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梁中和编《柏拉图对话二十讲》
《柏拉图对话二十讲》
梁中和 编
58.00元,2022年3月
商务印书馆
精彩书摘
我们为什么选择《阿尔喀比亚德》作为讲读的第一篇?有两个理由。
第一,这是柏拉图主义传统教学中认定的教学次序中的第一篇,算是柏拉图哲学导论篇。两千年来它一直是柏拉图对话中最耀眼的一篇,是阅读和实践柏拉图哲学的最初门径。中期柏拉图主义者阿普列乌斯、普鲁塔克等人曾提到《阿尔喀比亚德》中的内容。中期柏拉图主义者阿尔比努斯也曾为本篇的独特地位给予三方面的解释。
其一,它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理性的灵魂。灵魂是真正的自己,它保持同一,且是我们行为的真正主体,因此我们要把身体看作灵魂的工具。其二,它是劝告性的。它劝诱阿尔喀比亚德和读者走向哲学。其三,它是助产术类的。苏格拉底帮助阿尔喀比亚德自己清理出一些真理。阿尔比努斯的评语一方面肯定了本篇的卓越地位,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后世论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区别的争论。新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扬布里柯在柏拉图学园的课程中给予《阿尔喀比亚德》很高的地位,将其定为首要读物。
新柏拉图主义集大成者普罗克洛著有《阿尔喀比亚德前篇笺注》,是古代著名的《阿尔喀比亚德前篇》的注疏本。晚期新柏拉图主义代表奥林匹奥多罗斯也有评注《阿尔喀比亚德》的专门作品,他将本篇对话看作最好的柏拉图哲学的导论,因为它包含了后来柏拉图哲学对话中最主要的想法。阿拉伯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阿尔法拉比也在其《柏拉图的哲学》中提到,柏拉图开始哲学讨论的对话是《阿尔喀比亚德》,认为它主要在于论说财富、出身等都不是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幸福的东西,人们应该像苏格拉底那样去追问知识、美德等。
第二,对话主角阿尔喀比亚德是苏格拉底唯一承认的情人,也是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罪魁祸首之一。此人颇具传奇色彩,是一个非常鲜活和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和他的交往,见证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和困境,也会为我们今天的哲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反思路径。在四百人寡头政治结束后,他受忒哈斯布鲁斯邀请返回雅典。前410年他带领雅典的爱琴海舰队击败伯罗奔尼撒舰队,前408年又收复拜占庭城。但好景不长,斯巴达新的军事领袖鲁山德率军于前406年击溃雅典海军,阿尔喀比亚德再次流亡,结束了他在雅典最辉煌的时期,去了达达尼尔海岸边自己的城堡。前405年他警告驻扎在阿哥斯普塔姆斯河(Aegospotamos)的雅典海军防范斯巴达突袭,但未被理睬。前404年,法纳巴乌斯的波斯总督受鲁山德之命,将阿尔喀比亚德谋杀,终年46岁。
当时的人很多都很关心阿尔喀比亚德的命运。比如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蛙》里,借用欧里庇德斯和埃斯库罗斯之口,讨论了雅典人应该如何对待流亡的阿尔喀比亚德。其中“欧里庇德斯”憎恨阿尔喀比亚德这样一个“对祖国援助何其迟、伤害何其快,对自己私事有办法、对城邦公益束手无策的公民”,而“埃斯库罗斯”则认为“既然养了一头狮子,就要迁就它的脾气”。当这出喜剧上演时,阿尔喀比亚德已第二次流亡隐居起来,人们当时的确关心他的情况;但更重要的在于,喜剧中的讨论绝不是仅仅就事论事,而是在讨论一个普遍问题:个体与城邦,特别是领袖的个体行为、利益与城邦和公民的利益的关系问题。
阿尔喀比亚德在众人的欢呼中归来对阿尔喀比亚德记述最多的当数大史家修昔底德,普鲁塔克也曾为他立传而使其故事广为流传。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按照战争进行的顺序,记述了阿尔喀比亚德的家族、行为、讲演和事迹。其中有两段著名的演说:一是在阿尔喀比德与尼克亚斯争论是否远征西西里时(第五卷),一是在阿尔喀比亚德逃往斯巴达献计时(第六卷)。在第一个演说前,修昔底德简要评论了阿尔喀比亚德。他说阿氏之前从没有反对过尼克亚斯,这次站出来的直接原因是尼克亚斯攻击阿尔喀比亚德的私人生活奢靡和年轻,不能胜任将军之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阿尔喀比亚德“想获得将军的职位,他希望征服西西里和迦太基——这些胜利会使他个人同时得到财富和荣誉”。同时修昔底德描述说,当时人们对阿尔喀比亚德的私人生活都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他的作风不合习惯、奢靡、机会主义等,他们认为把城邦事务交给他管理会导致城邦毁灭。但在接下来的演讲中,阿尔喀比亚德有力地为自己生活奢靡做了辩护,并奉劝大家不能听信年轻就没有统帅能力的言论,而应该团结起来进行战斗,使雅典这样一个本来“活动的城邦”因战争而得到新经验,而不是闲散下去毁灭自己。
但阿尔喀比亚德毕竟年轻,在卷入一场政治阴谋时不能应付自如,所以选择了逃亡斯巴达。在那里他又发表了长篇谈话,说明自己不是背叛祖国,而是祖国不再是自己热爱的祖国,并鼓动斯巴达人采取行动进攻雅典。由于修昔底德之前已经提到过,阿尔喀比亚德家族曾照料斯巴达在雅典的利益,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他这种“叛城邦者”不是“民族罪人”,其所作所为更多是受到政治策略和利益驱使。
阿尔喀比亚德的所作所为,虽然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被定位为个别的、没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但历史的“个别性”与诗的(或哲学的)“普遍性”之间的张力就在这个“个别事实”上显示出来了,时人或后人便可据此讨论这些个别事件的普遍意义。二、阿尔喀比亚德与苏格拉底的双重关系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史。哲学家苏格拉底比阿尔喀比亚德年长19岁,却偶然或必然地成了爱慕阿尔喀比亚德的人,也做了他半个老师。阿尔喀比亚德和苏格拉底主要有两种关系常被人讨论:一是阿尔喀比亚德的行径与苏格拉底受审的关系,也就是两人的政治关联;二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关系。
(推文节选自梁中和编《柏拉图对话二十讲》第一讲 哲人的情人:《阿尔喀比亚德》 )点击图片,加购好书
● 劳埃德·琼斯 | 古典学为什么重要● 李致远 | 苏格拉底与工具人珀洛斯:柏拉图《高尔吉亚》461b3-465e1解析● 西塞罗 |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第五卷前言(顾枝鹰译)● 隋昕 | 意象与情绪——《农夫皮尔斯》中的“属灵”觉醒● 学术沙龙丨“礼法、德性与友爱:柏拉图哲学四人谈”活动记录● 纪要 | 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编辑|许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