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列#1· 年度毕设TOP100获奖作品与访谈 Q&A !YoungBattle毕设奖

YoungBattle Young Battle 毕设奖 2022-09-22

让好毕设人人皆知!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第三届全球华人大学生艺术与设计毕设作品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得到了毕设生、院校老师、行业专家们的支持和认可。为了持续发挥YoungBattle毕设奖的专业价值,组委会决定持续推出各个类别奖项的获奖作品精选,供正在进行毕设创作的同学们学习参考。精选获奖作品包括:最佳毕设奖 、毕设评审奖 、最佳商业价值毕设奖TOP10 、最佳提名毕设奖 、年度毕设奖TOP100 、年度人气毕设奖TOP10。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

征集类别:


文创IP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时尚潮玩设计、

综合艺术


一、文创IP设计IP形象、品牌形象、字体、海报、动态图形、动漫、漫画、儿童书、绘本、插画、图形、概念书籍、创意包装、综合概念设计、文创衍生品等。注:涵盖视觉传达设计常规专业类别
二、数字媒体设计网页、APP、小程序、游戏、视频、动画、创意编程、数字互动内容创作、体验设计等。
三、时尚潮玩设计时装、鞋帽、箱包皮具、服饰配件、珠宝首饰、潮流玩具、家居摆件、运动休闲装备等。
四、综合艺术互动装置、艺术装置、陶艺、雕塑、版画、公共艺术、综合材料、综合绘画、概念实验艺术设计等。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

评选规则:


1、选题新颖性:

毕设选题提出问题的独特个人视角,比如:发现新问题、针对现有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案;


2、作品创新度:

毕设作品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材料应用等创新度;


3、市场转化度:

毕设作品商业潜力和市场化应用的可能性,体现毕业生关注现实问题及解决商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组委会在评审构成上做了整体迭代升级,除了邀请业界顶尖的专业设计师/艺术家出任国际评审,延续上一届特色,推荐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毕业生和国内外优秀新锐设计师/艺术家加盟“新声评审”。除此之外,还特别邀请优秀文化机构/企业品牌等领域代表人物出任产业评委,共同构成YoungBattle毕设奖专业评审团。







YoungBattle毕设奖

2021年度

      获奖作品发布


 年度毕设TOP100系列#1 




唐 梓珂

作品:Teahouse 茶馆

         导师:Kristian Bjornard

                  院校:马里兰艺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3280yennze

《茶馆》探讨了图像在当代交流中的作用。“茶馆”这个词汇曾经象征着一个人们聚集的物理空间;物理空间使交流成为可能——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可是如今的茶馆已经失去了这一属性——它们更像是人们为了信息的交易而拜访的空间。“茶馆”在这里是一种被重新构想的虚拟的表现形式,它虽然脱离了时间和空间,却又回到了茶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沟通渠道的本质。随着疫情全面爆发,平面、虚拟图像和数字文本占据了人们交流的大部分场景。图像被迫承载着重要的而且越来越无序的信息。这使得图像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图像现在几乎出现在每一种交流中。图像在被人和机器生成;被编辑,重新混合,变成工具;从立体到平面,从无限和无处不在到单一和独特,从真实到虚拟……;这个过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影响力的符号传播视觉虚拟生态。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有各种新的视觉交流途径可供选择。人与机器制作的图像之间的互动有时会模糊交流的真实性;但它也带来了有趣的新机会来探索我们如何、为什么进行视觉交流。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选题时刚好经历了疫情对⽇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本来习以为常的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被迫生硬的转变为了一场巨大的平面图像的交流。这种不适的感觉是机器对于人类交流的重新定义,也激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的探讨兴趣。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一个宏观的想法具体到图像的表达上,同时疫情会让人的创作状态受到挺大的影响。导师给予的一直是一种积极的敢于探索的态度,同时也帮助在抽象的概念中找到了应有的表达方式。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茶馆是一个远离⾃己的主题,疫情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广泛的。茶馆的形成,从开始到结束也一直是在被这样崭新的交流方式所影响着的。






林 泽恩

作品:时间的秩序

         导师:刘京莎

                  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作品以概念性插画的表现方式对《时间的秩序》一书中关于时间本质进行探讨与思考。重新认识时间这一物理变化的特性,客观看待事件的发生与变化,层层递进,最终感受到个体渺小生命清晰的存在感。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一直对插图的动态实验性感兴趣,后来在导师的支持与鼓励下,确立了在静态插画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融合的探索方向。落实到具体的选题时,是在与导师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将《时间的秩序》一书内容,以编辑性插图形式与多媒体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结合创作。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画面表现风格的反复探索是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其中尝试过不同的表现效果,但总觉得表现力有所欠缺。后来在导师的建议下与一些插画方向的朋友进行了讨论后确定了现在插图风格。

其次就是该如何利用多媒体融合的优势提升插图的艺术表现,为此学习了相关的编程软件以增加插图的交互性和体验感。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答辩委员认为我的作品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具有时代性与跨界性。最能打动自己的应该是对于时间与记忆关系的设计过程,认识到是事件与记忆让我们感知时间,也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具意义。






王 立言

作品:九歌·山鬼

         导师:黄仁明

                  院校:广西艺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32780w6248

根据屈原编著诗歌原作《九歌·山鬼》,探索书籍插画设计的可能性。《九歌·山鬼》书籍插画设计,围绕文本展现的诗意,将其延伸,借以探讨当下生活中常见的爱情现象:身份归属不同造成感情障碍。


抽象与具象的形态,黑与白的色彩,虚与实的空间,古与今的时间,构造了唯美与荒诞胶着互生的意境,颠覆观众认知的神与人形象的审美惯性,对插画所传达的深层信息产生思考与联想。书籍装帧的材质选取与夸张的板式编辑,经过精细的裁切、金银烫印、手工线装,产生丰富细腻的阅读体验,共同承载着诗意精神的显化。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不曾对自我定位于“专业”的设计学科出身,一切艺术表达形式只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并非热衷于“设计”什么。性情使然,规矩的形式、严肃的性格、敏锐的受众问题被模糊交代。《九歌·山鬼》篇中人神间永恒的执碍,荒诞却迷人,深深吸引着我。仅仅运用设计这一呈现媒介,传达我对古典文学作品《九歌》的一些思考。导师对我说:“精神世界追求浪漫,就要让作品心手合一,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全新的面貌,浪漫起来”,非常感谢我的导师。

Q:毕设过程中是否有改变选题?是否和导师有发生意⻅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A:没有改变选题,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围绕《九歌》进行的主题创作,并且根据自身感悟定下了黑白基调。当然,选题之前,对创作的整体方案咀嚼许久。分歧总会有,尊重不同的喜恶偏爱,最终回归自己内心最强烈的呼唤,坚持下去。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借用《山鬼》篇中句“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不同的人群产生不同的评价,单论评价结果意义不大,我更感兴趣——作品能否产生评价。作品中最打动自己的,我想是搞不清插画画的是山鬼,还是画的自己,恍恍惚惚生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图像。

Q:在你看完往届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作品及2021选登的作品时,你觉得你的毕设还有遗憾的部分吗?如还有机会继续完善,你会怎么做?

A:每一件作品折射出不同的创作思维,往往在细微之处品尝出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由此窥见创作的原点。遗憾总是难免,但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的开心事。希望保持不成熟的状态,试验更多可能性,并成系列的做下去。






李 沛颖、林 雨婷

作品:时间路径/The Path of Time

         导师:田博 史春生 黄启帆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3275hem2r9

地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现代,电子地图将三维现实世界区域抽象提取,以二维平面的呈现方式出现在人类眼中,然而由于四维「时间」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三维世界中使用二维地图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而时间的因素往往在数字地图中难以呈现,因此,我们的设计即是在平面地图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将「人们在地图中移动的时间轨迹」视觉化,以此呈现一个全新面貌、全新视角的时间地图。


数字地图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空间、时间相互重叠、交错,产生出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的交叉投射,借此时间路径地图讨论数字地图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结与反差。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刚开始选题的初期,我们的落点在一些很常见的选题上,一些看上去“很好做”但最后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的大字报宣传作品,所以在前期也被毙掉了很多方案。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史春生、黄启帆、田博给我们的思考方式上的引导和设计建议,让我们真正脱离画面表现、形式表达,去思考我们的设计到底能创造什么价值,这个设计的创新性在哪,如何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等等。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我们的作品中,我认为最能打动到自己的是它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时间这个抽象的四维概念,通过我们稀松平常的行走路径在三维世界中留下可视化痕迹,促成我们二维平面的视觉表达,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接触到了不一样的设计思维与观察事物的新视角。老师曾经对我们讲过一番话印象特别深刻,大意是不要把精力聚焦到事物表层的状态,不要为了现象而去设计。摒弃掉之前的“追逐热点”思维才能脱颖而出。但是转变惯性思维是非常困难的,在毕设之前做设计的状态是缺少自发性思考的,往往是有某一类现象已经明摆着在先,我们再去关注它,然而却很少拷问自身、很少关注更加平凡的日常。就例如说我们这次的毕设就是以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电子地图为起点,它足够平凡但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它。很高兴能在大学期间最后的时间做出一件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作品。

Q:在你看完往届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作品及2021选登的作品时,你觉得你的毕设还有遗憾的部分吗?如还有机会继续完善,你会怎么做?

A:在展览的形式上还存有一些遗憾,布展经验较少对于空间效果的把控还不够到位,毕设效果呈现的精力主要都放在线上物料制作,如果有下次回更加考究线下展览效果,比如说装置与人互动关系,展览品的材质与造型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到我们作品气质的传达。

Q:执行毕设过程中,涉及多元和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等,你是如何解决并保证品质及整体效果的?

A:我们两人进行了非常明确的分工,主要分为视觉领域和多媒体领域,这样在视觉执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明确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在后期联系实体设计供应商时,我们也会一起去把关设计效果,设计选材等等,对作品视觉呈现上有着一定的质量要求。






屠 文嵘

作品:异兽·山海

         导师:孙盈盈

                  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类别:文创IP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3273rfu86b

根据上古奇书《山海经》文献记载进行数字绘画,在表现异兽外形特征的同时更挖掘其文化和艺术内涵。作品选取六种上古凶兽,代表先民对天灾的想象与认知,同时也投射出人自身的一些问题,借以反观和思考人类自我。


通过对相关典籍的梳理和研究,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尊重原始记载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现代数字艺术表现形式,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毕设选题的过程比我想的要艰难的多,被导师否了许多选题,每个选题里又有不少方案被否,真的是一度怀疑自己毕不了业。当我回顾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历程后,最终选择将我大二时期绘制的一组插画作品作为我的毕设去进一步深化,因为是我擅长也是我所喜欢的有关传统文化及异兽的主题,可以说是回归初心,也因此逐渐找回自信。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异兽”的造型设计,故事性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以动态插画的形式传达出来,确实遇到很多瓶颈,而导师主要让我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动态和一些具体细节的表现上给了很多指导,也教会我不能全任由自己的性子来,要考虑到自己想要表现的与实际呈现的效果是否一致,要跳出圈子,站在多角度去看待问题。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委员们对我的插画作品比较认可,从中捕捉到了那种“美”,不局限于奇特的造型,更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希望我在毕业后能继续完善延展我的毕设作品,让市场来检验。

我的作品虽然描绘的都是上古凶兽,但不局限于其凶恶或外貌,我不断研读《山海经》原著,再结合现代以及我自己的想法将它们身上那股“异样的美”呈现给观者,也带给观者对于人本身的思考。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我通过对相关典籍的梳理研读,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尊重原始记载为前提,尝试运用现代数字绘画的形式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品选取的六只凶兽,不仅代表了先民对天灾的想象与认知,也投射出“人”自身的一些问题,借以反观和思考人类自我。






史 鹏远、刘 莎、戚 敏娜

作品:非自然造物

         导师:李冠林、张犁、程甘霖

                  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

如今宠物市场空前扩大,人类对宠物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开始不满足于“普通”的宠物,宠物被当成了“玩具”。人们开始追求纯种宠物,纯种宠物往往有独特甚至是畸形的生理构造、外形特征……同时也伴有基因疾病或者遗传疾病。因此,经过收集和整理人们对宠物的审美标准和需求特点,将这些特点与我们的创意相结合,创造出以“独特怪异”的宠物形象作为主要视觉,通过AR技术实现虚拟宠物,既映射了人们以一己私心对于宠物生理构造、外形特征的干预,又提出虚拟宠物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构想。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毕设选题的时候我们是每个人先准备两个提案,然后老师介入会帮忙考虑可行性和趣味性等。刚开题是非常苦恼的,有想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方向等等。经过了两三轮的选题汇报后才终于确定做动物宠物相关的话题,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学校出了一件“疑似”虐猫事件,大家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提案同学脑洞大开终于通过了选题。确定了大主题之后也并不轻松,需要考虑各种方向的可能性,怎么才能更有趣,更吸引人。需要花很多时间搜寻信息,尝试连点成线。坚持去挖掘总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会浮现出来。建议可以去看一些纪录片,相关报道这些比较严肃的话题,相对来说是更加深刻一些的。当时我们也会担心宠物的话题多少有点趋于平淡,但是通过一个纪录片了解到人为选择性育种对宠物造成的伤害,当下就觉得这个话题是比较有意义的而且正适合做一些更加有脑洞的创意。再加上前期的一些想法和资料(前期灵感和想法的记录到后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逐渐创造出了如今呈现给大家的样子。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毕设的瓶颈其实有很多哈哈,像导师跟我们说的,做毕设就像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小山。每个阶段的开始都很辛苦。我觉得最困难的阶段就是刚确定选题的时候,很难进一步深入,那时也经常找导师们交流,“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法,要注意你表达的意思能不能被观者所接收到,会不会跟别人产生歧义”等等这些都需要去考虑,有了这些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逐渐就有了进展。另外还是要多去看已有的设计去寻找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点。有点像解密游戏,找到足够多的相关线索才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去创造出一个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首先,答辩委员肯定了我们毕设作品于观众与宠物的受众有相对的社会性思考,其次,答辩委员对于我们在毕设过程中为何选用C4D这一软件制作提出问题,我们也就此做出回答,希望能够生动形象的创造出使人们感受到有血有肉的动物,才能对动物的处境有相对的思考。关于毕设中最打动我们的点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选题,通过AR展现出新型的宠物形象,映射了人们对于宠物生理特征的干预,提出虚拟宠物解决这一问题的构想。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首先非常荣幸我们的毕业设计能够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也非常感谢我们小组同学的不懈努力。其次,我们认为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或许与毕设的选题和富有想象力的宠物形象有关。运用一些三维技术、AR技术可以将我们的想法创意最大化的去呈现。也可以让观众更近距离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又产生对宠物当下和未来处境的思考。

Q:在你看完往届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作品及2021选登的作品时,你觉得你的毕设还有遗憾的部分吗?如还有机会继续完善,你会怎么做?

A:会有遗憾,在毕设展览期间,我们跟观众们交流发现有一部分观众似乎只停留在宠物形象可爱的层面上,这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作品是否有效的传达,在做毕设的过程中,我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宠物的造型、建模与AR上面,导致最终没有很好的进行延展运用,对于主题的把握与传达还有不足。如果继续完善,我会在视觉上将矛盾与痛点再放大一些,让人们能更深层的体会我们所想表达的。





姜 珊梓

作品:打工人

         导师:臧迎春

                  院校:米兰理工大学

类别:时尚潮玩


向左滑动看更多

“打工人”是现代工作者对自己的调侃戏谑和自我激励。我将打工人自嘲的网络流行语设计成图案,用数码印花、针织提花和电脑刺绣来表现。


夏季的“打工人”长期处于空调房,肩颈难免受凉,加之网络视频会议增多,上衣的穿着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我重点设计了可以拆卸的领子和披肩,既可保暖又是方便更换的配饰。考虑“打工人”午休和腰颈酸痛等问题,在披风和外套上设计了按压充气的颈枕和腰枕,以及既可做夏凉被又可收纳为靠枕的多功能外套。


“内卷“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在“内卷”的压力之下,打工人的工作量被无形加大。我选用工作场景中常见的成摞的文件和高亮的笔记来表现工作压力,提取荧光色、层叠性、便签条等元素,演变为服装的图案和结构。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选题时“内卷”一词正在网络盛行,加上在此之前“打工人”对自己工作压力的各种戏谑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的增加,如今的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决定以表达当代工作者的高压状态为设计理念,希望设计的服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此系列作品80%的工作都是由我自己完成的,比如立裁、打版、刺绣、部分缝纫等,通过这次制作,我的服装工艺水平有了提高,并且又解锁了一些新的工艺,尝试了新的技法,服装的完成度较之以往也有突破,对于可持续时尚的理解也得到了的实践。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当代性、实用性、完整度。服装由多款可拆卸、可变形的配件组成,通过简单充气,服装可以变成腰枕、颈枕;采用零浪费版型,大衣可变为夏凉被;小披肩、可拆领等既可以保护“打工人”处于空调房时的肩颈,也可以实现切换视频会议时的变装;将“打工人,打工魂。”等自我调侃的流行语做成印花,增加穿着的乐趣。






李 婧贤

作品:VARIOUSLY百味

         导师:詹凯、姜泽

                  院校:北京服装学院

类别:时尚潮玩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

在文化多元化影响下的今天,当代年轻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心理色彩,积极的、负面的、反叛的、独立的……这些不同的心理情绪所带来的外在表现,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本次设计聚焦于去展现年轻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意在让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走进大众视野让人们更关注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可以让盲盒这一新型的形式内容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前瞻性和创造力。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本次毕业设计聚焦于当代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在这个快时代的生活里有太多年轻人会对这个既充满希望又破灭希望的时代而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因此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让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二是处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需要为温饱问题担忧,在温饱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生活中我的朋友也因为心理状态而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产生了失眠甚至更严重的行为。这让我觉得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人应该关注的现象而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我也先从自我考虑,在设计中也有以自我为原型进行创作的人物。最后选择潮玩的形式也是基于当下大众对这一新形式的喜爱而作出的选择,这种形式更能吸引大众的兴趣,从而引起大家对于当代年轻人心里的关注。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中两位导师给予了我最大的发挥空间,他们鼓励我选择自己感兴趣方向,并且帮助我把零碎的想法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让我更好的理清了自己的选题思路。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在答辩时,答辩委员认为我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一个基本的品牌全设计确实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呈现出来的作品完整,有自己的⻛格,实物的潮玩也非常有意思。在整个作品中,我觉得思考和动手学习的过程是最打动我的,为了想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作品,我也学习了新的技能—3D建模,过程确实是非常艰难,自己去看视频学软件也耗费了整个设计中特别多的时间,但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设计实体化确实是一个非常浪漫而且幸福的过程。在拿到实体的时候有一种看到生命诞生的感觉,确实特别幸福,而且在涂装的时候因为没有喷枪却要表现颜色过渡,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最后把毛笔剪碎,化妆棉剪成小块再加上手指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这个在过程中思考的过程是令我自己最感动和骄傲的。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一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品牌的全局设计观念,这两个方面的收获我相信会让我在未来的设计中有更大的发展和价值。






孙 华杰

作品:嗅觉花园

         导师:杨仁敏、黄国梁、胡滔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3308jeuwif

现代世界的人工化和信息过载让我们的感官过早的陷入茫然。在疫情后的黑暗中,也更加急切的需要真的感官体验来治愈心灵。作品《嗅觉花园》,在调研国内熏香类产品的基础上,探索了视觉和嗅觉之间的感官体验,通过独特的产品造型诠释了抽象的气味符号,将视觉和嗅觉融为一体。以跨界设计,浸入式装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嗅觉和视觉体验。


《嗅觉花园》设计出全新的喷雾熏香、装置、产品综合一体化的作品。该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花开花合,作品共有五组,分别有各具特色的“花瓣”组成,随着花开花合,花芯中的喷雾器开始工作,喷出液体清香剂。作品在给大家以全新的视觉、嗅觉、听觉一体化感受的同时,其单体的花朵变幻无穷、动感时尚,造型源于自然、成于次序、动则优雅、静则灵动。为作品的进一步设计延伸(如平面图案、动态海报)和开发(如室内室外、可大作为装置,可小作为案头摆件)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作品格调清新优雅,表达了视嗅合一、动静互补的嗅觉体验。探索了源清流长的设计原创和设计延伸。

Q & A :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在创作过程中算是一直小问题不断,直到最后毕业展开展前一天还在请老师帮忙调整装置的电路。刚开始的困难是花瓣造型的提取,导师建议多看看现有的一些机械装置,看看别人怎么归纳的,我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之后开始自己尝试制作花朵。第一朵做完后,之后的几朵就做的很快了。但到最后两个月的时候,进行实物打样,又发现了问题,当时的创作主要是在软件中进行,很多承载和受力都有问题,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印,修改,最终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前前后后修改了七次,才确定了最终的呈现效果。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跨界思考的方式。这次毕设的过程中会思考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视觉、结构、编程上,都有了新的认知和见解。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生期间也在不断的去做一些跨界的事情,去尝试新的可能性。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问。我毕业创作的三位指导老师,杨仁敏老师、黄国梁老师和 胡滔老师分别是视觉,产品和装置研究的专家,在毕业创作过程中给予我了太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余 晖

作品:动词系列

         导师:金赫洙

                  院校:韩国-檀国大学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

我出生在景德镇,这是一个以陶瓷闻名的小城市。我的生命早就和陶瓷融在一起,所以我把自己看作是景德镇的一块土,泥土是我的身份标识。我的创作灵感来自陶艺家的手对泥土所做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会对泥土造成不同的影响,平凡的泥土通过艺术家的手,好像获得了生命和力量。我用陶瓷材料表现动作,感受动作给泥土造成的变化,也感受陶瓷文化在我身上造成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所有的作品都以动词命名。这些动作里有我的故事,也有所有陶艺家的故事。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我所有的作品都以动词命名。因为我出生在景德镇,这是一个以陶瓷闻名的小城市,我的生命早就和陶瓷融在一起,所以我把自己看作是景德镇的一块土,泥土是我的身份标识。我的创作灵感来自陶艺家的手对泥土所做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会对泥土造成不同的影响,平凡的泥土通过艺术家的手,好像获得了生命和力量。我用陶瓷材料表现动作,感受动作给泥土造成的变化,也感受陶瓷文化在我身上造成的变化。我有一个动词库,这个动词库里有我的故事,也有所有陶艺家的故事。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我的作品最打动自己的是,每件作品都是我的自塑像。虽然作品没有我的五官,但做的都是我自己,因为我是景德镇的一块土。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我作品的亮点在于体现了泥土的力量感。





郑 真仪

作品:家的空间絮语

         导师:Peter Nencini

                  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向左滑动看更多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3304p7k57b

我的项目分为四个部分(四个故事),分别代表了家庭空间中不同的叙事,每个部分由三种不同的成分构成(按创作先后顺序):插图、木头玩具、行为表演视频。三者互译,彼此联系。


1 桌子的解决办法:桌子作为区分人不同行为活动的工具。

2 我养的植物,他们知道所有的事:植物作为家中不断生长的景观,他们目睹了一切。

3 窗,内与外的连结:窗户是居住空间的眼睛,连接了外部世界和内部空间,并使它们融为一体。

4 漂浮卧室:卧室是最私密的空间,它隐藏了所有的情绪。


每个部分的叙事都源自于疫情封锁期间我在伦敦的公寓里漫长的居家隔离生活。情景来源于我和室友的日常对话,我把他们记录下来,再用不同的视觉语言呈现。这些对话折射出在居家生活期间的日常困惑,以及对家庭空间和空间里的物品的反思。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受到建筑场所生活经验的现象学的启发,希望通过多种视觉语言来构建对居住空间的解释。毕设的项目灵感来源于疫情封锁期间在伦敦的长时间居家生活,专注于家庭空间内同居者之间的叙事,试图通过营造一种玩味的方式,以应对当下的困境。

做毕设的时期正好处在伦敦疫情封锁的时期,每天只能在家里做作品,网课也上了很久,这种长时间集中在家学习办公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我和居住空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记录我和室友在居家期间的一些对话,用不同的视觉语言传递居住空间里的叙事。我的导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每个星期见导师聊作品的时候他都会根据我的想法给出很多意见和参考。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困惑每天都有,经常处在创作焦虑中,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的时候就和同学聊聊天,比如我的室友也是我的同学,我们会经常互相聊各自的项目,从和别人的谈话中也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启发,有一些似乎被堵死的地方可能被突然打开了。我的导师给我推荐了一些关于空间和建筑现象学的书,比如,一本关于空间场所生活经验的现象学的书,还有他认为会对我项目有帮助的艺术家、电影等等,都对我后来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Q:在你看完往届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作品及2021选登的作品时,你觉得你的毕设还有遗憾的部分吗?如还有机会继续完善,你会怎么做?

A:我的作品其实是一个会持续往下发展的作品,有太多可以延展的地方。比如,玩具部分我自己看来并没有很满意,只是毕设期间时间有限,又是处在居家上网课的状态下,缺少了学校的工作室的情况下创作条件也很有限,就只能做到目前所呈现的东西,但是之后我会把玩具部分做得更有可玩性,更有游戏的感觉。






于 秀佳、李 宜萱、肖 一心

作品:Inner内心引力

         导师:王菲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32769h226d

Inner是一组通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和交互过程,唤醒其对生活中被忽略的事和物进行反思的系列产品。从时间、环境、生命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有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动作或反应,引发使用者重新审视生活中被忽略的事和物,达到在使用的同时进行反思的意义。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开始选题时,我们的思维非常广泛,对我们感兴趣的方向如宠物方面、运动方面以及解决社会问题方面都有很多设想,主题聚焦的过程很煎熬,大约花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建立我们的主体构架。之后我们逐渐排除了具象的产品方向,开始将重点放在了社会问题上,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发散、创造的空间。细分了方向后,我们从生活中的小点切入,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吧,我们希望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向人们传达出不经意间被遗忘的问题。导师还是很支持我们的想法,相比于其他专做解决单一问题的产品组我们的小队算是比较特殊,她也建议我们可以多多发挥美院的特质,从艺术的角度解读这些问题。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论文答辩获得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原因在于我们主题缜密的推断、完整的实物实验过程以及产品的含义都很饱满、到位。从概念的提出、产品形态确立、表现载体实验、结构功能实现、到编程代码,我们的毕设从内而外都是我们三个女生自己拼出来的成果,这些都是最能打动我的,和我们敢做这个主题的勇气。

Q:执行毕设过程中,涉及多元和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等,你是如何解决并保证品质及整体效果的?

A:我们的作品涉及到了玻璃工艺品的制作和磁性流体的应用,这是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磁性流体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需要特殊的玻璃装载容器,为了使作品最终呈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背后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实验。单单是初步的实验,我们就使用了数十种玻璃装载器皿进行测试和记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外网一些前沿的实验视频,在了解特殊材料的性质之后,咨询了校内玻璃专业的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广泛地寻找能够达到此工艺的厂家。工艺品应用于产品之中也还会存在微小误差,在大量的制作后最终的使用率也就仅有1/6。在实验和最终选定材料的阶段,是我们花费最多时间的一部分,也很幸运最终呈现的效果还算不错。






关于YoungBattle毕设奖


让好毕设人人皆知!YoungBattle毕设奖期望通过链接艺术与设计院校、行业、产业各界专业人士,以推进艺术与设计教育、设计专业、社会产业之间的转化发展为核心,以毕设作品评选和点评为契机,从市场需求、专业高度、高校教学角度,发现、褒奖、鼓励并推广艺术与设计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共同探索如何培养更多未来优秀艺术与设计毕业生,为艺术与设计毕业生打造一个集:展示、评价、传播、交流、学习、就业以及产学研转化为一体的专业毕设服务平台。






YoungBattle毕设奖所有官方信息以此公众号内容发布为准。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时尚潮玩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4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3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超级评审团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20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19最佳奖&评审奖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