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男性图鉴:家暴、暖男、爹味,为何如此吸引人?
这是最近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随着这部热播剧的大火,里面的角色也一一为人所熟悉。作为这个夏天“老公”最多的女主小夭,各位看官的内心戏也随着剧情波澜起伏、花枝乱颤。主打一个选择困难症:
是选温润如玉的暖男涂山璟,还是妖异俊美的霸道军师相柳?是青梅竹马的表哥玱玹,还是豪爽大度的赤水丰隆?
真正是男性图鉴,家暴,偏执,自虐,暖男,爹味,邻家……每一位候选者后面,都站着一大堆的铁杆CP党。
“我恐怕是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相柳这种动不动咬脖子吸血的男人也太带感了吧!给我来一打。”
“梅林自焚和爱人同生共死的涂山璟,哭惨了,好想要这样的老公。”
“表哥真的很爱她,后面都偏执了……”
各门派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到最后,干脆有人跳出来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都要。”
当然,此类现象并非只限于这部剧,很多热门的大IP 影视作品也偏爱这些元素。有意思,为什么家暴、偏执、爹味、邻家这些特质如此吸引人?
很多年前,我曾在宿舍电脑的蓝色荧光前,偷偷摸摸地看完很多部虐恋情深的小言文。越是虐得肝肠寸断,我看得越是起劲带感。
因为口味的“刁钻”,我不太好意思跟人分享这种隐秘的喜好。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不是只有自己才喜欢那种动不动“咬脖子”、“壁咚”的“家暴”男主(甚感安慰)。
说实话,这种感觉真的是刺激。
打个比方,如果说和普通的男人搞CP就像一道青菜滚豆腐,那么和带有“家暴”、“偏执”、“爹味”、“邻家”特质的男人亲密活动,就相当于正宗的川味麻辣香锅,让人浑身几万个毛孔都欲罢不能。
来看看,这道“菜”里都有什么?
① 首先,有边界的突破。
身体的皮肤,是作为一种边界存在的。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家暴”、“自虐”带有这些特质的亲密活动,会突破和入侵人的皮肤边界,让两个人的物理距离无限拉近。
比如,当我看到电视剧中的其中一位男主在咬女主脖子吸血疗伤时,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婴儿吸吮和吞咬母亲乳房的画面感。既可以爱到与“好乳房”融合,又可以恨到把“坏乳房”咬噬掉。
是带有攻击性的一种融合感,让人感受到关系里母婴级别的高浓度。
② 其次,是构建“二元关系”。
在和“家暴”、“自虐”特质互动时,我们看到亲密关系中的施虐者和受虐者。
在和“偏执”、“爹味”特质互动时,我们则看到亲密关系中的控制者和依赖者,主导者和服从者。
关系中的双方,你来我往,就像两个齿轮紧紧咬合在一起,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更容易让人的神经系统感到刺激和兴奋,让人体验到一种排他性的关系,也更能满足人性幽微处的需求。
人毕竟是关系的动物。很多时候,比起糟糕的关系,我们更恐惧的是,没有关系。
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原始客体不断分离,注定是要面临着很多的孤独。而一份高浓度的关系,无论是来自于影视作品还是现实世界,都犹如婴儿的奶嘴,是带着来自早年记忆的抚慰性的。
很多年长些的女友会对刚出社会的小朋友这样说:不要看太多韩剧,看多了容易找不到男朋友。
这里,说的就是一种理想化。
韩剧也好,《长相思》中的四位男主也罢,哪一个不是妥妥的高富帅出场设定?而更“杀”观众的,是他们对女主各有千秋的花式“宠溺”。
比如,不用说出口,“暖男”男友就知道你想吃“紫藤花饼”,亲手摘下做了送到你眼前。
只要是你说的,“偏执”男友哪怕是让他喝毒药,眼睛不带眨的执行到位。
如果你不见了,“邻家”男友就会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到你为止……
仔细品品,就问你馋不馋?
① 首先,他们满足了我们对完美父母的投射。
一个不需要说出口,就能无限满足你的需求,将你的意志彻底执行,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你、抛弃你的理想客体。
本文开头的那个“成年人不做选择题,都要”,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母亲的回应、容纳、滋养,还是父亲的陪伴,保护,引导,统统都是你的。
② 其次,他们满足了我们的自恋需求。
理想化的男友,理想化的自己。还有理想化的关系,只要你的心念一动,整个世界就会围绕着你来转。这几乎是一种类似婴儿般的原初自恋。
婴儿时期,如果我们的需求能够被母亲很好的接住,自然会把这部分被满足的体验内化到心里,通过内射一个“好妈妈”,让我们自己也感到有力量和完整。
但很多时候,现实是让人挫败的。
比如,有位来访曾说起自己儿时断奶,整整啼哭一天一夜,哭到浑身通红都没有喝到奶。而最后,母亲终于决定投降重新哺乳,她却一口都不再吃。
这些渴望被回应、被看到的需求可能会固着在我们的人格里,并在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受挫时被激活,让我们倍感痛苦和失望。
我们沉迷类似韩剧或《长相思》中的男性群体里不可自拔,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桃花源”,当我们在和这些理想化的人相连接时,会得到平静、抚慰和安全,以此消化一部分来自现实的失望和挫败感。
这些特质之所以吸引人,还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功能:镜映。
举个例子。
我有一位女友H,她很喜欢更换微信头像。她的这些头像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全是她本人的照片。
有的,是穿小黑裙的艺术照,有的,是旅行中的生活照,还有的是比心的自拍照。当然,这位女友是和全智贤有几分相似的美人。所以,看她换头像,对我来说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但女友却很为这事烦恼,跑来问我:怎样才能不再“三天两头换头像”?为什么我就做不到一个月不换头呢?
我问她:“不换头,会让你有什么感觉?”
“不舒服,浑身不对劲。”
“怎么个不对劲?”
“如果不这么做,我就会忘记自己长什么样。我长得到底是美还是丑,我内心没有底。我周围有很多女同事,有的时候我觉得她们都比我好看。偶尔,我也觉得自己比她们好看。”
她讲得很真诚,不是自谦,也不是凡尔赛。可以看到,这位女友没有形成稳定的自体感,对于自我外表的认同也不确定,自尊也是忽高忽低的不稳定。
由此猜测,这位女友的镜映需求是相对匮乏的。
科胡特认为,要形成良好的自体感,镜映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我们需要感到自己被肯定、被认可、被接受和被欣赏。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母亲眼里的光”,然后我们也会感到自己在闪闪发光。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框架下,很多父母和师长都认同: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他们崇尚打压式教育,生怕“骄傲使人自满”。
所以,我们在成长中体验到批评、嘲讽、不被重视,缺乏价值感,也比比皆是。
我很喜欢《长相思》中的一个引喻:女主因为常年一人生活,并且常年受到他人的折磨,后来得了一种病,忘记了自己的长相。
可见,镜映之于人的重要。
我们都需要别人眼里的光,最后让自己长出稳定的自体,闪闪发光。
追剧有风险,追剧需谨慎。
高浓度的关系在影视作品里让人很过瘾,但是搁在现实世界里却不太好消受。带着施受虐、支配和控制、强迫和占有的关系,是会损伤自我功能,并限制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延伸和拓展的。
过度沉迷于理想化的关系、伴侣,容易让我们不耐受现实世界中另一半的缺点。换句话说,和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真实的人相处,需要我们放弃掉完美无缺的理想化,然后发展出一种整合好与坏的功能。
还有,自己落在他人眼里的光,是令人着迷的。但是如果得不到,也不必执着于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拥有让自我发光的能力的。具体,可以是尝试从未做过的小事,完成一个打卡的小目标……然后去心里标记这些价值感,成就感。
不如一起品鉴真实纷繁的人格
69元
观看5次真实心理咨询
曾奇峰老师领衔解析
拨开内心的迷障
唤醒你对真实关系的渴望
扫码是第一步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心理学研究生;间隔年实践者;资深猫奴。
NOTICE
精彩预告明天下午(8月15日) 14:00 曾奇峰UM心理咨询直播间一起聊聊 “防御机制”那些事 ↓↓↓ 点击下方链接一键预约 ↓↓↓
————— ☆ 阅 读 推 荐 ☆ —————
付丽娟:关于婚姻,女性需要具备的4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