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纪录片导演和「无性吸引」之间的故事|性别梦

性别梦 性别梦GenderDream 2023-05-17

受访人焦焦。图片由本人提供


文|阿翼


(本文根据受访人焦焦的经历而写作)


焦焦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因为一个项目关注到了「无性吸引(Asexual)」这个群体。


自成年以来,她一直保持单身,也没有和别人有多余的关系。接触到这个选题后的很多个瞬间,她在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无性吸引者。


「在我接触的世界里,『性』在爱情中的重要性总是被反复强调。有朋友说,性也是情感沟通的一种,它看似是对彼此生理需求的满足,但更深的含义是以此感受彼此。那如果没有性呢?」


注:根据无性吸引之声的倡议(点此阅读理由书),我们推动将Asexual的中文表述由「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


推开「无性吸引」的大门


「2022年春节前,『探探』品牌找到我们,想要拍一组围绕年轻人的『交友』『恋爱』展开讨论的影片。


「在考虑选题的时候,我想起很早以前在网上看到『无性婚姻』这个概念,了解到有个叫『无性婚姻网』的网站,所以就想从这里延展一下看看。」


焦焦像一条小鱼,顺着「无性婚姻」这条河,流向「无性吸引」的海洋。


从「无性婚姻」开始,焦焦了解到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类人,TA们可能因为一些事故或者天生的因素没有办法或不愿意进行性生活。


再后来,焦焦了解到「无性吸引」——「对我来讲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


「以前也会关注一些LGBT相关的话题,但不知道在LGBT后面还有QIA+。曾经以为自己了解得还不算少,但其实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受访人焦焦。图片由本人提供


「这是我经历过的

最痛苦但又最快乐的一次调研」


「缺少性的爱情就是不完整的?『无性恋』怎么看」(点击蓝字跳转观看),这是由焦焦导演的非虚构短片。


据她的讲述,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难」。从招募受访者到确定拍摄对象,以及最后的录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好几次「推翻又重建」,但也收获了很多美好。她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痛苦但又最快乐的一次拍摄前的调研。」


最初,她在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里找到一篇与无性吸引有关的专访,通过采访记者获得了受访者的联系方式。


她本以为马上就能确定拍摄对象了,但很不幸的是,对方不在内地,无法进行拍摄。


随后,她又在豆瓣、QQ等多个社交平台发布招募信息,也加入了一些无性吸引的社群。


她在社群中联系到了一位全职妈妈——结婚之后,她在跟伴侣的相处中逐渐发现自己可能是无性吸引者——经过交谈后,对方愿意参与拍摄。


但是焦焦担心她已婚已育的身份容易遭到网友的攻击,反复向她确认是否适宜出镜。起初这位妈妈觉得没有问题,同意拍摄,但后来考虑到未来对孩子的影响,最终还是拒绝了采访。


「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就像晴天霹雳。」随着截止时间的慢慢逼近,焦焦对这个选题能否推进下去感到担忧。


「如果我有一个确定的受访者,那我至少可以让总导演相信我是可以把它给完成的,但是现在一个受访者也没有。加上当时有排期和上线的压力,我特别紧张,那个年也是在焦虑中度过的。


「总导演有定一个截止时间,要在此之前把拍摄人物确定好,否则这个选题就会被淘汰。但是当时我对这个选题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好像有一种魔力,促使我必须要做这个事情。」


后来,她想起大学时有师姐做过无性吸引的相关报道,通过师姐联系到了一些当时的受访者。


「其中有一位受访者给我推了冯老师的公众号。」就这样,她关注到了无性吸引之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国内有人一直在做这个事情。」


再一次发布招募信息后,她找到了最终参与拍摄的Kiva,而后又联系到了另一位受访者Leo。至此,整个短片的准备工作才尘埃落定。


「现在回过头去想整个人物确定的过程,我会觉得前面遇到的那些受访者就这样错过了可能也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TA们的人物故事都很好,但是要『代表』这个群体来表达的话,不管是对于TA本人还是影片最后呈现的效果而言,都有一定风险。


「如果我选择了那些可能会产生争议的人物,在拍摄和剪辑上稍有不慎,最后呈现出来的影片可能就会造成大众对无性吸引群体的误解。」

无性吸引短片拍摄现场合影。图片由焦焦提供

无性吸引短片拍摄现场。图片由焦焦提供


像水一样的群体


有研究显示,无性吸引群体在人口中的比例约为0.4-3.3%[1],那么按全球人口69亿人计算,世界上约有0.28-2.27亿无性吸引者。


无性吸引群体人数并不少,但这一人群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是隐形的。


拍摄无性吸引纪录片对焦焦来讲是一个新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她了解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对这个世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


「我以前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就是异性恋,但也不知道『异性恋』中的『性』代表什么意思。了解之后,我才发现还有『性吸引力』这样的概念。」


她对自己的性取向身份认同还在自我探索中:


「我在成年之后没有谈过恋爱。我有过心动对象,会想要跟对方发展一段浪漫关系,但没有想要『睡』别人的感觉,所以其实我也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无性吸引。


「让我最困惑的一点是,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性吸引力』。如果我下不了定义,或者我还没有产生所谓『性吸引力』的感觉,那我就不去定义。


「我不是非得把它搞明白,也不是一定要把自己放在某一个框架下面。我不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是谁』『我是什么』。千千万万的人类,各有异样,并没有一个『标准人类范本』。


「这样想就豁然开朗,不过作为对自己的探索,去了解一下倒是蛮有意思。」


这是一个异性恋占据主导的社会,比起(有性吸引的)同性恋和双性恋,人们似乎更排斥无性吸引,不相信无性吸引的存在。[2]


「网上有很多声音在讨论『无性吸引到底存不存在』。不管最后有谁能够证明无性吸引是不存在的,或者这一类人消失了,我也觉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去了解这个事情,了解这个群体。


「这个群体及其概念让我知道,我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允许各种可能性的存在。


「人生不只有一种选择,成功的标准不只有一个,正确的道路也不只有一条。我觉得不舒服可以拒绝,我不想要性生活就不要。」


在整个人物招募的过程中,她感到很幸运也很开心,所遇到的人都非常友好。


「TA们真诚地帮助我,跟我分享TA们的故事。当时我还没有确认自己是不是无性吸引,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进入社群,但大家都很开心有人来关注这个群体。


「TA们给我一种像水一样的感觉,很柔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无性吸引者和『无』一样,透明色的,同时也消解掉了这个群体的存在感,使得无性吸引者很容易被忽略,被社会边缘化。


「这就更加促使我要做好这部影片,希望这个群体被看到,被关注,被讨论,被理解。」


参考文献

[1] 苏艳辰. 无性恋初探:性行为模式、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8.

[2] Pádraig MacNeela & Aisling Murphy. Freedom, invisibility, and community: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elf-identification with asexuality[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15, 44: 799– 812.


无性吸引短片拍摄现场。图片由焦焦提供


「通过短暂地介入别人的生命,

我有了这些体悟和成长」


焦焦目前所在的箭厂是一个以人物纪实为主的非虚构短视频品牌,「10-20分钟的长度确实不能非常深入地呈现人物的多样性,但是它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入门途径」。


当我们提及「纪录片」的时候,大部分观众在第一时间想到的,通常是《舌尖上的中国》《动物世界》等官方媒体出品的影片;甚至,TA们会产生「纪录片就是拍自然、动物、美食类内容」的刻板印象。


但实际上,纪录片是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具有真实性,也具有作者性。


加入、删除,放大、缩小,这些都是创作者可以调整和控制的,但最后呈现出的影片对人物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创作者所能控制的。


焦焦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出身,大学时开始接触偏新闻性的专题片,也慢慢开始了解纪录片。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刚毕业的她不太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对未来的路也感到很迷茫;但在焦焦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指引着她进入纪录片行业。


「当时会有一种所谓的新闻理想,虽然也没有很了解纪录片行业,但我认为纪录片是接近真实、接近生活本质的一个东西。


「纪录片不只有一种形式,不只有深刻的,也不只是苦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形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导演试图打破纪录片和剧情片的边界,用创作的方式把纪实的故事融合进影片当中,或者创作一些实验性影片。」


她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到纪录片行业,了解到纪录片不只有一种形式,还有各种值得大家去思考和探索的东西。


「还希望大家能关注女性导演这个群体。」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许多行业、领域里男性总是压倒性地多于女性,这主要是源于社会的性别结构;而焦焦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非常多的女性从业者。


「社会资源和财富会更向男性倾斜。或许是因为纪录片行业比较小众,也不太挣钱,反而让更多女性能够有更多机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的作品。」


焦焦平时会关注一些比较具有社会性的话题。


2021年,她拍摄了一部电竞题材的纪录片。「当时我看到一个新闻,某电竞训练营成功『劝退』九成以上的网瘾少年,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产业存在。」


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她开始深入调查。「我还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纪录片,让大家去关注这个群体,知道这个数据背后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故事,是一个怎样的事情在发生。」


电竞少年短片剧照。图片由焦焦提供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焦焦通过与训练营校长谈话得知,进入该训练营的费用为1-2万,来报名的大多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但其实农村孩子对电子游戏成瘾的人数更多,因为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我觉得有点遗憾,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没有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加入进去。虽然这是新闻事实,但如果加入太多支线,整体故事会有点散,可能整部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没那么好。」


电竞少年短片剧照。图片由焦焦提供


「在寻找人物故事的时候,有些人抗拒镜头不同意拍摄,有些人愿意拍摄却不适合上镜,这些都是拍纪录片会遇到的困难。


「如果是剧情片的话,可以找演员把想要的东西很好地呈现出来;但是对纪录片而言,想要的东西可以说是靠天赐的。很多时候要去等待那样一个时刻,但我觉得这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所以经常会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这些人会愿意帮助我。连我会都觉得镜头是个很恐怖的东西,它会把一个人所有的表情、动作都记录下来,但是那么多人,TA竟然同意拍摄,愿意让我们把TA的故事编辑成一部影片分享出去,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接触纪录片之后,她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它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更多美好的存在,感受到别人给予的一些温暖,也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她也变得更有包容性:「我会觉得很多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说理解即认同,而是我变得能用一种更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情,不会轻易因为某件事情去评判一个人。


「但我也不能确定是因为进入了纪录片这个行业,还是因为我个人的经历与成长使我有这样子的感悟。」


图片来自电影《一一》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这是电影《一一》里的一句台词。


「实际肯定不止三倍。有一些纪录片导演拍一个人物可能会拍十几年,几千个小时的素材提取剪辑成几个小时的影片。


「我们觉得看别人的人生特别精彩,是因为影片高度浓缩了人生中精彩的部分。」


对焦焦来讲,拍纪录片的意义就是能够体验不同的人生,就像一场场与陌生人的美妙际遇。


「纪录片是一个窗口,让我能够短暂地『体验』别人的人生,介入别人的生命,虽然这样说好像很恬不知耻。


「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去体验和经历那么多的事情;有时候能够短暂地路过一下别人的生命,然后有一个交集,对我来讲这种感觉也挺有意思的。」


当谈论到未来的创作方向时,她表示自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些人会在某一件事情上特别专注,TA们锚定在某个领域深钻;而我可能会跳脱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流连于一些群体,穿梭在不同地方,体验各种各样新鲜、好奇、有趣的事情。


「我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其中某一个框架里,但是这个地方我已经踏进来了,我就会持续关注它。」


受访人焦焦。图片由本人提供


END


往期

回顾

从中国到荷兰:探寻着自我,也感受着外国月亮的阴晴圆缺

曾是厌女症患者的她,走上了性别公益的道路

初我、非我和舞之我:一位非二元舞者的探索历程

毛线帽小坎肩:当一对酷儿伴侣决定成为UP主

【创刊号】从非洲到中国:在一线做性别公益意味着什么?


推荐

阅读

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


欢迎扫码联系田倞 

加入社群







Gender Drea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