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何文:公益慈善服务的价值交付
各位公益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于我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没有系统地学过项目管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只是过去二十多年的一些体会。当然这些体会当中也吸收了很多教授还有其他同行的一些经验。
公益慈善服务的价值交付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现象。
从08年的汶川地震到23年的河北水灾,所有大的救灾现场我基本上都去了。灾区一直以来都会看到一些过剩的矿泉水和方便面,我们会想,这是怎么来的?从2008年到今天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家如何看待?
首先,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无效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作恶。
我们今天讲的是公益慈善,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我发现这个现象都不可取。为什么不可取,为什么低效就是作恶呢?这需要我们去明白什么叫公益慈善,公益慈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什么地方有灾了,咱们拼命地弄一些矿泉水、方便面,然后去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是不是这样?当然不是。
其实很多专家包括同行,都会意识到公益慈善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体来讲,我在演示文稿上写了“增强目标人群的技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一些机会”。如果我们的“矿泉水和方便面捐赠”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做一些工作,应该会更好。公益慈善服务最根本的是要挺立人的主体性。
之所以“矿泉水和方便面过剩”是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里没有目标人群的存在。如果用一些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这叫无人在场的发展观,也就导致了矿泉水和方便面永远会过剩。所以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只有项目管理才是根本的途径。
当我们说项目管理的时候,这里指真正的、规范的项目管理,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为谁去做,这是谁的需要,是哪一群人的需要。记得我在玉树地震救灾的时候,最开始我们也发矿泉水,也发方便面,但过了两三天就没有再发了。因为我们发现受灾群众已经不是两三天之前的受灾群众了,所以后面会发其他更加贴合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资。
所以我们首先要问的是,目标人群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其次,当我们谈论项目管理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目标是什么?过去我看过很多项目计划书,那些目标基本上就像在教科书上抄下来的,写了近一页纸。其实目标远没有这样复杂。项目目标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是目标人群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或者目标人群问题获得解决的程度。
当我们谈论项目管理的时候,除了谈论目标,其实还谈论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所以我经常在说,我们做项目管理,应该叫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管理,那是全过程。
公益慈善项目(社会服务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成功,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标人群的参与。有发现吗,我们今天在会场里所使用的桌子,是不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结果?工程项目的成功需要哪几个要素?除了必要的资源之外,需要设计师来解决桌子的美观问题,需要工程师来关注桌子各部件之间力的关系,还需要工人施工,然后就做成桌子了,它不需要使用者参与,而社会服务项目成功的关键需要目标人群的参与。没有目标人群的参与,这个项目是没办法成功的。只有项目管理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价值交付这个最根本的议题,否则很难出现有价值的东西。
在价值交付的过程中,远不是那些项目过程管理、操作性管理等各种承上启下的文件。当然,那些文件是确保我们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地管理项目的最关键的东西,但价值交付不是这些,它包括了至少三个层面。
第一是器物层面,是有形的。我们经常说硬件,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需要一些最基本的器物层面的东西,比如说还缺一个桌子。比如最近我们在河北救灾,清淤工作已经结束了,还需要电饭锅来做饭,那器物层面的东西就得去解决做饭的问题。
第二是制度层面。我们说,一群人要解决持续的发展问题,需要一套管理的机制。例如做一个饮水站,要让它良好地运转下去,就需要一套制度层面的东西。
第三是精神层面。刚才也讲到,公益慈善最根本的是挺立人的主体性。我们之所以有过剩的矿泉水、方便面,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寻找我们自己的过程当中失去了自己,被异化成了“做大做强”。我们希望筹更多的款,其实我们变成了更多的款。要从异化的状态当中走出来,所以我们要挺立人的主体性。
最后做一个小结——公益慈善是人类的自我超越之路。很多人说真正的发展是一个生命的自我演化、自我超越,而不是简单地说今天50岁、明年51岁,这就是发展了。不是外表的、形态的变化,是真正的主体的自我否定,并且在自我否定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存在的意义。谢谢大家。
往期内容推荐
▽
关于汉达PMD发展 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汉达)于2012年注册成立,是致力于为公益人提供支持的能力建设机构。广州市AAAA级社会组织、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具备广东省政府购买服务职能转移资格。
汉达业务涵盖专业项目评估、社会组织及项目管理咨询、行业能力建设(发展领域项目管理培训及认证考试PMD、各类项目管理知识培训、社会组织战略规划)、项目服务研究(行业发展研究、政府政策研究)四个板块。核心服务覆盖范围在广东省各地,近年来通过研究成果及线上服务逐步覆盖全国,至今已服务覆盖近千个社会服务项目,万余名公益服务从业人员。曾出版《用项目管理释放社工的力量——一本给社工的项目管理工具书》,并印发《关于高效项目管理实践80问》、《财务的力量——关于非营利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108问》等书。
2020年11月,汉达正式成为PM4NGOs课程训练的合作伙伴,引入PMD(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系统培训和认证考试。以PMD发展为平台,开展国内地区Project DPro(又称PMD Pro,发展领域项目管理专业)培训和认证考试。PMD发展使命:致力于推广全面、专业的公益项目管理体系,促进本土化应用与发展,实现公益效能最大化。PMD发展理念:让项目管理有据可循 让公益成效明晰可见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点击下方的“赞”“在看”或“分享”,这将是我们保持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