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想急了

熊猫的熊 声道 2022-04-30

文\熊猫的熊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新年又开炮了。这一次,他的炮火对准了团车网CEO闻伟。


1月16日,李想在微博上转发并评论了团车CEO闻伟宣布造车后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公开炮轰团车,称其“大概率是骗子”,“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闻伟倒也不是善茬,在李想开炮之后回怼道,“所以谁也别把自己当先知,也别成为自己最记恨的那拨人”。


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来不缺争吵,李想和闻伟的隔空对骂,无非再次证明了,这场庞大的资本游戏中,人人都想上牌桌,但在那些坐上了牌桌的人看来,所有的后来者都像是江湖骗子。


01


在国产造车新势力中,李想就像一个“嘴强王者”,逮着谁就是一顿炮轰。
去年的理想汽车“水银门”中,作为CEO的他亲自上阵,干起了公关的活,硬刚媒体“造谣我们用水银的,祝愿你们脑子里装满了水银”。

而当时瑞幸咖啡营收造假风波中,管不住嘴的李想,甚至在微博上用脏话跨界问候,直言瑞幸董事长陆正耀为“诈骗犯”。
可能是意识到嘴大招黑,去年年底李想在微博上写到,“你40岁的时候仍然口无遮拦、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心胸宽广、理性客观”。
那么,这次为什么又闲不住跳出来了呢?

相较于高调的李想,闻伟的知名度要低不少。公开报道显示,算上团车,他一共有过五次创业经历,而团车顾名思义是汽车团购,2018年上市后被称为“汽车新零售第一股”。
造车和卖车毕竟是两套逻辑。但真正让李想忍不住开炮的,恐怕不是跨界造车本身,而是闻伟在八字没有一撇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造车事业吹上了天。
在那篇《汽车商业评论》的采访中,闻伟提到,其造车的最大动力,是来自一个100多人的无所不能外来造车团队:
“这个团队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几乎所有造车流程,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
“这个团队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包括商用车、物流车。”
“造车周期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是48个月,国内厂家做到了36个月,我们现在的团队能做到18-24个月。”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们不妨对比下造车团队规模。到2021年年中,理想汽车的研发团队,就超过2000人,小鹏汽车超过3000人,而蔚来光自动驾驶团队就有800人左右规模。
但闻伟造车的团队,只要100人就能将整套造车流程搞定。
李想说这“大概率是骗子”,别说李想,就是那些不懂车的人,看到这样一个可以碾压各路造车势力的神奇团队,心里也会一阵哆嗦:到底是造车团队,还是圈钱的草台班子?

闻伟回怼李想说,“无惧不是盲目”。但在造车的路径规划上,他又是两眼一抹黑。具体如何差异化,他说还没想有好;品牌定位、品牌理念,他说还没有确定。
在国产新势力已经开始过河的时候,官宣造车的闻伟,才刚刚打算摸石头,连PPT都没有,尽管他宣称的预售时间是2022年的金九银十。
问题在于,一个无所不能的百人造车团队,为什么不选择成熟的大厂商,而是选择了团车这样一个有零售优势而毫无造车经验的企业合作呢?

02


至少从目前来看,团车造车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诡异的氛围。
当然,在新能源造车前景还不够明朗的时候,李想也是被当成骗子一路挨骂过来的。
外界的不看好,让蔚小理三家国产新势力的大佬,练就了一副久经沙场的创业强人性格,他们都属于那种张扬个性、敢于怼天怼地的创业大佬。
这种性格在李想身上尤甚。
李想的增程式造车路线,一直被指技术落后,直到今天都不被很多人认可。而闻伟微博中提到了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指的正是冯思翰在2020年抨击增程式电动车不靠谱。
李想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在当年的理想汽车车主日上,他直接爆起了粗口,“他妈的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而在闻伟面前,他更有轻狂的资本了。

去年11月,理想汽车单月交付量攀升至13485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月销量破万的单一车型。去年全年,理想销量达到90491 辆,同比增长177.4%,笑傲国产新势力。
对于此次的骂战,有网友评论道,“没成功之前大家都是骗子,成功后开始鄙视曾经的自己”。
当年的“骗子”,熬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教父”,李想算是熬出头了。但造车新势力对造车新新实力的鄙视,到底是不是惧怕后者切走一块蛋糕呢?其实也未必。
相较于传统车厂的百年基业,新能源造车尽管将工艺和流程一再压缩,但一台汽车从研发到问世再到稳定量产,毕竟需要几年的时间,否则李想也不至于还是只有一款理想ONE。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这些新势力,都还没有实现稳定量产和盈利,这意味着造车前期基本得靠资本的持续喂养,不断地烧钱。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以前曾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而蔚来的李斌也公开表示,造车门槛已经上升至400亿元。
蔚小理几家品牌,早期都是几十亿几十亿往里面砸钱。前不久宣布进军造车界的雷军同样提到,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的规模。
至于许家印,当初造车还不是靠庞大的地产帝国反哺输血,如今连车的影子都没看到。
再看看闻伟带领的团车。2021年前三季度,团车净收入2.744亿元,前三季度毛利润2.087亿元。把这些钱砸进去,可能连点浪花都没有。
还一种可能,团车和之前的华为一样,不会全资投入,而是找厂商代工,自己只是提供贴牌的服务。但那还叫自己造车吗?

03


资金不够,画饼来凑。
闻伟说,“我们对造车有敬畏之心”。对李想而言,这近乎打自己的脸了。
自己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到今天,突然蹦出来一个“3个月能再做一款”的造车团队,岂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路线,全是错的?
不过搞零售的闻伟,某种程度上要比造车的李想,更懂用户,更懂互联网。在李想朝着闻伟开炮之后,闻伟又发了一条新微博,诚邀李想参加自己的产品发布会。

这两天莫名登上热搜,要感谢@李想 先生的关注与质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新势力之所以新,是前人的积累和后人的无惧。无惧不是盲目,造车不会儿戏。所以我诚挚地邀请李想先生在我们首次产品发布时可以拨冗出席。
闻伟说自己莫名登上热搜,但真的莫名吗?恐怕这恰恰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吧。
在没有强融资能力的前提下,吹一场牛,挨一次骂,换一个热搜,引来资本市场的关注,然后再去融资找钱,没有比这更低成本的营销了。
如果李想能够参透,想必他多半会忍住闭嘴。只是现在,自己成了给闻伟输送流量弹药的工具人。
当然,潮水总有褪去的那一天。今天吹的牛,都会成为明天要还的债。闻伟是真造车还是真圈钱?按照今年金九银十的预售设定,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者简介

往期推荐







「声道」原创

欢迎按要求转载,侵权必究

运营丨麻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