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主义之“对知识诚实”的学习心得——价值投资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大赏之三
点击上方蓝字
即刻关注我们
设置🌟星标
我2012年无意间接触《穷查理宝典》时,并没有意识到它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变化。
然而,回顾过去十年,我的很多选择、经历和改变,都或明或暗地与《穷查理宝典》及其背后的思想,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些日子,施宏俊老师创办的芒格学院发起了首届征文活动,我非常开心,在芒格书院的组织下,我们这些喜欢价值投资理念、热爱芒格主义的朋友,又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关于是否参加征文活动,我想,虽然自己对价值投资、芒格主义的学习和认识还比较粗浅,但还是想尽力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些年来,受芒格思想的影响,以及在李录先生,常劲老师、施宏俊老师等众多师友的慷慨帮助下,受益良多。有此机会,我应该把自己的心得感受,系统整理一下,回馈各位师友与同道中人。
具体写什么呢?思来想去,我想讲讲我“对知识诚实”的理解。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我考虑了几个原因:
一,从能力上看,我对芒格思想的学习还在比较基础的阶段,所以,谈谈“诚实”这个基础的问题,比较符合我现阶段的水平。
二,从效果上看,过去十年的学习中,对我改变最大、影响最长远的,莫过于对“对知识诚实”态度的理解和践行。
三,从实践上讲,“对知识诚实”虽然是很基础的道理,听起来也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在认识、理解、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有迷茫,也有困惑,花了不少时间,在各位老师的慷慨帮助下,才逐步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和教训分享出来,希望对其他朋友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所警示或启发。
第一次冲撞:
这些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盘桓着,因此,在施宏俊老师的引荐和帮助下,2019年,我有幸代表众多读者采访芒格先生,并结识李录先生后,就非常留意李先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李先生聊到了相关的话题,但他给的答案,让我大为惊讶。
李先生说:芒格的思想和成就是建立在“对知识的诚实”基础之上。
此前,我设想过芒格人生和事业成就的各种解释,但是就没有想到,李先生给的答案会落到“诚实”——这个看起来并不稀奇的概念上。(后来我才发现,其实这个观点,李录先生在给《穷查理宝典》的序言中,就明确地写出来过,只是我此前并未留意到它的重要性。)
查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他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你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时要注意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李先生的这个回答在给我很大触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困惑:
对我脑海中这些困惑,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还要经历大约2年的时间。但这次交流,李先生总结的“对知识的诚实”这个观念,深深地植入了我心里,我想,我有必要弄明白它。
第二次冲撞:
在美国,我第一次见到常劲老师的时候,他给我非常低调,谦逊的印象。此后,在一个活动中,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学习常劲老师的分享。
常老师的这次分享,给了我第二次冲击。
常老师早年做过管理咨询的工作,养成了一个快速学习的习惯——能够对一个领域快速地了解。有时候,在对一个行业很快学习,了解原理后,就能给客户做咨询了。但是,后来在和李录先生的交往中,他一点点意识到:这样的学习,其实并没有真正产生真知灼见,长期上看,还容易让自己犯错误而不自知。
让我当时深受触动原因有二:
1、常劲先生在众人面前敢于自揭其短的诚恳,让我印象深刻。
2、当我听到常先生说到自己做管理咨询快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时,不由得联想到我自己。我虽然不完全是做管理咨询的工作,但是之前做旅游规划,也和咨询的本质相似。我也有过快速学习给客户服务提案的经历。所以,当我听到常先生的自我反省时,简直觉得这些话,都是在说给我听的。
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我日常所理解的“诚实”,和李录先生所说的“诚实”,标准不一样。
我过去对“诚实”的理解,其实比较含糊,并不能很清晰地界定其内涵,大概只要自己主观上没有说谎骗人,似乎就是诚实了。
而常劲老师在给李录先生《文明、现代化、 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写序言时,说:
李录君对于知识诚实的要求,用常人的标准来看,是非常苛刻的,他决不允许不懂装懂,对于不懂装懂甚至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反感。
快速学习的方法,当然有助于认识一些问题的关键要点,但与此同时,它也容易让我对很多知识存在想当然的理解。
如果我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这一点,还真以为自己懂了,那不就是自己骗自己,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快速学习,不就是快速愚蠢吗?
我惊出一身冷汗。
那……该怎么做,才能真的懂一个知识呢?
这让我想起来芒格先生对知识诚实的标准:
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听起来,这个标准要求太高了——我一个人普通人,去哪儿找如此高水平的人验证自己的观点呢?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慢慢地意识到,要做到对知识的诚实,其实核心并不在于找到什么样的人和自己辩论。而是要做到孔夫子的教导,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因为:
1、如果自己认真用心地研究,又实事求是办事,不去自己不懂的地方瞎搞,别人又怎么能驳倒你呢?
2、自己用心研究,不断花时间学习、实践,理解深入后,自然就知道谁在这个领域有真知灼见,也就能够找到对标或讨论的对象了。
当然,这样的理解,也是后面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后才认识到的。当时的我,最大的困惑是,既然我的快速学习方法有问题,很容易导致“不懂装懂”,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弄明白一个知识呢?
第三次冲撞:
在我困惑,怎么样才能真正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真知灼见的时候,正赶上新一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东会要开始了。因为疫情原因,大家无法到现场参加线下活动。于是,我们几个朋友就想组织个线上学习活动。非常幸运,常劲老师推荐了朋友L,他和我们分享了他是如何研究价值投资,尤其是如何学习伯克希尔股东信的。
那次一个多小时的在线分享,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毕竟我对伯克希尔的整个业务框架没那么熟悉,看那么多数字报表的分析,很难一下建立认知体系。但是,L老师讲的一个学习习惯,却一下子走进我心里,给我巨大的启发,这就是:一字一义。
所谓,一字一义,我后来在网上搜索,似乎也没有太贴合的确切含义,甚至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义”还是“意”,我也不十分确定——但我想,这个方法的大意是:你要对你所读的每个字,每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清晰准确的界定。
这个方法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很像我最早看到“多元思维模型”时的感受。
10年前多元思维模型启发的我是:处理复杂问题时,如何找到更可靠的决策依据?这个概念指引了我很长时间的学习方向。
而现在”一字一义”方法给我的启发是:如何学习才能避免不懂装懂,浮在表面,逐步增进对问题的认识。
之所以这个方法对我启发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意识到它可以帮助我厘清概念——对每个词的含义,不断建立清晰、准确、可靠的边界。
人的理性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就是“概念”,凡是不能用概念表述的感受,就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而组成概念的单位,又是一个个字。
如果我们想要有一个可靠的知识体系,就需要有清晰、准确、可靠的概念做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组成概念的“字”,有更准确地理解和认识。
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是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字词的理解,已经有很多语言学家和善于思考辨析的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我只要从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建立和夯实属于自己的概念知识体系就行。
想到这里,我发现,这就是芒格说的:
我有时在做概念厘清的时候,会想起笛卡尔——他曾提出人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个思想、观点、概念的可靠性,并不断探究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当然,我远比不上笛卡尔先生取得的那种“我思故我在”的历史性突破成就。但对我而言,一字一义地检视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对我建立可靠、理性的知识体系而言,确实意义重大。
当然,对字义的理解,仍然只是认识真实世界的一个基本功,就像蹲马步一样。你不能把蹲马步当作全部。但是,要行走江湖,基本功不牢,将来却是要吃很多苦头的。
后来,我在整理李录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商业大会上和格林沃尔德教授对谈时,发现了“对知识的诚实”更细致的表述。
李录先生说的“诚实”是指:“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所知道的,所假设的,潜意识里假装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事物。”
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我们要做到对知识诚实,就要区分,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以及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知道的。
而“什么是自己知道的”,又可以分为3种情况:
(1)知道自己有哪些正确的、可靠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有大量证据为基础,经得起时间考验、可证否的知识。也就是能够在“能力圈内的知识”。
(2)知道自己头脑中存在哪些观念。
但它们并未经充分验证,属于自己的假设。也就是“似是而非的知识”。
(3)潜意识里假装知道的。
前面“似是而非的知识”还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假设”和“观点”。而潜意识当中的想法,就属于“冰山之下的思维”了,这包括我们决策体系中不易察觉的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习惯等。
因此,一个人对自己诚实,就应当对自己的经验、印象、知识、观点的可靠性,进行清晰的区分。这才是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然,虽然我一直在说学习“对知识诚实”的过程,但其实在学习芒格主义的路上,我并不存在孤立地学习“对知识的诚实”这个版块的过程。恰恰相反,我是在学习和践行芒格主义过程中,和不同的人学习,交流,探讨不同题目时,从对大家的观察和与大家的互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不断增进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
在此期间,对我帮助很大的经历是,过去几年有幸连续旁听学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价值投资课。
感谢姜国华教授的组织发起和授课,以及李录先生、常劲先生和各位嘉宾的用心授课,我在这段学习中,不仅进一步厘清了价值投资中基本概念的内涵,还从常劲先生和同学们的日常交流中,感受到了当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抱有诚实的态度时,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直观的体验,让我印象深刻。
而2019年李录先生在北大现场授课,讲述自己最早进入投资领域时,如何从0到1起步的经历,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对“安全边际”和“对知识的诚实”之间的关系,有了更鲜活的理解,也给我接下来的很多实践行动,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自信。
此外,在课程之余,我和班里同学的交流、学习,也对我的认识提高,有很多帮助。
正是在无数师友的包容、启发和支持下,我才能以这些经历为基础,不断增进“对知识诚实”的理解。
到这里,我对什么是“对知识诚实”,就有了和过去很不一样的理解了:我越来越相信对知识的诚实,是人生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与此同时,我思想认识的改变,也促使我重新审视我过去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
从知到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
我发现,自己过去没有对知识诚实的内涵有准确的认识时,就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自己真的懂的,什么是自己真正的能力圈。这就会导致:
1、在做决策时,缺乏真正可靠的标准而不自知。
2、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有长期价值的事情上,反而容易被大家都觉得很重要、很有价值的事情牵着走,搞得自己很忙碌,却无形中陷入了一种“不懂装懂”的状态。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想,走正道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是对自己和对知识的诚实。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哈耶克说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意铺就的。”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反复引用那个乡下人的话说:
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时我意识到,培养和提升自己对知识诚实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造合适的环境的。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没法一下子做大的改变,就从日常小事入手,从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入手。
慢慢地我发现,践行对知识诚实的态度,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一,在工作方面:聚焦在有长期复利效应的事情上
过去我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多做一些工作,做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作。
这些想法当然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现在有了更多一层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对知识诚实的态度,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懂的事情是很有限的,你不可能在很多的事情上都擅长。
既然自己真正懂的事情就很有限,那么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就不是一下子做很多事情,而是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精进,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增长,让做的事情不断有助于产生长期可持续的复利效应。
那什么是能产生长期可持续复利效应的事情呢?
比如不断学习可靠的知识,比如做自己喜欢、愿意投入的事情,比如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比如有一群彼此喜欢、信任的朋友;比如,常思利他,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而且一个人诚实地认清自己的有限之后,会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了。这样工作就简单了:找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创造共赢和多赢的合作就好了。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初步形成自己选择工作的三原则:
1、做自己喜欢的事;
2、和自己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3、如果做的事情,还能让更多人也喜欢,那就更好了。
有了这个标准,工作中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就清晰很多了:实事求是,真诚待人。
如果有合作可能,就努力寻找彼此共赢合作的空间;
如果沟通后,发现一时不匹配,那也有助于彼此增进理解和信任。
在这个原则下,我工作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做事的顺滑度显著增加,内心越来越安定——可不是嘛,和喜欢的人,做欢喜的事,做的还是自己越来越擅长的,当然就能充满幸福感和安全感。
再考虑到做的这些事情还有长期的复利效应,那就是更加开心和感恩了。
二、在学习方面:重要的不是学得多,而是知道的对。
我越来越理解,对知识诚实的态度,意味着知识重要的不是学的多,而是知道的对。
花大量时间,弄明白真正重要的知识,远胜于花很多时间,学习一堆似是而非的知识。
因此我开始耐下心来,一个一个花时间弄明白生活中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原则下,我尝试着把感兴趣的学习,转变成自己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发起了两个共学的活动:
1、基本概念快闪活动,对自己熟悉的基本概念进行再认识。
既然我已经意识到认知厘清基本概念的重要性,那么我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对我生活中重要的概念,逐个重新梳理学习。
这个工作,刚开始我是自己一个人梳理的。后来,我意识到,我其实可以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和社群中感兴趣的同学一起讨论。于是就发起了每周五一次的“基本概念快闪”活动——距今(2022年9月15日)已经连续35周未曾中断,讨论了35个重要的概念了。
这个办法对我很有效,因为我不仅可以从大家不同视角的讨论中,丰富我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内容还可以沉淀下来,不断打磨,增进理解,未来也有可能完善成有价值的文章和专栏。
2、发起《穷查理宝典》慢读会,逐字逐句读宝典
我在检视基本概念的时候,也意识到,我虽然2012年就开始读《穷查理宝典》了,但是扪心自问,我并没有真正做到逐字逐句地深入阅读,有很多地方还是自以为是的划过去了。
因此,我觉得与其每天花时间学习很多东西,倒不如花几年时间,一字一句地把《穷查理宝典》《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认真学一遍。
有了之前搞基本概念快闪,集众人之智的经验后,慢读《穷查理宝典》的活动,当然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于是我在2022年5月1日,发起仅限20人参加的《穷查理宝典》慢读会;
6月1日又鼓励和支持社群同学牛牛的Annie发起了不限人数的《穷查理宝典》研习会,和慢读会保持同样的节奏。
几个月来,和大家一字一句地学习《穷查理宝典》,对我也是全新的体验。比如,李录先生给《穷查理宝典》写的序言,我们用了134天,4个月多的时间才读完。但是,我没想到,自己一个人的读书笔记就已经超过10万字了。
这种“浸泡”式的学习,让我对理解芒格思想、认识自己的不足,察觉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问题,有了更加诚实的态度。
三,生活方面:用心生活就是真
以前我忙于工作,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多家里的琐事,觉得可以家人或者请阿姨解决。
其实我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和爱人、父母、孩子一起的时光。
对家庭而言,生活中没有没意义的小事,只有我们不用心忽略了的事。
如果问,人生最重要的复利是什么?
我现在认为,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亲密与爱——人世间最真的,是情。
不过,现在好了~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圈很有限,也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后,以前很多觉得推不掉的事情,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我开始有时间收拾家,洗碗,洗衣服;
陪孩子聊天,接送上下学,一起玩游戏;
跑跑步,读自己一直心心念、此前却总没空读的传记;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都做得很好了,而是说,我在对自己诚实中,接纳了自己的有限,增进了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哪有什么人生终点,真诚、用心、善意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以上便是我这几年对芒格主义学习中,关于“对知识诚实”这个题目的一点学习经历汇报。当然,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在征文截止日前完成内容中,一些想法还不是很成熟,给各位老师同学说声抱歉,只能留待未来继续完善。
编辑:欧阳敏
视觉:肖晋兴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添加书院小助手微信munger0101
加入“芒格部落”交流群,与更多同道交流探讨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