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团领投,医械领域全年最大融资来了

器械之家 2024-04-1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领投,华盖资本管理的首都大健康基金、博远资本持续追加投资。


这也创下了今年以来国内医械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本轮融资后美团旗下的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齐碳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齐碳科技是我国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进入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商业应用的企业。作为测序界的黑马,公司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百度风投就曾四次参与齐碳科技融资。



截止目前公司已完成了6轮,总金额13亿人民币以上的融资。


测序仪作为基因检测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发展前景可观。


目前主流使用基本是第二代测序技术,仪器庞大,测序成本高,测序时间长。齐碳科技的纳米孔基因测序属于第四代测序技术,正处于测序技术的最前沿,全球相关企业屈指可数。



美团表示,在国产纳米孔测序平台中,齐碳科技的商业化进程处于领先位置。基因测序技术是探索生命科学前沿的核心技术之一,基因测序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创新迭代的过程中,能够全面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快速投向市场的企业,无疑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1
四代技术缔造英国市值最高科技公司


测序,通俗来讲就是将DNA的化学信息转变成计算机可读取的数字信息。从1977年研发第一代Sanger技术到如今,可以划分为四代。


  • 第一代Sanger法测序读长长、准确度高,但是通量极低,读长只有1kbp,而检测成本却极高。第一条人类基因组就是由一代基因测序仪检测的,花费了整整三十亿美金。


  • 第二代Illumina测序读长短、通量高、准确度高,大幅度提高了测序的速度,还极大地节约了测序成本,并保持了高准确度,从三年才可以测序完一个人类基因组,缩短到了仅需一周。但是,二代测序技术也存在着读长短、速度慢、无法实时测序、设备庞大等不足。


  • 第三代Pacbio测序读长长、通量高、准确度不高,但可通过测序深度弥补,GC偏差低,可进行甲基化的直接测序。


  • 第四代纳米孔测序读长长、通量高、准确度低,不可通过测序深度弥补,但可通过Illumina read 纠错。



纳米孔是一个纳米级的小孔,是由蛋白质组成。测序仪将纳米孔嵌入具有电阻性的聚合物膜中。测序时,通过在该膜上施加电压产生离子电流,并让一条基因序列通过纳米孔。这时,纳米孔中的电流将发生变化。根据其电流变化的特征,来识别不同的基因序列。



第一、二、三代测序技术都是基于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而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不需要进行PCR扩增。这种测序方式的优势非常显著,使用场景更灵活、仪器小型便携、单次运行成本低、耗时短。


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生物学教授,在2005年以牛津纳米实验室的名义建立的牛津纳米孔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简称ONT)是四代测序技术的先驱。


牛津纳米孔于2014年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第四代测序商业化产品。



公司旗下的MinlON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上市的便携式DNA测序仪,也是目前该公司测序平台中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一款。其外形比U盘大不了多少,凭借在埃博拉疫情爆发展现的出色性能而名声大噪,随后又被美国宇航局(NASA)送入国际空间站,在太空完成了DNA测序。



去年牛津纳米孔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获得资本热捧,上市首日总市值接近70亿美元,成为英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


02
英国独角兽迎来中国挑战者


齐碳科技成立于2016年,由谢丹博士、白净卫博士、胡庚博士联合创立。



生物信息学专家谢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积累丰富。


白净卫博士是IBM沃森实验室博士后,曾在Illumina公司从事基因测序技术研发,具备超过10年的微纳器件研发经验。


仪器专家胡庚博士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硕士、博士,2013至2017年领导了西门子中国的首个达到SIL-3级功能安全标准的过程仪表产品线研发项目。


公司总经理兼创始人胡庚博士表示,“与海外的Oxford Nanopore相比,齐碳科技的目标是做到在产品性能上相当,在稳定性和成本上有超越”。


2021年12月,齐碳科技推出国内首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国产化时代。


QNome-3841


QNome-3841为一款小通量测序仪,准确率表现上,QNome-3841搭载的高速模型,单次准确率可以达到90%,一致性准确率(50×)达99.9%;通量方面,8个小时数据产出可以达到1~1.5Gb。


QNome-3841机身仅重800克,实验室人员可以轻松实现“一手掌握”。


因直接测序、实时、小巧便携等特点,QNome-3841可以实现实验室去中心化,特别适合小型实验室、户外及对时效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开箱连接电源即可使用,即开即测,无需凑样,适应现场即时测序、快速检测的应用需求。


据谢丹博士介绍,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最快实现的一个场景就是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例如针对病人的不明原因发热,医生如果可以快速判定是由何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的,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减少广谱抗生素的滥用。”


“医生可以在医院内快速完成样本采集、建库及测序,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检测结果,从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纳米孔测序仪因其读长更长的优势,在未来还可以应用到检测基因的结构性突变中;而成本更低的优势,让纳米孔测序仪也可以探讨除了为人类服务,或许未来还可以应用到动物、植物等领域。


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


2022年6月,齐碳科技发布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开始了矩阵化发展。


QNome-3841hex是一款桌面式测序仪,是QNome-3841的升级版,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更为灵活的通量,支持最多6个测序任务独立运行,测序过程中可自由组合测序芯片,灵活可控,无需凑样,最大程度上降低开机成本。


——


目前主流使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核心技术方面主要被Illumina、ThermoFisher等少数国外公司把持。国产企业华大智造测序仪近年来通过独特的DNBSEQ(DNA Nanoball,DNA纳米球)技术,逐渐形成了专利壁垒,突破了进口垄断。


不过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国产测序仪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据华大智造招股书披露,2019 年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规模约为41.38 亿美元,Illumina与Thermo Fisher联手攫取87.7%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包括华大智造在内,共同分割约12.3%的市场份额。


而目前四代测序技术正处于蓄势待发中,有望成为国产超车的突破口。


四代测序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只有ONT(牛津纳米孔)和齐碳科技。据透露齐碳科技研发的纳米孔测序对于测序设备、芯片及试剂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的专利封锁,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二代测序仪的商业之战风起云涌,四代测序仪的中外竞争眼看也将拉开帷幕。未来这一领域将会如何发展,器械之家会为您持续关注。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最小内镜手术机器人:巧捷力完成新一轮活体动物测试

阿里、腾讯入局,影像巨头收购行业大亨

7900万美元,内窥镜巨头再收购

国产影像龙头布局基层医疗,破局卒中救治「生死考验」

全球最小,脊髓神经刺激器获批

终止大规模扩产项目!“疫情医械”路在何方?

200亿市场!突发新政引爆这一医械

强生,怒告手术机器人新锐

首个高校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葛均波挂帅

估值百亿,国产明星手术机器人获批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