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水质全国第四,夜景世界第三?美图告诉你答案!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8月5日,《广西日报》头版大图刊发柳州夜景图片。报道称,近年来,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基地的柳州市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城市环境日益向好。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今年1-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水质排名全国第四!



8月3日晚,众多游客乘坐游船在百里柳江景区观光游览。近年来,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基地的柳州市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城市环境日益向好。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今年1-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水质排名全国第四。李斌/摄


柳州夜景美,
全广西都在艳羡
柳州人完全可以谦虚地说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没错!
仙境第一、梦境第二、柳州第三!
通过美图来看看柳州的夜景美 ↓


旋转手机
更加精彩

↑ 以上图片 (@红树林 @里里 摄)



三江:“一条鱼”游出“脱贫路”


8月4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报道《三江“稻渔综合种养”获全国现场会代表热赞》


全文如下:

田中有稻  水里有鱼

三江“稻渔综合种养”获全国现场会代表热赞


 “稻花披彩舞风笑,鱼体镶金戏水欢。产业扶贫结硕果,农渔文化谱新篇。”7月2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2019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即兴赋诗,盛赞稻渔综合种养“广西三江模式”。

与会代表到三江良口乡南寨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实地参观。
当日,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1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体验和品味古老的稻渔文化。现场会强调,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做好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区域,打造典型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争取政策支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据了解,三江传统的稻田养鱼一直以自给自足为主,产量低,难以供应市场,百姓无法从中增收。2014年起,三江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2个绿色生态品牌,使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了“田中有稻、水里有鱼、水底有螺、泥中有鳅、坑上有瓜果”的立体开发样板,创立了“优质稻+再生稻+鱼+瓜果”的“三江模式”。


目前,三江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7.5万亩,建成稻田鱼坑1.8万个,稻渔产业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稻渔增收1000元。2017年三江稻田鲤鱼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一条鱼”为侗乡百姓游出了一条脱贫“新路子”。


三江程村乡大树村村民开挖鱼坑、鱼沟,在鱼坑上搭建瓜棚,创新实行“优质稻+再生稻+瓜菜+三江鲤鱼(罗非鱼、长丰鲫)”“优质稻+再生稻+瓜果+鳖”两种模式,目前基地面积已达500亩,平均每亩产量为优质稻545公斤、再生稻300公斤、稻田鲤鱼55公斤,每亩利润4000多元。


三江稻渔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与会代表现场观摩后纷纷点赞。“我们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在山上做好茶叶、油茶产业,在水上做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通过‘短平快’的稻渔产业来实现群众当年投产、当年增收。”该县县委书记邝驱介绍说,“目前全县已达到贫困人口人均半亩茶叶、1亩高效油茶和户均一个标准化鱼坑的目标,‘两茶+稻渔’等主导产业贫困户覆盖率达96.5%以上。(记者/谌贻照 通讯员/龚普康)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广西日报,红树林、里里摄影

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