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柳州闯入世界的“网红”,业界都在夸,还在媒体刷了屏!(附原创歌曲)

柳州市委外宣办 画卷柳州 2019-10-30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媒体聚焦柳州⑦


从石器时代晚期的白莲洞人创造的石螺文化,到少数民族饮食偏好,柳州人大多喜爱螺蛳。一位螺蛳店老板的异想天开,将螺蛳配合酸笋烹饪后加入米粉,这一汉族美食和少数民族食材的偶然而巧妙的“碰撞”,便有了螺蛳粉的诞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碰撞”后的不到40年,螺蛳粉成为了俏销全球的“网红”!

11月23日

第十二届中国米粉、粉丝产业发展大会

在柳州召开

作为业界的奇迹

“网红”螺蛳粉引起了业内大咖的关注

全国180多家米粉生产企业参会交流

也引起了媒体广泛报道

大会现场

我们得到现场播放的一部宣传片

我们“画卷柳州”首发在网络

带你了解柳州螺蛳粉的“百亿产业”之路

没到会场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

↓↓↓


大会汇报片来源柳州市商务委


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

对大会进行了报道

螺蛳粉再次“霸屏”


新华社


新华社11月23日播发国内通稿《全国米制品行业聚焦柳州螺蛳粉“网红之路”》

新华社客户端截图


新华社报道节选

     中国粮油学会米制品分会会长王声位在第十二届中国米粉、粉丝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在柳州召开此次米粉、粉丝产业大会,正是因为柳州螺蛳粉的广泛影响力,这得益于柳州市委、市政府和企业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传统地方小吃做成一个“爆品”,做成一个产业。“米制品企业既要追求工匠精神,也要拥抱互联网时代,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再造企业基因和文化。”


      柳州螺蛳粉从2014年10月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到2018年产值超过40亿元,仅用了4年时间。随着产业发展壮大,柳州螺蛳粉融合了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口超5万人,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小米粉、大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中新社


中新社11月23日播发报道《中国米制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客户端截图


中新社报道节选

      “米制品既要追求工匠精神,但也要拥抱互联网时代,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再造企业基因和文化。”中国粮油协会米制品分会会长王声位23日在此间表示。


  王声位指出,传统米制品进行保鲜处理,插上互联网翅膀,推进了产业升级发展。柳州螺蛳粉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传统的地方小吃做成了一个大产业。短短几年时间,由当初的几家发展到70多家,产值由数千万(人民币,下同)扩展到上百亿的产业规模,就是产业后端因“互联网+”新业态催生的,具有时代潮流的产业集群和区位品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


  据柳州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从2014年10月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到2018年产值超过40亿元、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仅仅用了4年时间。随着产业发展壮大,柳州螺蛳粉融合了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口超5万人,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小米粉、大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前段时间

中宣部组织的“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

以及我市“砥砺奋进60载 普惠民生暖人心”主题采访

相继开展

各主流媒体纷纷对我市发展成就进行报道

其中螺蛳粉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眼球

成为了报道的重点

这几天,各媒体推出了一批报道

一起来看看吧!

工人日报


11月20日,工人日报头版刊发文章《一碗螺蛳粉里的“门道”》


报道节选:       单一的实体店形式,影响面毕竟有限,现煮堂食难以满足广大食客对正宗柳州螺蛳粉的需求。于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开始思考,能否把螺蛳粉做成方便面那样的袋装速食?        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现代生产工艺和预包装技术的发展,让螺蛳粉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可能。2014年底,有企业开始批量生产配以多种调料包的水煮型袋装速食螺蛳粉,不久又研发出冲泡型速食螺蛳粉,保质期从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有的可以达到180天。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短短三四年,袋装速食螺蛳粉成为网红食品,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由2014年底的1家发展到2018年10月的58家,产值由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0亿元,2018年产值预计将达到40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螺蛳粉网上店铺达1.2万家,日均销量突破100万袋。在工业化思维的推动下,柳州螺蛳粉由街边小吃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经济“大产业”。


中新社


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客户端发布《螺蛳粉从路边摊到“闯”欧美 广西小食品演绎变革“传奇”》

报道节选:

       2010年,柳州市的一些企业在当地官方支持下实施“螺蛳粉进京”项目,让螺蛳粉快速“占领”中国各地市场。目前,在国内外已开设的柳州螺蛳粉实体店超过8000家,营业额超50亿元(人民币,下同)。

  “但门店影响面有限,现煮堂食难以满足食客对正宗柳州螺蛳粉的需求。”柳州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贾建功介绍,该市从供给侧进行探索,加快培育螺蛳粉产业,形成发展新动能。

视频来源:中新网


甘肃日报


11月22日,甘肃日报发表文章《柳州螺蛳粉:“网红小吃”俏全球》


内容节选:       柳州市商务委副主任贾建功表示,当前,柳州正用工业化的思维继续推动螺蛳粉产业发展,螺蛳粉产业已被纳入柳州市打造“万亿工业强市”中的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当中,正一方面加快建设柳州螺蛳粉核心产业园,引导螺蛳、豆角、腐竹、花生、木耳等上游原料加工企业入驻,逐步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另一方面在柳南区规划建设一个集螺蛳粉生产、原料供应、田园休闲体验现代农业示范、健康产业集聚区、螺蛳粉文化和柳州螺蛳粉博物馆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深入推进“螺蛳粉+”发展模式,助推柳州螺蛳粉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
螺蛳粉这个"超级网红",除了在国内风靡,还风风光光地走出了国门。就连英国特斯特姆市市长韦恩博廷(Cllr.Wayne Botting)也对螺蛳粉赞不绝口,称这是“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条!”

韦恩博廷市长和夫人正在愉快地嗦粉

“网红”螺蛳粉还衍生出了文创产业


我们还从柳州市音乐家协会

带来一首柳州原创音乐

《家乡的滋味》

趁此周末

来听听音乐人是如何歌唱螺蛳粉的 ↓↓↓

词:欧阳斌 利宇翔  曲:利宇翔

演唱:孙彦瑾


“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媒体聚焦柳州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样报道柳州!还有这些媒体在点赞!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这样赞柳州

③柳州不像工业城?!这家央媒竟在头版这样说……

④柳州小医院的“逆袭”,这家央媒深入解读!央视赶来采访

⑤《人民日报》版面头条大篇幅报道柳州:古老“非遗”助脱贫(附视频)

又上《人民日报》!这家柳州企业被点赞!创业初期它曾遭大火化为灰烬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新华社、工人日报、中新社、甘肃日报等

为螺蛳粉点赞!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