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CEJ: Ni-Ru双金属催化吲哚水热加氢脱氮
01
背景介绍
微藻由于其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且不会产生“与农争地”等优点,被视为理想的第三代生物质原料。使用水热液化的方法来制备微藻生物油无需将含湿量高达90%以上的微藻原料进行干燥,从而节省大量能耗。但微藻中蛋白质的存在使得所制备的微藻生物油中存在吲哚、喹啉等含氮杂环物质,将影响生物油品质,且燃烧会产生NOx气体污染环境。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郭洋副教授团队使用Ni-Ru双金属催化剂,对含氮模型化合物吲哚在水热条件下的转化规律进行研究。
02
图文解读
首先,在350 °C, 30 min, 不添加任何氢源的条件下,作者研究了催化剂中不同Ni、Ru比例对吲哚水热转化的影响。结果(图1)表明,随着催化剂中贵金属Ru含量的增多,吲哚转化率、吡咯环开环产物苯胺和甲基苯胺、脱氮产物的产量都随之升高。而在350 °C, 30 min, 添加供氢助剂甲酸(甲酸:吲哚=13:1)的条件下,如图2所示,吲哚水热反应产物的分布和产量都先生了明显变化:加氢产物吲哚啉的产量随Ru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Ru含量的增多,环饱和产物如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被检测到;而当使用纯Ru为催化剂时,吲哚转化率则接近100%。
随后,作者对所制备的Ni50Ru50/C催化剂进行表征。TEM结果表明,催化剂金属颗粒尺寸为7.23 nm;此外,XRD表明,过渡金属Ni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氧化。接下来,作者使用Ni50Ru50/C催化剂,在400 °C,添加甲酸,0-60 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吲哚水热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吲哚的转化在40min内达到平衡;加氢产物吲哚啉和甲基化产物1-甲基吲哚的产量在5 min时达到最高;其余产物产量则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根据产物分布规律和构建的反应网络,作者进行了吲哚水热反应动力学建模分析,拟合结果如图6所示。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吲哚啉吡咯环开环反应的速率明显高于加氢脱氮反应的速率。
最后,作者对吲哚加氢脱氮反应进行了DFT计算,以揭示外加氢源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12所示。对比图12(b)和(d)、(f)可知,当体系中存在H源时,产物的选择性会发生变化(如存在H源,倾向于断裂C(b)-N键;无氢源时,则倾向于断裂C(p)-N键)。相比于吲哚直接断裂C(p)-N键,若H原子先攻击N原子再C(b)-N键,吲哚在Ni (111) 面上C-N断裂的活化能将从1.19 eV降低到0.85 eV。更进一步地,在Ni(111)面上,吲哚若先加氢生成吡咯环饱和产物吲哚啉再断裂C(b)-N键,则C(b)-N的断键活化能将进一步减小至0.25 eV.
03
结论
本文报道了在水热条件下Ni-Ru双金属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吲哚加氢脱氮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Ru含量的增加,吲哚转化率和脱氮产物产率也将随之增加;动力学拟合分析表明,脱氮反应速率远小于加氢反应速率;DFT计算结果表明,体系中的氢源将对C-N的断裂方式造成影响。本研究对开发低成本、可回收的加氢脱氮催化剂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853
往期推荐
【文献解读】Chem Comm: 协同双金属Ru-Ir /C催化剂高效催化5-羟甲基糠醛加氢
【文献解读】HZSM-5负载Fe-Pd双金属催化剂上木质素氢解制备芳香族单体
【文献解读】J. Hazard. Mater. 生物炭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用于降解自然水体中抗生素
本公众号现全面开放投稿,希望文章作者讲出自己的科研故事,分享自己论文的精华与亮点。
为了增加生物质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编辑部目前组建了生物质前沿微信交流群,欢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入群讨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