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雷:未来十年远景将在全球建100个零碳产业园,每年减碳10亿吨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今年两会,“双碳转型”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话题聚焦“双碳”工作。
习近平指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总书记的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接受采访时认为,双碳转型过程中的“先立后破”,“先立”是关键,因为最终只有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发展了,化石能源才有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先立”的思想,也是为“后破”提供保障。
01
零碳产业园是“先立”的典范
张雷表示,“先立”要立得高效、立得充分、立得全面。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样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这是立得高效;建设大规模风光基地,加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这是立得充分;立得全面则是指不仅要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也要在西部大力发展零碳产业园,促进绿电本地消纳,培育发展新工业体系,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今年,张雷代表带来的建议是《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张雷认为,零碳产业园是“先立”的典范,也是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培育新工业体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增就业。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要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在张雷看来,零碳产业园有机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新型零碳电力系统的载体,更是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途径和培育新工业体系的载体,是全面的“立”。
通过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延伸可再生能源生产地区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避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失衡,对繁荣当地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重要意义。
以鄂尔多斯为例,利用当地广阔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产业园,通过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组成智能电力供给系统,在园区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电池材料、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将创造千亿产值,减排数千万吨碳,还可新增上万个新型绿色岗位,成为内蒙古等地能源体系转型和重塑新工业体系的典范。
02
西部地区具备培育绿色工业革命的条件
中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可提供数倍于中国经济之所需。特别是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潜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西部地区。
张雷认为,以绿色工业为抓手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利用“新能源+”发展新工业体系,促进当地发展,在协调东西部共同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差距发挥重要作用。
在张雷看来,在西部地区落地绿色产业,打造零碳产业园,可升级中国产业链,也是破解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方案,为国家带来显著的“经济账”。
一是可解决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人口重心80%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大量的重工业也在这个区域,中东部若完全依靠分布式发电,难以满足全部新增电量和电力平衡需求。但西部是风光等绿色能源资源富裕地区,造成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和产能与用能的错位。尽管国家已经在规划实施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西电东送的工程,但也应该同时重新谋划产业布局,就地发展绿色工业体系,在西部地区将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可再生能源消费结合。
二是打造以零碳产业园为核心的绿色工业体系,可进一步升级中国产业,为人民绿色生活创造条件。在西部基于绿色能源,构建绿色新工业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避免西北区域在脱碳降碳和转型中掉队,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减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提高中国产品的绿色溢价和国际竞争力。三北地区的风光电成本已在 0.2 元/度以下,2023 年风电成本将实现0.1元/度。通过零碳的生产方式,可升级中国工业体系,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为人民绿色生活和消费创造更多零碳产品。
图说:哈佛教授Gunnar Trumbull在课堂上讨论中国零碳产业园
03
远景将在全球10年打造100个零碳产业园
中国零碳产业园模式还在英国、西班牙等国家落地,为当地可持续经济、就业、环境带来新的影响。
据张雷透露,未来十年,远景将携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这将成为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初步估算,到2030年,每年为地球减碳10亿吨,相当于一个日本的每年碳排量。
据悉,近日,远景科技集团联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必维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与SBTi科学碳目标的要求一致。
该标准对产业园区提出了覆盖零碳能源供给、智能系统搭建、产业循环集聚与社会综合减碳四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入园企业实现自愿减排目标,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区域创造低碳转型动能。
零碳产业园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今年还登上了哈佛商学院MBA“全球气候变化”课程。该课程对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企业进行研究,旨在讨论商业社会以及公司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力。远景科技集团成为入选该教学案例中唯一来自中国的绿色科技企业。
附张雷议案:
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
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
案 由
共同富裕,也是共同发展。只有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分配环节的公平,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3060双碳目标”的承诺,则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仅实现能源转型,也将引发一场绿色工业革命,只有绿色和共享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绿色工业革命为区域平衡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也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中国西部产业欠发达地区,以及东北和北方的一些老工业基地、高碳产业,近年来与东部和南部的发展差距拉大。这些地方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可以围绕这一优势建立新能源相关产业,积极参与绿色工业革命,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零碳产业园是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培育新工业体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增就业。双碳转型需要“先立后破”,“先立”是关键。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要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零碳产业园有机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新型零碳电力系统的载体,更是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途径和培育新工业体系的载体,是全面的“立”。通过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延伸可再生能源生产地区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避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失衡,对繁荣当地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重要意义。
案 据
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具备培育绿色工业革命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可提供数倍于中国经济之所需。特别是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潜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西部地区。以绿色工业为抓手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利用“新能源+”发展新工业体系,促进当地发展,在协调东西部共同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差距发挥重要作用。
以鄂尔多斯为例,利用当地广阔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产业园,通过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组成智能电力供给系统,在园区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电池材料、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将创造千亿产值,减排数千万吨碳,还可新增上万个新型绿色岗位,成为内蒙古等地能源体系转型和重塑新工业体系的典范。
在西部地区落地绿色产业,打造零碳产业园,可解决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人口重心80%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大量的重工业也在这个区域,中东部若完全依靠分布式发电,难以满足全部新增电量和电力平衡需求。但西部是风光等绿色能源资源富裕地区,造成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和产能与用能的错位。尽管国家已经在规划实施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西电东送的工程,但也应该同时重新谋划产业布局,就地发展绿色工业体系,在西部地区将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可再生能源消费结合。
打造以零碳产业园为核心的绿色工业体系可进一步升级中国产业,为人民绿色生活创造条件。在西部基于绿色能源,构建绿色新工业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避免西北区域在脱碳降碳和转型中掉队,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减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提高中国产品的绿色溢价和国际竞争力。三北地区的风光电成本已在 0.2 元/度以下,2023 年风电成本将实现0.1元/度。通过零碳的生产方式,可升级中国工业体系,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为人民绿色生活和消费创造更多零碳产品。
建 议
第一,支持零碳产业园技术和模式发展,全面推动零碳产业园落地。零碳产业园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地方产业体系整体布局、新能源开发规划、新型电力系统运营资质、产业园标准制定、能耗和排放优化等系统性工作和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优势,快速解决过程中的系统性新课题,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零碳产业园模式落地。
第二,完善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外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实施指南,尚未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亟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第三,加快把部分高能耗、高碳排放企业和产业向西部转移,用绿色电力支撑。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各地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别很大,低能效和高碳排放普遍存在,而能耗较高的重化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很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很重要,有关部门可充分考虑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充裕的绿色电力,统筹全国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加强引导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
END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跳转阅读)
零碳新知
零碳动态
零碳精选
扫描左方二维码
加入百万社群
欢迎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让零碳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