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从这八个字开始

老稻 告别的年代2021 2021-12-02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从这八个字开始

文 / 敬一山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网上有很多类似提问,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几个重要概念: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

不过从个人行动层面考虑,我觉得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不断提及的那个八个字,是解开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王阳明被流放龙场,人生一下陷入极度灰暗。

之前,他是状元的儿子,京城文化圈排得上号的才子,有清闲的官职,开始收徒讲学。可转眼之间,因为得罪太监权贵,他孤身带着几个仆人,到了言语不通的蛮荒之地。

悲催到什么地步?

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一开始生活在地洞,后来和当地土人搞好了关系,才帮他盖了房子。

这些木头加草整出来的房子,王阳明给起了很高大上的名字,“玩易窝”、“何陋轩”、“宾阳堂”……其实就是把小旅馆挂上丽晶大酒店的牌子,聊以自慰罢了——和他京城或者老家府邸比起来,那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王阳明故居(余姚), 王阳明在此楼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七楼七底,重檐硬山,结构简朴,气势较大,展现了浙东地区明清楼宅建筑的基本风貌。

普通人身处这个境地,可能早就崩溃了。比如王阳明很著名的一篇《瘗(音yì,埋葬埋藏之意)旅文》,写的就是一个从京城赶去贵州上任的官员,带着他的儿子和仆人,因为饥渴劳顿、抑郁染病,很短时间全部死在当地。

王阳明能活下来,和他无法放下一个问题有关。在龙场那段时间,物质生活的苦楚困顿,王阳明根本不放在眼里,即便是住所饮食有所改善之后,他还造了个石棺,没事就躺进去,问自己——

“圣人处此 更有何道?”

是的,这八个字,就是打开王阳明心学大门的钥匙。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幼时的志向就是做圣人。而那在最困苦的时刻,王阳明问自己这八个字,大有玄机:他不是要去背诵圣人语录,要拙劣地模仿,他关注的重点是——

以符合圣人标准的言行,来解决自己的当下困境。

——圣人怎么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此刻怎么做,才算得上是圣人之行。

想想看,知行合一也好,致良知也好,其内核其实都是一致的,我们要不断地通过现实的磨练,找到最符合圣人理念的、最能让自己安心的处事之道。

在《传习录》中我们看到,王阳明解释圣人语录时,都执着于追问:圣人当初说这句话的本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词语自身的含义。

他批评“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就是话说的太多,道理反而面目模糊了。

心学的内涵万千,但我们能否走进这个世界有所收获,首先我们需要习惯问自己这个问题——“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其实,在工作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我们内心都知道更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如果我们坚持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标准去做,其实就是致良知,就是在一步步修炼心学了。

老稻读后感:

本文大概2年前发布于知乎,作者是我一个网友。今日看到,见猎心喜,重新编辑发布。

“工作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我们内心都知道更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这句话深得我心,年岁愈长,愈觉得真就是这么回事儿。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按照内心更正确的那个选择去做。

关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让我联想起美国前总统罗纳德 · 里根,以及鲍鹏山的几句话,抄录于此:


2020年10月读书笔记 · 老稻


想拥有这样的私人定制的印章吗?戳此 ↑
或加V:hanshuo0690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敬一山,一个懒得介绍自己的小人物,王阳明心学爱好者。

【公众号简介】兴之所至、不预设立场的时评与杂谈。相信良知的力量,推崇温和、理性、宽容、妥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