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如果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还不想让自己停下来。”
2021年3月,她获得“亚洲50最佳餐厅”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年度“亚洲最佳女厨师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厨,这让她确认——女性也可以在后厨拥有一席之地。
和早早拿起刀具的同行相比,谭绮文入行时,已经26岁了。谭绮文的父亲是中国香港人,早前开过茶餐厅,得知女儿要离开读了5年的建筑工程学去学做菜时,他强烈反对——餐厅后厨是“男性的专长”,身边除了重活、高温、油烟,就是一堆脾气暴躁的同行。亚洲女生想在异国他乡获得成就不是易事。要知道,欧洲厨房里,连切菜的灶台都是依据白人的体格定制的。“时不我待”是焦虑,也是动力,在多伦多乔治布朗学院(George Brown College)修读厨艺课程的2年半里,谭绮文每天6点起床,7点上课,下课去厨房做兼职,无论多晚回家,休息前都要温习完第二天的功课。一方面,后厨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导致了男性拥有相对更高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不透明、不平等晋升与薪酬水平,加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女性从业者并不多见。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烹饪协会(American Culinary Federation)2022年4月发布的一组数据,截止到2021年,全美超过145000名受雇厨师中,女厨只占25.2%,相当于100个厨师里只有25位女性。爱尔兰都柏林“Morton’s的行政总厨Mary Farrell曾针对“爱尔兰厨师职业性别不平等”做了调查,她指出,在爱尔兰,受雇厨师中,约50%的男性可以在高级餐厅和酒店厨房工作,女性厨师仅为33%,其余多分布在低档厨房,其中,73%的女性是糕点师。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女厨师被看到了。自从2011年“最佳女厨师”奖项的设立,女性在业内获得奖项、荣誉、职位升迁的比例明显提高,不过,知名度并没有渗透到后厨——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待遇依然存在。学徒时期,谭绮文就发现,当遇到一些重活、累活、脏活时,主厨也会优先考虑男生。她也经历过后厨事故。那次,她想取放在置物架上的容器,置物架非常高,她没注意到同事放在一旁的热糖浆,一不小心打翻了,热流倾倒下来,烫伤了手臂,从此多了一个没法除去的伤疤。这些事情并没有使谭绮文离开,“不服”的感受在心里滋长,她下定决心,要在厨房立足。如今,伤疤的位置被覆盖上一个小猪纹身,谭绮文用它来纪念自己第一次站在流理台上成功拆解的一头小乳猪,这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证明,更重要的,它像是一种信念确认——女性也可以在后厨拥有一席之地。在意大利研学期间,谭绮文结识了Imma Pantaleo,这位意大利女主厨总能保持精致与优雅,在后厨有绝对的发言权,但不是以专横、不近人情的方式,而是以女性特有的共情能力,更细腻地对待周遭——不仅通过食材的搭配,设计出更精巧的菜品以及细致味道,也包括团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处。多伦多Drake Hotel的主厨Alexandra Feswick也是谭绮文很钦佩的一位行业女性。经营一家餐厅之余,Alexandra是妻子,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她让谭绮文发现,身为厨师也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2020年,首尔韩食宫馆主厨、亚洲最佳女主厨获得者赵熙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厨师除了需要拥有强壮的身体(用以承担重活和高强度的后厨节奏),完善的烹饪技术以及源源不绝的创意外,还需要具备个性、艺术性和管理厨房的能力。“女厨师的体力可能不如男厨师,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没有其他因素可以限制我们。”这与谭绮文所理解的“女性力量”不谋而合。“这个行业需要女性做出一定的付出换来成就,”谭绮文说:“男性和女性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这才是最有趣的点。我喜欢的就是不一样——所有的东西,你要靠自己争取。如果你已经坚定了这条道路是你所追求的,那就请拿出全部的毅力和能量,用实力说话,这不单单特指女性,而是所有人。”从2020年11月开业至今,谭绮文和先生王思鸣(Simon Wong)在上海的Obscura餐厅迎来了多个重要荣誉。2021年3月,谭绮文获得“亚洲50最佳餐厅”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年度“亚洲最佳女厨师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厨;7个月后的米其林指南发布会上,Obscura餐厅荣获了上海米其林一星的称号,并于2022年3月进入亚洲50最佳餐厅的100家餐厅榜单,名列第76位。Obscura所做的是新中餐,很多人问过谭绮文“新中餐”的问题,人们总觉得他们在Obscura做的事情,其实是让中国地方名菜在西式烹调方法的支持下,呈现一些反传统方式的演绎。但谭绮文和Simon想开辟另一种可能性:以中国人熟悉的味道为出发点,把中国更多的地方美食文化融入到创作中。
这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香港出身、加拿大长大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西式烹调的系统学习,谭绮文和Simon并没有很深入地接触过中国菜。直到2014年到2019年期间,他们跟随名厨梁经伦(Alvin Leung),分别在Bo Innovation、Bo Shanghai系统学习中西融合创意菜,才真正了解到八大菜系与“在地烹饪”的意涵,并施以融合创新。Bo Shanghai以往的菜品
譬如原用于意大利北部的传统食谱里配合牛肉、做成酱汁的金枪鱼,在一道名为“福建鲔鱼小牛肉”的餐品中,被他们用作了主角——牛肉反倒成了酱汁。红酒与福建本土酿的糯米碰撞出用于解腻的冰淇淋,海带做成沙拉,借以意大利传统酱料香蒜鳀鱼热蘸酱提香提色,用于强化整体味觉的层次与鲜感。随着两人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谭绮文慢慢意识到,中国菜系的博大精深,在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饮食文化——每个地方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因此,“融合”没那么容易,因为不同状态下的食材,通过不同的组合与手法的烹制,会产生很多种可能性。为了填补认知空白,创立Obscura的前期,谭绮文和Simon花了一年多走访中国各地,根据不同区域的文化或故事选取食材、建立味道。譬如在“龙井虾仁”中,替代茶粉及茶油的鲜茶叶,灵感来源于对杭帮菜中虾仁和龙井茶“联结”的欣赏;保留了酸、辣精髓的“酸菜鱼”,鱼肉部分,改用日本九绘鱼、鲟鱼籽、藕带的组合,既赋予了这道传统川菜别样的鲜,也让味觉体验上多了些许层次。对谭绮文来说,她没想过一道成功的新中餐需要具备什么要素,也不想局限客人去理解这个事情,她觉得,中国的菜系奥妙好玩之处,在于多变——没办法用一个字定义它。“如果创新的菜品,可以勾起那道菜在食客记忆里的味道,或者在看起来陌生但吃起来会有回忆,对我来说,就算成功。”
今年3月开始,上海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多影响,对谭绮文的触动也很大。如果说平时运营餐厅,可以随自己的想法去做菜品,疫情加上一段时间的“团长”经历让她接触了很多不同的客户群体,“尤其是年纪稍长的本地居民,他们对事物上的追求和想法也不同,可以让我们反过来思考他们想要什么。”在疫情期间,Obscura上线了一系列线上菜单和视频,主打人们对居家餐饮、线上产品的的需求,而这些部分也会纳入Obscura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当然,身为主厨与管理者,谭绮文还是有一些挣扎。一方面,中国菜历史悠久,一些传统味道已经刻在人们脑海中,要打破味蕾情怀重新演绎,本身就是难点,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挣脱刻板印象,打动客人,是谭绮文认为未来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
主厨之外,她更期待效仿行业前辈:法国传奇主厨乔尔·卢布松(Joël Robuchon)那样,建立世界认可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培育行业之星、后起之秀。因为在她看来,Obscura之所以能正常运转,关乎合作、平等、互助共赢。不同背景、不同想法的人可以自由表达情绪和看法,这也是她这些年“身为女主厨,但不单单是女主厨”的感受。“我希望自己现在团队的每个小伙伴,有一天都能自立门户,成为大师,并在他们的名字后加上他们的师傅谭绮文’,这是我最想看到的。”
请联系∶hewenxia@modernmedia.com.cn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