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4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19年19个诺贝尔奖的日本教育

互联杂谈14 2019-11-15




2019年,日本学者吉野彰及另两位英美学者因为对研发锂离子电池贡献卓著,共同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
时间回到本世纪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此项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一经发布,便首先在日本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整个日本舆论基本上一边倒,认为“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不太可能。而国外也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国外主流媒体直接以“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为标题,表达了对日本这个野心勃勃的诺奖计划的质疑。



至今,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9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吉野彰说,之所以喜欢化学,是因小学3、4年级的班导师曾建议他阅读一本书,内容记载着蜡烛为何会燃烧、蜡烛火焰为何变黄等。被问到成功的理由时,吉野表示,一定要有柔软性与执着心。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日本的大隅良典也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称,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给他看各种物理书籍,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日本的教育是否有特别之处?
并不是这样,也要经历中考,高考这样的学习,但是可能日本的教育比较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也很会发掘每个人的个性。
第二次教育改革就产生在“二战”后,当尽忠天皇的压力被释放之后,日本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针,开始实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的教育原则。
当然日本尊重个性并不是说自由放纵,可以无视纪律和规定,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前提是能遵守最基本道德,和规则的情况下挖掘才能,扩大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且发挥独创性和各自的特色。

不管是是谁都不应该被一个框架框死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拥有独立思考,扩散自己的思维,懂得灵活运用的人是在这个社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某一个契机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一本书,对某一样东西产生兴趣,因为一次活动,对那个东西充满了好奇。


日本开放式教育成功地让很多杰出的人发挥了独创性和想象力,培养了实践能力。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选择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比如日本


现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日本。教育质量高,又是中国是邻国。不仅仅是这样,生活方式也有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每一天的工作style,美食,打扮,还有住所等。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