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新希望?科研工作者研发可媲美铂的高稳定Fe-N-C氧还原催化剂
开发不含铂族金属的催化剂来替代Pt是显著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成本的关键一步。
近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武刚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发表题为“Atomically-dispersed iron sites with a nitrogen-carbon coating as highly active and durable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for fuel cells”学术论文。该项研究首次报道了能够和贵金属铂相媲美的铁基催化剂,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在真实的燃料电池中做了系统的研究和确认。
该工作改进代表了开发可行的Fe-N-C催化剂以克服氢燃料电池在众多应用中的成本障碍的关键一步。
在酸性电解质中,具有原子分散的氮配位铁位点(FeN4)的催化剂在碳(Fe-N-C)中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尽管Fe-N-C的催化活性正在稳步接近Pt,但是其稳定性仍阻碍了实际应用。具有局部缺陷的小碳平面有助于O-O键断裂,但这种富含缺陷碳域的氧化可能会在ORR期间触发催化剂中FeN4位点的脱金属。石墨化碳结构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以稳定FeN4活性位点,但它们缺乏足够的缺陷和氮掺杂剂来负载足够的FeN4位点密度。
通常,Fe-N-C是通过高温热解合成的,这导致FeN4配位环境的受控程度较低,且活性物种的存在形式复杂多样。长期以来,Fe-N-C产生ORR活性的来源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将催化剂微观配位环境与ORR性能相关联。最近,Jaouen等人通过原位在线Mössbauer谱明确了Fe-N-C催化剂的两个FeN4位点构型:
其一是具有四个吡咯型N配体的FeN4C12位点(表示为S1位点),如Fe(Pc);
其二是具有四个吡啶型N配体的FeN4C10位点(表示为S2位点),其结构与Surendranath等人合成的分子催化剂一致。
S1位点具有更高的ORR本征活性,但在ORR过程中容易不可逆地转化为不具活性的三氧化二铁。而S2位点对金属的脱除过程具有更高的抵抗力以及较高的稳定性,但其ORR活性相对较低。
因此,FeN4位点的配位环境和局部碳结构对其内在活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一般地,Fe-N-C催化剂中嵌入碳平面的FeN4位点类似于含有Fe-N配位的分子大环化合物,但同时实现Fe-N-C催化剂的高活性和稳定性具有挑战性。合理的催化剂设计对于提高稳定的FeN4位点的密度至关重要。
为此,团队展示了一种用于PEMFCs的高度稳定和活性的Fe-N-C ORR阴极催化剂,这代表了替代Pt并使PEMFCs可用于多种应用的关键一步。作者探索了如何通过调节催化剂的局部碳结构,并将不稳定的吡咯N配位S1(FeN4C12)转化为稳定的吡啶N配位S2位点(FeN4C10)来增强催化剂中FeN4活性位点的稳定性。在MEA中使用标准电压循环AST(在H2-空气条件下30000次电压循环)和在H2-空气条件下0.67 V的燃料电池寿命测试(>300 h),证明了其稳定性。在AST之后,MEA在0.8 A·cm-2和21 mW·cm-2峰值功率密度下仅损失30 mV,满足了PEMFCs阴极催化剂目标。
该工作的核心创新在于通过工程设计FeN4位点的C结构和配位环境,Fe-N-C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而且保持了足够的活性;其中在0.67 V下可以稳定运行超过300 h,保持与Pt/C催化剂相当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Fe-AC在MEA中的面积比活性高达41.1mA·cm−2(@0.9ViR-free, H2-O2,150kPaabs, 80℃),接近DOE设定的目标;Fe-AC为经过NH4Cl处理所制备的Fe-N-C催化剂,CVD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处理后的Fe-AC-CVD在MEA中依然保持较高的活性。与RRDE的研究结果相一致,Fe-AC在MEA中展现出优异的初始性能,但稳定性欠佳;相较于Fe-AC,在30000圈的燃料电池耐久性测试之后,Fe-AC-CVD性能仅发生轻微衰减。此外,Fe-AC在0.67V展现出优秀的初始性能,但电流发生快速衰减;而Fe-AC-CVD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在0.67V的电流衰减率仅为0.132mA·cm−2·h−1,甚至优于商业化的Pt/C催化剂。
该研究报道的单一无PGM催化剂中同时实现有希望的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在PEMFCs中替代Pt催化剂并最终降低成本的巨大希望。
推
荐
阅
读
1、中国石化实现高效铂/碳电催化剂实现工业化量产,国产催化剂市场发展如何了?3、西北首个氢能低碳数据中心开工,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有什么发展及应用?4、未势能源70MPa减压阀通过德国监管机构(KBA)EC79认证
5、广汽集团1.5L氢燃料发动机首发亮相!内燃机“氢”转型这个方向发展如何了?6、大型水电解制氢技术现状及发展7、香港科技大学开发出新型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更耐用且更具成本效益
8、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纯氢输送管道主线全线贯通
编辑:戴戴联系邮箱:daixinxin@acmi.org.cn
添加管理员微信(微信号:ranliaodianchijun),加入氢燃料电池行业微信交流群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