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季度消费图鉴:深圳社消增速称王,上海“收支比”逆势上扬

西窗 搜狐城市 2023-05-26

淄博烧烤“烈焰”蔓延到了一线城市,深圳近日新修条例允许街道办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这意味着深圳继京沪之后,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无论“上海市容环卫管理条例”、还是“深圳市容和环卫管理条例”,通过规则准入为“路边摊”留一席之地,可不只是为提升城市烟火气和营商美誉度——毕竟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重点城市则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从社消增速看,深圳复苏最为强劲;从收支比看,上海最为省吃俭用。

深圳1亿红包博得7亿餐饮消费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8%,(2022年)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的12个城市中,有5个(深武甬宁津)社消增速超过平均数,另外7个(穗沪渝苏蓉杭京)则低于全国水平。

一季度社消总额增速头名是深圳、末名是北京,分别为11.8%、-0.7%。深圳同时也是一季度GDP增速王(6.5%),北京GDP增速(3.1%)则处于倒数第四——这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在外贸增速趋缓、投资“乏善可陈”的当下,内需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权重。

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住宿餐饮业指数创两年来最大升幅——这是所有重点城市消费数据的“重头戏”,增速王深圳堪称代表。年初深圳累计发放1亿元无门槛餐饮红包,春节假期鹏城餐饮业消费达7.35亿元,同比增长26%。

“深圳商旅市场有20%甚至50%以上提升”,作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抓手,深圳会展业强劲复苏。一季度,深圳已举办展/会超50场——会展业超高人气同时带动周边商圈住宿餐饮等。今年全年深圳预计办展面积超800万平米,这将创下历年新高。

北京餐饮消费也反弹不少,一季度收入311.6亿元,增速13.5%。不过,占社消总额九成以上的商品零售则下降了1.9%。其中,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零售额149.9亿元,同比增长1.0%;便利店和专业专卖店零售额仍呈降势,但降幅较上年全年分别收窄10个和1.9个百分点。

其他城市中,年初人气爆棚的广州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一季度消费总额653亿元。此外,限上批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收入分别增长11.9%和25.3%。总体而言,包括旅游在内,重点城市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一季度,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全国餐饮收入12136亿元,同比增长13.9%。

社消零售总额主要用于反映实物商品消费情况,而居民收支则反映城市消费结构特征。本质上,消费取决于“能力”和“意愿”,即兜里是否有钱以及愿不愿意花钱——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之中,我们可以窥得哪些地方“家底厚实”,哪些地方“消费果敢”。

上海一季度“收入增多消费减少”

在GDP超过1.5万亿元的12座城市中,从去年全年来看,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万元排名第一,重庆3.57万元居最末位。截至目前,除深圳成都苏州外,其他九个城市均已公布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队首队尾城市与去年全年一样,居首的上海2.35万元,居末的重庆1.07万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是顶梁柱。去年全年工资性收入最高的是深圳,达到61157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84.1%。工资性收入超过4万元的北京、杭州、南京,占比也都超过60%。工资性收入占比最低的重庆也达到53.8%,可见工资对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低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一季度,各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工资收入增幅大体相当。以杭州为例,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0元,同比增长4.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189元,增长4.4%。

支出方面,去年全年杭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4万元居首,超出上海数百元,人均消费支出最低的重庆为2.54万元。目前有五个城市公布今年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去年居首的杭州被上海反超,两地分别为1.22万元、1.3万元。

从消费构成看,衣食住行等硬性支出增速较快,文娱教育等消费则放缓甚至负增长。以北京为例,居民人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分别支出2775元、558元、4579元、534元、1151元、1227元,分别增长7.3%、5.7%、6.3%、7%、7.4%、12.9%;而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820元,下降4.8%。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是个有趣的指针,一方面可显示在哪些城市“钱更耐花”,另一方面可反映当地居民是否更愿花钱。今年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去年一季度的2降至1.77,这说明钱有些“不经用”了;上海从去年一季度的1.71上升至今年一季度1.81,这可能与去年疫情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上海人更“省吃俭用”了。

如果对比去年同期绝对数,这种趋势就更明显。去年一季度北京、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7万元、2.19万元,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13万元、1.28万元——相比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少了、消费更多了;而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了(增加700余元)、 消费相对少了(增加100余元)。

除了上海之外,其他几个公布一季度消费数据的城市杭州、天津、宁波都与北京类似——可支配收入增幅小、消费支出大。在这种情况之下,收入/支出比要么基本持平要么微降,可以反映出一季度这些城市的钱更不耐花了。

宁渝消费贡献度过半深圳仅三成

算完了细账,我们再来算宏观账。2020年至今,疫情冲击消费需求,居民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受到很大影响。2020年最终消费对增长拉动为-0.2%。随着疫情平稳,2021年消费对增长拉动和贡献分别恢复为5.3%和65.4%。2022年消费对增长的拉动和贡献分别为1%和32.8%。

过去三年消费增速下滑叠加疫情影响,使得消费收缩明显。数据显示,2008年,社消零售总额增长率高达22.46%,之后逐步下滑;2019年,增长率下滑至8%左右;2020年增长率为-3.93%;去年这一数据则是-0.2%。

如果简单粗暴地用社消零售总额/GDP来衡量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可以发现GDP超过1.5万亿元的12个城市中,深圳的消费贡献仅有30.3%,远低于北上广,而重庆和南京的消费贡献度超过50%。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的消费增长空间潜力极大。

相对于出口稳定、投资回升,消费收缩成为内需增长主要拖累,这也是各大重点城市不遗余力拼消费的核心动因所在。从年初开始的楼市政策松绑、汽车“内卷”促销,再到近期“路边摊”经济、新能源下乡,促销费浪潮一潮高过一潮。

不过,从重点城市消费结构来看,居民消费中“食住”等生存性消费占据较大份额;而有益于个人发展的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消费占比较小,教育文化娱乐消费还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特征——恰恰发展性消费才更能有效拉动内需和增长。

诚然,在当下不能要求更多。消费信心在经历三年疫情之后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之当前就业、消费市场仍处于恢复阶段,提振消费信心成为当务之急。近期,北京、深圳、上海对路边摊网开一面,是相当具有“风向性”的指征。从一线城市放开路边摊管制,到三线城市烧烤热,这都是权宜之计,效果尚待观察。

“毕竟居民不消费不是因为吝啬,实在是囊中羞涩”——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殷剑峰撰文称,中国居民“没钱”根本原因在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占有过高比重。“随着就业提升和消费场景恢复,居民消费当然会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但不能对之期待太高”。

长期来看,消费提振还得四步走:兴产旺业、增加经常转移收入让居民“有钱可以花”、兜底民生、提升保障能力让居民“有钱愿意花”、升级服务让居民“钱往高处花”、搞新消费让居民“钱多方便花”。只有这样步步进阶,才能让消费成为居民的福祉而不是负担、经济的助推而不是拖累。

参考资料:

深圳消费市场人气旺动能强_深圳商报

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_殷剑峰

消费收缩、结构分化与消费差异特征_楠玉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