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李红梅
END
2022年6月2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是第11本移动互联网蓝皮书,《报告》由总报告、综合篇、产业篇、市场篇、专题篇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202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态势如何?有何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篇文章将一一解读。
《报告》显示,2021年底,全球上网人口达到49亿,大约占全球人口的63%。
《报告》援引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的显示:两年来,全球上网人口比疫情出现的2019年(41亿)增长了19.5%,新增加了8亿网民,网民普及率提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全球网民增长率再次达到两位数,达到10.2%,为十年来的最高速度。
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是13.3%,尤其是非洲、亚太和其他欠发达国家的网民普及率平均猛增了约20个百分点。2021年,全球网民增长速度已恢复至5.8%,回到常态。如今,全球依然还有29亿人无法上网,其中96%处于发展中国家,约3.9亿人甚至生活在没有移动宽带信号覆盖的地区。
《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最大确定性之一,就是人类进一步加快进入数字生活的进程,疫情无疑是迄今为止数字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和催化剂。上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必要方式。
《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规模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5G网络覆盖由城市逐步向县城和乡镇扩展。
《报告》指出,我国始终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5G网络建设,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5G产业各方凝心聚力,共同推进5G网络建设,使5G网络覆盖日渐完善。精准集约建网加快推进。
《报告》强调,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有力解决基站站址报建审批、供电需求、公共资源开放等问题,各地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出台支持政策、成立工作小组、建立联动机制,为5G网络建设开辟了便捷的通道,有力推动了我国5G网络建设全面发展。
《报告》认为,5G行业虚拟专网也已达成产业共识,形成运营商独立品牌。5G行业虚拟专网在部署过程中逐步形成公网共用、公网专用及定制专用三大网络落地部署架构,为工业、电力、能源等领域优化生产管理、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条件。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并商用的5G行业虚拟专网已超过2300个。
《报告》表示,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加速发展,公共服务应用成效显著,数字金融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商品流通、航运等实体经济应用初具规模。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组件之一。
“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基础加快夯实,在总体上呈现规模化提升、生态结构丰富完善、技术融合加速等特点。我国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区块链的基础和环境,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可期。”《报告》认为。
《报告》指出,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已成为区块链应用的热点, 在政策逐渐明晰的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使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具有推动速度快、覆盖地域广、成效显著等特点。
同时,近年来,区块链在驱动数字金融业务升级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下沉到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成为培育中小企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此外,区块链在工业、农业等产业领域应用发展较为早期阶段,在物流交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应用更为深人。
《报告》指出,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对产业的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应用深度广度有待拓展。二是技术应用底层平台、标准化等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差异化发展路径有待进一步明晰。
为进一步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水平,《报告》建议:
一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培育行业级应用。发挥国内市场优势,积极拓展应用场景,通过试点应用、应用案例遴选等方式,加强应用解决方案培育与升级,加快区块链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加强应用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应用间互联互通,以规模化的应用带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基础能力。结合制造、民生、政务等行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与推广。布局广域通用基础设施。加快国内区块链开源社区建设,推动我国区块链基础平台技术升级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加强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转化,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积极抢占技术前沿阵地。
三是推动技术融合研究,加强模式创新。进一步明确区块链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研究区块链在法定数字货币、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模式,积极创新融合技术和服务模式,加强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研究,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的生态信任和数据底座。
《报告》指出,时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囊括了虚拟博物馆的所有要素,诸如虚拟展厅、虚拟展品以及虚拟志愿者,博物馆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 3D建模和 3D 扫描技术的支持下在虚拟博物馆中呈现 。无论是线上使用、收集观众信息、网络端进入虚拟博物馆 , 还是在线下游览博物馆,都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给予观众超越感官的体验,将智慧博物馆搬进元宇宙成为富有前景的方向。
据《报告》介绍,元宇宙基于区块链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其中,区块链技术能够对其中的数字内容做独一无二的资产标记,使数字作品具有了经济价值,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带来超越时空界限、物质工具和生理感官的全新观赏方式。
区块链技术能够对数字藏品进行资产赋值。《报告》认为,以专门的区块链方式对所有藏品进行标记,对数字藏品进行独特性赋能,博物馆将拥有对数字藏品的专属权,不再像以往的数字内容一样被随意地复制粘贴和任意传播。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只属于博物馆的内容是对文化的一种探索,可以激发观众的忠诚性和用户黏性。
虚拟现实技术带来藏品的沉浸式展览方式。《报告》认为,将整个博物馆以数字模式虚拟化,通过类似在线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展现出博物馆场馆、藏品,而且能将工作人员和观众的虚拟化身份实时显示出来。此外,博物馆实地的场景状况,通过物联网和独特性标记同时复刻到虚拟场景当中,可以打破实景与虚景的界限。
《报告》也指出,智慧博物馆的元宇宙化在数字化藏品的管理和虚拟现实建设的硬件方面还有待提升。
《报告》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释放,进而成为逐利者凯觎的对象。个人信息泄露成为互联网时代备受瞩目的社会现象,生物信息收集使用的合理边界亟须廓清。
《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已经严令禁止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但是受利益驱动,个人信息非法交易的情况大量存在甚至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
现如今,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我国进行规模化、普遍化商用。对此《报告》建议从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关系、廓清个人信息概念的边界、发展落实可携带权相关权利制度等方面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在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上,《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扩张,具体到企业实践中应该把哪些个人信息包含在内、把哪些信息排除在外、用什么标准和尺度来把握匿名化和去标识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在发展落实可携带权相关权利制度方面,《报告》认为,目前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形成了足够的竞争优势,占据主要数据市场。《报告》建议,国家网信部门可以从个人信息类型、处理方式、处理目的、平台规模等角度,对可携带权的落实提供配套的制度性立法,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给企业的生存发展留出空间。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面临来自“移动基础设施短板”“核心技术发展及治理规则”“数据安全保障”“互联网平台员工权益保障”等四个方面挑战。
一是移动基础设施短板待补齐。2021 年以来,一些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现健康码、行程码系统故障现象,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报告》指出,当前各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不一,个别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相关部门需要补齐包括健康码应用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同时进一步提升网络及系统资源保障水平,在更好造福人民上更进一步。
二是核心技术发展及治理规则待完善。《报告》指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比如人脸识别滥用带来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智能算法存在“杀熟”与“算法剥削”现象,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伦理安全风险等,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规则治理体系。另外,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应进一步加快移动互联网发展,还需在工业芯片、操作系统等硬软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攻关力度。
三是数据安全保障仍待加强。《报告》指出,数据泄露、安全漏洞等威胁正日益凸显。一是数据大规模集中存储存在数据滥用与泄露风险,移动互联网平台数据和技术应用不但涉及个人信息安全,而且关系着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二是随着4G全面普及和5G规模化应用,社会将迎来“万物智联”的时代更多的物体将加入互联网,链接的节点将越来越多,面临的网络攻击也将增多;三是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报告》认为,在不断发展新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展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夯实数据安全的法律基础。
四是灵活就业权益亟待更有效保护。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其中许多为互联网平台用工,包括160多万网络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700万餐饮外卖员、394.8万网约车驾驶员、1000万快递员等。《报告》认为,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灵活用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还不完善,影响和制约了灵活就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如何制定区别于传统的劳动就业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障制度,既鼓励平台新模式吸纳更多就业,又不断健全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探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