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我还能生孩子吗?
Z同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正在考虑要孩子,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会不会把双相情感障碍遗传给孩子。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的吗?基因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会遗传吗?
我们已经知道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在家族中遗传,现在,通过基因组测序,我们了解到遗传因素在这种疾病中的可能作用。虽然从家庭和双胞胎的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遗传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家族史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了解,以及遗传专家们对个体基因在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健康障碍中的作用,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
家族病史
根据对家族史图表的回顾,双相情感障碍总体上被认为是最具遗传性的精神健康障碍之一。例如,以下是一项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父母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另一方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孩子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为15% - 30%。
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他们的孩子有50%到75%的可能会患上该病。
如果已经有一个孩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另一个孩子也会有15%到25%的几率患病。
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另一个也有85%的几率患病。
在其他三项研究中,同卵双胞胎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在38%到43%之间,异卵双胞胎的几率在4.5%到5.6%之间。
许多其他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在家庭中遗传,尽管并非全部家庭都是如此。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定方面似乎也存在于家庭中,包括疾病发病的极性(如狂躁vs抑郁),发作的频率,精神病的存在,自杀倾向,快速循环,相关的酒精使用障碍,恐慌障碍,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如锂和其他药物)。
对于父母或祖父母患有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通常更小。
遗传与环境
当双相情感障碍在家庭中发生时,就会引出一个问题:风险的增加是与遗传还是与环境有关?
遗传指特定的基因组合;而环境则包括我们的早期童年经历,我们是如何被抚养长大的,我们的社会关系,以及我们周围的文化。
这两种机制似乎都在发挥作用,并导致双相情感障碍。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是否、如何以及何时表达的学科,它解释说,某些环境因素决定了基因的表达,甚至在下一代中会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学
尽管它在家族中存在,但很难确定具体的遗传风险因素。对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学的研究未能找到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单一基因(例如,囊性纤维化的情况)。相反,似乎有几个染色体区域有很多基因(多基因),每个基因在疾病易感性方面都有小的影响。
ANK3、CACNA1C、NCAN、ODZ4等基因的变异被认为会增加易感性,但只能解释一小部分遗传风险。此外,大多数具有这些“高危等位基因”的人并没有患双相情感障碍。
遗传学与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
随着我们对遗传学的新理解,我们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基因可能在一个人对双相情感障碍药物的反应中发挥作用。例如,那些具有两个不活跃的CYP206基因拷贝的人可能是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等药物的不良代谢者。如上所述,一个人对锂等药物的反应程度可能与家族有关。
其他精神健康障碍
在研究遗传易感性时,人们注意到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分裂性情感性障碍和抑郁症的基因变异之间存在重叠。
如果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应该要孩子吗?
知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孩子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会增加,有这种障碍的父母是否应该要孩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有许多疾病可能具有遗传方面的影响。此外,没有一个单一的基因或基因序列“保证”一个孩子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重要的是要注意,从没有人说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传奇。比如,梵高(双相情感障碍)、贝多芬(双相情感障碍)、爱德华•蒙克(焦虑症)、查尔斯•狄更斯(抑郁症)、丘吉尔(双相情感障碍)、库尔特•哥德尔(被迫害妄想症)、牛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等,您还知道哪些名人,欢迎留言。
一个人必须自己决定什么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出现任何迹象或症状,如果你有家族史,实时监测孩子的症状并在躁狂发作前发现,这对孩子会非常有帮助。
最后
很明显,基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似乎是多基因的(受许多不同基因的控制),而且非常复杂。换句话说,并不是单一或多个基因变异导致双相情感障碍,而是多种基因组合可能增加一个人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易感性。
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并不意味着失去了为人父为人母的机会。你需要了解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危险信号,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形式。
此外,很多药物会影响胎儿和哺乳期的孩子,因此在打算怀孕的时候,一定要与医生沟通如何用药。
2. 精神益生菌,淘金热还是治疗新革命?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上线了,欢迎关注!
●氯氮平特有的优势——降低自杀风险● 抑郁和肥胖的“双向奔赴”● 焦虑与担忧之间的10 个区别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抗精神病药与乳腺癌风险升高相关「研究速递」--大话精神
氯氮平特有的优势——降低自杀风险--大话双相焦虑与担忧之间的10 个区别--大话焦虑抑郁和肥胖的“双向奔赴”--大话抑郁参考文献Charney, A., Ruderfer, D., Stahl, E. et al. Evidence for genetic heterogeneity between clinical subtypes of bipolar disorder. Transl Psychiatry 7, e993 (2017) doi:10.1038/tp.2016.242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