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今天吃什么......
在家里待久了,你是不是也开始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今天吃什么…
我今天吃什么,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吗?也许是的。王歌老师说,哲学是一个奇特的思考方式,它能让我们提出问题来,从而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个疑问里,也在我们讨论与解决的过程里。
过去7天,我们发起了哲学讨论群分享活动,每天与群内800个用户分享一期音频。我们收获了许多,有来自孩子的疑问,也有大人们的分享与感受。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留言,分享出来。看过之后,或许你对这个话题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呢?
@圆儿
哲学似乎能让一件悲伤的事情通过不断思考与剖析以后变得没那么糟糕了!原来生病也是人的常态,只不过这一次是让地球母亲打了一个大喷嚏,让更多人一起生病了!但是也因为更多人的一起生病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有了反思,也停下脚步来调整自己,认识自己!希望这次的病痊愈之后,所有的人都能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提出的不同角度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哲学思考的氛围。给孩子自由探讨的机会,不用绝对正确去约束她,鼓励她勇敢的坚持自己,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不那么“正确“。可以先从人类的角度认可她的想法,引导她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构建自我与非我的更友善,更和谐的关系。希望孩子能一直自由、敏感!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JJ
本来想要引导大矛来和小朋友一起聊聊
我问他:你害怕妈妈死吗?
他说:害怕
我说: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我最喜欢妈妈了。然后就哭了……
这个话题以抹眼泪而终结
死亡的话题还真的是很难很平静轻松的交流。
@小紫
第一次意识到死亡这个话题应该是在我幼儿阶段,那时候脑袋里一直想为什么我没有爷爷👴,为啥我只能清明时才有机会说出爷爷这个称呼,后来面对死亡是在六年级的时候老奶奶去世,我坐在水晶棺前看着她,当时只觉得死亡和睡觉差不多,因为老人慈祥的面庞并没有让我意识到死亡的悲伤。而且当时可以和很多小朋友玩,更多的是开心😊 。其实意识到死亡的悲伤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那就是看着我的外祖父坐在门口默默抹眼泪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生命里再也不会有一个人把自己藏得发潮的饼干糖果悄悄拿给自己。那时,我才意识到死亡其实是离去。后来,种种经历,让我学会更好地面对死亡,其实人生的行驶的这条路上我们一直面对分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ta,然后继续前行。
死亡在小朋友眼里有时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或者是一句很反叛的话语,也是用来表达自己愤怒的心情!“死”这样的字眼,在他们看来,非常复杂,越是大人避而不谈的词语,他们就越觉得神秘,越想去探索!我有个学生,是个六岁的小女孩,性格温和内敛。有一天她在她的画面里画了一个凶狠愤怒的人,手上拿着很多武器,身上流了很多血,心脏是破碎的,表情无比悲伤,旁边写了一个“死”。我猜想也许她是遇到了什么难过的事情,她非常愤怒,一个“死”便是她对这一切的不满!更有小孩到了叛逆年龄,很喜欢“死亡之神”这类的动漫!也许对他们而言,死亡有更多的代表和意义!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死亡可能是我们生命的终止,是我们需要离开我们最亲爱的人和这个世界。没有过早地感受到死亡真正的意义,或许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翘翘的大朋友
我家小家伙的最好的朋友就是我,因为我能陪她玩。
@豆浆&小豚
(聊的同学和老师,但其实都是交往的范围吧~就这样呗)
小豚:妈妈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我:你知道的啊,你说说~
豚:书、咖啡……
我:还有你!
豚:啊啊啊,我不是东西(xi,一声)!
我:那你呢?我知道了,铁!!!
豚:对啊!哈哈哈
还有呢?
豚微笑:对啦,还有我的朋友们!
我:Z、贝贝、洋洋(嗯嗯)……还有语文数学?
豚:啊?!
我:小麦老师(嗯)、梁老师(嗯)
听到梁老师也列属他喜欢的人,我有点意外。于是再确认了一下:你也喜欢梁老师是吗?
豚:对啊。
我:虽然她比较严格……
豚:我是不太喜欢太严格啦。梁老师说,2 班的班主任就没她那么严格。
我:但是?
豚:但是,我觉得严格一点也没有不好啦~
我:即便是严格、即便没那么爱笑,你也能感觉得到,梁老师是关心你们爱你们的,是这样吗?
豚:嗯!
我:我很高兴你喜欢两位老师。我也喜欢她们,觉得她们真的很不错。虽然……虽然我之前对梁老师会有些误解。
豚:什么样的误解啊?是什么啊?你说啊。
我:呃……就是你跟Y那件事情啦。但后来我知道了,这也是一次跟不同风格的人交往的机会。我自己也学习到了东西,知道要多沟通,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人跟人才能解除误会。
朋友是在我们长大后想拥有却又害怕的一个名称。
朋友是一个回忆、是可以想着想着让我们“噗嗤”一声就笑出来的一个名称。然后笑着笑着又突然失去了笑变得严肃起来。
朋友是在我有一块没吃过的糖果的时候突然就闪现在我脑中的一个名字。
朋友是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我、虽然我们都长大了相处的时间少了、但是我们心里永远有一个位置属于她。她就好像是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但有一天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的一件漂亮衣服。
朋友是陪我们长大的人、有一些朋友很可能有着有着就散了、但是也仍要感激她陪我们走过的那一段路。
但也可能我们一直找一直却怎么也找不到朋友、别觉得孤单、害怕、也不要羡慕。在你身边的家人、书里的文字、大树下面的小虫它怎么春天在冬天就不在了呢?生活也很有趣,我们可以和生活做朋友。
👩:你会不会不听话?
👦:不听话是不好的行为,听话是好的行为。
👩:那你要做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
👦:好的行为
👩:~
虽然也明白他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可能老师可能其他大人们那里的这个道理,但是我敢肯定他并没有按照自己说的这样做。上一代教育我们的方式就是无条件听从长辈(无论对错),事情证明长大的我们并没有特别优秀。相反看到身边一些可以据理力争的人觉得他们酷酷的,原来也可以不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愿而生活。因为这个原因,自己有了小孩以后反而有些刻意去让他“自由”一些,也知道该有一些规则,只是我们也在和他们的成长的同时一起学做更合格的家长。
如今教育提倡平等、尤其是杜威强调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让儿童回归自然。
什么是听话?听话是信服、不是顺从。听话是从心底往外的相信。
如果家长和老师在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仍然是只允许儿童点头、不允许摇头、那么就不是真的给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构建自己的认知、是在提问中理解这个世界。
儿童的眼睛里一面写着大大的好奇一面写着大大的惊讶、他们带着惊奇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教育还只是让儿童获得标准答案、那么他们就变成只知道句号的儿童了、儿童只会相信他们真正理解的。
没办法打破这个定律,就谈不上遵守。没条件作恶而不是做不了恶,就谈不上善良。规则是所有人想要的,面对所有人。但是很多时候人都是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面。把别人当目的而不是工具。不去想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遵守规则最好是因为自由而不是由于恐惧。打破规矩,是一种实践智慧,灵活性。限制自由,从而习得自由。
我理解的规则就是边界、界限,规则决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但是这不代表规则制定的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就像法律不外乎人情,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引导他们树立规则意识,有边界感,对于不符合常理的规则,也学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从而做出一定的改变!
我觉得正常来讲 规则都是善意的,为了让人与人之间更公平,更有秩序,即便是苛刻的规定,也没什么可怕,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改变影响,调整规定,不完善的规定,更好去影响它,让它渐渐向我们希望的方向,更人性化,更善意,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很快的适应规定,而不是在里面叛逆挣扎,看得懂规定才是最重要的,懂得它,就可以运用它。
@散人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诚实可信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简单也最节约成本的一种方式。想起听薛兆丰经济学时,很多事情用经济学一解释就很顺理成章,用在说谎这件事上同样如此。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 ,无形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只会越来越多,所以,每个人保持诚信 ,会让这个社会的融洽指数提升好多吧。孩子们说谎很多是下意识的行为,四岁以前的孩子甚至还分不清真实和谎言的区别。告诉孩子们谎言的真相和后果,大概也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说谎的……
@Karen
听了几期课,最大的感受是本来看起起来好像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其实需要辩证的去思考,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今天的课题,说谎是一个现象,但是背后的原因可能更重要。我在做妈妈后,觉得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考比只看到一个现象要重要的多。我想大多数孩子说谎因为害怕或者避免惩罚吧。我女儿2岁,这几天发现如果她是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就会躲避不回答,但是如果试着用轻松的语气引导她,她就会把做了什么说出来。在做妈妈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告诉自己少些情绪多些耐心和冷静,虽然很难………
@小锦
语言是社会性产物,为了沟通和传递信息而被发明出来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使用的语言不一样,甚至人与动物也分别有不同的语言。然而,语言并不是交流的唯一媒介,音乐,美术,电影,数学,程序 这些都是表达的方式。语言不一并不能阻碍人与人心灵的交流,语言相通也并不能保证有效的沟通。
从社会层面来讲,人为什么要说真话?康德所说的只要是谎言都不应该有存在的余地,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一条普适性法则吗?不同立场的人又如何沟通呢?
沟通的前提是真诚和公平。皇帝的新装在童话世界里也许只是一个童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钟南山院士为了不引起群众恐慌而隐瞒疫情,在"疫情得到控制"的不真实消息面前不否认,就会以成百上千的生命为代价。所谓真相,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尊重规则秩序,只有数年如一日地践行言行合一,才有可能发现真理,被别人尊重,成为规则和制定更公平的规则。
并不伤害任何人的利益而说谎是情有可原吗?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每一句谎言和掩饰的背后都是不能诚实有勇气面对的痛苦,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自我的逃避而消失,不要等到亡羊补牢的时刻才后悔自己的逃避和疏忽,做一个诚实的人,敢于接受真相,敢于面对,敢于活在当下,是人生的秘籍之一。
我们一定要相信别人的话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去理解别人也是倾听者的义务。说话更多的是表达自我,不管是自我观点还是自我立场,其次是谋求共识和寻求认同,在处理他人的信息时,我们也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用他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为什么1+1=2?
为什么叫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
为什么太阳系中有土星呢?
@ 散人
我们的小时候是以听话和服从为主的,一直以为一加一一定等于一,买东西就是买东西,缺乏质疑和思辨的精神……哲学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哲学就是问问题,从小就具备质疑和思辨的能力对于她们的未来而言 ,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从听话—>规则—>说谎—>质疑,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思辨。
哲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希望孩子们可以在这个惊喜的世界里玩得开心。
我们每个人都先得到一个名字,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有的人的名字好听,有含义,有的人的名字就是应用题中的“张**”,是不是有诗意的名字,需要我们自己赋予它,老师讲到有诗意的名字,就像现在众多的公众号一样,要用简单几字,让他人理解,让他们喜欢,让他人好奇,好奇是一切创意的开始,有了它,就有了故事。我曾看到一个公众号,“逸”字的“走之旁”上面多了一个点,我就问他们,怎么这个逸多一个点,这个字念什么?他的回答是:“这个点是一个虚构的意指,逸字是安逸的意思,逸字多一个点指的是不可能存在的觉得的安逸,安乐,是一个虚假的,我们往往是生活在这样现实的周遭,但依然向往着那个乌托邦。
“任何相遇、对话都有尽时,希望哲学给予的喜悦能一直伴随。”
希望喜欢刨根问底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继续对世界保持好奇,也欢迎向我们抛来稀奇古怪的问题。
最后,送你一枚彩蛋。
你觉得世界上真的有奥特曼吗?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