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述干细胞的五项作用

细胞王国 2024-01-10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细胞王国”

整理|摩西

编辑|南风

声明|本文仅作为公益科普,亦不构成任何建议。


细胞王国·作者摩西

 

细胞生物技术公益科普者 


推广生命科学的通识认知



人体由60万亿-100万亿个细胞组成,如果某个组织或器官出现问题,身体也会出现异样。


身体为了生存,需要维持、管理细胞并使有问题的细胞发挥自我修复功能。这种自我修复功能是通过体内干细胞来完成。


随着人体老化,干细胞数量和活性开始降低,身体自我修复功能减弱,成人变得容易患病且伤口不易愈合。


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脐带、胎盘中提取,通过体外提纯、增殖、培养,回输进人体,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干细胞治疗方式。

点击视频了解:干细胞的作用



01五项作用



替代与修复受损和死亡细胞


干细胞具有自动归巢特性,注入人体后,可聚集到受损器官及相应的部位,并分化为这些器官和部位的特异性细胞。


在目标组织微环境作用下,可分化为新的细胞与组织,修复受损组织。


通过干细胞自身分化功能来生长出新组织细胞,弥补组织细胞的衰老、死亡、损伤,使得病变的组织与细胞恢复健康,并参与新生血管修复,改善损伤组织微循环。


激活休眠和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胞


人体生长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完成,随着年龄增加,部分细胞在分裂后,脱离了正常细胞周期,呈现功能性休眠状态。


部分细胞会在内因(如精神压力、焦虑等心理作用)或外应(如药物、环境、细菌、病毒等)作用下,生长受到抑制。


这些休眠和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增殖,只进入老化代谢过程,致使人体新生细胞数量减少,新陈代谢减缓,人体进入衰老。


干细胞作为年幼新生细胞,给脱离细胞周期的成年细胞带来了青春讯息。受到干细胞刺激的休眠细胞和抑制状态细胞活化起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通过分裂增殖,增加体内新生细胞数量,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进程恢复正常。


旁分泌作用


干细胞注入目标组织后,可通过分泌各种蛋白质、酶与多种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抗凋亡因子等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调节肽和气体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作用于周围细胞,发挥旁分泌作用。


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功能细胞凋亡,使现有组织祖细胞分化,修复受损组织并生长新组织。


免疫调控机制


人体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细胞产生“误判”,攻击自身重要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果。


干细胞本身不引起免疫类细胞活化,但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增殖,通过细胞间接触和可溶性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抑制功能。


干细胞具有明显免疫抑制活性,通过多分子参与、多途径调控及旁分泌作用,并与机体炎症微环境相互作用,对机体免疫反应进行动态调控。


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发病基础,这些治疗方法在观念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强调通过修复调控人体免疫细胞来治疗各种疾病。


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恢复


细胞信号传导,是指信号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集合并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并导致细胞内产生新信号物质,激发出诸如离子通透性、细胞形状或其他细胞功能改变的应答过程。


信号传导是一个重要基本生命现象。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体,到最高级人类自身,各类细胞时刻都与胞外环境或其他细胞发生联系,进行着信息传导与交流,使生命体与体外环境及生命体本身维持平衡。


同时,信号传导还调控着许多生命过程,比如,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细胞迁移、细胞形态与功能分化及维持、免疫、应激、细胞恶变及细胞凋谢等等。


几乎所有重要生命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神经冲动、免疫调节等都与信号传导有着密切关系。


许多疾病发生是信号传导失误的结果,无论是信号传导途径还是信号传导分子异常都会造成疾患,如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巨人症、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


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酶、生物活性因子等,可以帮助修复、增强细胞间信号传导通路。如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连接蛋白帮助细胞间连接、促进离子通道开放等,使细胞间信号传导通路畅通,信号传递及时准确,构建健康、稳固的信号传输网络,抑制因信号传递错误导致的疾病。


欢迎扫码登陆知识星球,获取更多独家资讯

↓↓↓



— THE END —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推荐阅读



全球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发展趋势概述

十个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真相

肿瘤的“天生杀手” - NK细胞发现简史

科普干货|实体肿瘤治疗大杀器:TCR-T细胞

继魏则西免疫治疗“滥用之殇”六年后,重新了解(DC)树突细胞的发现史

精美绝伦的动图|生命之源——人体自身美丽的细胞

iPS再传捷报!德国学者脑洞大开,ips来源的树突细胞(ipDC),即将问世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受本公号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本文仅作为科普内容,如有就医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学人士。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