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武侯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资治通鉴精读(四)

殷啸虎 品茗谈史 2022-07-18

魏武侯 喂鸡(大雾)魏击

魏文侯把一个强大的王国传给了魏武侯子击,自然是希望子击能够好好守住这份家业。作为一个国君,魏武侯可以说是兢兢业业,虽无大功,也没有什么大错,称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但魏武侯死后,魏国就开始走向了衰落,似乎也印证了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的古训。个中的原因,大概与魏文侯留下的政治遗产——气度与用人有很大的关系吧。

这就是魏武侯


先说气度。魏文侯有骄傲自信的一面,也有胸襟开阔、知错能改的一面,而且后一面往往能够盖过前一面,这也是他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在这一点上,魏武侯子击同他的老爸是很相似的。
子击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遇到魏文侯的国师田子方,他立刻下车,在路边行跪拜礼,没有想到田子方对他这种隆重的礼节却视而不见,“不为礼”。子击不由得非常生气,他拦下了田子方,质问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击的言下之意很清楚:只有富贵者才能骄人,贫贱者是没有骄人的资格的。现在我向你行礼致敬,是很给你面子了,你却不识抬举!但田子方却回答子击说:“当然是只有贫贱者才有资格骄人,富贵者安敢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田子方解释说:“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但贫贱者就不同了,“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贫贱者没有什么怕失去的,到了哪里都是贫贱,这就是贫贱者骄人的资格和本钱!田子方的这番话,子击听了虽然很不舒服(《史记》中记载是“子击不怿而去”;而《通鉴》的记载则是“子击乃谢之”),但毕竟还是接受了。
魏武侯即位之初,与吴起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那是一次同吴起一起外出巡游,坐船沿西河顺流而下。魏武侯在舟中放眼两岸,不禁对吴起感叹道:“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但吴起却不识抬举地扫他的兴了,对他说:国之宝是“在德不在险”,他还举了一连串的例子:当年三苗氏控制的地盘,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泽(今鄱阳湖),但因为德义不修,最终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控制的地盘,左有黄河与济水(河、济与与长江、淮河合称四渎),右有泰华山(今华山),伊阙(今洛阳龙门)在其南,羊肠(今太原晋阳西北)在其北,地势险要,但因修政不仁,最终还是被商汤流放了;商纣王的国家,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黄河在流经南面,地势也很险要,但因为修政不德,最终还是被周武王所杀。因此,治理国家的关键的确是在德而不再险啊!接着,吴起又说:“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把话说的如此之重,但魏武侯还是接受了。
由此看来,魏武侯能在其位上,保持魏国政局的稳定发展,同他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

再说用人。魏武侯有容人的雅量,也能够用人,但与魏文侯相比,却不善于用人,从而导致用人不终。在对待吴起的问题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魏文侯任用吴起,使魏国强大;魏武侯即位后,依然信任并重用吴起。吴起虽然是一个人才,但身上却有不少毛病。他的政敌说他“为人刚劲自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高傲自大,刚愎自用。吴起虽为大将,但按战国时期各国体制,相的地位在将之上。魏武侯以田文为相,吴起很不服气,跑去同田文比功劳。他问田文:“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你比我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你比我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守河西,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你比我如何?”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吴起说:“既然你这几方面都不如我,那凭什么你的地位要在我之上呢?”田文回答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是你做相合适呢,还是我做相合适?”吴起沉默了半天,最后无奈地说:“还是你合适。”
从吴起同田文争相这件事情来看,吴起在政治上确实不成熟,魏武侯用田文而不用吴起,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这究竟是爱护吴起,还是对吴起已经有了那么一点的不信任,就不得而知了。后来,魏武侯又任命自己的驸马公叔痤为相,吴起当然更不会服气了。而公叔痤则想借机除掉吴起,他听从仆人的建议,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个人才,但我担心魏国留不住他,您不妨试探一下,把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吴起不想留在魏国,一定会找理由推辞的。”同时,又想办法让吴起拒婚。吴起果然中计,婉言谢绝了婚事。魏武侯便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见势不妙,担心会有杀身之祸,便投奔楚国去了。
当然,魏武侯最大的失招,还是在选人、即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魏文侯当年打下中山国后,就派魏武侯子击去驻守,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魏武侯在位期间,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培养接班人。等到他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公子罃和公子缓就因争夺王位而发生了内斗,而韩、赵两国趁机联合伐魏。如果不是两国在如何瓜分魏国的问题上意见不一,魏国可能早就被灭了。最终公子罃杀掉了公子缓,做了魏国的国王,他就是魏惠王。魏惠王即位后,穷兵黩武,四处树敌,结果东面在同齐国的战争中,一败于桂陵,再败于马陵,将军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西面在同秦国的战争中,大败于商鞅率领的联军,公子卬被俘,被迫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迁都大梁。魏国从此一蹶不振了。
 

卫鞅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假想图


本文首发于《上海观察》
 

往期内容回顾

司马光为何小题大做?| 品读资治通鉴·开篇

君子与小人之辨 | 品读资治通鉴(二)

魏文侯何以能率先称雄战国?| 资治通鉴精读(三)

李元吉为什么深恨李世民 | 隋唐史札记

唐朝初年的一场阴谋,谁是策划者?| 隋唐史札记

隋朝为何重蹈“二世而亡”的覆辙?缘由耐人寻味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品茗谈史”

来都来了,就泡杯茶谈谈历史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