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寻常家庭的妈妈尚且艰难,离婚后的女性尤甚。基于付老师7月31日直播内容汇总整理,一起聊聊:当女人决定退出婚姻后,会面临哪些抉择。
当我们处在婚姻的艰难中时,会想象如果没有婚姻也许更容易,所以会决定离婚,会想象没有婚姻可能会更自由、空间更大,不必每天深陷在痛苦当中。但是,人往往还有一个倾向——一个不好的关系,好过于一个没有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有些青少年来讲,明明知道交的朋友很糟糕,但没有办法离开。因为那个朋友能够支撑他的自我认同,自我身份认同非常虚弱的话,会需要有一个人跟他在一起建立一个类似于同盟和伴侣的关系,来支撑他的身份认同。所以那些非常孤单的、被排斥的小孩子可能会交到一些很不好的朋友。婚姻关系是一样,留在失望的婚姻当中很难,离开失望的婚姻,重新一个人面对生活,如果还要带一个孩子,是个单亲妈妈的话,这个难度其实不比留在婚姻当中简单。所以,当你退出婚姻的时候,可能你需要在认知层面上,让自己理解到这是可能会发生的。可能过去你的伴侣做得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尽到一个伴侣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至少你知道他是你的伴侣,当你失望的时候,你还能在心里去怨恨一个人,去吐槽这个人;当你遇到欣喜的事物、绝美的风景,分享的欲望也可以得到满足。但如果这个人不再是你的伴侣,然后发生一些你很难处理的事情,你都没有一个可怨恨、可吐槽、可抱怨的对象,分享的欲望也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心里是空的,所有这些东西都得自己来消化,这是更难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婚姻当中,可以使用的分享跟投射两个功能。如果决定退出婚姻,就意味着两个功能都不要了,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很值得关注——投射的对象会变成孩子。单身妈妈难就难在可能会把个人一些自己不能理解和接纳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而且如果养的是一个男孩子,潜在的这个妈妈会把孩子替代感受为她的伴侣,会把很多对伴侣的需要放在儿子身上。那么这个儿子就要承担两个角色,一个是身为母亲的孩子的角色,一个是被母亲期待的替代性的伴侣的角色。所以说单亲家庭最难的还是孩子,因为需要承受的东西有很多。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做出退出婚姻决定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摆在单亲妈妈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孩子理解父母离婚这件事。作为单亲妈妈,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办法完全地消化和理解这件事情。离婚或者说父母分开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是需要在整个成长阶段不断去理解和整合的。意思是,如果说父母离婚是在孩子1岁的时候,可能在他的意识层面,没办法调动他的理解力,只能在行为上有些反应。比如说,进入到2岁要大小便这件事上,跟同龄孩子相比可能会有一些不同,表现在他的行动、肢体协调、大动作、小动作上。反映在孩子的整个发展状态上面会有一些迟缓,或者异常的一些状况发生。当孩子长到3岁,开始更多跟同龄人在一起玩,这个孩子会再一次接触到父母离异这件事。有可能会重新激发对“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在一起的,他的爸爸妈妈不是在一起的”的疑问。如果孩子再大一些,比如到了7岁读小学的时候,他又会更多地通过他的认知去理解家庭的概念、父亲和母亲的概念以及伴侣的概念。那么又会引发他对“父母不在一起”这件事跟之前1岁和3岁时都不太一样的体验。一直到进入青春期,开始有喜欢的男生和女生,他们会有自己心里爱慕的对象,就会激发他们作为一个预备期的成年人在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再次激发他们对于父母这对曾经的伴侣的理解。所以说,当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父母离异的过程后,是需要花漫长的时间,去逐渐整合对于父母分开这件事的理解和体验的。在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离婚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基础上,还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对于父母离婚后的“应激反应”。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一定会因为父母离婚受到“伤害”,作为单亲妈妈,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反应。对于孩子应激反应的察觉有赖于单亲妈妈的敏感度,因为孩子的情绪的表达可能会非常隐性。例如当孩子能用语言去表达不满与埋怨的情感的时候,这个无需令人非常担心,作为单亲妈妈只需要看见孩子的不满并且充分理解即可。我们需要格外担心的是另外一类孩子,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还不能体会到这种强烈的恨的情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依赖父母的,那爸爸不在这个家庭里面,只剩下妈妈,他的感觉是跟妈妈相依为命了,那么他内心是不可能去恨妈妈的,更多是对妈妈的失望。因为他也爱妈妈,也需要妈妈、依赖妈妈,这个家庭的变故他也能够大体知道发生了什么。比如,有可能是父母的冲突导致家庭分解掉,他的体验里面是他和妈妈是被抛弃的那个,这种体验感可能会更强烈。如果母亲处理不好离婚的自我情感的话,可能会把“我们是被你爸爸抛弃的”、“我们没有被你爸爸很好地对待,所以才分开”这种情感流向孩子。这个孩子在潜意识中就想去保护妈妈和照顾妈妈,但同时也有对妈妈的失望,对爸爸的失望。所以最大的难题在于——孩子会处在一个极其矛盾的情感体验里面。他并不能单纯地释放他的恨,他也没法单纯释放他的失望。因为他也有体恤妈妈、照顾妈妈、满足妈妈、爱妈妈的需要,所以孩子在这种夹缝的情感中生存是极其困难的。
就是让自己感觉不到失望,或者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让自己完全对妈妈没有任何失望,对妈妈充满更多的爱和信心,或者对妈妈有更多的理想化来防御对母亲的沮丧和失望。所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来讲如何去释放恨或是表达失望不是那么重要,孩子最重要的动力是怎么去照顾好妈妈,怎么去照顾好这个因为离婚情绪不稳定的、有些抑郁的母亲。这个时候孩子所承受的代价就是,他要去调整他自己去隐藏伤痛,然后去配合需要照顾的妈妈。这个时候孩子就是在动用他的假性自我的功能,所以其实很多离婚家庭的小孩子早些时候往往都会很懂事、很听话,就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很多他们不能承受的东西,或者过早承受了这些东西,就让孩子过早地成熟起来,像一个大人一样去行事、去考虑问题。所以孩子能不能比较自由地感受和敢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离婚的愤怒和失望,在于单亲妈妈的心理是不是足够强健。就是知道我不需要我的孩子照顾我,我的孩子是更需要被照顾的,所以我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整自己,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回到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的位置上来。这样的孩子就很幸运,就能够去表达他的沮丧、失望和愤怒。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对母亲的要求,也不是对母亲的评价。而是我们知道对于母亲来讲,经历离婚这个事情,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离婚原因,这个母亲也是受到了伤痛的。首先要处理自己,就像戴氧气面罩,所以可能暂时顾不上孩子,这个是需要理解。这个时候,母亲跟孩子两个人同样都是承受伤痛的。所以如果一个母亲受到离婚的负面影响比较深,她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跟空间来修复自己。首先,和前夫的关系不太好处理以及和前夫的家庭有一些纠缠,都是正常的。对于大部分的单亲妈妈来说,对前夫的失望、恨意,在婚姻关系结束后,都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常态。回到母亲的视角上,更重要的是——我作为孩子妈妈,怎么做是能让孩子更好获益的?这不限于跟前夫的关系,可能还包括跟前婆婆、公公的关系,跟前小姑子的关系,或者跟学校老师的关系等等。前夫家族当中的人只是我需要去考虑维系的关系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只不过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跟你一起去给予孩子更多支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老师、同学没什么区别,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松绑很多,也让事情变得可控和简单一些。关系的复杂不是在操控层面上就能够100%搞定的。因为我们在完全用理性或者智力去处理事情的时候会被情感影响。所以如果要去很好地消化离婚这件事的影响,还是需要去求助专业的咨询师。相当于我们吃了一个无法代谢的食物。在生命中,比起自己默默独自消化,更重要的是,有人可以跟你一起去深度探索、消化那些自己不能消化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讲,如果她能比较好地理解婚姻是怎么一天天走到这个状况的,能够理解这些事情她就能释然,就不会被这些东西轻易再去牵动。否则,可能看到别人家和睦的样子,那些脆弱、不堪一击的部分就会瞬间被打开,就会崩溃。看到很多东西会触景生情,不仅心里有很多怨恨甚至执念的东西,也会积下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体验。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来自于父母双方,对于离婚这件事的自我消化做得是不是足够深度,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这些事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只关注了自己,孩子可能也跟你一样很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