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新昌县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方志浙江 2023-02-25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唐代有400多位诗人游历浙东,吟咏新昌,留下300多首诗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诗路建设,2018年6月出台《关于打造“浙江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提出“一年有声、三年有形、五年有效”的建设目标,弘扬诗路文化,加强诗路规划,聚力诗路打造。新昌县史志研究室找准定位,服务大局,用足用活地方志资料,努力在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中体现担当作为。


天姥山鸟瞰图景


人文遗存的保护传承,是“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昌县史志研究室以地方志记载和研究为依据,积极参与其中,持续推动新昌境内文化遗址和历史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天姥古道上,有大量路廊、递铺、驿站、寺观和古桥遗存。县史志研究室对旧志当中关于古道上的大佛寺、迎仙桥、司马悔桥、皇渡桥、小石佛铺、班竹村的记载进行挖掘整理,为鼓山唐诗公园、李白纪念馆和唐诗之路博物馆、唐诗之路古驿道修缮及复建、天姥山开发等重大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撑,协助为司马承祯、李白、徐霞客、袁枚等历史名人逐一画像,汇辑他们的遗踪诗文,在古驿道修复、河道疏浚和景点标记上出谋划策,彰显了史志部门的担当。


左:民国《新昌县志》关于天姥山的记载

右:民国《新昌县志》关于迎仙桥、司马悔桥的记载


民国《新昌县志》关于司马承祯的记载


天姥古道的文化价值阐发,是“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亮点。新昌县史志研究室参与《新昌唐诗三百首》编印,并以《新昌史志》为平台,先后推出“新昌大佛成像1500周年纪念”“天姥山历史文化”“唐诗之路历史文化”等地情资料专辑,为诗路精华地打造提供理论支撑。近年来,多次与相关部门一道,组织骨干人员,结合地方志中相关记载,实地走访天姥古道,以古道路廊史料收集为重点,完成《九个急递铺相连》《会墅岭头太平庵》等史料文章。


《新昌史志》“唐诗之路”历史文化专辑书影

《今日新昌》刊载依据新昌旧志撰写的古迹宣传文章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新昌班竹章氏宗谱》所载《班竹宅图》


目前,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天姥山为龙头、鼓山唐诗公园为纽带、唐诗风情镇村为节点的唐诗文化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天姥古道”上的各类人文古迹分别被评定为省、县文物保护单位,班竹村、南山村等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利用对象,成为唐诗之路上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关岭铺遗址

央于村荷塘景观

2019年5月16日,省委书记袁家军调研时,充分肯定新昌“无形的唐诗有形化做得非常好”。2020—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达数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势明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