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方蓝字即刻关注我们设置🌟星标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孔夫子早有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时对若干经典的深刻领悟,或许更胜过不加选择的破万卷。本文是价值投资征文大赛开卷奖的获奖作品,也是这样一次“温故”的结晶,记录了作者再一次重温布鲁斯•格林沃尔德教授《竞争优势》一书的感悟。这并不是对内容的全面概述,而主要从三个点切入,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第一点,聚焦于竞争优势与进入壁垒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思考竞争优势的两大特征:局部性与有限性。第三点,从书中丰富案例截取飞利浦、苹果、库尔斯啤酒、宝丽来等几个,结合行业特征和时代发展做了些总结和引申。正如作者所言,每一次的阅读可能都会挂一漏万,但商业领域的研究,本就很难有“终局”。借由不断地重温、延展和链接,最好的“教科书”,不正是能带你入门的那本么?以下为正文。《竞争优势》一书首次出版于2007年,距今已经15年了,然而却丝毫不减其价值。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什么是竞争优势出发,论述了竞争优势的来源和识别方法,进而对于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给出判断,并针对不同竞争优势企业现状,给出不同的战略建议,极具参考价值。由于其书内容深刻,索引丰富,引发众多思考,需要不断深究,于我而言更多是“教科书”,需要时时重温。本文仅为一次重温中挂一漏万的学习与思考。认识竞争优势与进入壁垒(一)竞争优势=进入壁垒何为竞争优势呢?只能从结果看。如格林沃尔德所言,如果某个企业同时符合两个条件(长时间内稳定的市场份额,高额的资本回报率及利润率),那它就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在没有进入壁垒的情况下,一个行业谁都能进来,如果行业的从业者有任何超额利润,那么新进入者就会参与瓜分整个行业利润,而在位者利润降低,最终所有新旧参与者都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会基本等于全社会的最低资本回报率(若高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参与者就会继续过来瓜分)。然而竞争优势的判定要求企业一定具有超额利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没有进入壁垒,就一定没有竞争优势(非B=>非A),即竞争优势为进入壁垒的充分条件。在具有进入壁垒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企业通过某个生意赚了不少钱,难免别人眼红,企图抄袭借鉴,但却久试而不可得,为什么呢?是因为该企业具有些别人没有的天赋异禀?或者能做到一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换言之,这就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B=>A),进入壁垒为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因此可以看出,进入壁垒是个行业属性,从他人角度出发;竞争优势是个企业属性,从个体角度出发;虽然角度不同,但说的是一回事。在没有进入壁垒的行业,一定没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具有进入壁垒的行业,其证明根据就是行业存在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二)等价的作用“竞争优势”与“进入壁垒”我之前也曾关注,并也曾认为两者具有某种联系,但从未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完全等价。究其原因,是“敝帚自珍”的心理倾向出了问题。因为两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进入壁垒是针对别人的,竞争优势是针对自己的。但一旦从自身出发,就容易“想多了”,认为自己看上的企业哪里都有可能好,并且所谓“优势”更偏定性,会更容易调动“系统一”的条件反射,比如下意识地认为技术、品牌、独创性或者核心员工、核心资源等等概念,都有可能构成所谓竞争优势,但如果认识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别人的进入壁垒,二者完全等价,于是引入“进入壁垒”的概念,就会更加直观,调动“系统二”的概率更高。因此分析企业的第一步,就是先想想,这生意如果好,别人能不能做?是否能分一杯羹呢?毕竟从相反的方向想,技术可以抄袭、资源可以购买、管理能够学习、员工能够挖走,有什么是不能复制的么?巴菲特所说的“给我足够的钱干这个事,我能伤着这个企业么”,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两个标准(1.资本回报和利润率,2.稳定的市场份额),就更容易做出判断,接下来才是具体分析竞争优势的来源等等。(三)虚假的优势与壁垒要注意,这里讨论的是具有利润吸引力的结构性进入壁垒,构成了跟竞争优势一体两面的战略意义,但在应用中经常会犯错误。比如错误一,不赚钱的假“壁垒”。进入壁垒有一种情况,是仅仅“难以进入”而已,并非企业“积极进入”。比如自然垄断行业,中国铁总,不能说没有进入壁垒(需求侧政府特许经营),但受到价格管制,从业者也是吃苦微利,不具备我们所谓的竞争优势(缺乏资本回报和利润证明);比如错误二,差异化的假“优势”。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任何所谓的“品牌”、“认知”、“差异化”,如果不能体现为定量的判断标准(1.资本回报和利润率,2.稳定的市场份额),则往往没有意义。比如奔驰汽车,不能说没有品牌、没有差异化了吧?感觉上,跟传统印象中“打火机”、“曲别针”等行业的“大路货”明显不同,但看看资本回报率和市场份额的数据就知道,实际经营处境与“大路货”基本一样。虽然打火机没有差异化,而奔驰车有差异化,但因为新进入者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自己的品牌来竞争,因而汽车行业也会沦为与打火机行业一样的,走到全行业回归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回归最低资本成本的道路。究其原因,核心还是在于没有进入壁垒。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奔驰、宝马的品牌文化、用户心智都不足以保证其取得超额利润,那现在“造车新势力”的如火如荼,未来又能如何呢?即使说长远来看谁能取得成功,也一定是具备了某种科技消费属性,因为更像“苹果”,而不是更像“奔驰”,但这条路也绝非易事。关于竞争优势的特点(一)特征一:“局部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