、2650多个服务网点,海外客户2.5万家。

       近几年,广西多家老牌企业纷纷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找到了转型升级之路:上汽通用五菱发展宝骏E100、E200等新能源汽车,聚焦通信、软件、云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柳州钢铁集团发展壮大贸易与物流、能源与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推出促进工业跨越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机械、汽车、铝、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推动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减存量、优增量。

10月23日,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社长禹伟良(左三)、广西分社社长刘华新(左二)率队到柳州进行“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采访。图为采访组在柳工采访。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人民日报》特别点赞的柳工

与自治区同龄

即将迎来60岁生日


2018年11月20日上午9时10分

两辆由柳工冠名的高铁列车

“柳工·和谐号”品牌专列

从广西南宁东站

满载柳工六十年的奋斗历程全新出发

分别开往上海虹桥站和北京西站




让我们搭乘“柳工·和谐号”

一起来穿越柳工的60年

“柳工机械LiuGong”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视频《柳工60周年:激情与奋进的故事》,讲述了柳工从一个边远地区的国有企业,走出广西,走向全球的故事。↓↓↓

视频:柳工60周年

↓↓↓


六十年岁月如歌,一甲子沧桑砥砺。回首往昔,柳工从一间建立在荒地之上,设备简陋的工厂,成长为今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从没有主导产品的传统国企,成长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技术的贡献者,从一家地处中国内地城市的地方企业,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工程机械解决方案服务商……这段不平凡的光辉历史,是几代柳工人用青春共同走过的奋斗历程,是柳工精神的最佳诠释。

60年来,柳工立足自身,不懈努力、深耕技术创新,遵循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三大战略,创造了行业内多项第一,推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到全球的加速发展,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全球。

  1958年500多个从上海和其他地区来到柳州的创业者,怀着激情和使命,在柳州西郊一个叫“龙腾背”的荒野开始建设柳工的厂房,而1959年的一场大火几乎将他们近一年的辛劳化为灰烬。创业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和无情的火灾,与建设新中国工业的激情与梦想铸就了柳工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1966年在当时一机部的支持下,老厂长李郁先生带领柳工的创业者开始了装载机研发和制造的漫漫征程。岁月在计划经济的缓慢河流中划过,在六、七十年代艰难纷乱、自力更生的时代,柳工人从来没有停止装载机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步履,并一直引领着这个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市场创新。

  八十年代初行业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柳工人早已准备好迈进客户导向和市场竞争的新时代。当国家计划生产的订单逐年减少的时候,老厂长毛维经先生率领柳工人在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北、沿海等地推销柳工的产品。从此,柳工以装载机技术、品质和服务领先,深深地铸就了中国客户首选的第一品牌。

  

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末,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蹒跚到矫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原董事长张沛先生领导柳工人开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多个先河:

成功消化吸收了从卡特彼勒引进的装载机技术,自主开发了全球装载机行业的永久经典产品ZL50C,创造了单一型号装载机全球销售超过15万台以上的奇迹;

1993年,柳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二十多年来一直成为资本市场受人尊重的企业;

1995年,柳工与德国ZF集团合资成立了传动部件公司。与此同时,柳工在行业率先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经销商体系,成为同行效仿的榜样。

  这些行业开创性的工作,为柳工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以后柳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装载机产品,实现跨区经营,产品线扩宽,2000年柳工收购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开始生产压路机;2001年,柳工重组了挖掘机械业务;2003年,柳工在镇江市建设了第一个外地的新工厂,而后拓展到叉车、小型建筑设备、路面机械、起重机、推土机、矿用卡车等等,到现在,柳工已拥有32条整机产品线,能满足全球客户的极限作业需求。

  从2002年开始,柳工原董事长王晓华先生前瞻地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柳工”的愿景,开启了柳工人驰骋国际市场的未来之门!2004-2010年是柳工全球业务的快速扩张期,先后在北美、亚太、欧洲等地建立了子公司,到2016年,柳工年销售收入的30%的来自海外业务。 

  在全球市场,柳工拥有超过300家经销商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其中63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有10个海外区域配件中心,12家海外营销子公司,5个全球研发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在近60年的发展中,柳工一贯坚持持续的科技创新,先后在行业内开创了“八个第一”,其中高原型轮式装载机,不仅填补了世界空白,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柳工“全球研发中心”的建立更是让柳工的研发技术水平跻身到了国际前列。

  60年的沉淀与迸发,柳工从无到有,到产品线、地域,以及核心国家的拓展,成千上万台种类丰富的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走出国门,服务于全球人民,柳工,正以矫健,卓越的步伐一步步走向世界。

  柳工60年激情与智慧的基因蕴藏在每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柳工人身上,展望下一个甲子,柳工正朝着工程机械的世界级企业奋进。

让我们再用一张图来了解柳工

↓↓↓



在柳州坚持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制造城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征途上

祝愿柳工越来越好!


“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媒体聚焦柳州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样报道柳州!还有这些媒体在点赞!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这样赞柳州

③柳州不像工业城?!这家央媒竟在头版这样说……

④柳州小医院的“逆袭”,这家央媒深入解读!央视赶来采访

⑤《人民日报》版面头条大篇幅报道柳州:古老“非遗”助脱贫(附视频)




轻戳链接查看↓

诞生“神车”的这家车企曾靠造缝纫机维系生存!60图见证它60年峥嵘岁月!


-END-

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人民日报、柳工机械LiuGong、柳工装载机

为柳工点赞!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