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费曼学习法”读欧文·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请注意,原著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著作,但是我的读书笔记会将书中的观点、原理化用到日常生活中,不局限于心理学。
这一章节讲的是,心理治疗师对于诊断的过度强调——基于逻辑和效率,治疗师往往被要求迅速给出诊断,然后进行一个与之匹配的短程焦点治疗。
欧文·亚隆认为,这只不过是为了实现科学准确性的一种虚幻努力,既不现实,也不受欢迎。因为,治疗是一个渐进而深入展开的过程,诊断会限制治疗师的视角——一旦做出某种诊断,我们会选择性地忽略来访者不符合诊断的方面,而过度关注那些符合诊断的特征。
实例表明,绝大多数治疗师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第一次面谈之后做出诊断,比经过十次面谈、有更多了解之后再做诊断,要容易得多。——这其实是欧文·亚隆“避免直接下诊断”见解的翻版。
进一步,其实“诊断”、“喜欢”,就相当于立场——面对每天微信群里传出的各种事件,如果我们立场先行,就很容易陷入草率、主观臆断的螺旋里,不自觉地、选择性地关注那些与立场相符的事实,忽略那些与立场相悖的事实,将自己的认知包裹在“立场先行”这一自我实现的预言中不能自拔。这实际上也是由于我们人类大脑带宽、处理能力有限,而采取的一种简化机制,或者说,偷懒机制。举个例子,前一段成都49中事件一爆出,我自己就有了立场,或者说“诊断”:校方的处置在捂盖子。于是我看到的,就只有事发2小时才通知家长,不让看监控等“事实”,而完全忽略了辨认尸首需要时间、监控被公安局封存等“事实”——这些都是事实,然而选择性地、片面地看待事实,却造成了明显的误判。(详见:《成都49中,我的道歉与反思》)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对特朗普,对成都大学毛洪涛等人和事,大家都有立场先行、直接下诊断的影子。避免直接下诊断(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85条建议的第2条。心理学之外的指导意义是:面对人物或事件,我们不要着急站队,立场先行,而是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尤其注意那些与自己认知相反的事实。这样不仅有利于看清事件的全貌,形成更客观的认识,更是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思维方式。
相关阅读:
【老稻简介】70后,北京人。王阳明门下走狗,汪曾祺门下走狗,齐白石门下走狗,罗大佑门下走狗。
扫码关注【光阴的故事2021】
【公众号简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告别的年代里,光阴的故事,希望能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