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先贤后人精品 书千年历史文化——地方志助力打造“义乌版四库全书”

方志浙江 2023-02-25

2008年底,在洋洋500万字的新编《义乌市志》编纂完稿之际,因种种原因,尚有不少史料未被收录于志书中。鉴于义乌地方志资源宏富、遗存丰厚的实际,征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义乌市史志部门将义乌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出版作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并由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义乌丛书》编纂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义乌丛书》编纂 工作。市史志部门以编纂《义乌丛书》为重要抓手,10余年如一日,深度挖掘利用方志资源,上下同心倾力创作耕耘。至2021年底,累计影印古籍40部150册,点校整理出版先贤遗著20种408万字,创作出版区域文化著作86部,4331万字。它以系统、浩翰的纸质书籍形式,将义乌建县2200余年以来传统人文学术精髓与时代要求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育人”作用,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滋养和智力支持。

《义乌丛书》一面世,就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中《义乌敲糖帮——口述访谈与历史调查》一书,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千古长城义乌兵》得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赋诗推荐,并在《人民日报》隆重推介;《冯雪峰全集》荣登第八届中国出版奖榜首;《域外长城——万历援朝抗倭义乌兵考实》还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课题,等等。义乌上下称《义乌丛书》为“义乌版的四库全书”。它不仅走进义乌市机关单位、工厂企业、学校社区、文化礼堂、省市图书馆、国家方志馆,还飘洋过海被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意大利东方博物馆、法国巴黎档案馆及澳门、台湾地区图书馆收藏。

2011年,义乌编纂《义乌丛书》的经验在宁波举办的“方志文献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介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专家对此项工作作了点评:“义乌是全国地方志系统中制定《义乌丛书》编纂整理规划并与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合作立项、全面启动此项工作的县级市。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一面旗帜。”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义乌丛书》的收藏证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为选送《义乌丛书》给义乌市政府的致谢函

2017年11月,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义乌市副市长骆小俊(左中)赴京拜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并汇报《义乌丛书》编纂 工作

2017年11月,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义乌市副市长骆小俊(左三)向国家方志馆捐赠《义乌丛书》


深挖博采  开掘方志宏富矿藏

义乌历史悠久。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2200多年来,耕读传家,教化成风,名家辈出,著述颇丰。尤其宋元明三代,义乌图书出版业一直兴盛,士大夫家藏书数千卷者极为普遍。据统计,义乌图书馆收藏古籍45168册,数量超过金华各县市总和,在省内屈指可数。其中不少还被录入《两浙著述考》、《四库全书》。一批卓有建树的学者,也为后人留下大量的家族史料、名人文集、笔记杂谈,这些著述“皆如雷皎日,在人耳目”。

在全国二轮修志工作中,义乌史志部门结合《义乌丛书》总体编纂规划,通过在《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全国知名媒体载文广告收集;赴国家图书馆、档案馆亲临查阅;深入民间乡村走访文史爱好者等方法,深挖博采,开掘义乌方志这座宏富矿藏。不仅弥补了志书记述的不足,更留下了深度挖掘过程中义乌方志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

一代名志(崇祯)《义乌县志》原刻本是清顺治时曾任义乌知县山东安丘籍人离任时带到山东流落安丘的,是上世纪50年代,山东安丘市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查访中从民间意外征得的国家一级文物。2001年,经义乌史志部门费尽周折,不懈努力,终将此志在阔别故土近400年之后,千里回归,梦圆桑梓。但因历尽沧桑,志书内有不少缺页与漫患。得悉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存有此志,他们便不辞辛劳,专赴日本,将缺页与漫患之处进行配补,让此志既成为终明一代义乌史事及前朝旧事,又成丰茂义乌史志之林、提升义乌地方志影响的镇馆之宝。

明朝后之清一代,义乌又编修了三部县志,清嘉庆《义乌县志》问世后,近140年义乌未曾编修新志书。但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乱世——民国期间,义乌进行了一次县志编修工作。纂修人员不辞辛劳,深入采访,终成《民国义乌县志新志稿》,惜因战乱未能及时付梓印制,导致志稿散落各地。在深挖博采方志资源中,市史志部门先后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及市内义亭镇缸窑一村民家中发现散落的志稿, 遂不惜重金一一收录归集,影印成《民国义乌县新志稿》,成迄今为止发现的义乌最后一部旧志。不仅为研究民国期间义乌经济、科技、文化提供了大量资料,而且为义乌历史文库增添了宝贵的典籍。

明《崇祯·义乌县志》——义乌地方志古典文献镇馆之宝

《民国义乌县志稿》——迄今为止发现的义乌最后一部旧志书


精心运作  共襄千年文化盛举

义乌史志部门经深入调研,全面梳理,基本掌握了旧方志和先贤遗著存佚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荟萃地方文化典籍为总原则,以挖掘抢救地方文献中稿本、抄本及流传稀少的刻本为重点,兼顾整理文集类,零散资料汇总类,及对当地文化的历史现状系统梳理整合与创作的新编类书目;时间上按近期、中期、远期(2008—2021年)14年操作规划;形式上采用本地承担、委托合作、向社会招标三种方式,累计编修出版百余部著作的实施方案。

他们克服整理出版工作面临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义乌没有自己的馆藏,征集须向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调阅和复制,成本大、费周折,缺乏方志文献整理方面必须具备的文字、训诂、考证、版本等方面专业人才等诸多困难,为成就义乌历史上编纂上百部文化典籍的盛举,他们依托义乌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项推进义乌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文化工程的高度重视,建立了确保《义乌丛书》编纂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四条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一名副职兼任副主任的义乌文化工程最强、最高编纂领导班子。同时,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全国一流的古籍整理领军人物担纲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确保在组织层面上、学术上有规划审定权,项目申报有评审权,有关重大问题有审议权。二是建立开门编修、加强合作的智库保障机制。义乌地方志办公室“走出去请进来”,广泛挖掘学者资源,柔性引进人才,主动寻求与相关学术科研机构合作。一方面和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合作,组建由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古籍正副所长为负责人的浙江文史研究最强最高水平团队,负责古籍文献的点校整理。另一方面依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由其负责将40个课题向全国公开招标。三是建立厘正体例、申明规章的规范保障机制。先后制订《文献整理体例》、《文献整理类项目实施细则》,由此,大到范畴体例、操作办法,小到验收出版,都作了详尽的说明和约定。四是建立严进严出、重抓质量的质量保障机制。首先,由丛书编辑部负责精选底本,由古籍研究专家负责考证;其次,按规章程序走,从课题申报、专家审读、编辑部终审,到出版发行,一环紧扣一环,始终保持科学严谨态度。

四条保障机制使《义乌丛书》编修工作既不急功近利,好高鹜远,又让编修者始终心存抢救文献、保存珍贵遗产的不二宗旨,形成了一支心无杂念、淡泊明志、潜心编修《义乌丛书》的编纂团队。

2009年3月,义乌市政府与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浙江省社科院举行《义乌丛书》合作签约仪式

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国内、省内顶尖文史专家在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会议上发言

从左到右:

               王云路:《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浙大人文学院副院长

               张英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

               张涌泉:《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大古籍研究所所长、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执行主任

               安平秋:《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吴  格:《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冯春生:《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卢敦基:《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社会科学院越文化研究所所长

               楼含松:《义乌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大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副主任

2016年1月,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主任、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左二)检查指导《义乌丛书》编纂工作

2014年7月6日,《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义乌市副市长王迎在秦皇岛山海关《义乌丛书·义乌兵系列》首发式上讲话


当代表达  延续中华文化精华

全面系统地整理古代典籍,让历经千年沧桑而幸存下来的义乌文化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并非是义乌方志人的最终目的。而把古代典籍中义乌人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当代表述和弘扬,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让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当今义乌经济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这才是编纂《义乌丛书》的要旨所在。据此,义乌史志部门把从义乌古代著述中提炼题材,汲取养分,进行新创作当作《义乌丛书》的重头戏。至2021年底,新创作类的《义乌丛书》达86部,4330余万字。

他们从义乌人勇猛刚毅,英勇善战的“兵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义乌“兵文化”是义乌历史上最为光灿夺目的一张金名片。明、清两朝古《义乌县志》记义乌风俗均有“征车四驰,狎习技击,故其民好矜力而语难;杯酒责望,锥刀竞争,故其民务强技而斗捷;”“越君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尤有勾践之遗风”的记载,乃至秦末项羽击溃秦军主力队伍中的八千江东子弟兵,不少就来自古越义乌。义乌丛书编纂者依据历史线索,对时朝义乌兵文化进行深入具体研究。他们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到义乌招募4000义乌兵组建“戚家军”开始,即追随这支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脚步,先后十余次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古战场、北方边关重镇蓟州一带千古长城,乃至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去韩国考察援朝抗倭的义乌兵将士的史料。从而,将距今近500年的明朝义乌兵将士群像进行重塑,创作了《千古长城义乌兵》、《长城有约》、《义乌兵故事》、《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域外长城——万历援朝抗倭义乌兵考实》等义乌兵系列《义乌丛书》,对明朝廷先后5次到义乌招募2.7万义乌兵,以数万之众、集体卫国戊边的义乌兵爱国精神,刚正勇为、骁勇善战的英勇气概,前赴后继、气壮山河的光灿业绩,进行了真切实在的表述,让当年义乌兵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当今义乌人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从义乌人“俗勤耕织”、“士质民勤”的勤耕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义乌古县志及古代文献中均有义乌人“俗勤耕织”的记载及“士质民勤”的评说。但几千年形成的“官本位”思维定势,古志书中对社会下屋、庶民百姓鲜有记载。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人,传统文化 的现代创新,既要做到古今相衔接,更要注重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历史创造者著书立说。由此,为义乌劳动人民的勤耕、好学、诚信品质进行当代表达的著作,诸如《义乌奇迹》、《义乌三宝》、《义乌敲糖帮》《义乌耕织文化》、《新丝路上的蚂蚁雄兵》、《义乌商帮》等,成了《义乌丛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义乌人说拉弹唱、诗情浪漫的戏曲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义乌人除勇猛刚毅的性格之外,又有诗情浪漫的特点。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明朝初年,义乌一位儒雅学士创制了被戏曲理论家称之为“义乌腔”的戏曲声腔。这种以激越、高昂、奋进为基调的声腔,成了浙江地方大剧种婺剧六大声腔之首。以致明清以来,义乌创建的高腔坐唱班和婺剧高腔演绎班蓬勃发展。清末民初,义乌婺剧班社有因创建早、阵容整齐被称为婺剧“太子班”,班社演员有被知府赏赠大红灯,誉为“盖八县小花”,有因说、唱、做、白四艺俱佳,在婺剧界有口皆碑。新中国成立后,义乌民间婺剧团达220余个,坐唱帮则遍布全市农村。逢年过节,几乎村村锣鼓响,处处戏文唱。为婺剧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传承、延续义乌与戏曲文化的情缘及对婺剧发展壮大作出的贡献,《义乌丛书》结集编纂出版了《义乌婺剧剧作选》、《婺剧脸谱故事》、《婺剧乐曲选》一套12部婺剧文化系列丛书,被称之为传承婺剧文化的大手笔。

用口述、图说、英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当代表达,让表达全面、生动、立体。义乌古代著述因受刻工、纸张、印刷条件的限制,除经史子集各个品类齐全外,并无什么独到之处。而当今新编《义乌丛书》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留存大地上的文物,收藏在库房里的典籍,深埋在亲历者心中的记忆,存下来,立起来,鲜活起来。据此凭借古《义乌县志》所载义乌人远赴波斯湾经商的踪迹,记述改革开放后义乌人飘洋过海、勇闯异国经商创业的《义乌侨商海外创业口述》,依托古县志中义乌人“徒为他业,如肩挑买卖不等。每当冬春立交,来者熙熙,往者攘攘,不啻数千人,”“乌人世经商地处,远至京师,著籍不啻千家”之记载,记述义乌人敲糖换鸡毛、经营小商品的《义乌敲帮口述访谈》及《义乌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史》、《义乌抗战老兵口述》等等《义乌丛书》的口述系列著作,让读者感到了《义乌丛书》的别样亲切和真实。因摄影的存在,人们可以保存近百年社会变迁中的一些瞬间,而留下历史的记录和见证。从义乌摄影者数以万计的图照中,遴选出一些经典场景,以图说为主的著述也进入义乌丛书编纂者的视野。《图说义乌——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事》、《图说义乌——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后裔古村落》、《世界义乌》等,充满旧时代痕迹、展现新时代气象的图说系列著述,成了《义乌丛书》中倍受人喜爱的一类著作。而英文版的《义乌墨韵》等丛书,让来义乌经商的国外客人也能知晓义乌久远的历史。

进入2022年,义乌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将继续深度梳理义乌文脉,组织续编《义乌丛书》,规划以10—15年时间,再编写出版系列义乌文献著述,从世界风范、学术品位、区域特色的长远角度,涵养人文气韵,丰厚文化底蕴,探索构建义乌地方学研究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11月,浙江省、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向读者赠送《义乌丛书》

2014年11月,浙江省、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向读者赠送《义乌丛书》

市民争相阅读《义乌丛书》

义乌市党史研究室正副主任拜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金普森,商讨续编《义乌丛书》有关事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