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份夏至健康小贴士,陪你度过北半球最长白昼!

沪小康 沪小康 2023-10-10

康康,你知道一年中北半球最长白昼是哪天吗?

当然是夏至!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阴气滋生、阴阳交替的时节,此时节养生至关重要,有请专家为我们划重点~

医学顾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
张晓天 主任医师
韦硕硕







调起居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至气候炎热,消化道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


此时宜晚睡早起,建议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晚睡并非指熬夜),早上6点左右起床,早晨抽出30分钟适度锻炼,以促进阳气升发。


夏季午后,人们常感到浑身乏力、困意频频,午时(11点到13点)是养心安神的黄金期,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有助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夏季傍晚,可做扩胸散步等伸展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睡眠质量。




安情志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要养心,若此时耗损心气、心血,到冬天易患病。


人们也常说“心静自然凉”,心不静,就会心烦,产生内火,耗伤心阴。夏至天气渐热,心神容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跳加快,此时更要注重养心安神,保持心情愉悦,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可以通过静坐、听轻音乐、做深呼吸、练瑜伽等排除杂念。特别是老年人,要养护好心脏。




重食养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此阶段,应当驱寒温阳。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夏季吃生姜对脾胃寒症、肺寒咳嗽等有益。推荐煮生姜红枣汤,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暖脾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此外,夏天不可一味养阳,还要顺势对阴气进行养护,阴阳平和,才能身心健康。


由于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主要以健脾和胃、益气生津为主,可以多吃鸭肉、冬瓜、百合、紫菜、番茄等属阴的食物来滋补,不宜肥甘厚味。


糯米为夏至的时令食物,具有健脾益气、淡渗利湿的作用,同时粽叶可生津利尿、清心除烦,适量吃粽子有助健脾胃、清心火。需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者以及老人、小孩应慎吃粽子。


天热出汗多,要多喝温水养阴生津,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水。切忌喝冰水,更不要用冷水淋浴,以免损伤阳气。





夏至养护小贴士

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避免暴晒。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大汗淋漓损伤阴阳。


不可久开空调、贪食生冷、大量饮水。贪凉过度易损伤阳气,从而引发感冒、咳嗽、腹泻、关节疼痛等疾病。


菊花茶、绿豆汤等解渴消暑之品,皆为寒性食物,可以适当摄入,但不宜每日饮用。


夏至阳气上升到顶峰,阴气开始慢慢生长,此时可艾灸大椎、命门、神阙、涌泉等穴位,固护好人体阳气。





送大家一张节气壁纸


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请收好第2个彩蛋——端午壁纸


夏至端午紧相连,

传统习俗永流传~


更多阅读

芒种至,仲夏始,播种健康做好“5件事”

初夏湿热,养生小满!一文助你免受湿邪干扰→

万物皆长,立夏养心!一文带你读懂节气养生要点→

雨生百谷万物长,养生谨记“四要点”!

气清景明万物显,顺时养生有妙招!

春和景明好时节,抓住春分养生5个关键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