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网暴和霸凌,不要再做那个温顺的绵羊

倪刃 黑噪音 2023-11-23

近日,刘学州的网暴自杀案开始进入审理阶段了。这让我再次想起这位无比悲情的少年,以及那场悲怆的自杀。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博

与此同时,山西大同又爆出空前残酷的校园霸凌案——其实那已经不是霸凌,而是更严重的事件,具体过程让人不忍卒读,事情的真相也正在被淡化。

图片来源:时间视频微博(点开可看大图)
在公众呼吁加强网络暴力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监管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既然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犯罪在许多国家都是很难消灭的普遍社会现象,那应当怎样从社会角度减少此类事件对受害者的伤害?毕竟法律和制度总是很难面面俱到,那能不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尝试建立一堵防范之墙呢?

我想到的是教育方式的改进,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当我看到近些年一件又一件此类案例,首先看到的共同点就是当事人总是处于一种弱势状态。这种弱势首先表现在当事人的身份,他们往往在校园中是偏弱的那一方,尤其是性格比较温和、不喜欢与人起冲突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欺负。大同被霸凌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再加上对方的威胁,就更加弱势了。在网络暴力中,受害者的弱势则往往体现在其身份,像刘学州就是一位早年被卖了换彩礼的孩子,后来又经历养父母去世,成长过程也很悲惨,尽管他事业成功,但其实是一个心理弱势者。
另外就是女性因为男权社会的风气也更容易受到网暴,就像今年6月武汉那位随车祸死去的孩子而被网暴,最终选择跳楼的母亲。

图片来源:微博
另一个弱势的方面是,在网络暴力和校园霸凌中,当事人往往处于“自证陷阱”和“羞耻陷阱”当中。

什么是“自证陷阱”?可以参考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两碗粉”桥段。电影中的六子被人污蔑吃了两碗粉却只付了一碗的钱,六子辩解无果,最后决定剖开自己的肚子,给大家看自己到底吃了几碗粉。虽然电影中这个桥段探讨的是公平,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自证陷阱”,就是指在他人的指责中,被指责的一方没有进行反击,却指望通过自证来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让子弹飞》截图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陷阱?因为当一个人开始自证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加害者的思维圈套,要么只能通过自我伤害来证明清白,要么就越抹越黑,让人家抓到更多的道德攻击由头。电影中的六子最后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显然是不值得的。在自证者死去之后,那些加害者也会一哄而散。

刘学州就是一个典型的“自证陷阱”受害者,他作为弃儿,找到亲生父母后又遭到冷遇,本来命运就已经极度悲惨,却又被网暴。吊诡的是,命运悲惨本来应当是他被同情的因素,却反而成了被黑子们拿来攻击的理由:你是不是图养父母的房子?你都这么惨了,怎么还会买名牌衣服?他不得不陷入反复的自证循环。最终,无法继续自证的他选择自杀,从他个人写的遗书就能看出,自杀含有“终极自证”的成分。他是“以死明志”,或者以死亡作为一种对网暴者的还击。

少年刘学州发完最后这篇微博后转身向大海走去。(点开可看大图)
“羞耻陷阱”就更常见了。大同案中的孩子,被同学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凌辱,却因为羞耻而不愿意告诉家人,直到孩子的奶奶逐渐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武汉跳楼母亲也是一种典型的“羞耻陷阱”,网暴者阴阳怪气地攻击她孩子死了还化妆、穿高跟鞋,打扮那么精致,这几乎就是一种针对优雅女性的“荡妇羞辱”——优雅和美丽就是原罪,众人已然抛下了那些击杀她的石头。所以这位母亲本质上其实不是自杀,而是被众人合谋杀死的。就像我前面所说,这些恶劣的合谋加害者,在看到结局后立刻作鸟兽散,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下一次,他们又会去迫害一个新的人,因为软弱的社会风气让他们有恃无恐。

图片来源:网络
我为什么说教育是防范此类事件的一个方法?在我们东亚的教育中,因为讲究内敛、温顺的文化特质,教育中引导的都是集体主义、遵守规矩、回避冲突之类,却很少强调一个孩子作为个体,该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因此,在遇到冲突或者伤害的时候,孩子很少有意识和反应机制去应对,往往就只是选择回避,从而助长了加害者的气焰。

在成年人当中,这个问题也依然存在。大家都讲究“不要惹是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都会助长恶人的肆无忌惮。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反击的本能,遇到恶事都习惯忍气吞声,社会变成“绵羊社会”,优势就会倾向于那些恶人。

在欧美社会,东亚这种喜欢忍耐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如果有人遇到别人的言语侵犯,绝对不会轻饶对方,一定会骂回去。如果涉及更严重的羞辱或者侵犯,那绝对会给对方一顿老拳。尤其是涉及种族、弱势群体、女性,越是弱势群体越是要小心,不能有侵犯性的言论或者动作,否则最少也是被怒目警告,稍微严重点就要挨揍了,这种事情引起挨揍,被揍者在法律上一般也得不到什么支持。

对待网暴,欧美的明星也常常是用还击作为对策。安妮海瑟薇就说过,对待网暴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她选择不陷入那些人布下的陷阱,不会因此而相信网暴者的攻击,而是继续做自己。这虽然不是直接还击,但其实是一种捍卫自我的还击。

图片来源:采访截图
2020年,一些欧美明星联合发起了自我“禁言”一天的活动,以反击社交媒体上充斥的攻击言论。后来这项活动甚至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支持,通过暂停投放社交媒体广告来声援。明星的这种动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舆论风气。

加强“还击”教育,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家长不要代劳。中国家长有一个育儿风气是孩子在外面遇到冲突,家长喜欢站出来解决。这样也在无形中削弱孩子独立面对冲突的能力,在家长缺位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和能力对他人欺侮进行还击。

另外,也要经常和孩子保持平等开放的交流,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在遇到欺负之后,选择告诉大人而不是隐瞒。

尊严、自爱、自信,这些才应当是教育的核心。人活在世上,首先就是要爱自己、保持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不是被社会评价所左右。如果刘学州他们能多受到一些这样的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支持,也许他们就会有更强的能量去忽略网暴自己的声音,去反击那些真正的恶人。

让每一个人强大起来,不要再做唯唯诺诺的绵羊,才会渐渐让整个社会的风气走向正义。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和“在看”呗

City walk:年轻人的逃离与悲伤

历史深处的忧虑:中国经济的30年成功与当下抉择(下)

预制菜要进校园了,那欧洲人吃不吃预制菜?

从欧洲人的亲子关系谈谈“松弛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