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宁波!

钱琪瑶 搜狐城市 2021-11-05


宁波
实力强大又低调内敛的沿海城市
汪洋波涛奔腾至此
突然平静下来
海岛、洋流共同塑造的港湾
是宁波与生俱来的港口天赋
冒险开拓、无畏风浪
是宁波代代传承的商业基因
从商埠小城
到全球吞吐量最大港口
宁波的故事
从来没离开过海洋
人来人往,舟车辐辏
贸易流转,文明传播
宁波的前路
展开于长三角南翼
与上海、杭州联手并进

潮平岸阔,海定波宁

宁波财富中心和外滩大桥

 01 

地穷沧海阔

云入剡山长

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东濒东海,西邻绍兴
北枕杭州湾,与嘉兴相望
南临三门湾,与台州相接
中间象山港迁入内陆
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
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

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 / 底图来自Arcgis

浙东的低山丘陵
自西南向东北倾没入海
四明山,分布于宁波、绍兴之间
山峦起伏,蜿蜒连绵
危崖壁立,林深茂密
“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
中通日月星辰之光
故曰四明”

是天然氧吧、避暑圣地

四明山,有第二庐山之称

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
据《剡录·山水志》载
“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
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
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
其中青虎湾岗为宁波最高峰

海拔979米

奉化区,雪窦山
天台(tāi)山支脉
由宁海西南入境
经象山港展延成镇海、鄞州诸山
山地中发育出充沛的水系

瀑布倾泄而下

天台山瀑布(台州市境内)

汇合成湖泊、湿地

余姚四明湖湿地公园红树林

汇聚成溪流、江河
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东麓秀尖山
河沙沉积成富饶的余姚平原
姚江、奉化江汇成甬江

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宁波市区在位于三江交汇的“三江口”

这片8355.8 KM²的广阔海域
成了宁波闪光的舞台
海岸曲折漫长
绵延1594.4 KM

占全省海岸线的24%

渔山岛荧光海

614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占全国海岛总数的8%
花岙岛矗立在象山南部三门湾洋面
滨海有一道“海上石林”奇观
1.5亿年前,火山喷发
岩浆冷却、收缩、爆裂
再经海水侵蚀、风化
形成罕见的火山岩原生地貌遗迹
似倚天长剑,似临海之鹤
似悬天飞瀑、似露尖春笋

重重叠叠,鬼斧神工

花岙岛海上石林

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
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
夹带大量营养物质
为滩涂和近海提供丰富养料

海产异常丰富

海上牧场

从港口航运条件来看
宁波港水深流顺,常年不冻
既有浙东运河连通京杭运河
又有海路直通长江
相比宁波
上海虽扼守长江出海口
但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处淤积
以致无法形成深水港

且海岸线过直,没有避风港

目前上海港深水港区,租借的是浙江洋山岛

再看杭州
虽是大运河终点
也有钱塘江出海口
经此转运似乎更直接
可惜钱塘潮异常猛烈
船只难以通过
而宁波幸得东部舟山群岛庇护

海域风平浪静

宁波港区

连洋流也眷顾宁波
河流入海形成沿岸流
其路线随季节更替而不同
在中国东海海域
夏季,海水北流
与长江和钱塘江汇合
形成冲淡水流
向东北与对马暖流相接
适宜船舶北航
冬季,长江流量大减
沿岸流减弱

适宜船舶南行

东极岛灯塔

宁波恰恰处在海流线路交汇区域
给航海时代的航行带来极大便利
得天独厚的宁波,注定会崛起
只是对于海疆重镇而言
兴衰直接取决于王朝开放与否
这座城的命运

便开启了7000年的随波浮沉

杭州湾跨海大桥

 02 

应幕海边郡

秋风千里归

7000年前
先民来到这片土地
得姚江哺育
创造出灿烂多彩的史前文明
他们构木为巢
建起自己的家园
烧制黑陶、打造农具

发展稻作农业

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让世人看到宁波上古文明的遗迹
相传舜帝即出生在此
《史记正义》中有言
“舜后支庶所封之地

舜姓姚,故云余姚”

中山东路樱花公园

先秦时,宁波属古越国
吴、越频繁交战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后
在句余(今城山渡一带)向周天子进贡
周元王赐以胙,命以“伯”
勾践为纪灭吴封伯之功
兴建句章城堡
又开凿山阴故水道(即后来的浙东运河)
联通杭、绍、甬
同时发展水师,增辟通海门户
建设港口码头,港城开始萌芽

从此宁波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

浙东古运河
战国时越国为楚所灭
后秦将王翦灭楚,降服越君
在吴越故地设会稽郡
在宁波境内置鄞、鄮、句章三县
但因远离中原,这里一直籍籍无名
以致闽越一带频繁割据、起事

宁波才逐渐受到王朝的重视

龙观乡桓村杜岙庙茶园和樱花

汉武帝元鼎六年
越王余善起兵谋反
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海平定闽越
东晋隆安五年(401)
孙恩在浙东发动起义
攻破句章县城
东晋将领刘裕在鄞江桥
修建新县城,名曰小溪
又加筑防御工事筱墙

驻防于三江口一带

宁波博物馆

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大幅扩修京杭运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
改句章为明州,以四明山为名
宁波第一次作为州级行政单位
正式建制,州治小溪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明州刺史韩察迁州治于三江口
发动民众筑子城(即内城)

宁波建城史由此开始

唐子城南城门现为宁波鼓楼

唐末天下大乱
为保障治安
明州镇将黄晟沿江垒土夯墙
构筑18里罗城(即外城)
与子城形成双城体系

宁波城的样貌基本定型于此时

宁波地舆图 / 国家地理

宁波凭借港口优势发光发亮
也开始于唐代
这个开放的王朝
大开海外交流贸易之门
明州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
迎来送往,日益繁荣
天宝三年(744)
鉴真东渡日本从明州启航
休整于明州阿育王寺
752-838年间

共7艘日本遣唐使船在明州登陆

阿育王寺钟楼

安史之乱,北方凋敝狼藉
紧依运河又通江达海的明州
愈发重要,拥有多条航线
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阿拉伯
乃至地中海、非洲诸国
其中与日本交往最为密切
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
《中日文化交流史》记载
唐宋两朝,中国商船从明州港出发
来往于日本达百多次
带去大量丝绸、瓷器、书籍、出售

贩回砂金、水银和锡

天封塔

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升明州为望海军
行“保境安民”、“开拓富民”国策
苏轼在《表忠观碑》有记
“吴越地方千里
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
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
五代乱世中
一方安居乐业的净土
极大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发展
产于宁绍的越窑瓷进入鼎盛时期
以上林湖为中心,窑场达到100余处
东钱湖窑场成为青瓷主产地

秘色瓷更是进贡的精品

越窑青瓷

宋太平兴国二年(978)
吴越王钱弘俶纳土归宋
和平统一又给明州休养发展之机
两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加之北方一直掌控在金、辽手中
随着契丹和西夏对北境的进犯
北方港口式微
明州港作为江南港口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朝廷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
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掌藩货、海舶、征榷之事
以来远人,通远物”
南宋京师迁临安(今杭州)
明州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明州市舶司直属户部管辖

宁海县凤山于飞阁

为服务于贸易和外交
明州造船业日渐发达
能够修造吨位万斛的船舶
宋徽宗在招宝山下造两艘“万斛神舟”
从明州启航出使高丽
返航途中,遭遇巨浪
全员向妈祖祈福
最后顺利抵达定海

宋徽宗因此赐妈祖庙额为“顺济”

妈祖从民间信仰进入官方祭祀范围

靖康二年(1127),金军破临安
一路紧追宋高宗南下
宋军于明州与金军激战
明州城几被焚毁
据《宝庆四明志》记载
“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偶有存者”
由于北方战事和国内矛盾
明州也加强了海防
南宋绍兴三年(1133)
设沿海制置司于定海(今镇海)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军衙门

海防博物馆

庆元元年(1195),宋宁宗即位
以年号为名
升曾经的潜邸明州为庆元府
元朝依然沿用庆元一名
改为庆元路总管府
元朝所辖疆域广大
贸易通路便捷
在庆元、广州、泉州设市舶提举司
庆元市舶司直属中书省
修建大型衙署仓储永丰库

作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

鼓楼旁的永丰库遗址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反元
割据一方
将庆元路重新更名明州府
明朝统一全国后
为避国号之讳
改明州府为宁波府
取“海定则波宁”之意

从此“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九龙湖湿地公园登山步道

但在明清“海禁”政策之下
“海定波宁”终成妄想
明初,宁波被保留为唯一对日的港口
嘉靖二年(1523)
日本大内氏贡使与细川氏贡使
为争夺与明朝的朝贡贸易权
在宁波港发生械斗
这次“争贡事件”之后
明廷完全关闭市舶司
中日官方贸易断绝
民间走私取而代之
日本海盗与走私海商联合

倭寇劫掠东南沿海

招宝山海防重镇

海禁和倭患
导致宁波走向衰落
南明灭亡后
清朝设宁绍台道,治所宁波
清初曾短暂解除海禁
在宁波设立浙海关
但随着日本实行锁国政策
中日贸易锐减
另一边,距离印度更近的广州
最先和欧洲人做起生意
英国在广州设立商馆洋行
而江南腹地作为赋税、粮食大区
朝廷忌惮开放宁波
于是乾隆帝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

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口岸

清末广州同文街街口,绘于1893年 /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03 

村步有船衔尾泊

江桥无柱架空横

清代工商业进步和市场萌芽
促进了甬商的发展
随着江南人口迅速增加
人多地少的矛盾促使宁波人外出经商
1667年,宁波商人在北京创建
钱庄行会组织正乙祠银号会馆
1669年,祖籍慈溪的乐显扬

在北京创办同仁堂

北京前门同仁堂

乾嘉年间,大量宁波到上海谋生
沪甬间的沙船业日渐繁荣
以李也亭为代表的宁波商帮
开始在上海立足
1797年,旅沪宁波商人和手工业者
成立行会组织

取名四明公所

四明公所

1840年英军用枪炮逼迫清朝开关
鸦片战争中,定海、镇海相继失守
《南京条约》辟宁波为通商口岸
外资迅速进入
加之太平天国战乱
宁波本土经济凋敝
商人大批前往上海
逐渐在金融和实业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镇海人叶澄衷成为上海“五金大王”
慈溪人严信厚在上海创建
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

慈溪人虞洽卿成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清末上海滩大亨虞洽卿

在西方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
宁波本地也逐渐近代化
1887年严信厚在家乡
创办通久源轧花厂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

1889年创办慈溪火柴厂

民初,工人们修筑马路

同时宁波加强了海防建设
在金鸡山、招宝山一带修筑炮台
镇海口成为浙东沿海战略要地
在中法战争镇海保卫战中取得胜利
在后来的宁绍战役中
成功阻止日军登陆

被称为“浙东的台儿庄战役”

镇海口炮台,1885年

1937年,萧甬铁路开通
但很快战争爆发,铁路被逐段拆除
1938年,杭州沦陷
次年,定海被攻占
宁波港封港,货物改走镇海
1945年,日本投降后
国军接收宁波
内战期间,货币贬值,通胀严重

金融危机冲击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蒋中正下野后,在奉化溪口拜别母亲陵墓,从此再没有回到故乡
宁波商人开始前往香港、台湾
定海人董浩云在香港创办董氏航运集团
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
另一位船王包玉刚也是宁波人
创办环球航运集团
是香港十大财团之一
应昌期在台湾金融界、实业界叱咤风云
涉足化工、纺织、银行业
东南亚各国也都有宁波商人的足迹

在海外商界形成“宁波风”

董浩云与其子董建华

5月25日,宁波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
宁波行政区划发生较大变化
定海县划归舟山
原属台州的宁海县改隶宁波

废置的萧甬线也重修贯通

宁波火车站,1959年9月

大跃进时期
1956年台风登陆
由于片面强调“抗台保丰收”
导致宁波象山县近3500人死亡
1967年,余姚发生长时间惨烈武斗
导致萧甬铁路余姚段中断
70年代逐渐恢复正轨
镇海港开始建设
浙江炼油厂也在镇海创建

东海舰队司令部也从上海迁往宁波

1970年建成的新江桥

改革开放,再次给了宁波机遇
在开放浪潮中勇吃“螃蟹”
1980年,宁波第一家外资企业
东方电子入驻
1984年,邓小平在北戴河提出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
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宁波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北仓港码头

在海外取得成就的甬商反哺家乡
大量外资开始流入宁波
香港的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
台湾的应昌期
日本的孙忠利
美国的应行久等宁波籍人士
回乡支援建设
兴办实业、引进技术管理经验

创办各类企业近千家

198176日,邓小平会见包兆龙、包玉刚父子

1987年宁波被列入计划单列市
1994年成为副省级城市
随着经济体制转变,私营放开
介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之间的
“宁波模式”应运而生
乡镇企业在获得一定发展后转制为私企

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混合发展

杭州湾大桥

1996到1999年期间
宁波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例
由20%提升到80%
涌现众多制造业品牌
雅戈尔、金田、奥克斯
太平鸟、得力、方太

连续多年上榜中国民企500强

雅戈尔,宁波首家本土千亿级制造业民企

运输交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宁波港从河口港成为海港
跻身世界一流港口的行列
1990年,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建成通航
杭甬铁路也完成升级改造
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组成立体型综合运输枢纽网络
在曾经的浙江炼油厂基础上
1994年改制成立镇海炼化

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2006年,宁波港与舟山港联合
2009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上海港
成为全国第一
临港工业成为宁波经济支柱
产值达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3
2010年,国务院发布长三角区域规划
将宁波定位为
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物流基地
国际港口城市
宁波完成了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

从商埠小城向国际港城的跨越

斑斓的集装箱

新时期,宁波展开“腾笼换鸟”探索
关停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
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开辟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厂
上汽大众和吉利两大整车巨头
以及德国博世、美国江森、日本矢崎等
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设厂

杭州湾新区整车工厂

依托港口和制造业优势
宁波在长三角南翼强势崛起
上海是金融、资本、综合经济中心
杭州是电商、物流、创意经济中心
而宁波则是港口、外贸经济中心
与杭州、上海功能互补,形成铁三角
宁波在城市竞争中一路勇往直前
2020年GDP达到1.2万亿

位列全国第12位

宁波财富中心

 04 

海东估客初登岸

云北山僧远入城

海港不仅激活了贸易
还繁荣了文化交流

宁波因海港码头而外向包容

庆丰桥

唐代,佛教在明州兴起
城内兴建起众多寺院
最主要的当属天宁寺
从唐至民国屡遭战火焚毁
至今只余下寺前西塔遗存

这是目前江南地区仅存的唐代砖塔

天宁寺塔

城郊灵山上的保国寺
建筑工艺精湛绝伦
大雄宝殿结构极为科学
未使用一枚铁钉
仅靠斗拱间的巧妙衔接和榫卯技术
将构件牢固组合

托起大殿屋顶50余吨的重量

保国寺屋檐

贞元二十年(804)
日本僧人最澄入唐
在天台山学习天台宗教义
在明州开元寺受戒
两年后,最澄归国
在京都比叡山创建延历寺
正式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
他把浙东带回的茶籽栽种在比叡山麓

这也是日本最早的茶园

京都延历寺

北宋庆历七年(1047)
王安石任鄞县令
任上降低捐税,兴办县学
倡导经世实用之风
宁波的官方教育事业从此开始
在民间形成崇文风气

“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

宁波城隍庙

另一位任职宁波的文人是曾巩
元丰元年(1078),曾巩知明州
兴修水利,疏浚月湖

日后这里成为宁波的文化重地

月湖公园

靖康之乱,北方士族南迁
众多名门望族到来
宁波人才济济
据《浙江通志》记载
南宋,宁波共出进士983人
占全省17%
杨简、袁燮、舒璘、沈焕
并称“甬上淳熙四先生”
在月湖研讨、讲授心学
形成第一个本土学派,四明学派
当时的朝廷
“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
鄞县人王应麟在此撰写的《三字经》
被奉为经典,历代流传

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天一阁博物馆

有明一代,宁波涌现出众多大儒
方孝孺王阳明黄宗羲范钦
范钦建造的天一阁
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
清乾隆年间
取天一阁样式在全国兴建“南北七阁”
用来收藏《四库全书》

天一阁自此名闻

天一阁藏书

随着宁波开埠
西方近现代文明席卷而来
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冲撞、融合
不同的生活习惯
不同的风俗信仰
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这里同生共存
老外滩的领事馆、洋行、教堂
充满欧陆风情
宁波最早的报业、西医从外滩输入

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浸入西方色彩

老外滩

天主教堂

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
在宁波兴起出国留学的热潮
出生在鄞县的金韵梅
是中国第一位留学海外的女性
她幼时父母双亡被传教士收为养女
在1881年赴美学医
从纽约女子医科大学毕业后
回国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医学堂

开近代中国公立护理教育之先河

金韵梅

改革开放后
宁波帮投资家乡的热潮中
也创办起一批学校
其中宁波大学建于1986年

由包玉刚捐资,邓小平题写校名

宁波大学

 05 

风物可人吾欲住

担头蕝菜正堪烹

航海梯山,视若户庭
靠海而生的宁波人
性格带有鲜明的海洋特色
他们没有强烈的家园意识
以四海为家
坚毅地冒险开拓
他们耻于安守家业
勇于背井离乡在外拼搏创业
披荆斩棘,奋力开拓

硬是在异国他乡开拓出自己的天地

白峰镇外峙岛盐城,浙江最后一座古法晒盐的盐场

宁波人也不太会守成享福
他们积累一定资本后
不是买田置地或存进银行
而是投资于更大的产业
敢赌敢拼

把握高风险与髙收益的机会

扬帆出海

宁波重商的习俗
影响着宁波商人的头脑和眼光
长于经营、富于机变、善于捕捉商机
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居安思危、审时度势

让他们成为海内外商界常青树

孙中山与“宁波帮”吴锦堂在日本合影

虽然宁波商人
在家乡之外创下辉煌的商战战绩
但味蕾基因始终忘不掉家乡味
生在鱼米之乡
又对着舟山渔场的宁波
先天就占据地利之便
依据时令物候

寻得四时鲜美

舟山渔场渔船

晾晒的鱼鲞和腊肠
冬季腌制的雪里蕻
烟雨中的咸齑(jī)新笋
宁波人又极善食材搭配
用咸齑吊出黄鱼的鲜

以猪油勾起汤圆的甜

东钱湖畔,渔民们将捕获的鱼晒成鱼鲞

甬帮菜的烹饪匠心
遇上东海深处的鲜灵美味
简直要鲜掉眉毛
无论是烟火气十足的大排档里
还是阖家团圆的年夜饭中
“小海鲜”永远是头牌
首推肥美鲜嫩的泥螺
滩涂上捡回满满一筐
洗净脱水,用淡盐水和黄酒浸泡
腌制成醉泥螺
南方的夏天潮湿溽热,胃口不开
嘬一口软嫩的泥螺
肥美的螺肉滑到嘴里
瞬间就来了食欲
“老酒咪咪,海鲜嘬嘬”

满是惬意

醉泥螺

年夜饭门面当属红膏呛蟹
刚出海的梭子蟹
拎回家放盐水里泡上两天
东海渔民称之为呛蟹
隔着表壳,直将咸味逼入蟹身之中
待到整蟹腌渍入味,斩成大块
每一块都带着红亮细腻的蟹膏
再浇上绍兴黄酒
在酒香激发下,蟹肉白嫩细滑
嘬入嘴中鲜味满口满鼻
红膏则丰盈润泽,入口即化

活色生香,是老宁波的心头好

红膏呛蟹

陆地上的鲜则来自清新时蔬
宁波人的春卷里只放三样
荠菜、笋丝、香干
俨然一派春回大地的气象
纵使桌上有再多大鱼大肉
清口回甘的荠菜、暗合时令的春笋

有着比之肉丝犹胜的口感

宁波春卷

宁波人腌菜用到臭卤甏(bèng)
陈年臭卤让咬不动的笋根、苋菜梗发酵
臭到极致,反而成了鲜
菜杆里渗出果冻似的胶体
汪曾祺称之为佐粥的无上妙品
雪里蕻最是宁波人的乡情
雪菜在缸中层层码齐,并逐层撒盐
腌制月余变成大名鼎鼎的宁波咸齑

口感香脆,酸爽通透

腌雪菜

“三天勿吃咸齑汤,脚骨有点酸汪汪”
最经典的咸齑大汤黄鱼,汇集海陆双鲜
这道绝味被宁波人带到上海后
备受追捧
金宇澄的《繁花》里说夜上海
“风里一丝丝苏州河潮气
咸菜大汤黄鱼味道”
这是上海腔调
同样也是老宁波的味道
自开埠以来大量宁波人涌入上海
宁波商人的崛起

也影响了上海人的饮食方式

雪菜大黄鱼

上海人的节日少不了一碗宁波汤团
水磨粉做成外皮
制馅须是猪板油混上黑芝麻粉
再加大量白糖,混合搅匀
叫做黑洋酥
煮熟的汤团,汤清、色白、浑圆

油而不腻,香甜滑糯俱全

宁波汤圆

宁波的水磨年糕
也成了本帮菜的百搭主角
宁波特产的晚稻米徒手捣搡
揉出细腻又富韧劲的年糕
可配荠菜笋丝炖汤
可配海蟹黄鱼烧菜
一个极鲜香,一个极素寡
不易入味的年糕
不会喧宾夺主抢了风头
但却能提供迷人的软糯口感
就像包容又坚定的宁波人
无论是何境地
总能适应着环境演绎出鲜绝天下
却从不忘本心

守住自己的坚韧和温柔

膏蟹炒年糕

-end-

策 划 | 王海涛、赖颢宁撰 稿 | 钱琪瑶地图编辑 | 钱琪瑶排 版 | 钱琪瑶配图来源 | VCG、图虫 往期精彩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