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中国首部氢能白皮书的难能可贵与美中不足
氢能首席观察按:《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发布堪称氢能产业的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国内氢能产业界充斥着人云亦云式的舶来品和盲人摸象式的自说自话,甚至很多所谓专业人士对于氢与现代能源体系的关系都未曾有过深入探究,仅局限就车论氢。白皮书系统全面研究了氢能的定位以及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发展目标,只此一点便足以令业界侧目。何况还呈现了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路线图和行动倡议,最为难得是做到了科普与专业的平衡。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对全国的氢能来源和规模有个权威的统计,希望中国氢能联盟可以在后续研究中能有所体现。
1
氢能伦理
氢作为来源丰富、清洁低碳和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深受业界期待,但也始终被两个问题困扰——氢从哪来,成本几何?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最近指出,“发展氢能有助于环境保护与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但只有大规模、足够便宜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中国才能走上可持续用氢之路。”氢能首席观察深以为然,但就当前的国情而言,恐难一蹴而就。
(摘自《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此次白皮书指出:结合不同技术路线制氢的产能、经济性以及碳排放情况,不同地区须依据其资源禀赋进行选择。整体而言,中国氢能市场发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2,200万吨,作为燃料增量有限,工业副产制氢因成本较低,且接近消费市场,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部分地区可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项目示范;氢能市场发展中期(203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3,500万吨,煤制氢配合CCS技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积极推动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示范,氢气实现长距离大规模输运;氢能市场发展远期(205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6,000万吨,中国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煤制氢配合CCS技术、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成为有效补充,整体氢能供给充裕,并可实现千万吨级绿色氢气出口。
2
氢能产业规模
氢能到底在未来能源体系占比多少?业界现在引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国际氢能委员会2017年的报告数据——2050年氢能需求约78 EJ,约占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18%。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给出的答案是7.7EJ,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即使乐观如欧洲,在年初的氢能路线图中也表示正常情况下占比8%,积极情况下占比24%,足足相差3倍。业内人士往往对后几个数据选择性忽视,清一色引用18%,犹如独行夜路吹口哨。
此次白皮书给出的中国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比例为10%,换算后约为8EJ,相当于欧洲乐观情况下氢能需求总数以及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全球数量的10%,并与可再生能源署全球氢能需求的保守预计相当,应该是比较冷静客观的。(备注:1EJ约相当于2009年韩国的全年用电量)
(摘自《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摘自《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3
氢能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在发布会致辞中谈到: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从0到1”的发展,亟需提升产业系统发展水平。尤其最近韩国等几个国家的爆炸事故引起人们对氢能安全的关注,这也是系统性问题的凸显。白皮书也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氢能自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这都与科技创新及整个行业缺乏系统推进和顶层规划有关。
中国氢能联盟发出行动倡议,呼吁坚持战略引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自主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探索试点示范,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有序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协同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