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 震惊世界文学的一声春雷——拉美文学爆炸时期(上)

巴别塔 Babel巴别塔官方 2022-04-12

正文共:3469字 6图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1960年以后,在先锋派小说的基础上,拉美小说家更上一层楼,写出了一大批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技巧奇特的作品,造成一派空前繁荣的局面,引起欧洲和美国的极大注意,因而被称为文学“爆炸”,也就是我们国内读者所熟知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Boom Latinoamericano)。


这一时期小说的特点在于:


一代新作家站在新的高度观察新大陆的现实生活,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胡里奥·科塔萨尔、巴尔加斯·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何塞·多诺索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新作家,在60年代前后登上拉美文坛,他们大多身居国外,欧洲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达状况给他们很深的刺激,迫使他们用比较的眼光观察和思考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原因,他们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与侵略军事独裁统治反动落后的大庄园制充斥于城里乡间的贫困、愚昧现象,是阻碍拉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不拘泥于过去某种固定的文学模式,而且在继承和借鉴外来文学和拉美文学传统的同时,大胆地开拓一条新路,即艺术多样化的道路。这一时期作家的视野比起前辈作家更宽更高,但他们更加感到有必要深深植根于拉美本土的生活,透过一城一镇一村的生活反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来。


时至今日,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拉美文学爆炸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但是文学爆炸时期的四大主将——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秘鲁小说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依然是书店书架上的常客,并时常霸占畅销书的宝座。





今天我们将着重了解这四位主将为拉美文学爆炸做出的贡献,从中得以一窥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盛况:


#1

卡洛斯·富恩特斯 Carlos Fuentes

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2012)出生在墨西哥城一个富裕的外交官家庭。他在美洲大陆一些第一流学校里接受了系统、全面的教育,而且从小就接触到许多外语。
富恩特斯对世界的广泛接触和他丰富的阅历,使他领略了西方古代和现代文明,亲眼目睹了欧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看到了欧美的先进技术以及它所带来的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拉丁美洲大陆的落后现状,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和这些问题在人们思想意识上产生的影响。
他从小就开始写作,青年时期就全力以赴地从事文学创作,幷为此付出了一定代价。当他成了作家以后,总是力图用自己的作品来抨击墨西哥社会的弊端,发掘并弘扬墨西哥民族的传统文化。他常说:“我活着就是为了写作。要写豪富和贫困奋斗与消沉、爱情与仇恨”。富恩特斯的作品包括小说故事、报刊社论文章、评论、杂文和电影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中、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被广泛传阅。《戴假面具的日子》是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使他一举成名、震惊文坛的是他的小说 《最明净的地区》(La región más transparente(1958)

 


《最明净的地区》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现代墨西哥的总结”。


富恩特斯坚定地立足于现实之中。他对墨西哥这个既富足又贫困,既怪诞又平庸,既充满不幸又充满欢乐的国度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又对现行的社会制度与道德规范进行了分析。他描绘了墨西哥50年代的社会风貌,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他着重揭露了那些骄奢淫逸的富翁,唯利是图的奸商以及看风使舵的政客。


富恩特斯指出,墨西哥贫困、落后的现状是1910年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结果。历史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至1940年为止,墨西哥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为大地主所有。上百万的农民依然没有土地,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还是雇农,工人依然贫困。帝国主义仍然控制着墨西哥的大量财富,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这个根子没有被拔除。



《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 (1962) 是富恩特斯的又一部名著。文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无论在触及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度,还是在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全面地、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个性与成就的作品。富恩特斯是1960年在古巴逗留期间动笔写这部作品的。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墨西哥以及整个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看法。


富恩特斯以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尔特米奥·克鲁斯在弥留之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为主线,来叙述墨西哥革命战争和战后的情况以及克鲁斯本人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富恩特斯在《最明净的地区》里描绘的是革命后的情形,而在这部作品中描述的是革命中和革命结束时的情形。阿尔特米奥·克鲁斯饱经沧桑的一生恰恰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全过程。克鲁斯个人的生活经历,他身上革命精神的产生、发展及衰竭的过程同墨西哥革命的历程息息相关。


#2

胡利奥·科塔萨尔 Julio Cortázar

“由于缺乏更确切的名称,我的短篇作品几乎全部都归入幻想小说,实际上它们反对的是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在一个由规律、原则、因果、精确的心理学和地图册所支配的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可以描述和解释。然而就我而言,对现实的真正研究并非针对规律,而是针对那些规律之外的东西。” 

——胡里奥·科塔萨尔


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4岁时,随父母回到祖国阿根廷。大学时,专攻文学和哲学。但他仅仅学习了1年,便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了。之后经朋友介绍,他做了乡村中学教师。这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在他执教的5年中,他一面看文学书籍,一面从事文学创作,这为他日后进入文学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受聘于门多萨省的库约大学,讲授法国文学。


1938年他以笔名胡利奥·德尼斯发表第一部作品十四行诗集《出现》,1949年诗剧《国王们》出版,1951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兽笼》(Bestiario)。后移居巴黎,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游戏的结局》(Final del juego、《秘密武器》(Las armas secretas、《一切火都是火》(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仪式》和《故事集》等。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彩票》(Los premios 写一群彩票得奖者乘船游海,为了进入轮船的禁区,发生了一场斗争,运用象征手法讽刺混乱而可笑的现实世界。
1963年,长篇小说《跳房子》(Rayuela问世了,该书在拉美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作
《跳房子》的书名取自儿童游戏。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描写一群阿根廷青年移居法国巴黎后的生活。这些人原来十分向往花花世界的生活。但是,到达巴黎后,他们徘徊于街头,喧嚣的大都市使他们感到迷茫。苦闷和孤独紧紧地包围着他们,甚至连爱情也不能使他们从中解脱。最后,他们毅然决然地返回了阿根廷。
作者着力描写人物的内心矛盾,同时指明阿根廷和法国的文化与传统是多么不同;他力图向读者展示高度发达的欧洲生活并非如阿根廷人所想象得那般快乐幸福。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作者的内心矛盾:他热爱祖国,习惯阿根廷的生活方式,但是拉丁美洲的文化却又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



在《跳房子》中作者力图表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系在这座迷宫的中心点上,作家的任务就是揭露这一现实,还其本来面目,而并不在乎别人的飞短流长。他说:“我越来越缺乏自信,但是我很高兴。从美学的角度说,我是越写越糟,而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我越来越接近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描写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似乎很象自杀,但是自杀总比充当活僵尸耍好。也许有人会想,一个作家竟然要拆毁他的写作工具,这岂不是荒唐。可是要知道这样的工具已经显得陈旧啦。所以我愿意从零开始重新武装自己”。这番话清楚地说明,科塔萨尔决心摧毁传统的表达方式,继续探索可以充分反映拉美现实生活的新形式、新手段。
这部作品结构复杂,寓意深刻,是当代拉丁美洲文学中具有新颖艺术特色的长篇小说之一。

我永远也不会放弃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有一阵耀眼的爆破贴在我的脸上,缠绕在我的手指间,并向光线逸去,也使我朝着一切异我闯去,或是使异我闯入我本人。这好像是一种在完全无时间无空间的光线中既能凝固,也能溶化的无限透明的某种东西,也好像是一扇嵌有蛋白石和钻石的大门,通过这扇大门,人们就可以开始成为真正存在的那个东西,以及不想存在,不善于存在,也不能存在的那个东西。


—— 《跳房子》 孙家孟 译


参考资料:

《拉丁美洲文学史》 赵德明 赵振江 孙成敖 段若川 编著


- End -


声明:本文由本站独家整理资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所涉内容不代表本站或个人看法和观点。图源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