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建议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竟然一大堆人反对!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2023-02-21

疫情3年,除了给各国民众带来许多苦痛,还重创了世界经济:让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甚至陷入停滞的同时,也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生活的艰难。
对此,各国政府除了使出浑身解数提振经济外,在帮助低收入群体保障生活水准、减轻他们因疫情影响而增加的生活压力方面,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同样的策略:直接发钱。
举几个例子——
英国:为全国所有因为疫情而不能工作的人支付80%的薪水,最高每月每人2500英镑,折合人民币20903元,且承诺一直到疫情结束;疫情期间所有缴纳不起房租的住户免房租,房东的损失由政府补;银行房屋贷款三个月免付。
新西兰:补贴全职员工约3万元人民币,隔离的加2万;非全职员工补贴约1.8万元人民,隔离的再加1.2万。
印度:低收入人群每人发放约500元人民币。
日本:每户人家每月发约1.6万元人民币。
加拿大:每人每月约1.6万元人民币。

我国网络上一度也曾掀起为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或消费券的讨论,最后胡锡进一针见血地指出: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外国给民众发钱是“逗”他们玩。
讨论结束。
胡总属于那种天上的事全懂、地上的事懂90%的异人,他的逻辑我们凡夫俗子自然是不懂,但想到如果有人发几十几百张红灿灿的票子,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
咱们所盼所望所想,并非没有道理。
今天,凤凰网主办、凤凰财经承办、会期两天的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在讨论如何提振消费这个经济问题时,有经济学家提出“发钱”。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建议:学习美欧等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并且不是发一两个月,而是要发3至5年,每个月都要发!
虽然管清友以前说过一些类似于普通专家的话,但咱们不狭隘,既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
说得好,就该点赞!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也表示,应当发钱!他说,中国经济的瓶颈是在需求端。搞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有限,还是得想办法把消费拉起来。
这两位虽然表达角度和方式不尽相同,但结论应该一致——
给没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发钱消费!
说得好听吧?听着开心吧?
先别乐!
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不能迈出第二步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把一万里路走下来。
可就有那么一帮人,连让咱们白乐呵的机会都不愿给!
这位来自浙江、自称“三爷”的以忧国忧民的姿态发博质问:如何定标准?如何审核?会不会成为某些机构部门的提款机?
不是说他担心的问题没有可能,但做什么事不存在这样那样的潜在风险?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做好制度设计,而不是有潜在风险就不做。
所以,这位所谓“三爷”就是反对给中低收入者发钱,那些话不过是他所找的理由而已。
假如他属于那种在水果店里看着黄灿灿的金橘要犹豫半天的低收入者,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如此义正辞言地拒绝“发钱”。
还有理由比他更高大上的:发钱会导致通货膨胀。
还说什么通胀会让穷人手里的钱更不值钱——说得好像穷人手里有钱似的。
我就奇了怪了——
全世界都担心低收入者日子难过而发钱,但这些人就不担心;全世界都不怕发钱给低收入者导致通货膨胀,但他们就怕。
人家忧民,他们忧国。
其实,他们才不会忧国。他们只是那批手里有大把闲钱的人,害怕通货膨胀使他们的钱贬值而已。
在我浅薄的见识里,我从未看到过一个国家给低收入群体发钱时,受到如此广泛的反对。
人心之恶,何至于此!

虽然他们披着大公无私的外衣,但骨子的宵小与歹毒,可以透过他们的皮囊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人被口袋里的钱蒙住了眼睛而变蠢了。
谁说给中低收入者发钱就必须超发货币?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计划用于大规模基建设施的钱拿出来发给中低收入者,因为在五、六、七、八线小城修建高铁、环城快速路等设施虽然可以拉升经济数据,但它既不创造财富,也无真正的实用价值。
君不见,许多县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上一天过不了几辆车!
这样的基建能够受益的行业很狭窄,但如果把这些钱发到中低收入者手中,就会直接拉动需求。
需求一上升,各行各业都有钱好赚,市场就会繁荣,经济就会上升。
那些手里有钱反对发钱的人,他们的钱也是在生产、服务市场赚来的,需求上升了他们也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即便因为市场活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胀,完全可以被他们赚到的利润所吸收。
人人有利,有什么不好?
当然,更多的人表示欢迎。
虽然写“八”字的笔还没拿出来,但由衷赞许一下专家还是不应该吝啬的。
不过,专家们适当赞许一下即可,因为,他们虽然说是学习外国成功经验,做法也很相似,但出发点和人家还真不一样。
人家当初发钱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低收入者有尊严的生活;管清友、姚洋们的初衷并非为中低收入者着想,而是为了拉动经济。
不过,咱们也不考虑那么多,甭管为什么发,发钱总是一件好事。
你说呢?
不过,大概也许我可能的确是过于乐观了。

——正文完——

关注本号吧

本号文章荐读:

渴望重新封控的,请便;而我们,恕不奉陪!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抗原试剂:你们在哪里?

看了胡锡进的“听到”体,我又想到了方方

对吴首席所说“时机恰到好处”,网友们的评论也很恰到好处

可怕的不是“阳”,而是认知障碍

中国医药进口辉瑞新冠药物,为何那么多人抵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