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浙江

其他

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十佳案例网络投票,就等您来参与

2022年,浙江方志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探索、拓展地方志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渠道,形成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优秀案例,促进地方志工作由“重修轻用”向“修用并重”转型。为增进地方志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更好助力“两个先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兹定于2023年1月13—20日,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第二轮全省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十佳”典型案例网络评选活动。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在所附20个案例中投票选出10个典型案例。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1月20日,每个微信号可投1次,1次最多可选10个案例。Step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集先贤后人精品 书千年历史文化——地方志助力打造“义乌版四库全书”

2008年底,在洋洋500万字的新编《义乌市志》编纂完稿之际,因种种原因,尚有不少史料未被收录于志书中。鉴于义乌地方志资源宏富、遗存丰厚的实际,征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义乌市史志部门将义乌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出版作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并由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义乌丛书》编纂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义乌丛书》编纂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地方志助力蚂蚁岛精神传承弘扬

蚂蚁岛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陆地面积2.22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蚂蚁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集体化道路,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先后成立了舟山第一个渔业互助组、第一个渔业合作社、第一个高级渔业合作社。为了打造渔船,妇女们不怕掌心磨起血泡,日夜搓草绳,老人们卖掉取暖用的铜火囱,将换得的钱给集体造船,于是凝聚全岛2000余名男女社员心血的“草绳船”“火囱船”诞生了,“青年号”“妇女号”下水了。蚂蚁岛人民就是靠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渔船机帆化的海岛,成为全国农村艰苦创业的典范。1958年10月4日《人民日报》以《第一个人民公社——访五年来乡社合一的蚂蚁岛》为题介绍蚂蚁岛人民先进事迹。同年12月,蚂蚁人民公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1960年3月,在沈家门召开的全国海洋渔业现场会议上,号召“把蚂蚁岛人民公社红旗插遍全国渔区”,蚂蚁岛成为全国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91年出版的《普陀县志》在“大事记”“海洋渔业”等篇目中有不少相关记载。1994年2—7月,蚂蚁岛乡以《普陀县志》记载为线索,调查、征集相关资料,创办蚂蚁岛创业纪念室。区地方志编纂室配合提供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征集的相关资料及线索。同年,蚂蚁岛创业纪念室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舟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蚂蚁岛创业纪念室2005年6月13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视察蚂蚁岛,指出:“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助力打造特色清廉文化

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是“浙江省黄花梨之乡”,其特产“鸬鸟蜜梨”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重要标识。为了发挥“鸬鸟蜜梨”在文化上更大的价值,2022年以来,余杭区纪委监委创新廉洁文化表现形式,牵头提炼“梨廉”文化品牌内涵:梨以山野僻壤为家,不言寂寞,无怨无悔吐露芬芬,蕴育了满园春色,奉献了清甜之果,扎根一线、无私奉献;梨花丹心向阳,璧白淡雅,清香雪白,代表着“忠诚”“高洁”“清廉”;梨枝枝桠遒劲,意为“担当”;梨的功效犹如清廉润泽人心,利于祛除社会中的顽瘴痼疾,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净化,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梨树、梨果通过深加工可以拓展出一系列相关产品,如梨木耳、梨汁、梨酒、秋梨膏等,继续造福大众。梨花的冰清玉洁,梨果的润泽人心,梨树的虬枝屈扬,无不彰显着清白、奉献、质朴的精神特质。将有形“梨”升华为无形“廉”。围绕梨文化的品牌打造,区史志研究室提出历史上余杭当地也涌现了诸多品质“如梨”的名人,可做今人楷模。为全面整理余杭清廉人物,区史志研究室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历时两周时间,通过查阅《嘉靖仁和县志》《万历钱塘县志》《万历余杭县志》《康熙仁和县志》《嘉庆余杭县志》《光绪余杭县志稿》等余杭历代旧志,新中国首轮、二轮编修的《余杭县志》《余杭通志》等大量地方志书、史籍等资料,梳理出从东汉到近现代,包括凌统、王确、章太炎、洪氏家族等约10位余杭人物约1万余字的清廉事迹。《嘉庆余杭县志》有关王确的介绍《嘉庆余杭县志》有关却金亭的介绍2022年3月,余杭区相关部门和鸬鸟镇联合打造区梨廉文化馆,作为宣传展示“梨廉”文化,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线下展示地。梨廉文化馆坐落于鸬鸟镇雅城村鸬鸟溪畔,总面积614平方米。场馆分三层共设三个展厅,以图文展示、多媒体影像、体感互动、研学答题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梨廉”文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转化及清廉村居建设成果等丰富内容。第一展厅以“‘梨廉’文化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富阳地方志服务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

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全省四条诗路文化带中线路最长的一条,蕴藏着极丰富且宝贵的文明财富。富春江系钱塘江中游段,富阳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素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景观著称。富春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县以来,无数诗人词客往来于富春江,留下吟咏富春江的诗词歌赋和传奇故事,这些都被收录到富阳的地方志书中。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落实省、市方志办部署要求,通过整理旧志,不断挖掘地方志书中记载的富阳地方文化符号,积极服务钱塘江诗路文化建设。富阳将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列为“迎亚运、展风采,全面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行动——文化兴盛工程重点项目,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作为重要成员单位,为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建设、鹳山景区提升改造和新登古城文化复兴等提供方志助力。富春江两岸景色一、参与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建设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位于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首个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体验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短视频融媒体、人机交互等前沿科技,整合开发富阳全域内的诗词、景点、历史遗存和非遗传说等IP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互通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游客引导网络,共建成“春江漫游”“云上展馆”“富阳人地时物诗数据图卷”“数字三国剧场”等数字化展项30余个。2021年7月9日,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开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到馆考察并予以肯定。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内景在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的建设过程中,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充分挖掘地方方志资源,通过整理《富春志》(明正德十六年重刊本)、《富阳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富阳县志》(清光绪三十二年刊本)等旧志,收集《历代诗人咏富春》《富阳诗词选粹》等地情资料,查阅和选取富阳300余部家谱中的诗词内容,共提供与富阳相关的诗词1149首,极大的丰富了富春山居数字丝路文化体验馆的建设。二、为大鹳山景区改造提升注入方志文化内涵鹳山坐落于富阳城东的富春江北岸,素有华东文化名山的美誉,是富阳区著名的城市风景旅游公园。唐朝李白、白居易,宋代苏东坡,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郭沫若、沙孟海等都游览过鹳山,留下了踪迹和墨宝。鹳山是富春山水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富阳的标志。鹳山2022年8月,富阳大鹳山景区完成改造提升后正式对外开放。改造内容包括建设中国共产党富阳历史馆,改造鹳山公园入口、景观水池、董公祠前墙面、东门渡、龟川阁平台、罗汉院、太液池等,保养双烈园、春江第一楼、郁达夫故居、古城墙、春江堤(吴公堤),修缮澄江亭、龟川阁、黄苗子郁风纪念馆、揽胜亭、北入口牌坊、游客服务中心、鹳山长廊等。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参与鹳山景区提升文化组工作,重点参与大鹳山景区改造提升重点工程——中国共产党富阳历史馆的布展工作。全馆整体布展以时间为主线,以富阳发展历程为脉络,分设序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大展区,并以色彩为线索,彰显不同展区的主题内容与时代特征,全景式、立体化再现了富阳百年党史的壮丽画卷。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还对鹳山文化相关材料,如书籍、诗歌、民风民俗、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为景区建设提供意见建议。三、助力新登镇建设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新登旧名新城,古称东安,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置县,1958年撤县,有1700多年的置县史,涌现了晚唐诗人罗隐、明代乡贤方廉,两院院士周廷儒、周廷冲,现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等著名人物。2021年初,新登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通过查阅《新城县志》《新城县志》(新登古称新城)等旧志,考证新登历史上有三次造城,分别为唐初的唐故城、唐末的杜稜城、明中期的明城,为厘清唐代、宋代和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城墙遗迹,成功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提供支持。新登古城墙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指导新登镇开展文化赓续传承,成功举行《新登文丛》系列新书首发仪式,正式出版发行《罗隐传》《徐玉兰传》《新登古诗选注》《新登古文选》等书籍,启动《新登镇志》编纂工作。《新登文丛》新书发布会“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不仅是省市的重点工程,更是富阳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现实要求。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紧紧围绕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目标,不断挖掘整理旧志资源,积极转化地方志研究成果,为富阳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关键节点建设中提供方志力量。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地方志服务金维映故居建设与管理

金维映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浙江人民的好儿女,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金维映英年早逝,牺牲在异国他乡,令人十分痛惜。她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家乡人民永远怀念她。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纪念金维映烈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书面致辞。★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遂昌“班春劝农”民俗复活上“云”记

2022年4月至6月,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和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指尖上的班春劝农——人类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系列线上活动,通过手机云端互动形式宣传展示“班春劝农”地方品牌。“指尖上的‘班春劝农’”宣传海报"班春劝农",是传统社会里在立春时节,由官府主持颁布春令、鼓励农耕的重要仪典,称为“颁春劝农”,又称“班春劝农”。其渊源甚古,西周《令鼎》已载“王大耤农于諆田”,天子在春回大地之时择吉日亲耕籍田,劝率百姓务农。《史记》中也有汉文帝耕田劝农的记载。唐宋时设有“劝农使”一职,明清地方官有立春前一日率僚属迎春于郊外、颁布“春耕令”的仪礼。这是一项实际操作性较强、十分接地气的活动,但随着时代变化,各地“班春劝农”礼俗渐渐湮没无闻,传承一旦中断,多数人就对其具体流程与意义十分隔膜。西周令鼎铭文拓片但在遂昌,这一礼俗得到了较好传承。清康熙和乾隆年间,班春劝农成为遂昌地方盛典。民国后,"班春劝农”转化为遂昌的民间习俗。20世纪70年代末,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村民自发举行该民俗活动,依据旧县志的记载,复原了礼俗仪式,包括巡游、祭先农、请勾芒神、插花赏酒、鞭打春牛、下田开犁、发春饼等内容。自2000年以来,遂昌县史志部门通过查阅典籍、田野采访、咨询调查等方式,对“班春劝农”民俗进行重新梳理,特别是挖掘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与“班春劝农”相关的记载。通过勾稽文献记载,指出汤显祖在任遂昌知县期间(1593—1598),对劝课农桑颇为留意,每年立春前一日,汤显祖都会向邑人颁布“春耕令”,率衙役迎春于青郊,祭春神、鞭土牛,向百姓赠春鞭、插花赏酒,并赋诗《班春二首》。汤显祖还将这一活动载入传世名作《牡丹亭》,剧本第八出“劝农”中写道:“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缓理征徭词讼。”剧作中劝农的南安太守杜宝,就是以秉政遂昌、策励农耕的汤显祖为原型。《牡丹亭还魂记》内文史志部门还借助康熙《遂昌县志》中的记述,还原了汤显祖“班春劝农”的活动场景:立春先一日,官府迎春于东郊,祭芒神,鞭土牛,民乃兴事。康熙《遂昌县志》相关记载《遂昌民俗志》中,也有关于立春习俗的记载:遂俗有于是节前一日,知县遵制于东郊鞭牛耕犁,以劝农事……。《遂昌民俗志》中有关立春习俗的记载遂昌县史志部门基于汤显祖以及“班春劝农”文化习俗的资政报告,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促成县里出台《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汤显祖文化深度开发实施方案》。2009年4月,遂昌县举办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根据史志部门提供的县志记载和《牡丹亭》相关文字,复原了汤显祖“班春劝农”仪典,分祭春、鞭春、开春三部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宣读祭文、颁布春令,重现了400年前明代乡村的农耕盛典。遂昌班春巡游活动此后,史志部门趁热打铁,继续深挖基础材料,宣传“班春劝农”民俗,并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上刊发数十篇报道,策划推动政府与民间互动,在淤溪村建成班春广场和民俗馆,收藏农耕文化实物资料,助力打造文农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浙江日报》等媒体关于遂昌“班春劝农”的报道在史志部门的奔走努力下,遂昌“班春劝农”民俗分别于2009、2011年入选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6年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相关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遂昌县淤溪村班春广场到2022年,遂昌县已举办九届“班春劝农”典礼,史志部门均积极参与其中,所撰资政文章多次获县领导肯定性批示。连续两年开展的“指尖上的班春劝农”活动,通过H5网页将“班春劝农”典礼“云上线”,已有近百万人次参与体验。“班春劝农”正逐步成为遂昌县重要的文化IP,为遂昌县文化、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1月9日
其他

用方志承续邮递文化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中国语言文字中,“邮驿”浸满历史的乡愁,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和通讯的日益便捷,原先附著于邮递之上的文化况味逐渐淡化。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时代在发展,但邮递本身仍在编织着一张张国情和人情的关系网,它既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又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往来。随着民营快递业兴起,“快递小哥”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网友们主动呼吁“台风天不叫外卖”“收快递不要催单”,邮递文化以新的形象和方式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在新时代构建邮递事业与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如何重塑邮递文化、进而更好地经营和推动邮递行业的发展?2022年新版《浙江通志·邮政业志》(以下简称《邮政业志》)从方志视角出发,作出了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了地方志助力邮递文化建设的样板与思考。《邮政业志》书影2022年3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的讲话精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政文史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作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清代驿站史研究”子课题《清代驿站文化图录》编纂,计划结合图像、舆图等重现清代驿站文化,弘扬邮政文化、宣传邮政品牌形象。但因时间久远,各地山川地貌、政区地名等有所变化,许多驿站已为历史尘封,确认今址难度较大。而《邮政业志》恰于此时成书,该志言必有据,全书页下注近两百条,所引资料除邮政术语外,均注明可靠出处。特别是对于浙江古代驿站,编辑部系统检索《宋会要辑稿》《永乐大典》《明会典》和《清会典》等史料,校以南宋临安、会稽、吴兴、四明、赤城诸志,鉴伪存真,精心考证,其记述审慎详明,得到邮政文史中心及清史研究所的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编辑部应邀代表浙江在全国邮政文史专题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编辑部成员直接转为《清代驿站文化图录》课题组成员。目前,已向课题组提供《邮政业志》资料50多万字、图照100余幅,根据《邮政业志》的记载和既有考证成果,已完成30多个浙江清代驿站的确址工作。如果说助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更多反映的还是地方志在重建传统邮递文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融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则昭示了地方志在新时代邮递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力。浙江是我国民营快递的主要发源地,桐庐县被誉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但因历史原因,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不注重系统留存档案资料,加之人员更迭频繁,很多从业者不了解本行业、本字号的发展史。《邮政业志》首次系统记述浙江民营快递兴起和演进的历史轨迹,不仅填补了民营快递业缺失的记忆,更为构建民营快递企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载体。因而,该志出版后,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和从业个体竞相购买,一时间,《邮政业志》成了行业内部的“畅销书”。企业运用《邮政业志》推进档案和文化建设,个人则将之作为学习研究的权威工具书。浙江圆通速递参考《邮政业志》设计的文化墙如今,《邮政业志》出炉未久,热度不减,相信它还将在推动邮递领域文化建设上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同时,《浙江通志》各部分志也刚刚问世,它们也将沿着《邮政业志》的方向,推动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的道路越走越宽。作者:王兆保,有关资料由《浙江通志·邮政业志》编辑部和浙江圆通速递提供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从《机械工业志》到机械工业博物馆

2022年11月19日,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海宁校区正式开馆,这是省内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机械工业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我省机械工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份方志与文博跨界融合的典范之作,它将《浙江通志·机械工业志》(以下简称《机械工业志》)的历史叙述转换为现实场景,利用《机械工业志》规划展陈、设计展区、布置动线,依据方志记载讲好浙江机械工业的前世与今生,提供了以志建馆、以馆续志的重要参考样板。一追溯老故事据《机械工业志》记载,19世纪中叶,受洋务运动影响,浙江开始出现官办机械军工厂,清同治三年(1864),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用外籍人士仿造小轮船,在杭州西湖试航,开创浙江机械工业之先河。嗣后,杭州原设的小制造局也开始“制造铜帽、开花弹,并铸小炮已五十尊云。”志书同时提供了《左宗棠年谱》《浙江通史》《申报》等资料出处。博物馆筹建部门据此还原了左宗棠西湖试航场景图,并根据引文找到对应年份的《申报》,做成说明展板。根据《机械工业志》记载还原的左宗棠西湖试航场景几乎与官局同时,浙江民办机械工业开始兴起,《机械工业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成立的宁波顺记机器厂,是目前已知浙江最早的民办机械工业,资本5000银圆,初期只有5名工人,承接小型机器修理。博物馆筹建部门根据这一线索,在志书编辑部和省方志办的协助支持下,征集宁波顺记相关实物与文献资料,并以此为轴向外发散,搜寻当时宁波顺记机器厂以外其他著名的私人机器厂,完成了早期浙江民族资产阶段开办机械工厂的历史拼图。浙江早期民办机械工厂展览到了抗战时期,浙江省内涌现出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制造厂——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和浙江铁工厂,均为从事军械制造的工厂。《机械工业志》提供的轮廓描述以及资料线索,成为博物馆重现旧时厂况的重要依凭。博物馆内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和浙江铁工厂的还原场景二展示新成就如何勾勒社会主义时期浙江机械工业辉煌图景,《机械工业志》再次提供了答案,博物馆将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机械发展史分为四大阶段,其节点划分基本沿袭《机械工业志》,甚至还将《机械工业志》的概述和序言作为博物馆相关展区的导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核心主题上,博物馆完全沿用了《机械工业志》凝炼的“建立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开发大型成套装备”“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培育大型的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五大特色,严格按照五位一体的框架征集对应展品。比如:以矩阵式产品陈列阐释“建立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以区域特色产品阐释“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时,以志阐史,以物明志。博物馆展厅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工业志》在记述当中,保存了大量历史上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机械产品老照片和老字号机械企业图像,这些成为博物馆筹建当中的珍贵资料。《机械工业志》所载DD16型单项电度表图片及据此复制的实体产品落成并开放的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大力关心支持,并亲自题写馆名;属地海宁市多所中小学已将该馆确定为研学活动首站。据悉,博物馆还将培训一批志愿者管理员、讲解员,共同参与博物馆的运营维护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机械工业志》,了解志馆视界下的浙江机械工业发展史,打造浙江制造业强省金名片。题额供稿:浙江省机电集团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浙江通志》与浙江省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来一场心灵与生命的体验

2022年8月底,省红十字会多方筹集资金,精心谋划设计的“浙江省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正式揭牌并向公众开放。该场馆位于杭州市秋涛北路324号,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包括序厅、浙江红十字馆、浙江生命教育体验馆和尾厅等“两厅两馆”,是集红十字运动历史文化传播和生命安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功能馆。除线下实体馆外,网上展馆也同步开放。开馆以来,已接待团队和个人参观来访5000余人次,网上展馆参观人数2000余人次。《浙江通志·社会团体志》“浙江省红十字会章”所记内容及编纂该志时所保存的海量史料为该馆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浙江省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外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根据《浙江通志·社会团体志》记载,111年前,辛亥革命杭州光复之战爆发,为救护战场上的伤员,中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在杭州广济医院(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立。这是浙江省建立的第一个中国红十字会分会,也是省红十字会的前身。百余年来,浙江省红十字会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始终秉承人道宗旨,关爱生命健康,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松古灌区为什么会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2年10月6日,松阳县松古灌区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继丽水通济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它山堰、湖州溇港、龙游姜席堰、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之后,浙江第7个获此殊荣的灌溉工程。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证书松古灌区是浙江省瓯江流域最大的盆地灌区和丽水市(古称“处州”)最大的产粮区,素有“松阳熟,处州足”之说。松阳先民因地治水,在松阴溪流域修建了数量庞大、纵横交错的堰、塘、井、圳、渠等,逐步形成工程体系完整、建管机制完善的松古灌区,促进松阳农耕桑麻的发展,带来商旅的繁华昌盛,极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松阳县由此长享“处州粮仓”之盛誉。松古灌区示意图为更好传承保护、开发利用松古灌区灌溉工程水利遗产,推进松阳县水文化公园建设,松阳县党委、政府启动松古灌区申遗工作,作为全县的重点项目来抓。对照世界遗产申报标准,松古灌区编写申遗文本需权威、系统、翔实的地情文献和史料依据。为此,松阳县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松古灌区专题研究,县地方志工作者积极参与其中,从《处州府志》《松阳县志》《叶氏广远宗谱》《周氏宗谱》等方志文献中整理、辑录了松古灌区形成、演变和发展的相关记载,并按图索骥,进一步搜集到明清时期碑刻14方、摩崖2处、文选8篇等实物证据以及明天顺元年(1457年)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的榜文18篇和古圳图1张,对松古灌区自然山水、文化史迹、地方习俗等要素作了系统阐述,为书写松古灌区的“生命信息”、破译松古灌区的“遗传密码”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明成化《处州府志》中关于塘堰的记载《叶氏广远宗谱》记录的汉代山塘《周氏宗谱》书影例如:古堰圳渠是松阳灌区古时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自汉代开始,松阳先民因地治水,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分片“开圳引水”,逐步建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灌区工程体系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民国版《松阳县志》记载全县有大小古堰120余座,现仍存在40多座,历经千余年至今仍在原址上发挥灌溉、饮用、洗涤、观光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民国《松阳县志》书影民国《松阳县志》关于塘堰的记载其中芳溪堰水利文献档案的整理尤为典型。芳溪堰系松阳县内松古平原的十三都、十四都共建共享的水利工程,创自明洪武年间。县地方志工作者从县档案馆中辑理出历代16位县令原始文字手迹16帧、石碑1块、记文1篇和水系图1幅,以此反映历史上县级政权管理水利的情况,对于考证、研究以农耕为本的封建社会水利事业具有重要的史料依据价值。民国《松阳县志》关于芳溪堰的记载明洪武年间松阳县松古平原芳溪堰水系水利图县档案馆展陈芳溪堰水利文献档案方志工作者还从史志资料中整理了松古灌区丰富的历史故事,展示了松古灌区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数十次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松古灌区申遗文本于2022年定稿,如期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顺利通过审核,历代松阳地方志书精准的记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让世界遗产专家读懂了松古灌区历史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松古灌区申遗成功,灌区的古堰坝开始焕发新活力。松阳县在坚持古堰、古渠保护的同时,充分整合灌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注入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文化科普等新业态,进一步释放地区生态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提,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使丽水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地级市。松古灌区鸟瞰图供稿: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方志文化进党校

今年6月,忠实记录浙江有史以来发展历程的新时代《浙江通志》全部编纂完成。7月,王浩省长出席《浙江通志》首发式暨编纂工作总结大会并在讲话中指出,《浙江通志》的编纂发行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必将成为我省文化高地建设的一座耀眼丰碑;要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以史启智、以文化人,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重要作用,11月30日,省方志办开展《浙江通志》进党校活动,向省委党校赠送《浙江通志》一套及相关年鉴。省方志办主任郑金月、省委党校副校长徐明华及相关人员出席赠书仪式。徐明华副校长表示,《浙江通志》是记录浙江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典籍,丰富了省委党校图书馆馆藏,为党校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为学员在校学习提供了文化大餐。郑金月主任讲话指出,党校是培养领导干部的重要加油站,是地方志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好归属。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志文化进党校是适得其所,希望能为党校教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同时,省委党校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正在开展学员向图书馆赠书活动,郑金月主任见证了主体班次学员向省委党校图书馆捐赠图书。供稿:省方志办研究部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让“老底子”走上“新发展”之路

2020—2021年,“嘉兴葡萄”“嘉兴粽子”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嘉兴农业经济产业聚集澎湃动能。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丰富的土特名产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市域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嘉兴市将地理标志工作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发布《嘉兴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计划在嘉兴市范围内新培育申报地理标志商标10件,努力实现各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满堂红”。嘉兴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但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中,经常遇到缺乏地理标志商品客观存在的证明文件的情况。特别根据国家商标局要求,商标申报材料,需附上当地志书、年鉴、古籍、国家级专业期刊以及其他公开出版书籍中关于产品历史渊源、产品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的记载材料,亟需地方志及相关部门专业力量的支持。这一现象引起嘉兴市方志工作者高度重视,从2018年起,市地方志编纂室就把挖掘传统老字号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列入年度计划,做好老字号企业和老字号传承人历史建档工作,以“嘉兴粽子”“嘉兴葡萄”“嘉兴大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申报为抓手,靠前站位,积极作为,不断提高地方志服务大局的工作能力,打响方志文化品牌。在“嘉兴粽子”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首批申报材料中,只有1997年版《嘉兴市志》和个别年鉴中关于“五芳斋”和“五芳斋粽子”的记述,“嘉兴粽子”整体发展史料付之阙如。为此,市地方志编纂室专门将《嘉兴市志》中“嘉兴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唐中期开始,嘉兴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大局”“明清时境内为国家财赋之所由出”和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父老禾兴旧馆前,香粳熟后话丰年,楼头沽酒楼前泊,半是江淮贩米船”的诗句摘录成文,并提供《余新镇志》中关于源大米行相关信息的详细记载,佐证嘉兴历史上稻米贸易之兴旺;又引用乾隆年间的《古禾杂识》,撰文介绍嘉兴粽子种类和由来。《嘉兴市志》关于境内粮食生产的记载关于“嘉兴葡萄”的申报材料,市地方志编纂室着重补充了历史文献的载录情况,如援引《至元嘉禾志》卷六“物产”、万历《嘉兴府志》卷一“土产”、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三和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嘉兴东塔朱买臣墓旁产琐琐葡萄有名”等记载,证明嘉兴葡萄栽培历史当在六百年以上。《至元嘉禾志》关于嘉兴葡萄的记载万历《嘉兴府志》关于嘉兴葡萄的记载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三关于嘉兴葡萄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年鉴》编辑部启动了名优品类专项调查活动,查考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结合已开展的“嘉兴老字号”企业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在年鉴中增设“嘉兴粽子”“嘉兴酱鸭”“南湖菱”“嘉兴槜李”“嘉兴黄酒”“嘉兴大米”“嘉兴葡萄”等7个条目,这成为之后商标申请注册成功的重要凭据。《嘉兴年鉴》2019、2020年在资源物产分目下增设“嘉兴粽子”“南湖菱”“嘉兴大米”“嘉兴葡萄”等条目“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上述地理标志商标获批后,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辐射引领效应得到释放,逐渐成为嘉兴特色产品的“金名片”。2021年,全市在册粽子企业30余家,粽子生产总量10多亿个,占全国粽子产量的40%—50%。全市有“嘉兴葡萄”示范种植基地30家,葡萄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产值约5亿元。据悉,近期“嘉兴大米”也已进入审批流程。供稿: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室
2022年12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从浙江最古老的观象台到绍兴气象博物馆

2020年12月31日,绍兴气象博物馆正式开馆,全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136平方米,目前年接待参观1.8万人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气象博物馆。绍兴气象博物馆大千世界,气象万千。如何打造国家标准气象博物馆,特别是如何展现浙江人民代代相继战胜自然灾害、孜孜不倦探求气象规律的精神底色?这是建馆的一大初衷,也是《浙江通志·气象志》(以下简称《气象志》)当仁不让的用武之地。——怪游台上观天象相传在绍兴古城内龟山(今塔山)上,越王句践曾修建了一座怪游台,著名地理学家陈桥驿评价其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座综合性的天文台、气象台”。但怪游台旧址久已湮灭,相关的史料记载亦不多见。经多方查证,最终在《气象志》中找到了重要依据。《气象志》中明确指出,怪游台是“有文字说明并记载确切地址的浙江最古老观象台”,认定为越王句践所建,辑录《越绝书》《吴越春秋》《水经注》等多部古代文献对怪游台的位置、规模、作用等内容进行描述。可以说这是目前可见的对勾践怪游台最全面、详实的考证。根据《气象志》记载复原的越王句践怪游台模型绍兴气象博物馆筹建部门即根据《气象志》所载权威资料,复原了勾践怪游台并作了文字说明。——气象精神贯通古今一部气象史,是一部浙江儿女与自然条件顽强战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历史,再现历代浙江籍气象研究者的探索之路,对于体悟气象精神、启示未来之路具有重要意义。绍兴气象博物馆筹建部门援引《气象志》所载,重点整理和展示王充《论衡》对于气象和自然灾害的研究、沈括《梦溪笔谈》对于古气候变迁的探讨、秦九韶《数书九章》关于雨量观测计算的首创之功。王充《论衡》、沈括《梦溪笔谈》、秦九韶《数书九章》值得一提的是,绍兴气象博物馆根据《气象志》中提供的资料,开设了竺可桢纪念展厅,以专题纪念竺可桢先生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依据《气象志》所载,着重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求是”精神——前者,以《中国之雨量》《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著作展陈为代表;后者以浙大文军西迁、浙大史地系气象专业发展等文物展陈为标志。目前,全馆收藏600多件竺可桢先生生前遗物和历史文稿,是国内陈列竺可桢工作生活物品、科研文籍最多的展馆。竺可桢纪念展厅馆陈竺可桢所著《中国之雨量》和《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如何吸引青少年接触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据《气象志》记载,1955年,为解放一江山岛,大陈气象站对口执行气象预报服务。志书中这段记载,在博物馆筹建队伍中传阅,引起广泛的兴趣和重视。一江山岛战役天气图受此启发,绍兴气象博物馆在科技互动体验区设计了“一江山岛战役”互动游戏场景等大量互动体验式内容,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虚拟展示、科技装备体验、实景复原、气象数据互动等,让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直观感受气象的魅力,体验探索气象奥秘的乐趣,同时赓续红色文脉,传承气象精神。“一江山岛战役”气象互动体验据了解,此前国内专业的气象博物馆仅有3座,分别是位于南京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上海气象博物馆。而今落成两年的绍兴气象博物馆既是国内第四座专业气象博物馆,也是省内的网红打卡地,在助力绍兴文旅发展、促进绍兴“历史+人文”的人文战略建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期待气象博物馆在促进全社会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意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为《气象志》与绍兴气象博物馆联姻的见证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刘雅鸣这样讲。绍兴气象博物馆场景作者:邴波,有关资料由浙江省气象局提供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省方志办党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

11月16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省方志办主任郑金月作主题宣讲,省方志办党支部书记董郁奎等交流发言。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方志里的天台山大瀑布

2020年4月,截流60余年的重现“中华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正式复流,瀑布的最大落差为325米,最大宽度90米,较此前亚洲落差最高的瀑布高出11米,是一个全年流量稳定、可调节的高落差亲水梯级瀑布群。天台山大瀑布景观(来源:视觉中国)天台山大瀑布,旧称桐柏瀑布,位于天台县的桐柏山西麓。据《天台县志》载,桐柏九峰以桐柏宫(今桐柏水库)为中心,玉女溪自北向南曲折而流,在翠屏峰与玉泉峰之间依次流入三口井形的深潭,称三井,倾泻而下,形若白练的巨瀑,总落差达300米。两千多年来,桐柏瀑布见证了天台县的物换星移,留下许多文人墨宝。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白《题桐柏观诗》:龙楼凤阁留不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嘉定《赤城志》关于天台瀑布的记载民国时期,天台面临季节性水资源匮乏问题,农田灌溉无法得到保障,农民吃饭也成了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人民的生活状况,天台县于1958年决定修建桐柏水库和电站,以满足灌溉和发电的需要,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桐柏瀑布也因此断流。2002年,天台县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在整理地方史料过程中,人们注意到曾经的桐柏瀑布,注意到其所承载的文化厚度。如何挖掘保护瀑布文化?有没有可能重现旧时的瀑布景观?这让天台方志人魂牵梦萦。县方志部门将桐柏瀑布作为研究主题,全面查寻、收集、整理桐柏瀑布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考证,在《天台县志(1989~2000)》第十二编第一章第六节百丈—琼台景区中,详细记载了桐柏瀑布相关史实。《天台县志(1989~2000)》《天台县志(1989~2000)》有关桐柏瀑布记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台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将理论学习贯彻与二轮县志编修总结工作相结合,从桐柏瀑布资料整理研讨活动中获悉,里石门水库、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黄龙水库和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已相继建成,天台水电资源已经有了极大改善,能源储备颇有盈余。由此,天台方志人重燃复建桐柏瀑布的梦想,积极联系文化、旅游、桐柏电力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研讨,相关建议方案最终为县委县政府所采纳。2013年,天台县决定以原桐柏瀑布为基础进行整治、改造,正式决定重建天台山大瀑布。天台方志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充分利用史志记载和研究资源,为三井、古洞、灵溪、池塘等遗址修复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撑;收集李白、孟浩然、贺知章、张九龄、杜甫、宋之问、刘禹锡、元稹、李绅、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杜荀鹤、贾岛、方干、许浑、寒山子等大批唐朝文人来此探幽寻奇、朝觐问道遗留下来的诗文,整理编注《天台山唐诗总集》,为唐诗刻石、景点标识出谋划策;全面运用各级史志宣教平台,撰写发表《天台山瀑布记》《福山圣水,瀑布飞流——天台山大瀑布》《天台和合仙域桐柏山》等文章,大力宣传天台山大瀑布文化,擦亮天台山金名片。《天台山唐诗总集》《天台山瀑布记》在方志工作者的助推下,天台县以里石门水库代替黄龙水库为全县城乡供给自来水,以不再承担饮用水供应任务的黄龙水库作为大瀑布水源,于是消失了六十年之久的天台山大瀑布完成重建。天台县政府将大瀑布景区作为龙头景区来打造,并设计了玻璃天桥、观景电梯、水幕灯光秀等一系列配套景点。值得一提的是,天台县方志人主动融入道教养生文化景观开发、景中村提升改造和文化博览馆建设,以此为抓手,深挖当地唐诗文化资源,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目前,诗路文化博览馆、唐诗诗画作品展示馆、唐诗名人馆、唐诗遗存展示馆、诗路旅游体验馆(VR)、唐诗5G体验馆等已部分建成,让游客在时空交换中吟游天台、梦回盛唐。如今,天台山大瀑布景区成为天台名县美城的标志性工程,成为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点睛之笔。天台山国际道文化交流中心诗路文化博览馆李白诗像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长兴的十大古道你走过几条?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长兴县群山掩映,许多历史悠久的古道散布其中,它们见证过茶乡岁月的荏苒变迁,也见证过革命志士的浴血抗战……翠竹掩映中的乌石古道之五通山段(煤山镇/供)2015年,长兴县着手打造“十大经典徒步古道”,旨在推进全民健身,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实现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长兴县史志研究室认为,文旅融合发展理应成为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战场,参与古道打造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地方志工作影响力,还有助于凝聚长兴地方历史记忆,提升城市品牌含金量。他们主动联系跟进县文广旅体局,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人力全程参与,通过历史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和线路实地勘察,为古道打造献力献策,以期丰富古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古迹寻踪♬..♩~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郑金月主任赴舟山调研并开展“三为”主题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根据《省方志办“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制度》的具体要求,12-14日,郑金月主任赴舟山调研地方志工作,并赴岱山开展“三为”主题实践活动。郑金月主任一行先后赴定海区新建社区、普陀区海防连营史馆和岱山县金维映纪念馆等地调研,并召开两次座谈会,分别听取舟山市及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的地方志工作汇报。郑金月充分肯定舟山市的地方志工作,指出舟山市“两全目标”提前完成,镇村志书编纂、方志信息化等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方志文化服务形式多样有特色、有亮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郑金月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王浩省长在《浙江通志》首发式上提出的“五个着力”新要求。要在巩固提升主业上下功夫,更要在志鉴编纂上要突出海岛特色,努力打造具有舟山辨识度方志成果,要大力推进方志数字化转型,为“浙里有志”重大应用增添舟山元素。在弘扬方志文化上要创新发展,发挥方志馆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推进舟山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舟山市委常委、秘书长张立军,舟山市史志办公室主任任爱珍,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虎和市、区县地方志系统相关领导参加座谈。省方志办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调研并对镇村志、年鉴编纂、方志数字化、方志馆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指导。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柯城区灵鹫山故景复建

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山势巍峨、逶迤百里、层峦起伏,是浙西的一道天然屏障。相传公元326年,印度高僧慧理云游衢州,见山脉如灵鹫振翅,故称之为“灵鹫山”。当地人以山势雄奇和香客络绎似九华之故,俗称之为“小九华山”。灵鹫山山巅景观2018年,为践行“两山”理念,衢州市印发实施《衢州市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柯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将灵鹫山开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行动纲要》的具体抓手。衢州、柯城两级方志机构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开展灵鹫山区域史志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工作,提炼、打造灵鹫山立春祭典、佛教主题和休闲康养三大文化IP,赋能衢州“大花园”和美丽乡村建设。1.立春祭典灵鹫山中妙源村梧桐祖殿建于清中期,正殿供奉春神句芒像。近百年来,除因政局、战事等重大变故中断外,当地村民每年立春之日在梧桐祖殿举行迎春祭祀活动,俗称“九华立春祭”。“九华立春祭”现场清嘉庆《西安县志》(西安县,衢州旧辖县名,境域大致包括今柯城区和衢江区)详载祭仪:“立春前一日,官率辽属迎春于东郊。”“出土牛行鞭春礼。”“小儿各以豆七粒(或六粒)系牛角,以禳痘灾。富家作春饼、设夜筵,男女欢宴,谓之享春福。”清嘉庆《西安县志》书影妙源村的《龚氏宗谱》《苏代宗谱》《傅氏宗谱》等,均记载了清中期以来灵鹫山庙源溪流域立春祭祀这一百年传承的习俗。妙源村《傅氏宗谱》衢州、柯城方志工作者认为,灵鹫山村供奉春神句芒的活动是国内少有的地方习俗,具有很高的文旅开发价值,专门系统梳理、还原了九华立春祭祀民间传承体系和立春祭祀程序,丰富了“梧桐祖殿立春祭祀”的项目内涵。目前,盛大的“九华立春祭”仪式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梧桐祖殿边上新建了“立春祭展示馆”,当地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开发了民俗研学、乡村体验、山间民宿等主题旅游活动,妙源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2.佛教主题灵鹫山曾为浙西佛教活动中心,大德高僧云集、法会道场众多、梵音不绝于耳,但旧时繁华不再,相关内容仅载于徐映璞所著《浙江灵鹫山志》,然该书遁世已久,罕睹其貌。2017年,柯城区启动《浙江灵鹫山志》找寻工作,方志工作者联合当地文化界、新闻界、收藏界和佛教界等各方人士,查访各级档案馆和图书馆,走访徐映璞亲人后代,终于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找到该志原始文献。2017年11月28日,柯城区隆重举办《浙江灵鹫山志》珍藏仪式。《浙江灵鹫山志》影印珍藏本书影《浙江灵鹫山志》珍藏仪式市、区两级方志工作者抓住机会,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浙江灵鹫山志》发掘研究工作,认为灵鹫山属浙江佛教五大名山,曾是浙、闽、赣、皖四省之间著名禅修之所,兴于晋、盛于宋,历代香火鼎盛。于是,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按照‘东有普陀山、西有灵鹫山’建设要求,让徐映璞笔下‘灵鹫圣境’的美景重现浙西大地”的建议,特别是对《浙江灵鹫山志》所载灵鹫寺、国宁寺、镇山寺等寺庙群,以及所涉梵刹园亭、字书碑铭提出了具体复建方案。2018年7月,柯城区委、区政府决定由柯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林贤发领衔成立灵鹫山禅意康养景区建设专班,开展灵鹫山宗教研究和宗教活动复原工作。区方志办参考《浙江灵鹫山志》及相关地情文献,着重梳理了灵鹫寺旧时地理方位、殿宇规模、功能区划等内容,会同佛教协会和驻锡方丈详细编写灵鹫寺旧制复建报告,供相关古建筑设计专家规划设计参考之用。《浙江灵鹫山志》记载灵鹫寺位置、形制等内容2019年8月,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在柯城区方志办等部门联合提供的复建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灵鹫寺修缮扩建项目建筑设计平面规划初稿。2020年8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中国佛山、灵鹫圣地、释迦道场、康养乐园”定位,对灵鹫圣境项目概念性规划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2021年10月9日,灵鹫寺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启动重建工作。3.休闲康养灵鹫山翠竹满坡、清泉不竭、云罩雾绕。为发掘灵鹫山休闲旅游避暑资源,培育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柯城区委、区政府成立国家森林运动小镇建设推进办公室,着眼于打造集运动休闲、旅游康养为一体的新时代名山。柯城区方志办认为,徐映璞《浙江灵鹫山志》可以为“禅修+康养”理念提供具象化的设计框架。围绕《浙江灵鹫山志》所载“八景”——九龙观海、蛟池悬瀑、竹径朝霞、双凤凌霄、梧峰暮霭、仙掌披云、猴岩叠嶂、狮岭留青,区方志办提出“‘八景’连成线、串成片”的建议和“一园(灵鹫山森林公园)一溪(庙源溪)一镇(九华集镇)”的空间布局,柯城区就此启动建设灵鹫山“通景公路”,打造以山顶寺庙建设为核心的“一核两区”概念。2018年12月底,灵鹫山道路工程获浙江省林业局林地使用批复。2019年4月,“一核两区”规划落地,以灵鹫山顶为核心,修缮扩建灵鹫寺,建设灵鹫宫、灵鹫园、灵鹫院、灵鹫寮,以及云锁桥、精舍、禅修养心谷配套设施,开发约248亩的梧桐春神文化片区和约255亩的鲁班殿文化片区。2020年11月16日,柯城区委、区政府隆重举行“运动柯城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灵鹫山名山开发”启动仪式。灵鹫山禅意康养区、一乡千宿民宿集群、周公山森林人家、九华乡村未来社区、立春文化生态保护区、灵鹫山通景公路等六大休闲旅游配套项目先后落地。2022年2月22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灵鹫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灵鹫山名山开发项目签约仙气缭绕的灵鹫山灵鹫山上山古道灵鹫山森林运动旅游区入口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温州大黄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2021年12月,由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温州大黄鱼”,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温州增添一枚“国字号”商标。“温州大黄鱼”作为东海名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是温州人引以为豪的珍馐美馔。逢年过节,“无黄鱼不成宴,无好黄鱼压不住好年”已经成为温州家家户户的习俗。特殊的海域气候、洋流和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成就了“温州大黄鱼”“条形修长、腹面金黄”的外在观感和“肉质细腻、口感鲜甜”的独特品质。大黄鱼鱼脑有石如羊脂,蒸熟后肉质呈蒜瓣状,肉肥厚、质细嫩,营养丰富,除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温州大黄鱼”图示20世纪70年代,野生大黄鱼遭到掠夺式滥捕,濒临灭绝。据统计,1957年浙江省大黄鱼产量是15.82万吨,1974年达到最高值16.81万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然海域却已基本找不到野生大黄鱼。为延续大自然的馈赠,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水产科研人员开展小规模养殖和人工繁育探索,并逐渐进行大黄鱼养殖技术攻关。至20世纪末,大黄鱼全人工养殖试验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突破,“温州大黄鱼”再次回到人们的餐桌。《温州市志》1996年版记载“温州大黄鱼”人工养殖餐桌上的“温州大黄鱼”之后,“温州大黄鱼”连续多年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和温州市农交会金奖,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6年,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唯一的专供水产品食材,游上国宴餐桌。市售人工养殖“温州大黄鱼”温州麂翔大黄鱼成为2016年G20峰会指定食材大黄鱼为人们带来口福的同时,也带动渔区百姓共同富裕。近年来,温州大黄鱼产业从单纯的养殖产业向“渔工贸”一体化转型升级,形成覆盖海水养殖、装备设施制造、饲料加工、贸易及物流等渔业产业链。随着养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标准支撑和品牌保护的瓶颈愈发明显,“温州大黄鱼”始终无法“游”出浙江海域,做大做强国内和国际市场。为解决产业发展难题,2020年初,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启动“温州大黄鱼”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但在初审过程中,即因缺少公开出版的历史文献佐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这一情况,引起温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高度重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动联系渔业部门,走访图书馆、档案馆,调取历代历史文献和各部门档案资料,在明代弘治《温州府志》中找到地方史志文献对于温州大黄鱼的首次记载:“岁贡石首鱼、龙头鱼……”。由于大黄鱼头部有双小石,其萤如玉,故时人称之为石首鱼。《弘治温州府志》书影《弘治温州府志》关于“温州大黄鱼”的记载这又引出“石首鱼”历史表述与“大黄鱼”当代名称之间的歧异问题。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方志领域资深专家和农渔业系统学者,特别是洞头、龙湾和乐清等大黄鱼产地专家,对历史文献进行认真查阅比对。将《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和历史上的类书、农书、医书进行勾连,通过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屠本畯《海味索引》“黄鱼,其谓之石首,以脑中藏二白石子得名”等描述,揭示“石首”“黄鱼”分别以形态与颜色命名的历史原因,指出两种称谓古时已有并存,从而建立了石首鱼、大黄鱼异名之间的文献联系,形成严谨细致的文字说明资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浙江方志论坛在新昌召开

8月25日,由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浙江省地方志学会主办、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室和新昌县史志研究室承办的浙江方志论坛在绍兴新昌举行。来自全省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省地方志学会会长郑金月出席论坛并讲话,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室主任朱全红出席论坛。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章其祥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部主任、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袁新国先后主持论坛。郑金月在讲话中回顾了浙江二轮修志工作情况、通报了三轮修志启动情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浙江省地方志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治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他强调,浙江方志论坛作为旨在打造促进全省方志理论研究、推进全省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的平台,要深入学习贯彻王浩省长在《浙江通志》首发式暨编纂工作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继续以浙江悠久的方志文化和丰厚的方志资源为基础,在方志理论研究上多出成果,为建立完整系统的方志学学科体系做出应有贡献,并在理论层面努力开创与“两个先行”相适应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新格局,助力推动浙江地方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大学教授、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梁敬明,宁波大学副教授、省地方志学会副秘书长沈松平,《杭州市滨江区志》执行主编楼渭球分别作论坛主旨发言。与会作者代表围绕总结二轮志书编纂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鄞州区童夏家村文旅产业发展

梅溪穿境而过,全村的房屋临溪而筑,形如雁行,古树葱茏,
2022年6月6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衢州置州1400周年考证活动

衢州有着六千余年文明史、一千八百余年的建城史,作为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与山东曲阜南北相望,成为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衢州的建设与开发,汲源于其深沉的历史文化积淀,衢州的文脉考证愈精细,则当代的发展脚步愈有力。衢州置州时间,正史记载是唐武德四年(621年),但具体是哪一日,却没有定论。2021年8月17日,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联合衢州市住建局,向社会各界发起征集考证衢州置州具体日期活动,相关消息在《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APP发布,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衢州各界普遍认为,置州时间的讨论,必将成为进一步推动衢州古城保护开发的契机。衢州古城一角衢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搜集资料做细致考证,以此发挥地方志在衢州文化建设上应有的作用。市志办钱道本等人爬梳各类正史及衢州地区旧志等史料,确定衢州于唐武德四年置州之事,已为学界共识,并无异议,因而可以将置州时间下限定为武德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622年2月15日)。但进一步缩小时间范围,讨论具体的上限,仍有相当难度。《旧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于信安置衢州。”《资治通鉴》载唐武德四年十一月,“杜伏威使其将王雄诞击李子通……庚寅(初七),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子通并其左仆射乐伯通送长安,上释之。”从以上两条内容,可以推断置州时间当在武德四年十一月初七平定李子通之后,即公元621年12月25日之后。唐高祖李渊“平李子通”并“释之”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必然是在李子通从杭州解至长安之后。当时长安至杭州的距离是3556里,结合唐代相关事例进行估算,途中用时至少需要18天。那么,置州时间应当在武德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622年1月11日)之后。再结合历代《衢州府志》所记载的政区设置情况,以及职官选拔、五品以上官员任免所需的行政流程及时间间隔,衢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与相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断衢州置州的时间以在唐武德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622年1月11日)至武德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622年2月15日)之间较为合理。《衢州府志集成》汇集现存的明弘治、嘉靖、天启以及清康熙4部《衢州府志》明天启《衢州府志》详细记载衢州建置沿革2021年8月30日,《衢州日报》以《衢州置州时间考证又有新发现》为题对此事作了专题报道。这一考证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得到了各界广泛赞同。2021年8月30日《衢州日报》报道《衢州置州时间考证又有新发现》2022年1月15日,2021年度衢报人文盛典召开,年度特别致敬人物、年度贡献人物、年度人物(群体)3个奖项评选结果揭晓。衢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处长钱道本与合作者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黄子潇作为“衢州置州1400周年考证群体”成员入选年度人物(群体)。荣誉证书衢州置州时间的细化考证,彰显了地方志部门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唱响了“挽留真实的衢州历史”主旋律,为衢州市创建“南孔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献智献力,为衢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衢州古城夜景
2022年5月9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武义县“宣莲”商标成功维权

2014年年初,武义县一家电商企业——武义特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淘宝上销售武义县著名特色农产品宣莲及其相关产品时,被人举报“武义宣莲”涉嫌商标侵权。淘宝网客服出示了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宣莲”商标注册证书,并判定武义特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权使用“宣莲”商标,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以“宣莲”作为销售的宣传点并立即下架相关产品。原来,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宣莲”企业商标,并于2014年2月注册成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虽然规定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注册的“宣莲”商标不能直接使用于莲子,但可以将“宣莲”商标用于腌制水果、水果蜜饯、水果片等8类商品,其中包括莲子的相关产品。历史悠久的武义宣莲被抢注商标,还被举报涉嫌商标侵权。消息传开,在武义县广大莲农、经销商贩和社会各界中引起轩然大波。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十里荷花”宣莲种植区宣莲,因产于浙江历史上原宣平县域(现属武义县)而得名,与福建建莲、湖南湘莲并称全国三大名莲。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莲子“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安心养神的功效。新编《武义县志》(1990年版)记载,“宣莲为县内传统名贵特产,因产于原宣平县而得名。宣莲颗粒硕大,圆润饱满,酥而不烂,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享有盛名。”二轮志书《武义县志(1996-2005)》也称“宣莲为传统名贵特产,因产于原宣平县而得名,种植历史悠久。”而据《武义县农业志》,宣莲始种于唐显庆年间(656-661),清嘉庆六年(1801)被列为贡品。《武义县志》(1990年版)所载“乌龙山莲子”传说《武义县志》(1990年版)还载录了一则在民间广泛流传、有关宣莲的美丽传说:相传,清嘉庆年间,浦江有个祝老大,躲债到宣平下堂村(今武义县西联乡壶源村下塘自然村)居住,在乌龙山脚开出几丘稻田。第二年,田里长出一朵荷花,香气扑鼻,子实也香气沁人。从此,祝老大就以种莲为业。一晃十几年,祝老大背上十几斤莲子回故乡探亲,路过金华罗店歇宿,宿费不够,就抓几把莲子给店家。店家满心欢喜,珍藏起来。一天,一京城官亲路过罗店,店家拿出莲子燉鸡饷客。客人食之,问是何山珍海味。店家说是宣平莲子燉鸡。客人说,全国闻名者为湘莲,可也无此鲜香!店家奉献剩余莲子,官亲回京又奉献皇帝。皇帝赞赏宣莲,下诏官府每年进贡十二担。从此,宣莲身价百倍,一斤竟值一担谷。于是,各地竞相种莲,但色香味皆不及宣平乌龙山莲子。武义民间传统滋补美食“宣莲燉鸡”民间传说故事道出了宣莲的美味鲜香以及特殊身价。不过,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宣平县志》所载“土产”中,已列有当地种植的“莲子”。由此可知,宣平种植莲子的时间最晚当在明嘉靖二十五年之前,而非传说中的清嘉庆年间,保守估计种植历史已近500年。数百年来,在武义县南部宣平一带,人们口耳相传,普遍广泛认同宣莲始种于乌龙山脚下的壶源行政村下塘自然村。该地处于群山环绕的山谷地带最低处,山泉滋润,土层深厚,尤为适宜莲子生长。道光《宣平县志》县境图中宣莲发源地壶源下塘村所在位置武义县西联乡宣莲种植基地盛开的莲花在武义县南部宣莲种植核心区柳城、西联等乡镇,历史上有割青沤制绿肥以肥田的传统,当地土壤多富含腐殖质。道光《宣平县志》介绍当地土产“莲子”时说“惟处莲为最,亦土性使然”。道光《宣平县志》记载宣莲“亦土性使然”而据民国《宣平县志》记载,宣莲“当霉天采摘者曰霉莲,价最高;当伏天采摘者曰伏莲,价稍次;至秋令采摘者曰秋莲,则价又逊焉。然无论何时采摘,一烘焙干燥,即有莲客登门购买运销。且闻宣莲胜于各地,买者欢迎,价亦稍高”。民国《宣平县志》所载宣莲畅销价高情形1993年8月18日,当地不仅在原宣平县治所在地柳城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宣莲节”,而且根据历代地方志书中的有关记述,挂出“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的楹联,提出了“把宣莲推向世界,促柳城经济发展”的口号。2008年8月11日,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又以县志中关于宣莲种植的地域范围、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的记载作为重要佐证材料,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武义宣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12月7日,“武义宣莲”获国家商标局颁发编号为6890855的商标注册证,成为武义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义宣莲由于品牌历史悠久、品质优、产量少,价格高于他处不少,往往有不良商贩从周边县市低价购进冒名销售以牟利。或许正由于这一原因,才出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抢注商标并恶意举报的“李鬼”状告“李逵”事件。事件发酵后,武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宇在县经济商务局报送的专题信息《“宣莲”电商销售遭遇“李鬼”,依法维权打假刻不容缓》上做出专门批示,要求副县长邓小章牵头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对策,依法采取维权措施。在县政府领导牵头下,县有关部门根据上述历代地方志书记载内容,结合相关现实材料准备了有理有据、充分详实的申诉书和佐证资料,其中包括武义县宣莲栽培种植资料、获得的各项荣誉以及“武义宣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证明材料等,由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起申诉,要求宣告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抢注的“宣莲”商标无效。201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武义县提供的证明资料最终作出裁定,出具《关于第11397201号“宣莲”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正式裁定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宣莲”商标无效。武义宣莲商标维权大获成功,著名历史品牌终于回归宣莲原产地武义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书“宣莲”商标遭抢注事件及后续的维权过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钱江晚报》于2014年12月31日以《“宣莲”商标遭福建一企业抢注,正宗“武义宣莲”成了“假货”》进行专题报道,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网、新浪新闻网、浙江在线等网站予以转载。成功维权使武义“宣莲”知名度获得了更大的提升,“宣莲”身价倍增。2016年,金华市市长暨军民在全市农村电商推进会上盛赞武义宣莲是非常好的地标产品。很多游客慕名到座落于武义牛头山脚的荷花农庄采鲜莲蓬、喝莲子粥,精品宣莲卖到每斤120元--150元,买家把它作为好礼馈赠亲朋好友,用它孝敬长辈。县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宣莲”产业发展,对柳城畲族镇、西联乡等南部山区新增种植宣莲的农业企业和农户补助每亩500元,浙江武义牛头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宣莲发源地西联乡壶源村新增300亩地种植宣莲,柳城畲族镇下圩村把上百亩农田改种成宣莲,增加村民收入,“十里荷花”景区又添新景。成功维权后的武义宣莲“别样红”2021年,柳城畲族镇、西联乡、桃溪镇、坦洪乡宣莲种植面积8000余亩,产值7000万元左右,其中柳城畲族镇宣莲种植面积6000余亩,产值5200万元左右。柳城畲族镇通过发展和突出“宣莲”主导产业,从事宣莲种植及附属产业发展就业人数达到9820人,占全镇常住人口数的36.8%,全镇全面实现了增效增收,2021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6元高13.72%,增长9.7%。武义县还通过大力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农村种养大户,积极鼓励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宣莲种植和生产组织化程度,吸纳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105户、195人,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86万元,全镇农户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左右,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示范带动作用,走出了促进农户就业和增收的新路子,为武义县南部山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新昌县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唐代有400多位诗人游历浙东,吟咏新昌,留下300多首诗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诗路建设,2018年6月出台《关于打造“浙江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提出“一年有声、三年有形、五年有效”的建设目标,弘扬诗路文化,加强诗路规划,聚力诗路打造。新昌县史志研究室找准定位,服务大局,用足用活地方志资料,努力在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中体现担当作为。天姥山鸟瞰图景人文遗存的保护传承,是“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昌县史志研究室以地方志记载和研究为依据,积极参与其中,持续推动新昌境内文化遗址和历史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天姥古道上,有大量路廊、递铺、驿站、寺观和古桥遗存。县史志研究室对旧志当中关于古道上的大佛寺、迎仙桥、司马悔桥、皇渡桥、小石佛铺、班竹村的记载进行挖掘整理,为鼓山唐诗公园、李白纪念馆和唐诗之路博物馆、唐诗之路古驿道修缮及复建、天姥山开发等重大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撑,协助为司马承祯、李白、徐霞客、袁枚等历史名人逐一画像,汇辑他们的遗踪诗文,在古驿道修复、河道疏浚和景点标记上出谋划策,彰显了史志部门的担当。左:民国《新昌县志》关于天姥山的记载右:民国《新昌县志》关于迎仙桥、司马悔桥的记载民国《新昌县志》关于司马承祯的记载天姥古道的文化价值阐发,是“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亮点。新昌县史志研究室参与《新昌唐诗三百首》编印,并以《新昌史志》为平台,先后推出“新昌大佛成像1500周年纪念”“天姥山历史文化”“唐诗之路历史文化”等地情资料专辑,为诗路精华地打造提供理论支撑。近年来,多次与相关部门一道,组织骨干人员,结合地方志中相关记载,实地走访天姥古道,以古道路廊史料收集为重点,完成《九个急递铺相连》《会墅岭头太平庵》等史料文章。《新昌史志》“唐诗之路”历史文化专辑书影《今日新昌》刊载依据新昌旧志撰写的古迹宣传文章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新昌班竹章氏宗谱》所载《班竹宅图》目前,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天姥山为龙头、鼓山唐诗公园为纽带、唐诗风情镇村为节点的唐诗文化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天姥古道”上的各类人文古迹分别被评定为省、县文物保护单位,班竹村、南山村等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利用对象,成为唐诗之路上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关岭铺遗址央于村荷塘景观2019年5月16日,省委书记袁家军调研时,充分肯定新昌“无形的唐诗有形化做得非常好”。2020—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达数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势明显。
202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