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有所依:当AI撞上老龄化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词被提及多达10次,那便是“养老”。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也代表着“养老”成为了今年以及未来的重点工作,事关民生大计。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14亿人口大国的一个新挑战。

当AI撞上老龄化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人口净增20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45%。

从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可以看出,65岁及以上人所占比例超出0-14岁人口比例。

另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同样反应了这一现象。

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面对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从全球范围看,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除了政策方面的推进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对于养老未来的畅想也更加鲜活。

以健康管理为例,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开发了一套名为「七福神」的应用程序,用来帮助糖尿病老年患者管理血糖。


从健康手环到老人防丢器,再到吃药提醒装置.... 可以说,在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时,AI给了我们无数种可能。

除此之外,陪伴是基础需求。

比如,机器人已经在日本用来照顾老年人。当老人触摸毛茸茸的机器宠物海豹Paro时,它会温柔地回应;人形机器人Pepper还能够照顾老年人的起居。
 

这些场景在2012年拍摄的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中,同样暗示了我们的未来。

有一个叫弗兰克的老人,因为有轻微老年痴呆的症状,逐渐和其他人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后来有一天老人的儿女为父亲买了一个机器人来照顾他的生活,老人一开始对冷冰冰的机器人十分排斥,但后来发现这个全能机器人不仅细心照料着自己的起居,更会静静地陪在身边,温柔地倾听自己的内心,化解孤单,于是机器人成为了弗兰克年老之际的知心朋友。




机器人辅助养老不仅减轻了子女的压力,更满足了老人的陪伴和生活需求。机器人的陪伴性被看到,“老去”对于每个人来说,或许不再是一个无法避免但又担心害怕的话题。


可以说,5G、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应用,将会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以“造福”为目的,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据民政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万个,床位812.6多万张,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计算,目前全国至少需要200多万名护理员,而我国目前实际仅有32.2万名养老护理员。

康复护理人才尤其稀缺,推行智慧养老,特别是引入“养老机器人”来缓解人手短缺压力已成为养老行业的共识。

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能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数字时代,机器人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关注,其宗旨是以机器人为服务平台,做好以老人为本的服务,维护老人的生命尊严。建设更高水平、更完善、更规范的机器人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老龄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根据老年人需求类型,智慧养老机器人发展成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三大类。

陪伴机器人适用于身体健康、行动方便的老人。这类机器人能够提供生活陪伴、行动辅助、基础诊疗、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其存在形态多样,它既可以是智能语音助手等软件应用程序,也可以是承担照护服务的硬件设备。

一位老人通过智能养老机器人“阿铁”体验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的功能(图源:新华社)

护理机器人集安全看护、主动提醒、危险预警、日常巡逻等功能为一体,适用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照顾老年人日常起居,比如穿衣吃饭、上下床等。

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协助保健康复与慢性疾病的日常治疗,适用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骨质疏松、瘫痪、中风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他们的康复治疗需求十分紧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智能创新应紧贴老人需求特点,切实解决老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以照护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养老终端产品,应当是对老人友好,能切实满足老人需求、方便全体老人使用、有效适配帮助老人脱困。机器人养老服务适老化反映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发展态势,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让老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未来,让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


尽管当前智慧养老的框架设计似乎逐渐成熟且完善,但从实际应用体验来看,三类养老机器人仍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陪伴机器人未来需要加强机器人在各个场景下与智能家居的联动,升级智能生态系统,让机器人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与使用者进行更全方位的互动,成为老人的“智能管家”。


受制于器械外形与成本,当前护理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护理机构和医院ICU等科室,未来想要普及,可能需要与“社区养老模式”相结合,配合更加完善的中国社区养老基建,以开放共享的形式为更多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相比之下,康复机器人的应用要灵活得多,也更贴近普通消费者。这类设备目前多以可穿戴的外骨骼形式实现,可以通过多次训练数据,以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医师,提高康复方案的准确性和康复率。此外,康复机器人正在探索进行更多场景的突破,比如以“机械臂+电动轮椅”的组合,帮助复健群体和老人“走出去”。


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只是智慧养老最基础的要求,核心关键是要让更多老人能用、会用、想用智能设备,让“智能技术”帮助到更多老年群体,创造真正的“智慧养老生活”。


值得指出的是,不论是老龄陪护机器人的开发,还是机器人养老的推进,要建立在合理的观念前提之上。一方面,从一开始就要防止将机器人养老仅仅定位为一种时髦的智能养老产业,一旦只盯利益,就容易沦为优势群体的福利和弱势群体的负担。

另一方面,机器人陪护必须与人类陪护相辅相成,不能用机器人养老替代亲情、专业服务和社会关怀。在决策环节中,要透过远程通信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以便与陪护主体相关的人士可以介入和调控。


科技发展的结果是普惠。尽管智能养老机器人在人性化、智能化、成本、深度学习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深化研究和拓展,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智能养老机器人或许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老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人们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责编:岳青植
监制:李红梅


文章参考:

1.《智慧养老,何以见“人”见“智”》新华社

2.《陪伴类机器人市场逐渐打开 机器人养老 靠谱吗?》中国机器人网

3.《智能机器人、感应报警器……北京这个老龄化社区“智慧”养老》北京日报

4.《机器人养老服务,要过“适老”关》半月谈新媒体

5.《未来,我们将与养老机器人为伍》澎湃新闻

往期回顾

 

 

预见:2023年物联网领域的四大趋势

  

脑机接口:从科幻中走出来的新技术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