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丨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

黄晓梅,陈德全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12-10
※  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  ※※  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  ※


作者简介


黄晓梅  

广州市中蕴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等。

陈德全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研究总院业务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及企业战略等。


论文引用格式:

黄晓梅, 陈德全.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48(1):44-50.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


黄晓梅1  陈德全2


(1. 广州市中蕴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 510630;2.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研究总院,广州 510630)


摘要: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效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已有国内外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融入可持续发展等新指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由能力支撑体系、数字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组成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其中包括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

关键词: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49.2;F49     文献标识码:A

引用格式:黄晓梅, 陈德全.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48(1):44-50.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2.1.007


0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国各地方政府紧跟国家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布局,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何衡量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全面探究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为研究平衡计分卡理论下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界定数字经济的内涵,明确数字经济涵盖的领域与范围;其次要研究国内外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借鉴;最后要研究平衡计分卡理论,明确平衡计分卡理论内涵以及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  数字经济内涵界定


1996年,Don Tapscott[1]首次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兴起的数字经济》,使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广泛流传[2],引起学界对数字经济的关注,各国学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相继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Don Tapscott[3]率先提出的数字经济是由信息通信行业、企业和个人的电子商务组成,前期因认识的局限性,其内涵的研究多数是围绕电子商务展开。Brent R.Moulton[4]提出数字经济的定义不仅要包含电子商务,也要包含信息技术,指出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处理和相关设备(软件、半导体和通信设备)。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资源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包括信息技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中共中央多次发文强调要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李长江[5]认为数字经济是随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信息化演进形成的经济形态。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CEPAL)[6]认为数字经济是由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包含软件、硬件和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以及由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社交网络、远程传感器网络促进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个部分组成。Budiono Gatut[7-8]等认为数字经济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使本地和国际的商业活动创造效益。张雪玲[9]等将数字经济的内涵概括为: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现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形成的虚拟网,使得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生活消费活动实现数字化,改变经济结构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界定数字经济内涵为:以使用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0]


2  国内外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综述


随着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涉及范围更广泛,不同学者出于对数字经济的不同理解,构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选取较为经典并被广泛认同的国内外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进行论述。


2.1  国外有关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美国商务部于2016年成立数字经济咨询委员会(DEBA),提出测度数字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各经济领域的数字化程度、经济活动和产出中数字化的影响、实际GDP和生产率等经济指标的复合影响和监测新出现的数字化领域4个部分[11-12]。欧洲委员会在2014年提出了社会经济和社会指数(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DESI),该指标体系汇聚了当前欧盟数字领域五大维度:网络连接、人力资源、网络应用、数字技术融合和数字公共服务[13]。国际电信联盟(ITU)自2009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年度评估报告,该报告从 3个维度来衡量各国及各地区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水平:一是ICT接入,主要反映ICT基础设施水平;二是ICT使用,主要反映社会使用ICT设备的能力;三是ICT技能,主要反映社会ICT技能的掌握情况[14]。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在发布的报告中建议将数字经济度量指标体系划分为智能基础设施、社会赋能、创新能力以及增长和就业4个部分,报告还建议提升ICT投资对宏观经济表现指标的度量,加入网络安全、隐私风险等方面的指标,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度量指标等,构建基于互联网数据源的统计框架[15]


国外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数据来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2.2  国内有关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自2010年始,国家信息中心每年定期发布信息社会指数(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ISI),该指标体系分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4个部分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信息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16]。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推出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应、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2016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中国信息经济指数(Information Economy Index,IEI),该指标体系从宏观经济、基础能力、基础产业、融合应用4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状况[17]。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使用数字经济指数(Data Economy Index,DEI)来观测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18]。2017年,财新智库提出中国DEI,该指标体系从劳动、资本和创新角度思考,包括产业指数、融合指数、溢出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19]。2017年,新华三集团首次推出针对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体系,基于城市信息基础、城市服务、城市治理、产业融合等角度进行评估[20]


国内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反映出不同机构、不同企业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差异和不同侧重,展现了衡量指标的多样性,也暴露出现有指标难以全面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的缺陷。


3  平衡计分卡理论


目前,关于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不多,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比如高燕与徐政[21]基于供需视角下研究我国数字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单广志[22]等基于三元空间理论研究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本文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来研究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992年,卡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23]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他们认为任何单一的绩效指标都无法反映出组织绩效的全貌,须构建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衡量组织绩效,该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和发展4个维度,每个维度必须与每个组织的情况相适应,且须反映组织的宗旨和战略[24]。在卡普兰看来,平衡计分卡理论并不仅仅是绩效评估工具,更广义来说,成功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通过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传达战略的手段。卡普兰[25]等经过大量案例分析,得出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逐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组织内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中。这要求组织架构的建立与组织战略目标相适应,以确保目标到具体行为的转化。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经营活动的结合,平衡计分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6-27]


本文认为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较高的可行性。首先,平衡计分卡理论不仅可以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同样可以应用于政府管理中,比如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指标设计[28]、研究政府绩效评估[29]。其次,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衡量各地政府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作为国家对各地政府数字经济建设的绩效管理,推进国家目标具体落实到各地政府工作中。最后,平衡计分卡理论满足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相对比较单一,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则能够从国家数字经济的战略目标到路径实现去较为全面地考虑数字经济衡量指标,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为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时,应遵循指标构建基本原则,在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时,为客观反映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应该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综合考虑,从数字经济的内涵出发,借鉴国内外数字经济指标构建的经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


4.1  构建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考虑指标的内在因果逻辑,保证严谨、准确地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指标的构建尽量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地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发展水平、变化程度、未来趋势等。


4.1.2  系统性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不是堆砌指标,而应该有层次分明的逻辑,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也能够展现不同维度指标的层级关系,确保指标体系完整、合理、客观。遵循系统性原则使得单个指标能反映数字经济的某个侧面,指标的综合又能反映数字经济的整体情况。


4.1.3  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需考虑获取的数据真实可靠,在研究中,往往会面临数据获得的困境,难以直接获取研究所需的指标数据,而现实容易获取的数据与研究相关性不高,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对于实在获取不了数据的指标,应尽可能寻找相近的可获取数据的指标作为代替。


4.1.4  动态性原则

数字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新技术新方向的变革,其数据源、可获得性随之变更,数字经济指标也进行动态演化。在保持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权衡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态势,适时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4.2  指标构建

本文的指标构建既参考了前文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参考了国内学者最新相关研究[30-32],在已有研究中确定的指标基础上,新增了相关指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特征,本文的研究充分考虑到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构建时的特殊性,对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见图1)。考虑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的战略目标[33],本文不严格按照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进行指标划分,而是借鉴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将指标划分为能力支撑体系、数字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3个层次,其中能力支撑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通信技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制度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数字业务流程是从数字经济发展内涵出发,将指标划分为产业融合、数字治理、数字服务3个部分,整体反映数字经济发展能力;而学习与成长是为体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整体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图1  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平衡计分卡模型

根据修正后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进一步将评价指标分解成若干更具体的细分指标,分别将能力支撑体系下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制度体系,数字业务流程下的产业融合和数字治理,学习与成长下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然后在一级指标下再划分多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划分多个三级指标,多个指标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相互联系、科学有效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表1  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

5  研究不足

本文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机构、学者等的研究上,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去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但由于当前数字经济的定义和内涵还没形成统一标准,在构建衡量指标体系时,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因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行业特点等特色差异,在构建衡量指标体系时,对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考虑尚存不足;另外,受限于指标的可得性,还剔除了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影响力的一些指标。
6  结束语
鉴于本文所述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不足,建议产业界后续从三大方面加强研究。一是加强数字经济的内涵研究,相关学者可以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给出一个国际各学界认同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的数字经济定义;还可以加强数字经济指标构建的理论研究,在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构建指标体系,才能具有权威的政策影响力和学术价值。二是加强各地区数字经济的研究,精确界定各地域的数字经济内涵,将数字经济指标数据细化到各地市县级,细化到各细分行业,从而增加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的广度;根据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构建相应的衡量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细致地衡量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三是国内政府、企业在现有的统计数据基础上,加强跟踪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拓宽数字经济指标来源与收集渠道,公开共享数据,使研究人员在研究数字经济时,能够获得更精确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或定性指标,推动研究更严谨更科学更客观。
参考文献
[1] 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 McGraw-Hill New York, 1996.[2] 魏江, 刘嘉玲, 刘洋. 数字经济学: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21):1-7.[3] 田丽. 各国数字经济概念比较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40):101-106+112. 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7.40.011.[4] MOULTON B R. GDP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keeping up with the changes[J].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 1999,4(5):34-48.[5] 李长江. 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初步探讨[J]. 电子政务, 2017(9):84-92. DOI:10.16582/j.cnki.dzzw.2017.09.009.[6] Naciones Unidas Comisión Económica para América Latina yel Caribe(CEPAL). The digital economy for structural change and equality[M]. Libros Y Documentos Institucionales, 2013.[7] GATUT B, VINCENT A. Modell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J]. Revista Economica, 2011(2):306-311.[8] 李鹏勇.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 2020.[9] 张雪玲, 焦月霞.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4):32-40+157. DOI:10.14167/j.zjss.2017.04.005.[10]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Z], 2016.[11]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First repor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board of advisors[R/OL]. (2019-11-13)[2021-12-13]. https://www.commerce.gov/tags/digital-economy.[12] 徐清源, 单志广, 马潮江.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调研世界, 2018(11):52-58. DOI:10.13778/j.cnki.11-3705/c.2018.11.008.[13] European Commission. DESI 2016: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methodological note[EB/OL]. (2016-02-25)[2021-12-13]. 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society/newsroom/cf/dae/document.cfm?doc-id=8846.[14]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R], 2018.[1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衡量数字经济:一个新的视角[M]. 张晓, 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5.[16] “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张新红. 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J]. 电子政务, 2015(6):20-30. DOI:10.16582/j.cnki.dzzw.2015.06.004.[17] 段立新, 凌鸣, 张晓宏. 基于大数据的苏州数字经济[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R], 2017.[19] 财新智库. 数字经济的供给侧——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18年度报告[R], 2018.[20] 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7)[R], 2017.[21] 高燕, 徐政. 供需视角下我国数字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测度[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16):180-183.[22] 单志广, 徐清源, 马潮江, 等. 基于三元空间理论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及展望[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2):42-49. DOI:10.19709/j.cnki.11-3199/f.20200302.003.[23] 罗伯特·卡普兰, 大卫·诺顿.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 刘俊勇, 孙薇, 译.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24] 张燕, 焦叔斌. 管理学(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5] KAPLAN R S, NORTON 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1):71-79.[26] 王宏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治理能力评价研究[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1):120-127.[27] KAPLAN R S, NORTON D P.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2):75-85.[28] 马蔡琛, 桂梓椋.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指标设计中的应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102-112.[29] 李天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9):166-170. DOI:10.14112/j.cnki.37-1053/c.2019.09.026.[30] 王娟娟, 佘干军.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J]. 中国流通经济, 2021(8):317.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21.08.001.[31] 吴晓波, 李思涵, 徐宁, 等. 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及赋能对策研究——基于2014—2017年六省市的对比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3):157-164.[32] 雷鸣嘉.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 上海信息化, 2020(5):17-2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Z], 2021.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digital econom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alanced scorecard
HUANG Xiaomei1, CHEN Dequan2
(1.Guangzhou Zhongyunxun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mpan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2.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ompan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s a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 to grasp the new opportunities of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Based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ory, as well as exis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digital economy measurement practices and new indicators such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index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which consists of ability support system, digital business process, and learning and growth, with seven primary indicators, 13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7 tertiary indicators.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index system; balanced scorecard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1期



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定位于“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聚焦信息通信领域技术趋势、公共政策、国家/产业/企业战略,发布前沿研究成果、焦点问题分析、热点政策解读等,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技术战略选择与产业政策制定,搭建产、学、研、用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官网开通啦!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广大学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刊于2020年11月18日起正式推出官方网站,现已进入网站试运行阶段。我们将以更专业的态度、更丰富的内容、更权威的报道,继续提供有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的优秀文稿,为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投稿指南



   推荐阅读  



专题丨数字经济就业情况分析

专题丨以数字财政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体系架构及内涵思考

专题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专题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内涵、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专题丨数据要素与多元市场主体融合机制研究

专题导读:数字经济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1期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