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他在柳州驻村200多天,他的作品传遍世界!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摘要

      2019年,几万公里的路上,经常在主驾和副驾之间调换,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视角。  碾过碎石,陷入泥坑,同车的颠簸,别样的心境。  200天的驻村,也时常把镜头放下,我也和你们一样,有满腔热情,有急功冒进,有酸甜苦辣,有畏惧退缩,有勇往直前……  回首2019年,路上的一切,其实都刚刚好。

——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2019年,华社记者黄孝邦继续奔走在柳州城乡,用“苗山脱贫影像志”“复苏的‘空巢村’“”可爱的乡村”三个摄影专题报道柳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年来共发稿40多组图片共计400多张,累计6000多家次采用(其中《人民日报》20次)。两年来多,黄孝邦已在柳州乡村蹲点采访400多天。

      今天,新华社在新华社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篇就介绍了黄孝邦的事迹!


蹲守大苗山

村民在乌英苗寨搬运石头,维修河堤(7月2日摄)。


  从2017年至今,我在桂黔交界的多个贫困苗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蹲点采访,努力尝试用“解剖麻雀”式的“标本记录”管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伟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用照片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今,《苗山脱贫影像志》系列报道已播发49期共计600多张。媒体采用量达8000多家次。

  三年来,我把《苗山脱贫影像志》当成一棵树来呵护,期望有一天它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乌英苗寨的小朋友帮大人抬小木头,准备用于制作芦笙柱(12月2日摄)。


乌英苗寨的一只猫在屋顶睡觉(9月2日摄)。

  春季,和村民们一起种下的5000多棵山苍子树,如今虽已有过半枯死,但在这个暖冬,存活的树正在开花。无论如何,一切都刚刚正好。

     越来越多的朋友,正来到乌英种树。

在乌英苗寨参与芦笙坪施工的部分村民合影(7月26日摄)。


雄哥这七年

 劳作归来的龙飞振、龙革雄、龙飞联(从左至右)(2017年8月15日摄)。


    2012年10月,我第一次来到铜板屯,是计划拍摄记录它自然消亡的过程。几个月后,村民龙革雄(雄哥)给我看了他的规划:他和堂兄弟们返乡开始实施“拯救故乡计划”。我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图片故事《复苏的空巢村》的拍摄。

2014年2月20日,梨花掩映下的铜板屯。正值铜板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数百亩竞相绽放的梨花,使古老的村庄美丽如幻。 


46岁的龙革雄(左二)、71岁的龙耀星(左三)等人在山上准备种树(2013年5月15日摄)。

 

劳作后回家的龙革雄在吃午饭(2013年6月17日摄)。创业初期的担忧让龙革雄辗转难眠,而山村的粗茶淡饭和体力活又需要他重新适应。


  这7年,雄哥体重从125斤骤减至90斤,如今又恢复了;这7年,雄哥的生活一度变得窘迫,如今日子又好起来了;这7年,雄哥被列为贫困户,如今又脱贫了;这7年,雄哥的故乡从濒临消失,如今变成了“网红”村。  铜板屯和雄哥的故事是中国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事业鲜活的案例。7年来,我前后50多次来到铜板屯调研采访,村民已经把我当成自家人一样。我积累了五万多张照片以及大量的视频素材,展示了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角。  这7年,《复苏的空巢村》也曾中断过,如今会一直坚持下去。

这是龙革雄(前右)一家的全家福(2019年8月16日摄)。 


可爱的乡村
 

  2019年最后一个月,我的另一个长期拍摄项目:《可爱的乡村》正式上线:美丽的故乡,有很多可爱的人,有很多可爱的风景,有很多可爱的故事。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很多的人为此默默奉献,我们需要向可爱的他们致敬。

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村民在果园里采收柑橘(12月11日摄)。部分柑橘通过李柳萍的电商平台外销。 


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江南村,村医覃文学(右一)在看病路上,遇到2岁的儿子覃明仁(12月11日摄)。


在鹿寨县拉沟乡木龙村,李柳萍(右二)在回村采购土特产途中和老人们交流(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在采访拍摄。


  一直以来,我也有着和大多数摄影师一样的梦想:期待自己多年来记录的点滴影像,成为未来人们通往这个时代的桥梁——当人们回忆起某个历史时刻、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进程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让人们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我更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够成为一段历史的经典象征。

  梦想就是使命:多年后,当人们提到广西乃至中国扶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当人们提到山村小学的斗转星移、当人们提到中国农村的翻天覆地......当人们提到这些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发生的重要的历史进程和变化时,我们的照片能否成为一座通往历史的桥梁,这是我们这些摄影师在这个时代的使命。

本版图文/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上述三个摄影系列

发稿40多组图片共计400多张

累计6000多家次采用

(其中《人民日报》20次)



















这一年

几万公里的路上

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的视角






致敬邦哥!

致敬国社!


相关链接: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新华社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