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云天:论举报——致青童的一封信

天义 RUC古典学 2022-10-30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2020级硕士张云天。在这封写给友人的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举报及其对共同体的影响,认为好的举报应出于义愤或道德,而不应出于算计和私心。但举报极易被滥用,人们永远不可能荡除恶意的举报;我们唯一能做的不是苛责他人,而是反躬自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心中的良善和正义。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正如孔子所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青童兄惠鉴:


见字如晤。


前几日收到你的来信,看完后我思绪万千……要不,还是从你遇到的那件事说起?


青童,你在信中说,你们学院有位同学今年正好差一名就能保研,而他恰巧知道前面某位同学曾做过一件违反校纪的事情。他举报了这位同学,顺利取得保研资格,可这样的做法却为老师和同学们所不耻。


你问我,违反校纪的同学自然应受惩罚,可举报的同学是否应遭受非议?我们该如何看待举报之事?


在考虑如何回信时,我忽然发觉,你说的这件事反倒先勾起了我的回忆——举报如今发生在你的身边,但它曾经发生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读本科的时候。有次学院评选奖学金,四个年级选出一位,我因条件符合而评上。到了公示期的最后一天,老师忽然给我打电话说,我被举报了。


听到消息的我一头雾水,举报的内容呢?说来可笑,是我申请的时间晚了一天。


情况其实很简单:评选的那周我在校外参加比赛,没注意到学院通知,比赛结束后我匆匆准备材料,最后晚了一天提交,并在邮件里说明了情况。


举报的人说,既然我申请的时间晚于学院规定的截止时间,那么我就不应该有评选资格,而我甚至不知道此人如何知晓我的申请时间。


要说当时不气,那是假的,谁遇上会不气呢?奖项我受之无愧,何况我既无弄虚作假,也未钻营奉承。而学院早就知道我晚交的原因(我在邮件中作过说明),否则最初也不会通过。


可偏偏在公示期内的最后一天进行举报,举报的内容并非荣誉不实或品行不端,而是看似无关紧要却又违反规定的申请时间。


这一手举报拿捏得何其刁钻巧诈?从获取我的申请信息,到发现时间上的纰漏,再到抓住学院不敢违反规定……简直让人寒意顿生。


青童,你怎么看我所经历的举报?若你问我后来如何——获奖资格给了另一位同学,师友们对我的倒霉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就这样咯。


现在回想起来,被举报其实也没有真正影响我后面的学习和生活。但说实话,举报这件事在我所处的年级真是极少(甚至从未)发生,所以我当时才会特别吃惊。


不过后来我才意识到,举报的人大概并不在我们年级,说不定是因为此次奖学金是四个年级共评,所以才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事。


我这样说你会不会有些奇怪?我想应该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学院。


我本科所在的学院称得上是大学里的实验班,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共不到三十人,还要分出文、史、哲、法四个专业。由于人数太少,大家还曾一起下乡共处,所以我曾以为各个年级内都会互爱互助。


可事实并非如此,世上哪里会有不存在阴影的地方呢?至于我说自己是“池鱼”,是因为“失火”的地方是一个比我们稍低的年级。


而所谓“失火”,其实是指那个年级当时已经陷入举报的漩涡中……不妨再听我聊聊这段故事吧。


在几年前,那个年级里有位同学考试作弊,不少人看到了她作弊的过程,但当时并没有人去举报。


有人倒是在网上匿名讥讽她,没想到她竟堂而皇之地公开说:我作弊是因为我有能力作弊不被发现,你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羡慕、嫉妒我罢了


这位同学的品性如何,恐怕我无需多言。青童,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有些困惑?对这样的人难道不该举报吗?怎么最后会导致那个年级“陷入举报的漩涡中”?


说来难料,事情之所以会走到无法挽回的局面,恐怕正是由于当时他们虽忿忿不平却并未真正采取行动,可时隔半年后,却由于另一件事而发起了举报。


时间跳转半年后,那个年级开始评选出国交换的名额,作弊的同学位列交换名单之中。或出于公道,或出于私利,同年级里有人举报她作弊,要求取消其考试成绩和交换资格,整个学院为之震惊。


经过一番调查并结合同学的证言,学院肯定举报属实,但由于时隔半年所以根本无法调取监控等物证。最后,作弊者的交换资格被撤换,不过学院也没给出其他通报批评,她之前所获的奖学金也正常保留。


青童,你认为这个举报合乎正义或道德吗?你对学院的处理结果满不满意呢?


我并不知道你的答案,但从后面的一系列事情来看,这次的举报和处理结果事实上激化了那个年级的矛盾,使共同体内的成员之间藏怒宿怨。


经历了举报事件后,那个年级里有人说,这种违法校纪的人居然还能保留奖学金,甚至学院连私下的批评都没有,保不准其中还有什么猫腻。


也有人说,某些人早不举报晚不举报,等到出国交换名额确定下来而自己不在其中的时候,才出于私心举报一件半年前的事,也不是什么好人。


自此之后,不论评选任何荣誉或奖学金,那个年级都会出现举报的事——举报的人费尽心机,举报的内容千奇百怪,而我所遭到的举报不巧就发生于此时。


根据规章制度,为了应对举报,学院领导和老师每次评选时都要专门为此开会讨论、商议评定,以至于学院的评选都常常拖延十天半月之久……


当这股邪风兴起后,不管你想做什么,都可能会遭到恶意举报,甚至连申请学生会和晚会主持人这种事都不能幸免。虽然举报未必属实,但对评选的干扰、对被举报者的仇恨,却都是实实在在的。


青童,你如何看待那次举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呢?如果你问我的话——


我不会对举报本身抱有敌意,我也不会因噎废食到想废止举报,但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举报人的动机,我们所处的共同体会不会走向同室操戈,甚至是分崩离析?


当怨恨和敌视公开化,当举报本身带有恶意后,维护良善的规则反倒变成暗中作梗的陷阱,守护正义的举措反倒沦为攻讦诬害的手段。


没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那究竟该怎么办?我其实有点担心,人们会不会追问该解决之道?


现代哲学,或者说如今的科学,往往会促使人们寻找一个普适性的答案,但社会生活却是特殊的。在应对经验性的人事事,若想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就很容易会走上歧途。


你想限制举报的滥用,但事实上你不可能禁止恶意的举报,因为举报本身就包含了对恶的承认——如果世上无恶,还需要举报吗?


唯一能使举报正当化、公益化的,是举报人的品性与道德。


可是,品性与道德可教吗?即使可以,难道凭一篇文章或一次讲座就能教出良善的品性和高尚的道德吗?


即使我们成为了良善和高尚的人,难道我们就可以改变其他人吗?难道我们就能让这世上发生的一切举报都出于公道和正义吗?


如果我们是审查者,我们或许还能凭对良善和高尚的坚持,甄别举报的内容,减少恶意的举报,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审查者。


所以,青童,我只是对你说——如果你遇到了损害社稷和民生的事情,我希望你出于义愤,勇敢地予以检举。


如果你遇到了不诚信和不公正的事情,我希望你出于道德,公正地予以举报。


但我不希望,青童,你有朝一日——如那些人一样——或出于精明的算计、或出于求而不得的妒忌、或出于隐藏起来的私心,举报他人。


若你看见这样的举报,不必指责,因为人的品性不同,追求的事物也有云泥之别。若你遭到了这样的举报,不必忧愁,因为时间和公道,将会为你洗去一切垢染。


而在向你诉说这些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另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过去,我曾与几位同学共同参加一项比赛。获奖之后,我们项目的负责人获得了学校的奖金,可她没有告诉我们,打算自己全部拿走。


当知晓此事后,我们惊讶而愤怒地质询她,你怎能向你的同伴隐瞒奖金?你怎能如此欺骗你的同学?


可这时她竟毫无羞愧地说:我认为参赛的过程中,你们出力太少而我出力最多,我不觉得你们应该询问奖金,你们恐怕对钱看得太重了


多劳多得无人异议,但不是提前告知和商议分配,而是选择隐瞒奖金,甚至在被发现后指责我们贪财,我无法理解这样的言行,更无法与这样的人建立友谊。


青童,你或许不会想到,此人后来评上过先进,非常顺利地保研。而出于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我选择与之彻底相离,再无交集。


我不知道此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校纪,但我非常清楚,在后来的一系列评选、保研等竞争中,我从未动过一次举报的念头,我们年级也没有任何一人通过举报而获利。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青童,当你与我一样看到甚至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还会保持对生活的乐观与热爱吗?你还愿意相信古典哲人孜孜以求的德性吗?


我会的。真的,我依然如此,我仍记得孔子曾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如你所见,幽暗的阴影无处不在,但我曾身处其中的那个共同体从阴影中向上生长,互相舔舐、关心和祝福,直至今日仍未停下,我相信这样温暖的共同体是少见的。


而当我选择那条看上去无比艰难的道路后,我却来到了一个更加光亮的地方——像一只萤火虫遇见了一簇篝火。在我如今所处的共同体中,我结识了许多高尚的灵魂,得到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我想送给你一句话,青童,那是柏拉图在《法义》中所写的——“变得更邪恶的人被带到更邪恶的灵魂那里,变得更好的人则被带到更好的灵魂那里。”


青童,我想你能明白我的心声。


不论如何,我应该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来信,我恐怕会彻底忘记那些往事,更不会有机会记下和诉说它们……


山岳茫茫,时序易迁。


书短意长,恕不一一。


此致

 并颂时绥。


天义谨启




作者简介:


张云天,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2020级硕士,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哲学2016级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古典社创始人,曾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全国一等奖、重庆赛区特等奖,重庆市普通高校2020年度“创新能力先进个人”。


讲座回顾:《李尔王》中的“老一代”与“新一代”

讲座预告|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学术对谈系列之二:《李尔王》中的“老一代”与“新一代”  
讲座预告|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学术对谈系列之一:《裘力斯·凯撒》中的罗马人
会议预告 | 第八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 扬州
第十一届古典学实验班开始招生啦
 讲座纪要|彭小瑜:反转的贵族价值观——杰罗姆的社会思想

 讲座预告丨彭小瑜 反转的贵族价值观:杰罗姆的社会思想
● “既见君子: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十周年庆典”回顾
● 古典学沙龙第1期“蒂利亚德的英国文艺复兴研究”纪要
编辑:伯宇

朋友,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设置星标吧 不然可能会接收不到我们的精彩推文哦RUC古典学期待与你重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