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封,普通人真实感受:激动之余,排队做核酸耗尽心力
作者:在风、知春路吴彦祖 来源:审丑时代、新闻哥
01
上海解封,普通人的感受,其实是很复杂的。
首先是激动。
比如昨夜的外滩鸣笛,钟声响起,报道中的人们在欢呼:
毕竟,上海外滩真的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外环的人们在放鞭炮:
放烟花:
出门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大人小孩都激动得手舞足蹈:
就连狗狗也不例外:
尤其是看着,街道上正在拆卸的围栏:
大家更加确信:
上海这次,是真的解封了!
很多人昨夜激动得无法入睡,感觉比过年还开心……
02
但激情过后,不少人也开始陷入了沉思之中……
毕竟当初封得猝不及防,如今结束得也是让人恍若隔世;
经历过后,有人会本能地感到一丝丝不安全感;
觉得虽然上海回来了,但是也有太多东西回不来了;
尤其是那些离开的人;
经历过的人,至少一时半刻,不太可能忘记个中滋味。
而此刻,大家感谢的不是疫情,而是那些为了疫情辛苦了两个多月的逆行者们;
这种感受,很复杂,却很真实。
好比我自己,看到解封这一刻,除了松了口气之外,其实也不完全松了口气。
因为仔细想想,总觉得有点难过,有点失落,甚至有点缓不过气的压抑。
这可能源自于,这解封来得太突然,让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这也可能源自于,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过后,已经很难像个小孩子一样,再次轻轻松松地笑谈回首了。
或许,此刻很多人的笑容,是饱经沧桑的。
03
毕竟这次解封,其实无形中改变了太多……
记得昨天,又有一个新词诞生,叫“解封式社恐”。
意思是,居家封闭太久,突然面临要回归正常生活,反而会感到焦虑和害怕。
有人用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就是“出狱焦虑综合症”。
表示每天都盼着出来,但是等到真的出来这天,却又没有那么期待了。
一些段子传遍朋友圈……
本是自娱自乐,但是看完又觉得有点心酸。
比如许久不开车的朋友;
比如许久没上班的朋友;
大家都说,这一切都好不真实。
这份内心的恍惚感,早已跃然纸上。
04
或许,真正让人感到踏实而温暖的。
是居家隔离两个多月后,这座城市的人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也更有温度了。
当我们按下了暂停键,不再快节奏地轰轰往前时;当我们有充裕的时间,静下来欣赏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时,发现人间处处是惊喜和真情……
它可能是上海街道上,一场市民们即兴的小演唱会:
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夜晚,有人唱着歌儿,有人路过却被歌声吸引停下来,有人拿着酒瓶站在一旁安静聆听……
小狗在汪汪,人们在欢笑,警察在一旁默默站着,等人们唱完歌后,才上前劝大家离开,不要聚集……
这一幕,是如此惬意而悠扬,让人相信,明天真的会更好。
又或者是网友在陆家嘴处,记录下“外滩重新亮灯”的时分。
重新出门的人们,看着美好的晚霞之下,一幢幢被荒置了两个月的摩登建筑,重新亮起,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华丽标志的时刻。
人们不觉泪目,上海好像还是那个上海,明明变了,但又仿佛一切都没变过。
是啊,经过两个月的磨难与洗礼,陌生又熟悉,激动又恍惚。
过去,有人离开,有人郁郁寡欢,有人哭到半夜辗转;
如今,更多人坚守了下来,把此刻的美好趁早体验,把解封后的日出日落铭记在心中。
此刻的欢声笑语,是劫后余生的久别重逢。这既要感谢那些逆行者们,也要感谢过去坚持下来的自己。
当我们不忘记过去,不迷失于当下,不惧于将来时;
当我们懂得在灰暗之际,也能寻到人间的美好和温暖时;
或许才能如释重负地告诉自己:上海回来了,真的回来了!
延伸阅读
半夜排队做核酸,
已经耗尽上海人的心力
昨晚评论区有一位上海同学分享核酸检测经历,起得比鸡早,排着队翘首以盼龟速前行,然后发现白等了。
谁能想到,上海解封后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外滩,不是肉粽销售点,而是核酸检测点。
无论愿不愿意,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是上海人的刚需,但凡要出门,先确保自己在保质期内。
于是,2500万人的大都市,多数人总要上个班逛个商场,公交总要坐一下的,然后核酸采样点就这样了。
当然有人眼光独到会选检测点,或者好运气,三五分钟扫码、登记、捅嗓子眼一气呵成,但更多人少则排队四五十分钟,多则3个小时。
等排到你,手机都给你整没电。
上班8小时,为了有核酸证明能上班,先花2小时做核酸,这算加班费吗?
机灵的同学选择下班再测,后来发现大家都这么想。
队伍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但是,检测人员也是要下班的。
接下来,压力交给了24小时检测点。
你见过凌晨5点钟的太阳吗?
上海同学多排一会就能见到,这是凌晨2点的上海,甚至适合在旁边摆一个烧烤摊。
当手机电量仅剩10%,你忍痛按键锁屏,盯着屏幕上那张略带黑眼圈的脸,煎熬着要不要冒险再闯一把峡谷,这时抬头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你只好收心,百般无聊之余开始观察前面那一位的头发丝,三个月没打理已经开始分岔。
这样排队的夜晚,人生能有几回,太适合静心冥想,回忆往年玩水的夏天。
终于轮到你,然而检测点的管子用完了。
你错过了成为“管长”拍照发朋友圈的机会。
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上海会有新的晨练和夜间活动选项,一起做核酸顺便吹吹风。
话说,已经数字时代,虽然核酸检测必须肉身到场,就没有智能手段方便排队吗?
也不是没有,只是平台上有些检测点的排队状况不那么准确而已。
比如明明显示空闲,到了发现空闲约等于排队1小时。
显然,刚刚进入检测常态化的上海,还有很多漏洞需要补救。
毕竟有太多不科学的地方。
不科学,大家连带劳心劳力。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一些小区的核酸采样点只接受“72小时核酸阴性”的市民。可有市民因为没有阴性证明才去做核酸,又被告知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无法做核酸。
如果你是方舱返回人员,做核酸检测要费更多心力。
要知道,上海有60多万出舱人员,按要求,该单人单管。
当你做完核酸,却发现自己又陷入另一重焦虑,检测结果咋还没出?
说好了4个小时,可有人12小时之后没动静,24小时之后无显示,72小时的周期又缩了一截。
难怪有媒体人建议,应该严控结果等待时间,对延误环节的负责人应该有处罚机制。
讲真,哥从昨晚开始刷相关的新闻,最大的感受就是仅仅做核酸,就耗光上海人的心力。
排队长,排队次数多,再加上部分机构层层加码,官方明确72小时有效,有人却被要求提供48小时证明……
一个字,累。
据悉现在上海设置了1.5万个采样点,虽说72小时有效,但采样不等于立即有结果,为了不耽误工作出行或者以防万一应对紧急情况,市民基本上两天测一次,哥掐指一算,粗糙算起来,2500万人的国际都市,一个采样点每月要测2.5万人次,每天600到800人,不是一个小数目。
看到一则告示,号召无出门需要的居民可以先别做,作为提升效率减少工作量的手段。
但这些群体的数量多么?又能缓解多少?
哥相信足不出户的人终究是少数。
你看,为了做核酸,大爷大妈已经随身带了板凳。
这种不便影响到了所有人,包括残疾人。
当核酸检测常态化,大家需要更多的检测点,以及更便捷的检测服务。
而如今……封控刚过,这密密麻麻的人群,科学吗?
病毒的高传染性依旧存在,人员扎堆的潜在风险可想而知。
刚刚又收到一则推送,心里一惊,疫情没完没了。
今天上海官方回应,正在考虑增加核酸检测点。
一些小区的居委会则开始跟尚未解散的志愿者团队沟通,搭建临时核酸检测点,以方便本小区的居民。
大家都在等着一套更科学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方法,站点多一点?有可供参考的程序自己检测?
毕竟,要复工复产要上班,现在排队的成本,耗不起。
往期精彩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请关注红莲观潮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阅读原文支持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