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教育与记忆

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 2024-02-05


记忆与教育




专题主持:高德胜


论学校教育对记忆的处置及其后果

高德胜

教育:在记忆与希望之间——以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为中心

李长伟

集体记忆与道德教育

章 乐

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吴元发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德育原理、德育课程研究。

主持者语


泱泱中华五千年,虽有道不尽的沧桑与辛酸,但中华魂传承生生不息。洋洋万言西方哲学史,怀特海却说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连串注脚。人们也经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我们必须追问“记忆之下的教育承担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可以实现”的问题。教育永远不能丧失对记忆的质询能力。教育既要对抗遗忘,以直面自我与历史的同一性问题;同时又要反思真实,以直面认识与真理的统一性问题。在教育学中,记忆与教育关系的话题需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被激活,并得到持续的关注与讨论。  


本专题共有四篇论文,分别从以下四个角度对记忆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探讨:现代学校教育对记忆何以处置;记忆作为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与教育之可为;集体记忆何以能够发挥道德教育功能;教育与记忆之间的双重本质关联。高德胜通过分析学校教育对两种记忆类型的选择性失衡,进而提出要重建教育与记忆的关系。在功能上,教育能弥补记忆的自然缺陷。然而在内容上,现代学校区别对待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即重视命题记忆排斥个人记忆。在后果上,教育对记忆的剪辑将会导致培养出现代人外在化、应试化的“社会性格”和导致个人记忆品质退化。李长伟从教育哲学为何要关注记忆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反思中显现记忆中自我同一性的可能性,进而指出必须在抵制反思之遗忘的教育中建构记忆中的自我同一性,最后指出教育必须站在未来的立场上,在反思记忆中实现希望。章乐通过对集体记忆的概念辨析和特征描述,分析了集体记忆的作用,接着探讨道德教育之于集体记忆的“实然”与“应然”,最后指出学校是集体记忆塑造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也有责任引导学生审视集体记忆的道德问题,进而实现集体记忆的道德维度。吴元发通过分析记忆的“表”与“里”,指出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论文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记忆的真理指向问题,指出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在教育中应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并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论学校教育对记忆的处置及其后果

高德胜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 要:灾难一旦过去,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灾难与灾难中的英雄一并淡忘,这是记忆的自然缺陷。教育是弥补记忆自然缺陷的有效方式。记忆有不同的层级类型。不同的记忆类型有不同的意义。表面上看,现代学校教育是疏远记忆的,实际上不是疏远而是区别对待。学校教育在极端重视命题记忆的同时极力排斥个人记忆。命题记忆在学校教育中的膨胀沉淀出现代人外在化、应试化的“社会性格”,对个人记忆的排斥则导致个人记忆品质的退化。学校教育对两种记忆类型的失衡态度需要改变,重建教育与记忆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记忆;学校教育;命题记忆;个人记忆;记忆品质


全文链接:高德胜 | 论学校教育对记忆的处置及其后果



教育:在记忆与希望之间

——以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为中心

李长伟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济南 250014)

摘 要:记忆被作为“术”来研究,但实际上,记忆直接关系到自我同一性的显现。进言之,凭借着自身意识,自我同一性成为内在记忆,这一内在记忆在反思的光照下成为可显的记忆,被把握在人的意识之中。由于人们常常忘记反思,不能常常回忆,于是就需要教育的介入,去培育反思和回忆的意识和能力。不过,就历史的现实的教育而言,记忆教育在记忆与认知、记忆与情感、记忆与责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妨碍了人们在反思回忆中将自我同一性显现出来,所以需要反思。人的未来与希望,是教育回忆的动力。教育需要站在未来与希望的立场上去展开反思性回忆。

关键词:自身意识;反思意识;自我同一性;记忆;希望


全文链接:李长伟 | 教育:在记忆与希望之间——以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为中心



集体记忆与道德教育

章 乐

(南京师范大学 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

摘 要:集体记忆是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并非群体成员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工具所建构的关于群体过去的共同记忆,因此它不是关于过去的客观重现,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的重构。集体记忆不仅具有凝聚和认同的作用,还具有规范群体价值观和习惯、保存和丰富群体传统以及缓解个体和群体痛苦的作用。然而,集体记忆也涉及选择性遗忘和压迫等道德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道德问题,道德教育在发挥集体记忆的凝聚和认同作用时,还应通过对话建构“共享”的集体记忆,并培养学生集体记忆中的人类意识。

关键词:记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道德问题;道德教育


全文链接:章 乐 | 集体记忆与道德教育



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

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吴元发

(南京师范大学 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

摘 要: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由此值得追问:记忆与真理、道德具有何种关联,记忆与知识是何种关系。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在教育上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让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在教育中相互审视,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既拒绝记忆唯工具化,也反对记忆唯理智化,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关键词:记忆;教育;本体论承诺;知识论承诺;知识生活;道德生活


全文链接:吴元发 | 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更多内容   扫码关注】



联系电话:

010-58805288

投稿网址:

xkjy.chinajournal.net.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题】教育与记忆

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