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见|飞手郭浩和他见证的郑州大时代
本文为【城见】第二期,全文共6114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郭浩个展作品“运动之花” 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份,郭浩的个展「航拍之美」在河南省当代艺术馆举行。在100幅展出作品中,超过一半的作品含“水”元素。
个展的主题为“建筑与城,城市与人”,这里的“城”指郑州。
郭浩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50岁的郭浩现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无人机飞手。从胶片摄影到无人机航拍,郭浩的摄影之路超过20年,航拍经历超过10年。
今年7月份,郭浩参加搜狐第九届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被更多观众认识。
除了求学和第一份工作期间,郭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郑州。郭浩用镜头记录郑州的发展,郑州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他说,郑州完全承载了他的期待和梦想。
湖
在郭浩个展上含水元素的作品中,郑州的城市湖泊比重最高。在郭浩看来,这些湖泊和水域让原本很“土”的郑州在近些年变得时尚和灵动。
“像北龙湖、龙子湖、如意湖这些湖泊水系,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理解,在很平的平原上挖湖建桥不是浪费吗,后来看其实是我的局限。建好之后郑东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和小气候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
北龙湖、如意湖、龙子湖,郭浩口中的三大湖域算得上目前郑州最“网红”的湖泊了。在互联网搜索“郑州”的图片,除二七纪念塔之外,出镜率最高的现代地标建筑,大概率就在这三片水域之上。
如意湖是郑州的CBD区域,郑州人俗称的“大玉米”国际会展中心和“大金蛋”河南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沿湖而建。
雾锁千玺 受访者供图
郭浩称,自己目前最满意的一幅航拍作品,就是平流雾中的“大玉米”。
北龙湖是郑州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8400亩,当地政府在此规划了金融岛项目。龙子湖是郑州的大学城,也是目前郭浩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龙子湖大学城常和“河南高等教育”的话题一起登上热搜。
北龙湖 受访者供图
三片湖泊成为郭浩个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
鸟瞰龙子湖 受访者供图
由于长期住在郑州东北区域,郭浩称,他见证了郑州中州大道以东,从军用机场搬迁,到后来快速建设的整个过程。
CBD朝霞 受访者供图
郭浩所说的“军用机场”为郑州燕庄机场,建于1942年,是一座军民合用机场。
2000年之后,机场搬迁,为郑东新区的建设让路。燕庄机场停运后,全部航班转入新郑机场。之后,新郑机场扩建升级为4F级,成为日后郑州确立“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地位”的重要助力。
几年后,燕庄机场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即国际会展中心“大玉米”耸立的如意湖区域。而2003年国际会展中心奠基,则是郑东新区的建设拉开帷幕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包括上述三大湖泊在内的更多人工湖泊陆续开挖。郭浩把这一过程连同绿化建设一起称为郑州城市“品味”提升的过程。
三大湖泊在郑州的位置 底图/百度地图 制图/搜狐城市
由于职业的关系,郭浩得以记录下郑州“品味提高“的部分过程。而郭浩的人生轨迹也随着郑州的快速发展变化,从郑东新区的最东边到最西边再到中间。
进城
2007年郭浩老家 受访者供图
1973年,郭浩出生在中牟县的郑庵镇。
中牟是郑州唯一的市辖县,郭浩出生时郑庵镇还是郑庵乡,中牟县还属于开封专区。1983年,河南省区划调整,中牟划归郑州管辖。
但这一历史节点并没有在郭浩心里留下任何印象,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是“郑州人”。不过他很明白自己是郊区的孩子,直到现在他仍习惯称市区为“郑州”,自己的老家为中牟。
郭浩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
“那时候日子苦着呢,上初中之前,还不能保证一年365天每天吃小麦馒头。”
据郭浩回忆,当时做民办教师的父母,一个月除掉工分之后,月工资大概有八块钱。负担起四个孩子的生活有些紧张。
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了假期,郭浩都会随父母去郑州市区卖货。用沙土炒的应季花生、西瓜等等,一些自家产的农产品都会被大人想办法售卖以补贴家用。
郭浩老家所在的潘店寨村在万三公路以西,郑民公路以北,离当时的郑州市区大概25公里。
在郭浩的印象里,到了要卖货的日子,天不亮就要出发,赶着驴车或者骑着自行车,出村不久就能看到“离郑州25公里”的路牌。颠簸小半天后,就到了郑州市区。
那时候郭浩觉得,这段路途的两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虽然当时郑州的路也是破破烂烂的,但它是柏油路,比我们老家的土路要好太多。”
为了能多到“城里”看看,郭浩经常主动要求和父母一起去卖货。郭浩回忆称,自己小时候每次到二七广场附近,都会在东北-西南向的人民路上迷路。
不过后来,情况逐渐起了变化。
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退休前从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待遇也有不小的提升。郭浩称,如今母亲仍然健在,每个月能拿四五千的退休工资。
2010年左右,和村里很多村民一样,郭浩家也从瓦房住进了自建楼房,2015年,老家迎来了拆迁。
2015年 郭浩和家人在即将拆迁的自建房门口合影 受访者供图
“现在感觉日子好了,现在我们老家的小区跟郑州的小区没有区别。我们家那个安置小区也有地下停车库,也是十几层的高楼”。
2015年10月,郭浩老家拆迁。之后,家人和周围村民一起住进了安置小区锦绣花园。
2021年7月的锦绣花园 受访者供图
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老家周围被建设成了物流园区。如今,从锦绣花园向东穿过凤栖路,便是京东在中原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郑州亚一。
这些变化超出了幼年郭浩最疯狂的想象。
郑庵镇附近卫星图
“小时候也想我家什么时候能被拆迁,但又觉得不太现实。郑州怎么能发展那么大,那时候心里想,如果要拆到我们家,可能整个地球都不存在了。”
地球当然安好,但是郑州的扩张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拆迁
中牟县位置 地图/Google map 制图/搜狐城市
从地图上看,中牟县位于郑州的东四环外。这座县城和郑州真正“打上照面”得益于郑东新区的东扩。
2000到2001年,郑东新区初始规划出炉,2003年“大玉米”的奠基正式开启新区建设。大概10年左右,原规划土地开发殆尽,东扩成为必然。
2012年12月下旬,郑东新区与中牟县签订协议,对中牟县西部的郑庵镇、万滩镇、刘集镇、白沙镇等位于万三公路以西的部分区域实施代管。
2015年 拆迁前郭浩老家村庄 受访者供图
代管区域就包括郭浩的老家,而万三公路也成为后来郑东新区的最东边界。
郑庵镇在2012年左右开始拆迁。2014年年初,代管区域内的50余个行政村正式划归郑东新区管辖。2015年,郭浩老家所在的潘店寨村拆迁。
郭浩拍摄的照片显示,拆迁时安置房并没有建好,村民们住进了临时搭建的过渡房。
村子拆迁后临时过渡安置 受访者供图
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安置小区建成之前就开拆的现象,在郑庵镇以及中牟县较为普遍。房子推倒后,村民们不得不住进“集装箱”一样的过渡房。很多村民反映,过渡房冬冷夏热,条件较差。住在这里每月还要向政府付租金。
几年以后,安置小区建成,村民从“集装箱”陆续离开。郭浩家拆迁三年后,其家人才得以在2018年搬进锦绣花园。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成片的物流园区。
郭浩称,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围内,自己和周围人基本都因这场拆迁获益。自己的宅基地一次性获赔了50万左右,村民们除了一次性的赔偿,还能每人每月获得几百块的安置款。
当被问及得知自己老家被拆有什么感觉时,“没什么感觉,拆了就拆了呗。”郭浩半开玩笑地说,“他只要能给我点钱(就挺好)。”说完他哈哈大笑。
但是郭浩每月的安置款,在拿了一年多之后中断。“说是不给我了,不给就不给了,不给就算了。”郭浩再次笑着说。
对于这一切,郭浩更像一个旁观者,表现得相当“超脱”。之所以能够这样,除了心态比较好以外,主要是因为此时的他早已离开老家,扎根郑州“城里”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扎根
郭浩从事摄影相关工作,算是半路出家,但同时也是夙愿达成。
小学时期,郭浩就表现出了对于绘画的热爱和天赋,开明的父母也支持他的爱好。等到了初高中,郭浩说,他的绘画水平得到老师的表扬,班里的黑板报也经常由他负责。
但到了高中考大学,郭浩还是放弃了读美术的想法,选择了“正经的”化工专业。1993年,郭浩考取西北轻工业学院,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郭浩离开河南中牟老家到咸阳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离开郑州。
四年大学毕业后,郭浩选择了一家位于嘉兴的国有上市公司——民丰造纸厂,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但两年后,郭浩觉得工厂里的工作太过安逸,实在“没意思”。同时,为了能和在郑州工作的女友团聚,郭浩于1999年离开安稳的国企,回到了郑州。
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大胆的决定,转行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视觉相关行业。自学相关软件一段时间后,郭浩去了一家保健品公司应聘,并成功入职该公司的设计部门。
自此,郭浩算是把根扎在了郑州。
一年多后,郭浩跳槽到河南每日新闻图片社,主要工作是设计画册。基本工资也从2000多逐渐涨到4000多。从2000年到2004年,他在这里工作了四年多的时间。
和当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回忆起自己最初毕业的几年,郭浩用“穷”来形容。
为了省钱,他经常淘二手的东西,喝酒只喝5块钱一瓶的仰韶酒。但2000年,郭浩花了7000多元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索尼F505,这需要用掉他三个多月的工资。
好在他在郑州的房租并不是很贵。
从嘉兴回到郑州后,郭浩住在郑州著名的城中村——关虎屯。他在这里租了一个单间,房租两三百一个月,面积有30平米左右,并不算小,但是“条件很差,各种设施都不齐全”。
郭浩在关虎屯住了三年多的时间,后来他偶尔也会路过这里,但再看到,他已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因为我就是这里的过客”。
早年间,众多“郑漂”和郭浩一样都曾是关虎屯的过客,而关虎屯的城中村,最终也成了郑州的过客。
过客
关虎屯位于金水区农业路和花园路交叉口附近,属于郑州的三环里。这里分为东西两部分,郭浩当年租的的单间在东关虎屯。
因相对低廉的房租和便捷的交通位置,关虎屯曾是著名的“郑漂”聚集地。东关虎屯开拆时,原住民700多户,流动人口两三万。
为了扩大郑州建成区,实现大郑州的都市梦想,2003年,郑州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
2005年下半年,西关虎屯城中村改造拉开大幕,打响郑州三环内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2007年,郑州国贸中心在西关虎屯原址落成开业,很快成为郑州新地标。
当时的媒体将郑州国贸中心和北京国贸中心、深圳国贸中心类比,称它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期望和梦想”。
2014年7月,东关虎屯拆迁启动。不过据郭浩称,他后来回去这里,看到东关虎屯的改造烂尾了。
据公开报道,东关虎屯拆迁后启动了关虎屯·新里城项目。后来该项目成为郑州著名的烂尾项目,2023年,郑州市启动“保交楼”,该项目据称于今年3月份复工。
对于郑州城中村的快速消失,郭浩觉得,这确实让郑州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现代化,但是“破坏了郑州原有的生态,也让刚毕业的、工资比较少的大学生在郑州的落脚地越来越少。”
如今,位于西关虎屯的“关虎屯小区”,20多平米的单间每月房租接近700元。其挂网售价,每平米也已经突破万元。该小区房龄已经超过25年。
关虎屯接纳了刚毕业的窘迫的郭浩,2002年,郭浩结婚,然后离开了这里。再次谈到那段生活,他并不伤怀,也没有过多留恋。因为当时的郭浩,正在盘算着再次“改变人生”。
升格
在图片社的阶段,郭浩的收入有所改善,但是工作强度很大。郭浩称,有时候为了赶项目,通宵干活是常有的事。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环境不自由。
郭浩决定考研,“当时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改变人生”。
继续着工作日高强度的工作,周末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备考,郭浩回忆称,边工作边备考的日子“非常苦”。
还好最后结果不错,准备了一年的时间,2004年,郭浩跨专业考取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专业。郭浩再次离开郑州,赴西安读书。
郭浩称,当时自己的直观感受就觉得西安比郑州好得多,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现代化程度都比郑州领先5到10年。
三年多后,郭浩硕士毕业,他还是选择回到郑州。
2007年,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新增开设艺术类专业,当年开始首届招生和首次招聘老师,而郭浩得到这个机会的过程就像开启了快速通道。
“我上午投的简历,下午通知我第二天去面试。然后上午面试完下午就通知我说可以去上班儿了”。
除了他独特的工作经历+设计专业硕士学历,郭浩称,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正在计划升格,而新增艺术类专业就是学校升格计划的一部分。
2000年后,河南掀起了一波高等院校的更名、合并、升格的小高潮。
如2002年,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专合并升格为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左右谋划升格,但是其独自升格的计划在2010年左右失败。2016年,该校与河南教育学院合并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7年,郭浩成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后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第一位艺术类老师。
再次回到郑州,郭浩顺利实现了他“改变人生”的计划,之后,他个人和小家庭境遇也在不断“升格”。
买房
11月份,因为参加活动,郭浩回了趟母校,回了趟西安。
当被问及如今郑州和西安的对比时,郭浩说,整体上讲,现在西安和郑州的差别不大,郑州有些地方要超过西安。他特意强调了房地产。
“从房地产的角度看,近十几年,郑州的房地产市场(火爆度)从三线到了准一线。”
准确说,郑州市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是在2003年左右。当年开始的郑东新区建设和之后快速升温的城改成为郑州房地产最直接的催化剂。郭浩购买首套房是在2008年。
妻子当时获得单位福利房购房资格,夫妻二人以40万左右的价格买下了房子。郭浩称,当年买房的钱大部分都是借的。
2009年开始,郑州的房地产市场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恒大、万达、华润、保利等一线房地产商进入郑州,郑州开始频频上演“地王”争霸赛。
郭浩也不落“潮流”,在2010年买了人生的第一套商品房。他买房的农业路和经七路附近的房价格当时已经到了7000多每平。
2015年,郑州全市住房的均价历史性地突破1万,郭浩家的房子也水涨船高。
为了投资升值,郭浩在这一年卖掉第一套商品房,置换了一套龙子湖附近的商住房,65平,每平米一万元。
“但后来发现投错了,如果买的住宅可能就赚到钱了,结果那套商住房并没有涨”。
这套房子目前被他们用来出租。
郭浩自嘲道:“哎呀,我倒是没通过房子赚到什么钱。”
见证
动车港湾 受访者供图
当被问及郑州哪一年变化最大时,郭浩无法给出明确的年份,他觉得“最近十到二十年变化都挺大的”。
而他对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2010年到2015年,每年回老家都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郭浩记得,在郑州工作的最初几年,每次回去,都是早上七八点坐长途汽车出发,中午十一二点到家。2008年,郭浩买了车,2013年左右,他搬到了龙子湖。
现在郭浩回老家,一般选择从龙子湖出发上京港澳高速,转郑民高速,到郑庵收费站下高速回家。回家的行程缩短到最快20多分钟。
郑民高速2009年底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通车,每年都有新的变化——这也是那些年郭浩“每年回家都找不到原来的路”的原因。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洪流下,个人的命运像被上帝投掷的骰子,点数大小充满随机。郭浩觉得,自己算是是郑州快速城市建设的受益者。
从小时候“披星戴月”的驴车到如今20分钟的高速,一段路的两头,老家和“郑州”的差距在迅速变小。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农村”到现在的“双万城市”,郑州的GDP排名和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从当年的乡下小子到如今高校院长,郭浩在飞速变化郑州完成了自己的逆袭故事。
注:除本人出镜的照片外,文中摄影作品均为郭浩本人拍摄。
出品:搜狐城市
作者:陈亚辉
编辑:赖颢宁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