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上周五小作文作者的领导,UM工作室很多人叫我“大哥”。
这周一,小编就悄悄咪咪给我发了个截图,说后台很多用户想看我。
作为一个地道山东大汉的后裔,既然有人喊我亮相,那我就没有躲躲闪闪的理由。毕竟,我们山东人能喝多少是一回事,酒杯是一定要倒满的。为了把排场拉满,我自掏腰包,损失了一周的零花钱,给小编贿赂了5个鸡腿,买来了这个头条广告位。所以,废话不多说,我们今天这个故事,先从一张图开始——
上周五下午,曾老师突然发来一条微信,指出了课程视频标题的不准确之处。事实上,曾老师对于视频标题的指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在过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已经被曾老师通过私信提醒、群聊艾特的方式陆续提醒过3次了。
作为一名打工皇帝,连续被BOSS在公司群艾特3次及以上,最开始必然是惶恐的。但随着对精神分析的理解越来越深,我也渐渐进入了淡定与平静,因为我意识到了曾老师提出指正意见的逻辑。短视频赛道而言,视频标题的拟定,通常要考虑平台给与视频的“标签”,通过关键词与“标签”让平台反选视频,从而推荐到更大的流量池,获取更多流量。但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却并不是一个贴上“标签”的过程,恰恰相反,它是一个逐渐剥离“标签”的过程。只有慢慢摘掉我们被外界赋予的各种“标签”,才能来到内心的最深处,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的行为。“贴标签”的逻辑在视频生产赛道是适用的,但是在精神分析领域,用“贴标签”的方式去概括内容,牺牲一定的准确性,就会造成一些误解甚至是误导。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理解了这层,再去把控视频标题拟定,就容易了很多。作为老大,我冒着“丢脸”的风险去分享我被BOSS点名批评的小故事,除了趁机解释给BOSS之外,其实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当我们考虑问题有那么一丢丢精神分析的思维,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那么,如何获得这种跳出问题、跳出自我去观察自我的能力?而69元的“真实案例解析与督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通过10节课程的学习,在咨询师、督导老师、授课老师的带领下,精神分析如何作为一把“手术刀”剖析自我、剖析问题,会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刻获取课程 ↓
这个课程中的第一名来访者,是一位大约20岁左右的男性大学生,他因为察觉到自己与同性朋友相处而产生的情绪内耗走进了咨询室。通常来说,一次咨询访谈其实就50分钟。那么,在有限50分钟的时间里,咨询师与来访者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在前面两节课里,曾老师会以督导老师的身份对这次咨询过程进行点评。为什么开始咨询前咨询师要避免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方式开场?为什么有的咨询师只能简单重复来访者传达的信息,无法对其内容进行拓展?为什么来访者前后倾诉的内容会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状态?听完这节课后,或许你也和我一样,会对曾老师为什么做出判断说“他们两人关系几乎与现实层面的同性恋情节无关”感到好奇。我在看第二次视频的时候,当我把目光足够聚焦到来访者身上的时候,我才逐渐理解了曾老师的判断。无论听完课程后你有什么反应,只要有思考,触发了大脑的运转,那这节课就买得非常值得。
毕竟,在未来一年内,你可以随时回看。随着你对精神分析理论掌握的加深,相信反复观看这些录像,一定能给不同阶段的你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其实,最初招募咨询师提供访谈录像的时候,我们总共收到了快20条咨询录像,来访者进入咨询关系的原因形形色色:学业压力、婚姻危机、亲人离世、养育困扰、亲密关系等等原因,都会让他们找到咨询师。不去限定、引导来访者,不去给来访者贴标签,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非常重要的一种态度。因为,一旦咨询师过于执念于某个假设,在咨询的过程中就难免会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对”的而忽略其他的信息。真实案例督导与解析的课程,围绕5个真实的咨询案例,也非常真实地呈现并传递了这样一种态度:无论你是谁,你目前是什么状态,你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这样一种方式,来获得一次不被评判、不被限定及引导的体验。在与咨询师构建咨访关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疗愈。
设计这个课程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5个真实来访咨询录像的解析与督导,来帮助大家感受什么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前面说了很多精神分析有意思的地方,但这里也需要额外说明一下,作为众多流派中的一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必然有其优势及局限性,也就是说,精神分析取向的工作方式,只适合一部分人。考虑到这个原因,我们才最终将“真实案例解析与督导”的最终价格定在“69”,希望让更多对精神分析感兴趣,但仍然在观望中的朋友们,以最低的试错成本了解这个流派的工作模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刻获取课程 ↓
好了,感谢作为读者的你看到这里。在这里,69元的价格已经骨折价了,没有优惠空间,但如果你们愿意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并且集赞69个,就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凭集赞截图联系客服小助理获得2023年7月7日的“曾老师讲《三体》:宇宙尺度下的爱恨情仇”直播回顾视频!
客服小助—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