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信创产业规模达9220.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5.7%,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
信创是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的“发动机”,同时也是我国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它与“863计划”“973计划”“核高基”一脉相承,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期计划。信创产业的本质是发展国产信息产业,旨在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从产业链角度看,信创生态体系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及云计算平台几部分组成,其中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是最重要的产业链环节。
从行业应用角度看,信创涉及党政两大领域及金融、石油、电力、电信等八大行业应用,以及更下游的诸多应用场景。
目前,四大集团都已形成了涵盖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网络安全、云服务、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国内信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信创的概念在2013年才得以提出,但其相关政策在2006年起就有推进。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信创产业政策开始出现在国家规划的布局中,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开始发力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中国”建设。“十四五”阶段,信创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越发重要,各地开始自主创新技术体系的构建,为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出台网络、信息安全、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等的信创相关政策。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务院、发改委和工信部相继出台5部与信创相关的政策,涉及重点包括: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政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保障数据安全等。目前,信创已相继落地于金融、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领域。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在此阶段取得了重大进步。今年十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共有9项细分指标排名全球第首位,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达21个,数量首次与美国持平,位居全球首位。如今,有了国家层面的指引以及政策的支持,信创产业正步入快车道。尤其是近年来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信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则将达16689.4亿元,高速增长态势明显。有预测指出,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产业市场规模上,从软件和信息产业的整体规模来看,从2010年的1.34万亿提高到2021年的9.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3%,说明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从软件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贡献率从2010年的3.2%提高到2020年8.31%,可见软件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IDC 预测,到2023 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1. 14 万亿美元。中国计算产业投资空间1043 亿美元即7300亿的市场空间,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计算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引擎。服务器:预计2023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340亿美元,即23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0%。数据库:预计2023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40亿美元,即2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7%。中间件:预计2023年中国中间件市场规模14亿美元,即9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可提升空间巨大。企业应用软件:预计2023年中国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规模156亿美元,即1092亿元,占全球市场的4%,可提升空间巨大。目前,我国信创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用“2+8+N”作为总结。其中,“2”是指党政机关,“8”是指关系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主要包括金融、电信、电力、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N”则指的是汽车、物流等各行各业。
作为信创起步最早的领域,党政部门在2013年便从电子公文系统开始信创起步试点,当前党政市级以上公文系统的信创改造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而后有望进一步纵向下沉至区县乡镇,横向拓展电子政务系统改造。在近日公布的全国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指南中,国家新提出了“1+32+N”的框架。
图源网络
其中的1指的是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指的是各个省市相应的政务平台;N指的是各部委以及向市县级去拓展。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框架形成,也有助于信创产业更快的发展。
接下来,8+N的陆续推进更加关键,前景十分明朗。例如,办公软件作为贯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较快速度的发展趋势。以央企为例,有专业人士预测,2023年央企的办公OA系统国产化率将达到50%;网安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类系统国产化率达到30%;ERP等经营管理类系统国产化率达到20%;核心业务系统将开始试点。到2025年底,央企的办公OA系统将实现100%国产化;网信安全和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类系统国产化比例达到50%。
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信创有两个含义:国产替代和自主软件,物联网既是信创的核心玩家之一,也是信创发展的受益者。信创发展早期,主要集中在对政企的软硬件应用的国产替代,时至今日已逐渐形成稳定的产业链。然而,随着这些年信创的发展,国产软硬件不再局限于党政机关,而已渗透至许多行业。
信创之下的物联网如何巧借东风?
信创产业在拉动大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从近一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来看,《2021-2022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提到,我国物联网设备持续规模部署,连接数保持强劲增长;工业应用逐步向业务全流程渗透,车联网成为各国布局重点;平台应用进入深水区,软硬件企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物联网无所不在的连接无疑会使数以千亿计的设备联网,将机器智能带到新的高度。由此,物联网将实现业务流程的彻底数字化,带来无可比拟的运营效率和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以制造业为例,物联网的网关等部署可以帮助生产线进行更为深入的数据采集挖掘,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提升产量。其中涉及到的通信模组等底层器件将基带、射频、电源、存储等芯片与阻容感等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并配以特定的封装形式和软件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联网需求。
当前,在物联模组方面,我国模组厂商持续蝉联全球出货量前列,同时,NB-IoT和Cat 1等蜂窝物联网通信芯片国产化率较高。而在网络方面,我国5G和NB-IoT推进迅速,目前已建成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物联网络。在产业链上,我国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设备商、行业企业等企业全面发力物联网。其中,电信运营商以网络侧为主,上下延伸为辅;互联网企业以平台和软件为核心,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设备商和行业企业向打造平台和解决方案延伸;初创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深耕,向底层芯片延伸,将会让物联网的产业上下游更加丰满,并想着细分领域持续发展,这是国产化替代的重要基础环节。我国现行信创相关政策中提及的信息安全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制度,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等等。各地政府出台的信创相关政策均不同程度提到保障数据安全的战略目标。
网络安全也是物联网建设过程中持续优化的重要方面,物联网也可能使用户受到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当环境中连接的设备越多,对攻击者开放的入口就越多。当前,我国已经跨越“物超人”的里程碑阶段,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呈爆发式增长,企业、设备制造商和安全专家应加大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窃取宝贵数据的机会。国际上,美国英国等都有相关的部署,据英国一家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3年,物联网安全支出将达60亿美元。
权威物联网研究机构LOT Analytics将物联网安全架构分为设备层安全、通信层、云平台层、生命周期和管理层4个层次。当前的APT攻击中,针对防火墙、路由器、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的入侵,已经成为了突破防线的重要一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领域将更加直观的成为网络攻防中关键的入口点。2021年,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明确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的安全要求,并提出到2022年底要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行业标准10项以上;到2025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
现阶段,我国需强化在AI芯片、芯片操作系统和密码算法等方面的国产化管理,实现全链条的自主可控。明确智能物联网关键产品国产化、密码算法国产化的政策要求,制定关键产品审查备案制度,组织产业链调研,适时推出国产化扶持政策。同时,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轻量级密码算法、M2M(机器到机器)安全通信等均是有效解决物联网防护难题的关键基础技术,应给予持续关注。随着云计算、物联网、AI、大数据等应用,信创行业也将持续促进底层能力的提升、上层业务不断拓展、产业边际不断拓宽。党的二十大以来,对于未来的定调就是“安全”。在未来,脚踏实地做信创产品的公司,需要逐渐去获取各行业的认可,只有被市场所认可,才能凭借信创之风,真正扶摇而上。
责编:岳青植
监制:李红梅
文章参考:
1.《信创产业规模扩大,如何破解“造血”难题?》新华日报
2.《我国信创产业即将步入万亿规模 国内企业仍需形成共赢产业生态圈》新华网
3.《“信创”的热火烧到了物联网 》物联网智库
4.《数字化升级的“发动机”:信创产业在“风口”上静待“绽放”》中国科技信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