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为用——地方志助力鄞州区童夏家村文旅产业发展
梅溪穿境而过,全村的房屋临溪而筑,形如雁行,古树葱茏, 古建筑保存完好……伴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宁波市鄞州区童夏家村蜚声省内外。童夏家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之际,有近700年历史。始居者为童氏之嗣,此后夏、张、周、刘诸氏或避战乱,或躲灾祸,或世事变易,相继迁此,定居成村。童夏家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群山拱卫,深潭聚秀,尽得山川灵气。2019年,先后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多年来,鄞州区地方志编研室一直关注童夏家村的发展,通过考证村落历史渊源,探稽周遭山川形胜,打造生态文旅品牌,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结合童夏家村所处地理位置,区地方志编研室专家考证出村西赤堇山(山巅多灰白色之岩石,故俗称白岩山)为传说中春秋欧冶子铸剑之处。据《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清代同治《鄞县志》将欧冶子铸剑的赤堇山指向了今日的童夏家村村址:“赤堇山,鄞东三十四里。鄞因赤堇山得名。山有草曰赤堇,鄞县以此为名而加邑焉。”专家们还在1942年沙孟海《答童次布书》中找到了支持:“鄞之为邑,托始先秦,义取赤堇,因山受命,而加邑焉。……浙东凡有赤堇山四……惟吾里之赤堇实邑名所从”。沙孟海是鄞东塘溪镇沙村人,故信中有“吾里”之说。
《越绝书》
清同治《鄞县志》
区地方志编研室还结合志书记载,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发现村南的天龙岗,系赤堇山南延支脉,俗称门前山,高约海拔250米左右,低而不陡。上是茂林,下是翠竹,竹繁林茂,满目苍黛。山体从菩提岭过西岭岗,经猾狲岩,东延至上周村口,巅平如砥。村北的潜龙岗,则是赤堇山北延之支脉,其形似苍龙入海,气势雄伟。西侧为石梅岗,山体高耸峻峙。据《雁村志》记载,因为山顶多岩石,石缝中生长众多梅树,冬季腊梅盛放时,红梅白石,相映成趣,故得其名。山中篁林竹海横贯数里,浅湾深坳,层翠叠苍,童夏家村旧时民谚说:“多见树木,少见人头”,环境幽美可见一斑。
此外,区地方志编研室还依据清代《四明谈助》《鄞州水利志》等书,对横贯村中的梅溪的历史记载和景致做了详细梳理。
《四明谈助》
《鄞州水利志》
经过孜孜不倦的文献爬梳和实地踏勘,区地方志编研室明确了宣传推广思路,先后与区委宣传部、区政协等部门合作,组织专家学者编纂《堇山塘溪》《鄞州百村》等书籍,还在当地媒体上出专刊介绍童夏家村的青山秀水。经过几年大范围的宣传和童夏家村的自身努力,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风景、整洁的村容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置,为该村开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童夏家村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前往童夏家村旅游的市民越来越多。
《堇山塘溪》
《鄞州百村》
2011年,童夏家村被浙江省旅游局评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浙江新闻网报道《童夏家村:“点绿成金”让生态变效益》
此后,在镇政府大力扶持下,童夏家村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胜地”,沿溪亲水游步道、菩提岭古道等相继得到开发,在民间资金的支持下陆续建成“堇山居”“风堇谷”等栖息游乐之所。为进一步加强宣传,留住乡愁,鄞州区地方志编研室帮助、支持当地童中人老先生精心编纂完成《雁村志》,于2020年出版发行,该志完整呈现了雁村的人文历史和山乡风貌,受到远近游客和读者的喜爱。
区地方志编研室工作人员与童中人讨论志稿
《宁波晚报》对童中人义务编村志的报道
随着乡村文化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童夏家村成为人们发怀古幽思、寄托田园情怀的理想居留地,被驴友们誉为“宁波的香格里拉”。2019年6月,童夏家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于村口的鸿鹄公园
《雁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