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
2021年9月26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近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哲学》主编冯颜利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研究员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研究员 朱高磊/摄
王立胜致辞并作了题为《历史观重构:中共党史的民族复兴叙事》的发言。他指出,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革命史的叙事方式,另一种是现代化史的叙事方式,“七一”重要讲话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历史背景之中,采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现代化史叙事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历史阶段。这一历史叙事的创新意义在于:一是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题和历史任务的表述更加明确,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它把过去的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高度统一起来了。二是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外在于历史的一种政治存在,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实践逻辑的历史选择。三是汲取了近几年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 朱高磊/摄
郝立新致辞并作了题为《对如何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考》的发言。他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第二是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两个结合”,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在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下功夫。第二,要在调查研究、认清世情国情党情上下功夫。第三,要在提炼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第四,要在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之问上下功夫。做到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 朱高磊/摄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作了题为《中国发展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言。他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加强中国经验的总结。这是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经验之所以为经验在于,经验中所包含着共通性或普遍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可借鉴性。把经验提升到理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经验,同时可以促进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中国改革和发展既创造了中国奇迹又创造了中国经验。对中国经验加以总结,重要的是突出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经验的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系魏小萍研究员作了题为《建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探索与成就》的发言。她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在时间上要早于建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式接受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不断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哲学》主编冯颜利研究员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贡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百年。其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最后,面向未来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自觉》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识性概念之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当今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背景下,全人类广泛认同和践行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它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共建共享的价值体系,关注的是正在生成中的人类整体性利益和各民族利益的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在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基础,为变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价值引领,为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价值核心,为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和消解其话语霸权提供价值立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李俊文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内涵解读》的报告。她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实践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以其哲学的实践本性成为“改变中国”的理论武器,在完成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重任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百年历史不可绕开的两个基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哲学》编辑部主任洪军研究员主持。
单继刚作总结发言,他把与会学者讨论问题的方式概括为“两个面向”:一个是“历史面向”,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形成条件,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阐发;另一个是“未来面向”,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对如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9.30)
推荐 · 看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潘梓年讲座第二讲成功举办——杨金海教授谈“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会议
哲学中国
扫码关注|服务科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快捷入口
中国社科院
哲学研究所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